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武国术中的 个人基础实力篇

 等着l70smp782j 2019-09-26

传武国术中的 个人基础实力篇

武术的格斗技术整体上来说就是训练一胆二力三功夫的内容,其中包含格斗中的距离感,肢体及意识配合;打击力量的运用,肢体配合的技巧等等。格斗就是训练自身中心重心平衡的控制、打击力量及变化技巧的能力,并在对抗过程中运用技术及力量破坏对手的平衡及杀伤对手。下面通过图文形进行本咏春课程的基础知识介绍。

胆的训练:对拆训练反应、距离感,核心技术定型一点多面,一点多面主要是指一个中线点,及左右方向的初级介绍,等大体掌握后,应该全面理解上下、前后等方向的要领。

黏手原理 :黏手主要有感觉意识培养及间架技术定型2种训练内容,然后在盘手过程将技术全面发挥。

拆手原理:指定的动作速度及动作变化前提下,安全地训练咏春拳的特色手法等要点。为散手变化打下基础。

定步、活步:定步是初级技术学习,是为了保证能更集中精力地掌握手法内容而进行的,一切都是为了在活动过程中运用技术。所有技术的初级都是先定步学习训练基础,然后在活步中训练运用。

对拆训练关于意识、呼吸、肢体动作的协调性训练: 通过各阶段三种速度:慢、中、快的训练。使意识跟呼吸及肢体动作能够更加完美协调,解决未受过训练的人,因受到攻击而导致心理紧张,肌肉僵硬,动作缓慢,体能消耗大的问题。

力的训练:肌肉及筋骨力量解说

一胆二力三功夫中,二力中的力量方面的训练,包括整体体重的发挥与各肢体关节的全面配合以求得格斗中更强大的打击爆发力量。

10成里肌肉力量占8成,筋骨占2成:目前世面上流行的肌肉类型锻炼方法,主要分耐力肌肉及爆发力肌肉训练2种。因有众多历经时效考验的方法,故本处不再进行介绍。

10成里筋骨力量占8成,肌肉占2成:传统内练方法,主要是通过关节拧旋来使手臂旋转,带动筋及肌肉拧拉,达到筋肌绷拉膨胀状态的训练方法。拧拉旋转的状态下,使得筋好象拉开的弓一样,肌肉及筋的撑绷使得身体及四肢有如充满气的球。效果1:在对抗过程更具抗性;效果2:此状态下能让身体的机能在静态中达到内在锻炼效果。

关于肌肉为主和筋骨为主的区别小测试中的体验:

1、肌肉绷僵硬的体验:接受测试者,全身绷紧使用力气的感觉,留意坚持此状态的时间,观察过程,轻敲手臂肌肉及肋骨,背部等身体部位,感受绷紧状态下的身体感觉,体验重点:1、抗打击感 2、个人力量的使用感觉。

2、拧旋状态下的体验:自然站立,首先做肩关节前合后开的动作,留意维持此状态的时间,观察过程中轻敲手臂肌肉及肋骨、背部等身体部位,感受绷紧状态下的身体感觉,体验重点:1、抗打击感 2、个人力量的使用感觉。然后分别再在由肩关节拧旋带动状态下的前开后合、手肘归中等拧旋状态下分别体验1、抗打击感 2、个人力量的使用感觉。

技术要领:

1、动作一:肌肉绷紧状态下,全身感觉成一个板块整体,可以感受到肌肉僵硬绷紧带来的力量感,同时身体部位被打击时具备一定的抗打击性。但是此状态的维持时间短,维持过程因为肌肉僵硬导致体能消耗大。

2、动作二:由关节拧旋带动筋肌拧旋的撑绷状态下,身体形成由内向外旋撑的感觉,身体及肢体在被外力打击时感觉好象是充满气的球。此状态不但具备第一动作由肌肉绷僵得到的力量感及抗打击性,而且体能消耗及身体灵巧性都比第一个动作状态要好。

传武国术中的 个人基础实力篇

附图1:前合后开——拧旋关节、拉伸筋肌达到内壮撑绷。

传武国术中的 个人基础实力篇

附图2:前开后合——拧旋关节、拉伸筋肌达到内壮撑绷。

通过小测试使体验者明白2种肌肉及筋骨力量比例的使用达到的状态的区别。然后再进行下面的关于局部力量和整体力量区别的测试。全方位了解二力的力量概念。

关于使用腰马整体及单独肢体力量区别体验:

