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豆瓣评分9.1,这部台剧到底猛在哪里?

 昵称66097638 2019-09-26

作者|村花

“什么年纪就应该做什么事情。”小马过河论坛邮箱破解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

这是大多数长辈会跟年轻人说的一句话。很多时候,我们生活在一个被标准化人生和成功学绑架的社会里,有多少人在大环境的影响下选择了随波逐流,而多少人又能够真正的做自己。

前不久,台湾华视播出的《俗女养成记》给了我们一个确定又模糊的答案。该剧是继《我们与恶的距离》后又一部引发台湾民众热论的电视剧,创下创华视13年来自制剧最佳收视成绩,播出第一集就拿下了豆瓣9.3的高分。

《俗女养成记》改编自台湾作家江鹅的同名散文,讲述了一名普通女性的自我成长故事,全剧几乎90%的台词都用台语讲述,剧中没有颜值高的演员,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感线路,故事分两个视角展开,一个是成人世界生活的艰难,一个是童年时期幸福的点滴,前者的丧,对应着后者的暖,看完有着异常的治愈作用。

陈嘉玲,39岁的大龄未婚女性,没钱、没车、没房,在一家宠物食品公司做董事长特助。这个职位听起来不错,但实际上她不仅要处理公司的大小杂务,还要兼职老板的生活助理,老板老婆的助理以及老板小三的助理。生活中,她有一个交往了4年的男朋友,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男友家境不错,两人感情也不错,工作和生活都不温不火地进行着。

每天早上6点45分陈嘉玲都会被闹钟叫醒,醒来第一件事情就是给自己和男友准备早餐,原本是件甜蜜的事情,可男友却像个小孩,什么事情都需要嘉玲提醒照顾。

到公司后,她要一边处理着工作,一边兼职做着老板的丫鬟,每天还要给老板娘报告老板日常,连老板小三买房这种事情都得让她操心。每次老板让嘉玲解决私人事情时,嘉玲不知在心中骂了老板几千万次,抽屉里也有满满一堆辞职信,可面对现实生活的打压,她一次次选择了默默接受着这一切。

下班了,折磨总算暂告一段落,原本想着去大学屌丝前男友的婚礼上找回一些自信,没想到当年那个又丑又邋遢的男友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位多金帅气的高富帅,并且即将迎娶一位美女作家走向人生巅峰,自信没找回来,反而打击更大。

饭桌上,结婚的同学正在教育一直跑来跑去的孩子,离婚的同学郁郁寡欢,他们所谈论的话题嘉玲完全插不上话,只能不停地喝着闷酒。台上丢捧花的时候特意点了嘉玲的名,她只有面带微笑来回应大众,郁闷的她直接把自己喝醉。醉酒后的嘉玲在走之前当着所有人的面,对新娘说了很多前男友两性私密话题,最后是被同学生拉硬拽才拉走的。

也许二十岁的女生发生这种事情旁人会觉得,年轻控制不好情绪,可对于即将迈入四十关卡的人来说,就意味着是场笑话,就像目送她离开的同学所说,“二十岁喝醉酒是可爱!四十岁啊,是可怜!

这个世界对成年人总是有着太多苛求,仿佛年纪越大要求就越高,畅快的情绪表达不知何时变成了一种奢侈品,而大多数人也在默认接受着这一切,仿佛不符合标准都会被认为是另类,39岁,难道连可爱的资格都没有了吗?

