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破译《诗经》中婚姻、情爱男女两性诗的密码(二)

 木桩指路 2019-09-26
原来这育材的教师就是人君,就是帝王。齐鲁韩三家无异议。《笺》云:”‘乐育材’者,歌乐人“君,教学国人,秀士、选士、俊士、造士、进士,养之以渐至于官之。”今人也有人说:“古代大学杜辟雍,辟雍之地四面环水,此诗言‘中阿’、‘中沚’、‘中陵’,即水中高地,应是周天子在辟雍接见学子时的乐歌。”我们仔细读读看,是这个意思吗?
  菁菁者莪,在彼中阿。
  既见君子,乐且有仪。
  菁菁者莪,在彼中沚。
  既见君子,我心则喜。
  菁菁者莪,在彼中陵。
  既见君子,锡我百朋。
  泛泛杨舟,载沉载浮。
  既见君子,我心则休。
  诗中的莪是植物名,一名萝蒿、蒌蒿,又名抱娘蒿,在古人的观念中是女性的象征,阿、沚、陵,是山丘和水中沙洲,是男性的象征。莪在山陵中,则是象征婚姻的廋语。弄明这一点,则诗篇的主题方向就确定下来了。君子指丈夫,此指未婚夫。不是指帝王,再说帝王给一个学生五百个钱贝干什么?是奖励吗?岂不太小气了?只有未婚夫给未婚妻钱才在情理之中。仪,是偶字的双声通假,即配偶之义,而古今言《诗》者都误训为“威仪”。原来这首诗是写一个女子与其未婚夫分别后担心被抛弃,而这次来见他,知他依然是她的配偶,而且还给她钱,所以她特别高兴,就写下了这首诗。
  译成今语读一下:
  茂盛茁壮是蒿莪,在那丘中向阳坡。
  终于见到未婚夫,我心欢乐有佳偶。
  茂盛茁壮是蒿萎,在那河中小沙洲。
  终于见到未婚夫,我心快乐喜悠悠。
  茂盛茁壮是蒿萝,在那陵中向阳坡。
  终于见到未婚夫,给我钱贝五百多。
  来时摇着杨木船,一沉一浮心晃悠。
  现在见到未婚夫,我心喜悦乐悠悠。
  请问古今的经师硕儒学者们,哪种解说才是这首诗的本事本意呢?
  但是,今天还是有人反对这种“性读”的方法。有人说我自认为是历史唯物主义,实际上是弗洛伊德主义。还说:“从人的性本能出发来解说《诗经》中描写当时两性事件的有关篇章,也不妨聊备一说。但问题在于:一是不要以为这是唯一正确的方法,而其结论是绝对真理,其他的观点都是‘说谎’。二是不要刻意渲染性本能和性行为。令人遗憾的是这要不得的两点,恰恰贯通于全书。前者表现为唯‘性读’正确的霸气,而后者则于书中俯拾即是。举凡诗中写到山丘、湖泊、雨、露、草、木、鸟兽、虫鱼等,则无不释为男根、女阴的象征、隐喻。甚至像‘黍离之悲’一类,已通行两千多年的典故、成语,也被‘本能’、‘性欲’彻底颠覆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