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古诗文教学

 GXF360 2019-09-25

语文核心素养是新时代中国学生发展的必备素养,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核心价值追求。但核心素养是针对语文教学整体而言的,需要从整体上进行通盘考虑。因此,语文核心素养怎样在语文课堂落地生根值得研究。在此,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就学生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文学素养与思维能力、审美意识与创造能力及文化传承意识的培养进行粗浅的分析,力求让核心素养能在单元教学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加强古诗文的阅读写作,提升学生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诉求与真正目的在于使中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汉语语言文字、深入理解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断增进民族自信心,最终实现文化自信。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选择合适的角度开展实际教学和对学生的这种素养进行培养。笔者认为从写作与阅读这两个角度进行切入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组织大量的阅读活动,使学生充分地理解语文课程中的基础知识,对自身汉语语言经验进行有效的扩充,从而构建出一套完整的汉语语言体系。例如,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知识与鉴赏方法,还要扩大学生古诗文的阅读量,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古诗文学习习惯。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运用综合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结合相应的语境,对汉语语言文字进行有效、熟练、正确的运用。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选修内容《庖丁解牛》的教学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对《庄子》散文的写作手法进行模仿,也写一则小寓言。在进行《项脊轩志》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将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非常平凡的场景与事情写下来,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感悟生活,体验生命中的奇妙之处。

二、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与思维能力

人类独特的思维方式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在学习古代诗歌和写作的过程中,中学阶段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训练可以渗透到古代诗歌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具有创造性思维。中学年龄段的孩子对社会有一定的认知,自己也有独特的思维模式。因此,应当结合学生自身的经验进行课堂知识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对文中所表达的思想进行自主反思,敢于提出疑问,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进行《琵琶行》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了解到诗中描述了作者遇见了一个技艺高超的琵琶女的不幸经历,文中充满了对琵琶女的同情。教师应当启发学生的思维,对学生提出问题:白居易在这首诗中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感?学生往往会对这一问题进行深思,并且通过对文章的深入理解来寻找答案。学生通过深入的思索与探究,最终理解了作者通过一个小人物的经历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也表达了作者无故遭贬的苦闷之情。在学习《伶官传序》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了解后唐这一段历史,让学生以历史的眼光思考问题,以辩证的想法看待唐朝的盛与衰,使学生深入地理解造成盛与衰的原因,使学生通过文章的学习明白一定的人生哲理。

Computes(Y,{RA,RB,A,TB}A_S)∧Send(Y,y)∧Contains(y,{RA,RB,A,TB}A_S)∧

三、加强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创造能力

在中学古诗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这也符合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师应当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材中的内容使学生体会到美的感受,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审美过程中学习古诗文知识。中学生经过多年的学习,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定体会,对美感也有一定的鉴赏能力,但是对美的创造力与鉴赏力仍然有待提高。因此,应当在古诗文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使学生在参加审美活动的过程中更加的积极,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创造能力。在学习《蜀道难》这首诗的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对其中的句子进行反复的朗读,感受诗中的韵律,把握诗中的节奏感,对一代诗仙的巅峰之作充分的感受。在《赤壁赋》这一文的学习过程中,感悟苏轼的洒脱与豪迈之情。在《饮酒》这一首诗的学习过程中,体会陶渊明的闲适与自得其乐,体会到陶渊明的乐趣。

相反,自媒体传播模式是向读者高度赋权,异化成了“流量拜物教”。一些自媒体不讲中立表达,去取悦、迎合粉丝,受众喜欢什么就投喂什么,利用人心理的阴暗面赚流量,各种阴谋论、夸张表达、标题党泛滥,换来的是节节攀升的转发和点击。这样又反向形成“信息茧房”,让相关受众沉溺于自己“喜欢”的被扭曲的信息脏水中。这个现象类似于当年美国历史上的“黄色新闻时代”,一味哗众取宠,不讲规矩,毫无廉耻。

四、强化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使学生具备文化传承意识

中华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是我国历经上下五千年而不衰竭的精神所在。因此,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应当提升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我国优秀文化进行良好的传承与发扬,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备一定的使命感。教师在实际的古诗文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充分吸收古代优秀文化中的养分,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学生具备传承我国文化的自觉性。

例如,在执教《滕王阁序》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渗透给学生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方式,也要引导学生了解文本中包含的传统文化,了解作者王勃为什么要创作《滕王阁序》。为学生欣赏古代传统文化的内涵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登岳阳楼》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了解作者杜甫的人生经历和家国情怀以及一片赤子之心。创作这首诗词的时候,杜甫正处于人生低谷期,生活穷困潦倒,自己空有一身才华,但是得不到实现,自己的遭遇在他登岳阳楼的时候得以全部抒发,恰逢当时国家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此情此景他写下了《登岳阳楼》。杜甫这种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非常值得学生学习。此外,古诗文中蕴含着诚实守信、自强不息、知耻持节等文化素养,能够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与成长带来很大的帮助。在学习《岳阳楼记》这一古诗词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更要引导学生学习即使范仲淹在被贬官的时候,心中依然存有家国情怀,依然心怀天下地喊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警示名句,这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极为有利。

总之,古诗词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学习古诗词不仅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在陶冶情操、弘扬民族精神方面也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悟古诗词的精神、洞悉古诗词的写作手法,提升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这样才有利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