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焦氏书稿丨[24]在焦王村焦氏牌坊落成庆典上的发言

 焦留政 2019-09-25

尊敬的焦狮子族长、尊敬的各位宗亲、尊敬的各位乡邻:
    大家上午好!
    今天,天气寒冷,我心火热。一大早,我们就从郑州出发,很荣幸能参加这个庆典。
    伊川焦王村焦姓,历史悠久。据信,从西汉时候开始有焦姓居住,在这里繁衍生息已经有两千多年了。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焦姓为焦王村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各处庙宇遗存,见证着焦王厚重的历史;分居各地的焦王分支,见证着这里焦姓的辉煌。大约在十七世纪,这里名字由原来的古“顺天庄”改为焦王村。焦王的名字,在焦国所在地灵宝有大王镇,在山东嘉祥有焦王庙,这里有焦王村。因此,焦王的名字,是冥冥之中由上天所定,因为,我们来自焦国,焦国必有焦王,哪里有焦姓,哪里就有焦王的影子。
    今天到会者中,到过灵宝大王镇、嘉祥焦王庙、伊川焦王村的,可能我是唯一一个。在这里,我可以满怀自豪的说,我是焦王人!我向焦王村历朝历代焦氏先贤鞠躬敬礼!向研究、保护、保存焦王历史文化的众多宗亲鞠躬敬礼!向关心支持焦氏文化研究发展的所有人鞠躬敬礼!
    焦姓是有悠久历史的姓氏。神农之后,周武王分封了焦国,焦国里的领袖称焦王、焦伯,焦国在弘农,旧址位于今天的三门峡。今年国庆节,我们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焦姓后裔,包括台湾焦姓共四百多人,树碑三门峡,寻根古焦国,共同唱响了同一首歌:相约三门峡,我们的老家。充分回忆了古焦国的历史、展示了焦姓文化的无穷魅力。我们为焦姓悠久的历史感到荣幸。
    伊川焦王村焦氏,为中华焦氏文化研究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我们焦王村,很早就修成了焦氏家谱,参加了全国各地焦氏活动,今天又树起焦氏牌坊。我们中华《焦氏中堂画》,从三门峡会议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多个家庭拥有这幅书画珍品,其创作者,是来自焦王村的全国著名画家焦全才先生,他是我们中国这个鼎盛时代画鼎第一高手,他创作的《焦氏中堂画》,为丰富焦氏文化的内涵作出了巨大贡献,这种贡献将会是长久的、永恒的。中国著名画家焦书辉,也来自焦王村,与其父亲一样,为我们焦氏文化研究默默奉献着,利用他的方式,在不断指导我们焦氏文化研究工作。来自焦王的我,在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焦姓委员会,自费研究中华焦氏文化20余年,参与创作了《焦氏族歌》、《焦氏族徽》、寻根大会会歌《相约三门峡》,参与组织了相关焦氏大会。这些成绩,归功于焦王!归功于焦王村!。
    焦王焦氏牌坊的建成,不是焦氏文化研究的结束,而仅仅是一个开端,一个新的开端。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经济条件下,我深信,我们焦王焦家,在焦氏文化研究、保存、传承方面,会有更大更多的成果!
    祝焦王历代先贤在天堂安息!祝焦王焦氏心想事成!祝天下焦氏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二零一六年十二月四日 于伊川焦王村

2017年伊川县焦王村焦氏祭祖活动盛况

每年的清明节,是伊川县焦王村焦氏祭祖活动的固定时间。2017年的祭祖活动如期在焦王村焦氏祖茔举行。来自焦王和洛阳周边的焦氏后裔一大早就聚集祖茔,期待祭祖仪式开始。

清明的祖茔人流聚集,热闹非凡,祖茔四周彩旗招展,鼓乐震天,《焦氏族歌》随风飘荡。十时许,主持人焦红立宣布祭祖仪式开始,祭祖活动逐项进行。先向列祖列宗上供烧纸,鸣炮奏乐,而后全体族人向列祖列宗三鞠躬,再由焦焱致祭词,接着参加祭祖仪式的各分支代表发言。祭祖仪式隆重热烈,圆满成功。不少宗亲发现,今年的祭祖典礼与往年大不相同,最大的变化是祖茔上矗立起了焦氏牌坊。牌坊靠祖茔大门屹立,庄重大方,美轮美奂,在洛阳周边算是翘楚,令外姓路人仰慕不已!

