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隋人书出师颂》回到故宫

 邓乐平DLP 2019-09-25
2003年8月18日,我院与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在故宫漱芳斋举行了《隋人书出师颂》的交接仪式。这件流传千余载、两度为皇室收藏的国宝在离开故宫80年后,最终回归故里。
  《隋人书出师颂》作章草书。“章草”是在隶书的草写体——“隶草”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化而形成的一种书体。它在中国书法书体的演变过程中,是衔接早期的篆、隶书体和在后世占主导地位的楷、行、今草书体的一个重要环节。章草出现于西汉,至东汉中后期趋于纯熟,成为最早的“为艺术而艺术”的一种书法表现形态。从三国、魏晋以至隋代,各时期多有承其余绪者,并相继产生了汉张芝、西晋索靖等一些著名的章草书法家。然至唐人,则“绝罕为之”,历经数百年至元代方得复兴,但风格已大异于古人。早期章草墨迹存世者稀若星凤,《隋人书出师颂》即是其中珍品。该作品历代流传有绪:唐代经太平公主、邵王李约王涯先后鉴藏;南宋绍兴年间入藏内府,经米友仁鉴题;明代归属著名文人王世懋;清初由著名收藏家安岐收藏,后入乾隆内府,并刻入三希法帖》。1922年11月9日,清逊帝溥仪以赏赐溥杰的名义将之携出宫外,1945年后散落民间。
  此次,我院斥巨资收购该作,弥补了故宫藏品中隋代法书的不足,使故宫两晋隋唐之早期法书名迹蔚成系列。为回报社会,我院定于8月24日至29日在故宫绘画馆(保和殿西庑)举办“铭心绝品——两晋隋唐法书名迹特展”。此展览汇集了我国早期书法中一些最重要的稀世珍品,包括存世最早的名人墨迹——西晋陆机《平复帖》,清乾隆内府“三希”中的两件——东晋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隋人书出师颂》以及王羲之兰亭序帖》的最佳摹本——唐代冯承素本,同时配以历代刻帖拓本中之上佳者,使观众在观赏这些名迹墨宝的同时,全面了解由汉至隋早期章草书体的演变、形态。
  此外,我院还定于8月22日、29日,在故宫报告厅分别举办“‘铭心绝品展’学术报告会”,由我院和上海博物馆等单位的知名学者、鉴定专家分别就《出师颂》的流传、价值、收购工作以及章草书的演变、隋代书法概貌等问题做学术讲座,以期使社会各界深入认识《隋人书出师颂》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影响。  唐张怀瓘曰“章草即隶书之捷”,也即隶书减省便捷的写法,是介于隶书与今草之间的一种书体。其特点,宋黄伯思曰:“凡草书分波磔者名章草。”清段玉裁曰:“其各字不连绵者曰章草。”“章草”一名的由来,解释不一,如:史游作《急就章》有此体,故名;因汉章帝所创,故名;汉章帝喜爱杜度草书,诏使其用于章奏,因而得名;因此体损减隶体,存字梗概,结构彰明,故名,等等。历代章草大家有杜度、史游、崔瑗、皇象、索靖、王羲之、王献之、赵孟頫、邓文原、宋克等。         草书始于东汉,是一种改变隶体草书而成的字体。初创时个个字独立,不作连绵之状,后人称之为“古草”(亦有称章草者)。汉末西晋间,渐脱隶体用之简牍,称为“草藁书”。至东晋,经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进一步改造,形成一、二字连接以至结构也不同于古草的今草,流行至今。             索靖(239-303年),字幼安,敦煌(今甘肃敦煌)人,张芝姐之孙,官尚书郎,封安乐亭侯。精章草,承张芝衣钵,虽精熟不及,但“妙有余姿”,在保留规范的章草体同时更增遒劲和飘忽之势。前人评其书“遒竦”、“银钩虿尾”、“飘风息举,鸷鸟乍飞”。与卫瓘并称当世。元朝年号。共有两个:一为元世祖忽必烈年号(1264--1294年),一为元惠宗妥欢帖睦尔年号(1335--1340年),属丙子年的为元惠宗年号,故至元二年应为1336年。李约(生卒年不详),据《旧唐书》卷一五○记载,本名溆,唐顺宗第八子。初授国子祭酒,封高平郡王,德宗贞元二十一年或顺宗永贞元年(805年)进封邵王。官至兵部员外郎。善画梅,精楷、隶。“约”和“邵约之印”当为他的鉴藏印。王涯,唐德宗至文宗年间(780-840年)人,字广津,累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喜藏书画名迹,《新唐书》卷一九二“王涯传”载:“前世名书画,尝以厚贷鉤致,或私以官,凿垣纳之,重复秘固,若不可窥者。”  《周礼》官名,掌管王室库藏。清代内务府简称“内府”,管理皇家事务。清代中央修纂图籍的管理机构——武英殿修书处隶属内务府管辖,故武英殿刊刻的书籍或翰林编修们缮写刊刻的图书习惯上称为内府刻本或内府写本。<BR>    米友仁(1074—1153年,一作1086—1165年),南宋书画家。一名尹仁,字元晖,晚号嫩拙老人,祖籍太原(今属山西),迁襄阳(今属湖北),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米芾长子,人称“小米”。早年即以擅长书画知名,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应选入掌书学。南渡后,官兵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高宗赵构曾命他鉴定法书,但其鉴别书画之际“往往有一时附会迎合上意者”。善行书,人谓其虽不逮其父,然如王、谢家子弟,自有一种风格。其山水画发展了米芾技法,略有变化,别具面目。用水墨横点,连点成片,构成“烟云变灭,林泉幽壑,生意无穷”的画面,强调“借物写心”,崇尚“平淡天真”,运笔草草,自称“墨戏”,对后来“文人画”中的笔墨纵放、脱略形状颇有影响。