测试目的:通过肘外掰及肘归中2个动作对抗外力的区别感受,了解咏春拳技术动作训练过程要注意的技术要点。

测试方法:

1、肘外掰的体验:测试者自然站立,将手臂横抬至肩膀位置高度,然后协助测试者将手放于测试者前手臂位置,缓慢用力下压。测试者缓慢将手上抬时,注意感受此动作的力量来源中,肩膀处及腰胯处力量使用的比例。

2、肘归中的体验:测试者自然站立,将手肘下垂回收至肋骨位置,手掌放至肩膀位置高度,然后协助测试者将手放于测试者前手掌位置,缓慢用力下压。测试者在对抗外力下压时,注意感受此动作的力量来源中,肩膀处及腰胯处力量使用的比例。

技术要点:通过2个动作力量大小使用的区别,了解为什么咏春拳动作基本上大部分是手肘间朝下,以及所有动作由手归中开始。使用四肢力量是没有使用全身体重力量大的。所以训练技术目的就是通过针对性的训练改变原先习惯使用局部肢体动作而且没有使用体重整体的力量的习惯,通过训练将力量运用的技巧得以定型上自身成为新的习惯及本能。

肘归中状态下咏春拳各技术手法的特点体验:此内容为二力及三功夫(技巧)整体配合内容

传武国术中的 个人基础实力篇

冲拳训练及间架要点:

手不出肩:如何能使用上腰马劲力的动作:横向不出肩膀、中间不过中线:

手横不出肩:测试者开马站立,将手做冲拳动作状态,手臂与肩其平,先把手放正面与肩膀其宽位置,协助测试者将手放测试者手掌位置缓慢下压,测试者体验此状态下能使用上腰马劲的感觉。

手横不过中线:测试者开马站立,将手做冲拳动作状态,手臂与肩其平,先把手放正面归中线位置,协助测试者将手放测试者手掌位置缓慢下压,测试者体验此状态下能使用上腰马劲的感觉。

使用不上腰马劲的动作:1、手掌过中线;2手掌横出肩膀。

2、肩膀位置不前送,保持与身体平行,使用腰胯力量上传至手位置,感受腰马劲力穿到手掌的感觉。然后将肩膀做前旋裹胸状态再体验是否能使用上腰马劲力。

以上体验单人专项辅助训练项目:

肩膀位置不前送及前送手持物体静态体验:开马后手持一2米长棍做冲拳状态,保持至手感觉疲劳,然后分别通过肩膀的前送后挤动作体会哪个动作能将重力使用腰胯力量来支撑,而非单独手臂支撑。

咏春拳特色手法的特点基本需要依据以上核心原则。

传武国术中的 个人基础实力篇

附图1:归中手也叫问手

传武国术中的 个人基础实力篇

附图2:膀手

传武国术中的 个人基础实力篇

附图3:摊手

以上测试的目的都是通过各类小测试,让测试者了解咏春拳训练过程中的动作技术中,力量及技巧的关系。

一胆二力三功夫的力量及技术配合

个人基础实力训练内容:

咏春拳的技术特点是独特的手法、冲拳及身体间架训练自身实力,以更完善的方法对抗危险。

一、腰马打击体会,身体心法:吞、吐、沉、浮。

一阶段体验腰胯以脊椎中线为轴左前右后,或者左后右前。前后转动产生的力量。体会要点:1、如左前挤时,注意使用前挤力量及使用另一边胯后撞和使用前撞手臂得到力量的区别,从而了解如何能尽量使用全身体重的整体力。

二阶段体验腰胯以脊椎中心为轴左前右后,或者左后右前时配合往前一边下沉,往后一边上浮带来的劲力。体会要点:以腰胯为一个整体,类似古人说的下丹田进行一个动作四个方向体会。技术要点就是要使用体重在保持平衡的前提下去撞击。

传武国术中的 个人基础实力篇

附图:身体心法——吞、吐、沉、浮

二、手关节体会:

单独手关节:

1、肩膀:扩胸裹胸,上旋裹展,下旋裹展;

训练方法:

