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帮助身患多病的空巢老人走出阴霾

 以字为马 2019-09-26

一、案例背景

(一)案主基本信息

服务对象:罗某(化名)

性别:

年龄:71岁

(二)个案背景资料

1、接案原因:服务对象属于空巢家庭,从2012年7月份住院回来后,确诊身患冠心病、心肌梗塞、风湿等疾病,使服务对象为病痛而忧愁,精神上一直处于低落状态。同时也受到服务对象妻子常年抱怨同病相怜,让服务对象慢慢失去了信心去治疗。并导致对外交往的频率逐渐下降,及产生消极情绪。老年社会工作者在了解情况后,展开个案服务。

2、行为表现:每逢服务对象吃药时表现闷闷不乐,尤其服务对象的妻子容易被客观的不良因素所影响,从而牵连服务对象的情绪起伏不平,服务对象夫妇常在家里唉声叹气。

3、人际关系:服务对象夫妇相处较为亲密,但也存在不少的误解。服务对象的女儿们虽然都不在身边,但节日偶尔会回来探望服务对象夫妇,父女关系甚好。在亲戚方面,服务对象较少与亲姐弟们联系,而与邻里关系一般,朋辈群体圈子较小。

4、心理状况:服务对象的情绪波动较大,感到没有人去理解和体会服务对象的心情。

5、健康状况:服务对象患有冠心病、心肌梗塞、风湿等疾病健康欠佳,而听力、视力等器官功能有衰退迹象。

6、经济状况:服务对象主要的生活来源是退休金,服务对象夫妇每月约有3000元维持基本的日常开销,包括医疗用费。

7、支持网络:家庭方面,女儿、外孙等家庭支持系统;社区方面,社区医生能提供保健的医疗咨询,以及邻里互助的支持。

二、问题分析

认知理论在行为矫正中的问题分析:

认知行为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制于理性的思考,而不是潜意识中的本能。服务对象这种消极情绪主要产生于认知行为上的错误或者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要对其病后消沉情绪进行矫正就需要帮助服务对象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或完善理性思考能力,从而使其行为得到理性的引导及矫正。在此理论的运用上,老年社会工作者通过运用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方法,依据接纳、尊重、同理等原则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合作关系。引导服务对象阐述过往的人际相处和如今的人际关系作出相应对比,以提高服务对象对此偏差行为的识别。

家庭结构治疗模式的问题分析:

家庭是一个整体,构成家庭的每个成员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并共同隶属于家庭,家庭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每个家庭成员,反过来,家庭成员的变化也会对家庭本身产生改变作用。服务对象夫妇相互倾诉病情的恶化蔓延,导致当前未能建立支持系统。促使服务对象存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孤独、失落等不良情绪的出现,导致服务对象认为自身不被他人所理解,体现家庭的沟通出现问题。因此老年社会工作者通过家庭动力的改变来解决家庭问题,为服务对象寻找更多的支持源泉。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1、根据认知理论协助服务对象对自己所出现的消极和焦虑情绪有所认知,帮助服务对象脱离患病导致低落情绪的困扰和矫正其行为的偏差。

2、通过家庭结构治疗模式协助服务对象及其家属共同致力于改善家庭沟通模式,以便于正确理解服务对象的真实想法。

3、为服务对象搭建一个支持网络平台,使其获得精神慰藉,积极乐观地抵抗病患。

(二)服务策略

1、运用倾听、接纳、尊重等技巧,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2、根据结构家庭治疗模式从家庭成员着手改善其家庭的沟通方式,促使其理解服务对象的真实感受。

3、通过服务对象回忆从前的生活趣事和社交方式,再跟目前的生活状况做对比进行理性认知,提高其理性识别能力,以正视问题。

4、整合社区资源,扩大服务对象的交际圈,发动社区邻里互助的力量,以鼓励服务对象树立强大的自信心克服重重困难。

四、介入过程

1、第一阶段

目标: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通过面谈了解服务对象基本的生活状况,以及服务对象迫切的需求和对老年社会工作者的期望。

内容以及技巧:初次面谈为表示诚意,老年社会工作者先表明身份上门探访慰问服务对象。面谈前期服务对象表现有点拘束,为了营造出良好的谈话氛围,与服务对象交谈时从公众话题入手。再引导服务对象投入到本次面谈的核心话题。老年社会工作者了解到,服务对象现在退休,属于空巢家庭。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身患冠心病、风湿病、血压高等多种病痛,每天都要靠吃药来控制病情,受到病痛的困扰,情绪一直处于低落状态。老年社会工作者理解、接纳、尊重的辅导技巧,保持良好的倾听,并表示同理。