自题于《潇湘图》长卷中称:“夜雨欲霁,晓烟既泮,则其状类此,余盖戏为潇湘,写千变万化不可名神奇之趣。”<BR>    王世懋(1536—1588年),字敬美,号麟州,江苏太仓人。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进士。官至南京太常少卿。精通古文辞。  安岐(1683—1745年以后),字仪周,号麓村,别号松泉老人。先世为朝鲜人,后入八旗籍,居天津。其父是康熙年间津门大盐商,家资甚富。安岐酷嗜古今书画名迹,在津建沽水草堂,书斋名古香书屋,中贮历代名家翰墨,一时有“收藏之富,甲于海内”之誉。乾隆七年(1742年)60岁时,他将积累数十年之书画札记汇成一帙,共六卷,名《墨缘汇观》。其藏品后多归入乾隆内府。主要鉴藏印有“仪周鉴赏”、“安岐之印”、“安氏仪周书画之章”、“安仪周家珍藏”、“朝鲜人”等。<BR>    清乾隆皇帝征集到东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三件珍贵书迹,在宫内养心殿西配间特设堂贮藏,名曰“三希堂”。后又选魏晋至明代书法名迹刻石,共三十二卷,称“三希堂法帖”。刻石现藏北海阅古楼。               清高宗内府所藏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和王珣“伯远帖”称为希世之珍,并藏在养心殿“温室”,颜曰“三希堂”。<BR>    清乾隆内府曾收藏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三件晋人真迹,高宗弘历视之为稀世珍宝,作汇集定名“三希”,藏于养心殿西暖阁“温室”,颜曰“三希堂”。             陆机(261—303年),字士衡,吴郡(今苏州)人。三国东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之子。吴亡后,与弟陆云入洛阳,参与司马氏政权。受成都王司马颖重用,为平原内史、后将军、河北大都督。讨司马乂 ,兵败,为司马颖所杀。陆机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以《文赋》最知名。善章草,为文名所掩。            典出宋·周敦颐《通书·志学》:“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指修养上的阶段渐进,不断向上,提升境界。王献之(344—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琅玡临沂(今属山东省)人,羲之第七子。累迁建威将军、吴兴太守,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书精诸体,尤以行草擅名。幼时从父学书,传说他在学书时,羲之暗从背后掣其笔不得,云:“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尝书壁为方丈大字,羲之甚以为能,观者数百人。桓温尝使书扇,笔误落,因画作鸟駮『0149』牛,甚妙。影响很大,宋徽宗御府所藏王献之书有89件,与其父王羲之齐名,史称“二王”。《晋书》卷八十八有传。                王珣(350—401年),《晋书》本传载:“王珣,字元琳,小字法获,导之孙,洽之长子也。孝武(晋孝武帝司马曜,373-396年)雅好典籍。珣与殷仲堪,徐邈、王恭、郄恢等,并以才学文章见昵。隆安初(397年)(晋安帝司马德宗)迁尚书令,赠车骑将军,开府,谥献穆。”《宣和书谱》载:“珣三世以能书称,家范世学。珣之草圣亦有传焉。”宣和内府藏王珣书二件,《伯远帖》为其中之一。<BR>    王羲之(303—361年),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出身名门,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又称“王右军”。他早年以卫夫人(铄)为师,后来草书学张芝,正书则取法钟繇,自出机杼,推陈出新,创出妍美流变的书体,取代了以往古拙质朴的书风,自成一家。评者谓其草书浓纤折衷,真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媚劲健,千变万化,而体势自然。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具有继往开来的巨大贡献,对日本书法界也有深刻影响.有“书圣”之誉。所书《兰亭序》尤脍炙人口,被称为天下行书第一。传世唐代摹本有《兰亭序》、《快雪时晴帖》、《丧乱帖》、《上虞帖》等,刻本有《乐毅论》、《十七帖》以及唐僧怀仁集王书的《圣教序》等。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春三月三日,王羲之、谢安、孙绰等41人,集会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山阴兰亭,修祓禊之礼。王羲之书《兰亭序》,用蚕茧纸,使鼠须笔,凡28行324字,书法藻丽多姿,精美绝伦,历代为楷模。<br>  冯承素,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年)直弘文馆为招书人。唐太宗曾出王羲之《乐毅论》真迹,令冯摹以赐诸臣。冯又与赵模、诸葛贞、韩道政、汤普澈等人奉旨勾摹王羲之《兰亭序》数本,太宗以赐皇太子诸王,见于历代记载。时评其书“笔势精妙,萧散朴拙。”其它事迹不详。TAG标签耗时:0.17384791374207 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