A 口令1 扩胸 口令2 裹胸

B 口令1扩胸 口令2肩关节上旋 口令3裹胸

C 口令1扩胸 口令2肩关节下旋 口令3裹胸 裹胸

体会要点:分别注意下砸旋及上托顶2个动作带来的劲道区别。

2、肘:归中,伸直

训练方法:口令1 肘归中 口令2抬肘拧前臂——冲拳

体会要点:肘尖朝下,上手臂保持拧旋不动带来腰胯力量直接到手肘,通过前臂肘关节开始拧旋产生的前臂拧钻之冲击劲道。

3、腕:拧腕,抖腕

训练方法:口令1下扣腕关节 口令2抖腕

体会要点:手臂肩关节及肘关节不动前提下,单独通过抖腕的寸劲体会。

腰马身形心法配合关节动作:

1、肩膀:扩胸裹胸,上旋转裹展,下旋裹展;

训练方法:

A 口令1 扩胸 口令2 裹胸同时拧腰胯配合

B 口令1扩胸 口令2肩关节上旋 口令3 裹胸同时拧腰胯配合

C 口令1扩胸 口令2肩关节下旋 口令3 裹胸同时拧腰胯配合

体会要点:同时拧腰胯配合带来的劲道。

2、肘:归中,伸直

训练方法:口令1 肘归中 口令2 拧腰胯同时抬肘拧前臂——冲拳

体会要点:同时拧腰胯配合带来的劲道。

3、腕:拧腕,抖腕

训练方法:口令1下扣腕关节 口令2拧腰胯同时抖腕冲拳

体会要点:同时拧腰胯配合带来的劲道。

传武国术中的 个人基础实力篇

三、腿关节体会:

单独腿关节:主要训练腿3个关节外掰、内裹拧旋转动。

身体配合手、腿关节体会:整体手身腿配合状态体会打击力量。

整体力间架解说——腰马配合关节力量在动作转换过程中的维持。

小测试体验:手三角间架及身体整体关系:

第一阶段手臂测试体会:

目的:体验成间架结构状态下,人体力量使用及中心重心平衡状态保持的要点。

方法:

1、双手掌不用力并拢体会:间架散状态,容易被破坏中心重心。测试者开马站好,双手合并于中线位置。协助测试者分别缓慢将力量施加于测试者手掌上、下、左、右,及中挤小手臂。测试者体验此状态下对抗外力的过程中,包括防护中线,保持中心重心状态感受。

2、双手用力中线并拢体会:三角间架稳固状态,力灌全身,中心重心稳固。测试者开马站好,双手合并于中线位置。协助测试者分别缓慢将力量施加于测试者手掌上、下、左、右,及中挤小手臂。测试者体验此状态下对抗外力的过程中,包括防护中线,保持中心重心状态感受。

注意:双手掌用劲合并状态下,测试者在对抗外力过程的力量大小及防护中心安全范围、重心平衡保持等方面,相对于双手没有合并成间架结构状态的全方面区别。以此了解咏春拳训练过程中,整体间架结构对于技术发挥及力量运用的重要性。

传武国术中的 个人基础实力篇

附图:冲拳中线范围图解1——三角结构

第二阶段间架三角结构——单一简单到全方位配合的复杂化

单方面解说:通过人体肢体形态形成三角形及运动中的圆运动状态达到保护中心重心的目的。

传武国术中的 个人基础实力篇

上附图:冲拳中线范围图解2——锥形结构

下附图:冲拳中线范围图解3——锥形结构及相关手法变化

传武国术中的 个人基础实力篇

动作变化一手法转动解说:三角间架在面对更强大的外力时,通过关节转动,使得三角间架整体转动,使以针对中心重心的外力方向产生角度倾斜的变化,以达到保护自我的目的。在此内容转动手关节过程,分别体会,摊、膀、拍手等手法区别。详细训练内容参考课程个手法技术介绍。

动作变化二身形腰胯转动配合解说:为了使整体间架在变化中达到中心重心的稳固,在特定的腰马整体状态下运动,使得变化安全性及借外力性更高。此阶段为在定步了解手臂间架结构要点前提下,为提高技巧使用。此阶段为套路第二阶段寻桥转马内容,在此仅简单介绍。

动作变化三步法身形手法配合解说:格斗的技术讲求一胆二力三技巧,步逼、身靠、手打人。所以完整的技术发挥应该是一个整体的运动。前期为了能更专注技巧的掌握而采取定步主要训练手,过度到身体配合手,最后达到手、身、步的整体配合。此阶段为套路第三阶段寻桥标指全面手身步配合内容,在此仅做简单介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