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大师,死后却被皇帝掘坟,千年后被许巍写进了歌里……

 余近山 2019-09-27

有人说,他是个有信仰的旅行探险家, 现在的许多“修心之旅”,还以他的名字命名。 

有人说, 他是个悲催的“臣子”,死后还被人掘墓,因为皇帝想看看他的尸身,是否有瑞相,以此来验证他的修行。 

有人说,他是鼻祖级“心灵导师”, “门徒”从帝王将相到贩夫走卒,千年绵延不绝,前几年,还因为走入许巍的歌中被传为佳话。 

他,就是大唐玄奘。 

他浩瀚厚重的一生,不是俺这样的草芥晚辈能描绘的, 在此,仅撷取几个片段,是感怀,更是致敬。

01

“宁爱本疆一拈土,莫恋他国万两金”
电视剧《西游记》唐太宗与玄奘法师依依惜别的场景,让不少人感叹“唐僧” 受到国家级领导干部重视的运气。 
可现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事实上,当时,唐太宗刚上任, 禁止大家伙出国旅游。 
同行的小伙伴,听说不给发护照, 此行是妥妥的偷渡, 都撂挑子不干了。
玄奘大师,拿出被后来传说成是他徒儿的孙悟空的孤胆,上路了。 
临走,还撂下狠话:宁向西方一步死, 不向东土半步生“

刚到凉州,遇到都督大人的不太温柔地劝退。幸好当地的慧威法师很钦佩玄奘求法的壮志,便派两名弟子护送他,沿着祁连山北麓,夜奔了。


然而,胳膊拧不过大腿, 他们很快被凉州官兵追上了。木想到的是, 送追捕令的州吏李昌原是个佛教徒,看着大师身边护送的人都跑光了,还要孤身上路, 便在眼泪涌上眼眶之前, 翻转了剧情, 一把撕毁了拘捕令。


追捕令撕了, 但路是跑不了了,没有护照寸步难行,何况大漠茫茫,插翅难飞。就这样, 玄奘被困在小寺一个多月,直到一位名叫石磐陀的胡人答应作向导。

胡人壮志豪情地陪了他没走多远, 就觉得这一去八成有去无回,还有生之眷恋的胡人,在“逃学”之前, 送了他一匹宝马, 不, 老马。

那种,让人一看,就不知, 是他要”照顾“玄奘,还是玄奘要照顾它的。

“别小看它,它可是一匹识途老马。” 

就这样,一人一马上路, 在第一座海关(烽火台)时,就差点被乱箭射死。幸好,海关王祥也信仰佛教, 帮助他越过了接下来四座烽火台, 至此, 他算正式出国,踏上了茫茫西行路。 



大漠中
一波波的黄沙被强风席卷而来,
流动的沙丘不时地移动变形,
只能追踪着人群走过的足印或遗留的动物粪便前进。
放眼整个茫茫如海的广大沙漠,
只剩下玄奘和老马的孤独身影,
不时还会出现像妖魔鬼怪一样的烟尘,
他一路专心诵念佛号为自己壮胆。


玄奘走了一百多里后,迷路了。
而且一不小心还把囊袋里的水给打翻了。
滴水未进地走了五天四夜,
人和马一起晕倒在沙中。
到了第五个夜里,突然吹来一阵凉风,
让玄奘好像洗了冷水澡一样精神变好了,
马也醒过来,便继续前进。
走了十里路后,马载着他狂奔乱跑,
怎样也驾驭不了,
就这样被马载到一片绿洲,
玄奘欣喜地在这里好好休息了一天才重新出发。
“老马识途”,它救了玄奘一命。


