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官员的退休制度,古人退休后的生活状况如何?

 思明居士 2019-09-26

古人的生活可以说是比较乏味的,无法像我们当代人的生活这样多姿多彩。在古代对一个人而言,生活是单调的,因为他们在生活中的角色往往是比较单一的,例如女子在古代的多是相夫教子的家庭妇女的角色,封建社会的传统思想与礼教束缚了她们的行动,致使他们一生都忙碌于丈夫与子女之间,无暇顾及也没有权利享受其余的生活。

男子也好不到哪里去,古代的生活现实即是如此,虽说男人在古代的权利相对较大,行动范围也比较广泛,但在古代男子一生所能做的事情就那么几样,所以也是比较枯燥的。古代男子的一生中最专注的一件事情可能就是自己的仕途,了解古人科举历程的人都知道,他们从咿呀学语的年纪开始便要为自己一生的仕途做准备,有的幸运的人,在恰当的年纪就能通过科举谋个一官半职,这也是古人看来最好的前途了。

但也有人为了入仕为了考取功名,耗费了一生的心血来读书科考,直到两鬓斑白依旧一事无成,这自然又是另一种人生,不过我们今天不对此过多的探讨,主要研究前者——得到仕途的命运宠儿们晚年的退休生活,以及古人的退休制度。

古代官员的退休制度,古人退休后的生活状况如何?

古代官员的退休制度

且不说古人是如何退休的,先谈谈当代人的退休,对于现代人而言,多数人都认为年轻的时候必须努力的工作,至于努力工作为了什么,有的人则认为是为了家庭,为了自己的生活过的更加的充实,也的人则认为是为了自己后半生不用为生活的物质条件而担忧。

简而言之,前半生的打拼是为了后半生的享受,所以每每想到此我都会觉得有些荒唐,人的一生如此短暂,年轻的时候就应该多多尝试,而不是单纯的为了后半生的生活而打拼,但也可能是因为中国人自古就有这样的传统思想,所以我们也不能过多做评价,只能说人各有志。

古代官员的退休制度,古人退休后的生活状况如何?

再说古代,大多数古人所向往的生活基本上都是比较平庸的,因为在古代那个战火不断的年代,能够过上踏实稳定的生活很多时候都是一种奢求,所以他们已经习惯了安于现状。不过也有不少人从这些大众之中跳脱出来,他们便是那些被上帝眷顾的命运宠儿,通过科举获得仕途改变命运的人。他们的生活较平常人来说则更加丰富多彩一些,相比多数人到了老年混吃等死的生活来说,他们的晚年退休生活也是相对更有意思一点。

对古人退休年龄的规定最早来自于《礼记》的记载,早在两汉时期,皇帝就将官员的退休年龄定为七十岁,但是由于各种生活水平、生活因素的影响,导致唐朝以前中国人的寿命普遍都不高,很少有人能够活到七十岁,汉朝官员一致反对,活到70岁就是个奇迹。所以退休之说法基本落空,也就意味着唐朝以前官员的退休生活基本是没有的,对绝大多数官员来说相当于一生都在工作,70岁退休基本形同虚设。

古代官员的退休制度,古人退休后的生活状况如何?

所以要研究古人的退休制度与生活则要从唐朝开始。众所周知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鼎盛的一个阶段,经济文化都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进而使中国人的整体寿命大为增加,能够到达退休年龄的官员逐渐增多,退休到此时才真正的成为了一个现实问题。

在古代退休最常用的叫法是“致仕”,多也称为休致、致政等,其中的意思大概是:古代的官员年事已高,将自己所掌握的政治事务交还给君主,从而退位修养。

除了这种说法以外,古代对于退休还有另一种说法,即“乞骸骨”,据《汉书》与《后汉书》记载,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这种说法。

古代官员的退休制度,古人退休后的生活状况如何?

那时候有一位太子太傅,从年轻的时候就一直为朝廷沥尽心血,后来年事已高,想要回到家中颐养天年,而又不知道如何向皇帝辞职,便想出了一个卑微的说法“希望能够乞求皇帝让自己的老骨头可以回到老家安葬”,皇帝听到这样的说法当然为之动容,想来他的一生都在为了国家而奉献,现在一把年纪了不能让他连这点愿望都无法得到满足吧,于是便同意了他的请辞。

由此可见,在古代官员是不可以主动退休的,古人入仕为官就是为帝王效劳,为国家出力,除非年老后有心无力,不得不退下去,才可向帝王申请,而且必须得到皇帝的批准。所以古代官员想要退休必须再三恳请君王批准,因而退休又被形象地称为“乞骸骨”,后来这一说法便慢慢流传开来。

古代官员的退休制度,古人退休后的生活状况如何?

但是要知道在古代也不是每个官员都能够达到“乞骸骨”的条件的,虽然说古人都很痴迷仕途,但伴君如伴虎这句话讲的还是很有道理的,古代官员的生活其实也是非常艰难的,每天都得提心吊胆,如果一不小心得罪皇上或是受人弹劾,轻则被罢官流放,重则性命难保,所以能够相安无事的活到七十岁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何况在古代所想要光荣退休,还必须是事业上颇有作为,颇有声望才可以,否则寻常的官员也不好意思提出退休,只能默默的一直做下去。

古人退休后的生活状况如何?

那么古人退休后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呢?在古代七十岁退休人已经达到了一个古稀之年,人生进入了最后的阶段,自然不会有太多的目的与奢望,只是希望能够安稳的度过晚年,所以他们的退休生活也是比较平静的。

首先,古人退休后 可能会信奉宗教,潜心为自己也为家人祈福。人活到了那么大的年纪,荣华富贵在年轻的时候已经拥有过了,到老自然不会再惦念这些俗物,而是希望自己能够长寿,子孙后代能够平安富贵,所以往往都将这些希望寄托于超自然的神仙菩萨。

古代官员的退休制度,古人退休后的生活状况如何?

这也是他们能为后世子孙所作的最后一点事。第二种退休生活,则是寄情于山水,建造私家园林或者游山玩水,这与我们当代人的想法也是相同的,现在的人都生活在喧嚣的城市中,为生活工作奔波,老了以后便希望可以到处游山玩水,成全自己年轻时候的愿望。

除了以上两种退休生活以外,还有第三种。因为古代的官员大多都有一技之长,毕竟能够进入仕途的都是人中龙凤,所以退休后他们依然能够发挥余乐,做一些业余事业。而且古代官员大多文化水平都很高,都热爱读书写作。

所以退休以后他们都把心思用在文学研究上,因而他们也成为了古代作家队伍的主力军。尤其是唐宋以后,很多著名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官员退休以后写出来的,例如《归园田居》写的便是陶渊明回归到渴慕已久的田园生活。相对于枯燥的官场生活,田园更让他自在释然。

总而言之,在古代退休人是很不容易的,对于平均寿命不高的古人,活到七十岁就已经非常难了,更何况还要达到能够退休的条件,所以在古代能够享受退休生活的人并不多,能够被记载下来的更是寥寥无几,个个都是鼎鼎大名的人物。不过古人们的退休生活还是比较丰富的,年轻的时候精力都耗费在官场斗争中,回归田园生活更能让他们找回自我,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

参考资料:

《谈起古代,仕途就这回事》 张程著

《中国古代士人》王俊 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