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声音中领悟诗词之美 ——浅议高中音乐生古诗词的诵读策略

 GXF360 2019-09-25

一、缘起——用声音架起通往古诗词的桥梁

古典诗词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含蓄美,体现着汉字无限的活力与张力,给予人广阔的想象空间,唤起古人今人亘古不变的情怀。作为语文老师的我,非常自豪能够与学生们一起学习、欣赏这些凝练美丽的古诗词。但是我们学校是体艺特色的高中,生源是广州市的E组生源,综合能力比较差。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发现高一学生的古诗词知识尤为薄弱,并且学生对诗词缺乏兴趣,读不懂古诗词,更体悟不出诗词之美。

1992年,北京市印刷工业总公司下属北京胶印二厂,面临企业技术改造缺乏资金的窘境,发展后劲不足。而彼时香港利丰雅高成功在港交所上市,刚刚由香港向深圳迁厂,根据发展战略正在寻找下一个合作目标,双方一拍即合。于是,1993年10月北京利丰雅高应运而生,成为北京市第一家中外合资的印刷企业。

趋化因子受体CXCR4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及与其受体间的分子对接研究 ……………………… 黄闽辉等(21):2916

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拥有独特的非人能力,这使得人工智能和人类工作者之间的区别不仅仅是程度上的差异。人工智能所具有的两种特别重要的非人能力是连通性和可更新性。

孔圣人有道“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高中的音乐生都喜欢表演,普通话较标准,热衷展示自己。古诗词乃古文之精华,尽显声律之美。音乐生们可尽情地发挥自身的特长,用声音模拟诗词之美,演绎诗词之妙。借着“诵读”这一方式,在声音中领悟诗词语言之美,从而体悟诗词的博大精深,以此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扩大阅读视野。

二、缘生——让音乐生理解古诗词的诵读过程

通过诵读把看不见的情气、意味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物质形式,这个物质形式就是由诵读者所表现出来的文本声音形态。这个声音形态不是语言学意义上的因素、音节读音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充满生命气息、能实现文本情言语味的整合体。

在语文教学上,诵读的作用无非有三:培养语感,增强体验,丰富积累。这也完全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特点。而要提高文化基础很差的音乐生的语文水平,我认为在诵读上要花大工夫,让学生有志有趣去接触、去了解,真真正正做到以声传情,以声悟情。这需要分以下几步走。

1.读顺诗词

这一步看似多余,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显得特别重要。只有字顺,才能理通。针对基础差的学生,第一步必得注音正字,多读诗歌,读通读顺,学生才能去会意悟情。比如李白的《蜀道难》、白居易的《琵琶行》,类似这样的诗词篇目,篇幅相对长,生僻字较多。所以就必须先将难读易错的字词标注好,然后让学生自己反复进行通读。

对待基础差的学生,我们必须得有十足的耐心,循序渐进。等待花开的过程虽然漫长,施肥、浇水、除草、捉虫这样的程序或者比别人煎熬。但花开了,就是老师们最大的安慰。

2.知人读诗

对现在的00后学生来讲,古典诗词产生的时空距离过于遥远,内容形式也相对陌生。这也导致了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产生难以排解的疏离感。所以了解诗人这一步骤,必不可少。学生从小就接触杜甫的诗,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石壕吏》等,学生对杜甫的人生经历以及诗风应该有所了解,但在高中阶段还是理解不了《登高》。这就说明学生根本就没有有意识地了解过杜甫,也就没有了积累,便不知道杜甫的诗风沉郁顿挫,常怀忧国忧民之心。若是了解王维何以被称作“诗佛”,就不难理解他的《积雨辋川庄作》所表达的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了。

所以,诵读里面也必须包含了读作者,知作者,这样才可进一步去读诗词。

3.读出感受

诗歌不但要分析研究,还要综合地感受,感受是读者的心与诗人的心产生共鸣,好像诗人说的就是读者自己的话,诗人宣泄的正是读者自己的情感。音乐生们情感都比较细腻,虽与古人古诗有所隔阂,如王羲之所说的“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亘古不变的唯有情感,今人与古人得以对话的桥梁与凭据也唯有情感。我们可以不理解唐代的科举制度,但是我们却可以从张继的《枫桥夜泊》中不难感受到一个漂泊在外的落榜客子的深切忧思。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学生读来,定也能感受到那莫名的惆怅。

相信学生有这份悟情的感受,也给时间他们慢慢感受,引发他们的共鸣,并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读出他们的感受,通过声音穿越时空,去触碰诗中主人公最柔软的脉搏,同先贤们共饮一壶洒满香醇或苦涩的陈酿。

4.读想合一

中国古典诗词的篇幅大多短小,内涵丰富,情感充沛。只单纯看文字,远不能完整地读出诗人真正的情意。诗歌有着很强的艺术张力,给读者留下很大的审美空间。这就要求学生读诗之余,须得放纵自己的情怀,大胆想象。

从进口到出口,从供不应求到自给有余,在几代氮肥人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下下,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氮肥大国,并在发展中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升级装置技术、淘汰落后产能,向氮肥强国稳步迈进。60年来,几代氮肥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发了一系列技术、装备,有力地支撑了氮肥工业的发展。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全曲只有二十八个字,整首曲子用几个景物排列而成。“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这些常见的物象,我们读来,自有一种悲凉的心境。这分明就是一个断肠人的心情啊。这样的审美体会,就是得益于我们调动了想象,通过适当的想象还诗歌一个合适的主人公形象,那我们再读诗歌,自然便融情入境,读诗生情。

5.读出花样

从生理学的角度看,诵读是与人们的多个器官相关联的,通过视觉器官、发音器官、听觉器官等将书面的文字符号信息通过神经编码传输到大脑的言语中枢进行分析综合、加工处理,然后通过思维进行内部语言的整合,把经过处理后的信息存储在大脑中。所以,熟读精思成诵,对于总抱怨背不了书的学生来讲,记忆与理解最好和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诵读。

而读要读出花样,也就是诵读的形式多样化。这样才能将浮躁的音乐生们聚拢到诗歌的殿堂。

最好有范读,即教师亲身示范读。这就要求老师要有一定的朗读技巧和水平。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有垂范的作用,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诱发学生,深化他们的情感体验。假如老师欠缺这方面的能力,我认为名家的朗诵也可。比如《春江花月夜》一般人很难读出诗歌的韵味,可以让学生欣赏名家的朗诵,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音乐生诵读诗歌时,配乐唱读,我认为很有必要。一来,贴近学生的专业,提高他们学习诗词的兴趣,并且在唱读的过程强化记忆;二者,学生挑选配乐的过程,也是他们理解诗歌读透诗情的过程。如豪迈的音乐只能配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而李清照的诗词只能配婉约的音乐。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贯穿于整个企业,各个部门都对这一成本法的运用有影响,应该避免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这样就要求在整个企业的各个部门建立相应的评价和激励制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进行评价。对表现优异的员工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取得更好的工作业绩。以派件为例,相同时间内派件短、数量多且配送准确,这一服务的成本就会低,企业的利润就有所增加,对这样的员工予以奖励,就会提高工作积极性。

通过诵读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开其眼,入其目,发其声,张其口,从而融入课堂,走进诗词,在声音中领悟诗词之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