1.焦王村沿革

焦王村位于洛阳市伊川县白沙镇东北3公里处。据焦氏族人代代相传,秦汉时该村名为河沿街,北起范村火神庙,南至焦王泰山庙,是洛南的一个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后因村民居住位置变迁,焦氏一族移居河沿街南端,更名古顺天庄。

从河沿街到古顺天庄,到今名焦王,见证了焦氏先祖秦汉时就已经定居于此,距今已有二千五百余年历史。因为历史上的荒旱战乱,焦王村沧桑巨变,大批焦氏先人外迁。如今续上家谱,每年回焦王祭祖的焦氏后裔众多。如:焦公荣十七世纪迁嵩县郭楼,十八世纪初再迁嵩县焦沟,焦公尚礼立祖十六代,四百余年。伊川县葛寨乡南坪、黄楝树、后富山,焦王焦氏一脉流传。初居荆家寨,后迁黄楝树、柳沟坪、后富山定居。南坪碑载,清初焦治田立祖,四百余年,十九代,现有八百余人,外迁四百人。黄楝树四百五十人,前富山三百五十人。焦公元凯清道光年迁居汝阳魏家庄,今一百七十余年繁衍十二代,二百八十余人。焦应币、焦昆清乾隆年间迁居伊川县白元辛庄,二百八十余年,现记载十代,四百余人。汝州侧空庄、牛庄、赵庄迁居至今十四代四百余人。伊川县白沙村焦氏一族清末迁出焦王村,距今一百余年,七代四十余人。另外,南召分支、息县分支、汝阳刘店分支、汝阳城关镇鬼谷村分支明确说明他们来自伊川焦王。随着焦王村寻亲力度加大,会找到更多的焦王分支。

古顺天庄一名在焦王村泰山庙碑文及发掘的墓碑中均有记载。另有焦王村善士焦信于乾隆三十一年三月十日(公元1771年)赠古顺天庄龙王庙香炉记为佐证。乾隆三十三年十月(公元1773年)焦王村重修乐舞楼碑记:“遇夫,人之与事也,一人独为之为易乎,与众共为之当事乎, 曰:与众共为之芳是者,固属兴善之术,可为处事之权也,兹焦王村。 。。”由此可见,古顺天庄更名为焦王村在1771-1773年前后,距今245年。

2.焦王村古迹

焦王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曾经庙宇林立,在洛阳地区鲜见。村中央有泰山庙,东有奶奶堂,西有奶奶庙,南有文昌阁奶奶庙,北有白银堂、关帝庙、土地庙、瘟神庙。东北有山神庙,西北有瘟神庙。

其中的泰山庙,初建于盛唐时期,修缮于明朝万历年间。座北面南,东西长25米,南北长65米占地1605平方米。步入大门回视,正门上边盖有鼓舞楼是献神做乐为善之所,与大门一墙之隔的东边是牛王庙,西边是火神庙。与鼓舞楼相对的是三间阅楼和阅台。阅楼的后面是三间大殿呈砖木结构,雕梁画栋,气势非凡。殿里塑有泰山爷神像坐北面南,关圣帝君、文昌帝君分站左右。墙壁四周绘有二十四孝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门内有两个灵官站立把守,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大殿左边有一间龙王庙,黑白二龙王端坐其中。大殿的正后面有三间奶奶殿,菩萨奶奶慈眉善目,给人以恩典。

村西北的城隍庙,始建年代不详,唯有清乾隆年间重修城隍庙及神像碑记所见:“城隍庙余窃疑之,以为隍庙之立必有城池,意者洛多古迹,或其处有旧城遗址……”,此碑现存庙前。

村南边的文昌阁呈两层建筑,下面是通往白沙的必经之路,上面塑有两尊神像,文昌爷坐南面北,菩萨奶奶坐北面南。这一古迹因村庄建设已不复存在,但文昌阁东北角的大皂角树仍枝繁叶茂。

村西边的三间奶奶庙塑有普贤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并排坐西面东,两旁分站九个罗汉威风凛凛使人肃然起敬。

在泰山庙门前100米处有一座桥上桥,所谓桥上桥就是在拱的上方再加一拱用以抬高桥面。该桥用石头砌墩,用大沙石板起拱。每个拱只用了六块,每块足有一吨多重。难以想象,当年在没有起吊设备的情况下如何完成这一杰作,这也足以显示焦氏先辈的聪明才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