分享

糟心!好好吃药也犯病,都吃同样药,为啥我没效?

 我爱杂货铺子 2019-09-24

看着周围的病友在做过支架后过上了生龙活虎的日子,老王感到很委屈:吃了同样的药,为啥偏偏我没效?

最近这两个月对于老王来说可谓“流年不利”。

2个月前睡得好好地,突然一阵闷痛,让他从梦见儿子找到对象了的美梦,直接进入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噩梦。

幸好急诊就医及时,医生果断给老王塞了一把药片后拉上了导管室的手术台,结果显示前降支近端95%狭窄,老王和老伴孩子商量一番后,放了一枚支架

术后,老王听话地按照医生的嘱托服药,阿司匹林早一片、氯吡格雷早一片、阿托伐他汀晚一片。

没过1个月,相同的症状再次将老王请进了急诊导管室

造影显示:支架内血栓形成,不得不通过球囊扩张疏通了一下堵塞的冠状动脉。

看着周围的病友在做过支架后过上了生龙活虎的日子,老王感到很委屈:

吃了同样的药,

为啥偏偏我没效?

哈大夫告诉老王,可能是吃的药正好对他“作用不大”,是时候做个基因检测了!

【注:本文关于基因检测的介绍均为科普目的,无任何利益关系!】

药效不好?看基因!

随着对心血管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发现,不同人对于相同的药确实反应不一。

在一名患者身上治疗效果很确切的药物,应用于另一名患者可能如同吃了安慰剂一样。

这其中,遗传因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具体说来,是因为药物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通常需要一些特殊的酶类,而同一种酶在不同的人群中可能存在多种亚型,这些亚型虽然干着同样的工作,但在干活效率方面却差异很大。

比如负责氯吡格雷的A酶,家族中有A1、A2、A3三个兄弟,干活效率分别为高、中、低三个档位:

  • 如果某人体内的A酶恰巧是A1,那么他服用氯吡格雷后体内活性成分就比较多,因而氯吡格雷这种药物对于该患者来说,效果就比较好。

  • 而如果某人体内的A酶不幸是A2或A3这两个比较懒的兄弟,那很不幸,他服用氯吡格雷效果就会稍差一些,更容易再发冠脉狭窄,导致缺血事件,老王可能就属于这类人。

这些药效受基因影响!

在常用的心血管药物中,阿司匹林、华法林、氯吡格雷、美托洛尔等均存在决定药效的基因。

所以,哈大夫建议,有条件的话,需要服用这些药物的患者不妨进行一下相关的基因检测,价格在几百元左右。

 抽血即可检测 

  • 如果显示您的基因对某种药物的代谢特点不利于该药物发挥作用,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增加用药剂量、频次或更换其他药物,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如果您的基因显示对某种药物“降解太慢”,则可能需要减少用药剂量,避免出血等副作用的出现。

这不,我们的老王在听了哈大夫的建议后去医院查了个基因,结果显示“氯吡格雷慢代谢型”,医生已经将他的氯吡格雷更换为了替格瑞洛,这让老王彻底体会了一下精准医疗的厉害之处。

副作用?也看基因!

除了影响药物的有效性,一些基因的还能决定患者在服用某种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

比如:

  1. 我们临床上常用的降尿酸药物别嘌醇,这种药物具有一种严重的不良反应:剥脱性皮疹,而体内的HLA-B*5801基因阳性是出现皮疹的高危因素,所以在服用别嘌醇之前,很多大夫都会为患者进行这项检测,以避免严重副反应的出现。

  2. 同样,在他汀类药物导致的肌肉不良反应方面,亦可以通过基因检测,预判患者出现肌损害风险的高低,从而选择合适的他汀种类。

目前,基因检测指导下的合理用药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在今后精准医疗的大背景下一定会越来越广地应用于临床实践。

作为患者,也应该接受“用药之前,先查基因;用药无效,也查基因”的观念,更加高效地治疗疾病、保护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