2、第二阶段

目标:与服务对象家庭成员沟通,改善其家庭沟通的方式,了解服务对象所接触的朋辈群体。

内容及技巧:刚开始面谈时,服务对象的妻子不太接纳老年社会工作者,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存有许多不安定的因素,如诈骗行为的发生。使人存在戒备的心理。另一方面服务对象的妻子不想有外人来打扰自己的生活。老年社会工作者以诚恳的态度,并表达对服务对象的妻子,从而建立信任关系。为了协助服务对象建立家庭支持系统,老年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妻子交谈服务对象的近况情绪,使服务对象的妻子知道服务对象的真实想法,服务对象怕家人为服务对象的病况而担忧,自我感到内疚。以触动服务对象的妻子多鼓励、支持服务对象积极面对每一天。

3、第三阶段

目标:探索服务对象所出现的消极情绪问题所在,观察服务对象的神情动态,并评估他产生消极情绪所达到的程度。

内容及技巧:经老年社会工作者引导,服务对象阐述每次吃药时,都是在无影中提示着服务对象身患疾病。因此产生消极情绪的根源所在。其次在7月需要在人民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服务对象产生焦虑感。担忧自己体检出来的结果不乐观,加重家人的负担又再次为自己而忧愁。目前最主要的是尽快调理好自己的身体,但是服务对象欠缺调养的方法。那么针对服务对象的迫切的需求,共同商讨接下来所学习的保健养生知识。此次面谈老年社会工作者扮演倾听者的角色,了解原因、分析问题的同时,运用内容表达、解释的工作手法帮助服务对象认清自己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为下一次面谈做好铺垫。

4、第四阶段

目标:教服务对象保健养生知识,以增强服务对象的抵抗力,调养身体。

内容及技巧:本次面谈,发现服务对象主动到室外走动,精神奕奕坐在榕树地下乘凉。老年社会工作者鼓励服务对象做简单的保健运动,并耐心反复给服务对象做示范。服务对象患病之后,更加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也明白到有健康体魄的重要性,因此对保健养生方面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都能够认真投入,并且整个人都变得豁然开朗,在练习的过程中,偶尔还会露出灿烂的笑容。

5、第五阶段

目标:引导服务对象认知自己消极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协助脱离不良的情绪和行为。

内容及技巧:老年社会工作者采用认知疗法,引导服务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建立理性的认知。老年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服务对象一起回顾以前患病的生活情景,再返回来谈谈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随后让服务对象指出生活方式上不同的地方。此外共同分析罗列不同的情绪所产生的利弊之处。然后一起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使服务对象能学会自我管理情绪,并鼓励服务对象摆脱不良的情绪的困扰。

6、第六阶段

目标:引导服务对象看到自己的改变,树立起信心,做好结案准备,处理离别情绪。

内容及技巧:根据服务对象的妻子反映和老年社会工作者多次的观察,服务对象表现乐观,并增加外出活动的次数,还会主动联系邻居的好友看社区自主的表演。老年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一起回顾个案期间的点点滴滴,从第一次面谈服务对象满怀抱怨,产生消极情绪到现在精神爽朗面对生活所发生的变化。使服务对象获得信心,抱着积极向上的态度正视自己的病情。

五、成效评估

老年社会工作者通过探访、电话回访的方式,了解服务对象目标的达成情况和服务对象对本服务的评估来评估个案的开展情况与成效。

目标达成情况

1、个人层面:

(1)服务对象意识到不良的情绪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平衡,学会自我管理情绪。

(2)服务对象开始关注健康方面的知识,会在家里做简单的运动。

(3)服务对象主动联系邻居好友外出观看社区表演节目,逐渐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并抱着乐观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病情。

2、家庭系统层面:

建立家庭支持系统,促进加强家庭成员的交流,为服务对象提供精神的支持。目前每逢假日服务对象的女儿们会轮流回到家看望服务对象,表达对服务对象的关怀之情。服务对象的妻子明白服务对象的真实想法后,与服务对象的交流沟通模式稍有改变,表现坚定意志共患难,克服疾病。

六、专业反思

本次个案服务过程中,老年社会工作者能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关系,但在初阶段服务对象的妻子对老年社会工作者的接纳程度不高,不利于协助服务对象建立家庭支持系统。对于此老年社会工作者一直抱着诚恳的态度,表达对服务对象的妻子的关怀。并经过多次交谈后,终于取得服务对象的妻子信任,而服务对象在服务的前期未能释放自我、坦诚与老年社会工作者交流,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后,服务对象感受到老年社会工作者的真诚后,能坦诚的跟老年社会工作者交谈。虽然老年社会工作者运用了结构治疗模式和认知理论去解决服务对象所面临的问题,但由于老年社会工作者不能够灵活应用这些技巧,难免给服务带来阻碍,为此,老年社会工作者需要不断提升理论技巧,更好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作者:珠海市慈爱社会服务院   刘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