回到家,焦虑的嘉玲拿着婚礼上收到的那束可笑的捧花向男友求了婚,贴心的男友买了戒指和婚房,还跟她说如果工作得不开心可以辞职,他可以养她。正当嘉玲沉溺在幸福中时,她发现男友其实是个妈宝男,不仅房子小区与未来婆婆在一起,房子装修布置要听婆婆的,连选个婚纱都不能自己做主,婆婆还让她辞职回家相夫教子。

嘉玲开始思考,这真的是她想要的生活吗?虽然和男友早已没激情,但如果是二三十岁时,说放手可能就真的放手了,可如今已经快四十了,人生已经不容许有偏差了,但想着自己即将迎来的婚姻生活,嘉玲又感到了恐惧。

最终嘉玲还是选择了分手,顺便把那份讨人厌的工作也辞掉了。

“俗女”并不是被世俗困住的女人,而是敢于与命运抗争,挑战世俗眼光的女人,即使被生活一次次无情地碾压,也敢于为自己争取一个想要的的未来。

恢复自由的她开心到雀跃,熬夜、看片、吃零食,怎么舒服怎么来,但单身生活的焦虑也随之而来,人在台北却不是台北人,北漂二十年,年近四十却一事无成,渐渐地她开始变得颓废,经常不由自主地在深夜痛哭流涕,她想回家,回到那个让她开心成长的地方。

命运仿佛相互呼应,相似的场景在嘉玲小时候发生过。

嘉玲家住在离台北很远的台南小乡村里,和阿公阿嬷、爸爸妈妈一起生活,家里靠阿公开的中药铺生活。那年姑姑30岁,到了大家认为该结婚的年纪,结婚前期,婆家要求她去医院检查生育能力,自尊心强的姑姑因为受不了这样的变相侮辱,在男方拒绝沟通后,她觉得接受不了这样懦弱的丈夫,宁愿自己承担彩礼费也要拒绝这门婚事。嫁不出去的姑姑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声,阿嬷整日叹气,爸爸忧心重重,最后为了不影响家人的生活,姑姑选择了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去了其它城市生活。

女人到了年龄就该结婚,这仿佛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准则。想要顺着自己的意愿生活,但又不得不在意外界的眼光,顾虑家人的感受,或许也是那时候,嘉玲感受到“独立”对于一个女性来讲是多么重要。《俗女养成记》仿佛一面镜子,带我们去寻找那个未知的答案。

回到家乡的陈嘉玲看到家人沉浸在自己结婚的喜悦中,并不想打破他们的期望,可纸终究是保不住火,家人还是知道了这件事,但让她没想到的是,家人并没有责备她,阿嬷更多是心疼孙女,妈妈其实担心的不是她搞砸了婚姻,而是担心外人的眼光会伤害到她,爸爸选择了默默的陪伴,家人的爱让嘉玲渐渐走出阴霾,不再执着自己是一事无成的人,童年的回忆也渐渐涌上心头。

剧中,童年部分的很多细节处理得很好,也很贴近真实生活。

比如全家一起看电视剧,看到男女主甜蜜戏的时候,尴尬得不知所措,大家都假装自己有事在做其它事情。妈妈的表姐嫁了个有钱人,从台北来乡下度假,每次妈妈都会打扮得很漂亮,准备最丰盛的菜肴来招待表姐,两个小孩也成为了较量的筹码,本来友好的两个小朋友,硬是在家长的虚荣心攀比下心生芥蒂。

再比如,邻居的一个小姐姐早恋被发现了,全家人也焦虑起来,想着得给陈嘉玲上一堂性教育课。阿公、妈妈、爸爸都不知道如何开口,阿嬷只得亲自出马;嘉玲坚持要去台北上大学,妈妈觉得台南大学就挺好的,不让嘉玲去,甚至扬言如果执意要去救要断绝关系,最后也是抹着眼泪默默地帮她准备了她爱吃的东西。

在嘉玲的童年里,我们多多少少能看到自己童年的影子,我们身边有着一群观念陈旧却有爱的长辈,也曾经因为两代观念不一样,在夹缝中抗争过。年少时自命不凡认为天空很大任鸟飞行,以为长辈们思想腐朽、固执,跟不上时代,但如今回望,反而从这些落伍腐朽的观念中嗅到了一丝丝甜味。   

《俗女养成记》也大多由这些烦恼而又甜蜜的日常琐碎堆积起来的,它们平凡却鲜活,虽然很丧,却也很治愈,说到底,生活不就是如此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