02

九死一生,到了印度后
日子并不太平。




他的船只行至阿输迦林(无忧树林)之时,
十余个贼人劫持了他们
并要用仪容伟丽的玄奘法师祭神。
“玄奘秽陋之身,用以来充当祭品,实在不敢吝惜不舍,只是我远来圣地,是为了瞻礼佛陀成道的菩提树、说法的灵鹫山等圣地,并学习求取佛经正法,此心未遂,诸位施主就将我杀害,恐怕并非吉事。”当时许多人被奘师的诚意所感,甚至提出愿以身相代,可是众贼相中了玄奘大师,并不想将就,在花林中设下祭坛,派了两人手持大刀押着法师走上祭坛。
玄奘大师知道难免此难,就从容地说:“还愿诸位宽限片刻,不要如此急切相逼,让我安心欢喜取灭。”法师从容入定,并发愿,来世下生人间,度化这些刽子手。
此时与玄奘法师一同乘船的同伴诸人已经发出了嚎啕大哭,具有传奇色彩的一幕发生了:霎时间黑风四起,折树飞沙,河流涌浪,船舫漂覆,众贼大为惊骇,急忙问法师的同伴:这位沙门是何来历?叫什么名字?他们说,那是从支那国来此求法的圣僧,你们要是杀了他,恐怕会有无量之罪,且看那风波大作,天神已经大怒,还不赶快忏悔!
众贼争相恐后地忏悔谢罪,向玄奘大师顶礼并发愿皈依。 
  此故事记载于《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恒河

03

《西游记》中,
唐僧西天取经后,
功成名就,
历史上,
玄奘一生中最坎坷、最难过的坎,
却恰恰从取经归来开始。

和尚还是那个和尚,长安还是不是原来的长安?

玄奘归来,内心是忐忑的。

毕竟当初“私自出关”,十七年过去,这账还要不要算?

“管不了那么多了,译经为大!”

天竺没有纸,经文写在树叶上,叫贝叶经。

玄奘把这一捆捆树叶背回来时,又多了几块腹肌。

隔着袈裟,也能依稀看见他健壮的轮廓。

眼前一亮的太宗便紧紧握住玄奘的手,深情说道,“还俗吧,国家需要你!”

玄奘微笑着,推开太宗的手,轻轻答,“别闹。”

03

唐太宗时代,玄奘过了几年好日子。

当时长安百姓,为见这位网红僧人,在寺庙前排起了长龙

唐太宗默默派人维持秩序,好让他能专心译经。

后来,唐太宗驾崩,

玄奘就开始了被政治与名声所累, 

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日子。

公元655年,大唐风起云涌。

王皇后诬名被废,武昭仪册封皇后,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一干旧臣纷纷被贬。

病榻之上,玄奘接到一纸诏书,命他只身前往,随驾出行东都洛阳。名为随驾,实为软禁,若干年后,再回长安,他只剩孤身一人。 

从此,他把自己“流放”到了偏远寒湿的玉华寺(他早年取经时得了寒疾,住这样的环境,是不利于养生的)。

在玉华寺,他知道生命已到尽头:“今年我六十五岁了,一定会死在这座玉华寺里,佛经数量巨大,我经常担心翻不完,你们大家加把劲儿,努力一点,不要怕辛劳。”

他是倔强的, 取经路上,“宁向西天一步死,不向东土半步生”, 政治争斗中, 他宁可受排挤,也绝不屈膝, 而这次, 他却是平生第一次发出了这不自信的、怕自己的工作无法完成的担忧之辞。

实际上, 实由于多年劳累,在翻译完《大般若经》后,他就觉得自己体力开始衰竭,甚至觉得自己行将就木。不久,他又对弟子们说了一段话,几乎可以看作是他的遗言:

若无常后,汝等遣我宜从俭省,可以蘧蒢裹送,仍择山涧僻处安置,勿近宫寺。不净之身,宜须屏远。

此后,梦中, 常现白莲盛绽,天人供养之瑞。

二月初四夜,玄奘大师右手支撑着头部,左手舒放在左腿之上,非常平缓地,右胁而卧,再也不动半分了。

二月初五夜半时分,他的弟子问玄奘大师:

“和尚决定得生弥勒内众不?

大师答:得生。

这是玄奘大师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最后两个字。

大师逝后, 高宗想看看,玄奘是不是真有修为,就命人把玄奘的坟墓挖开。

只见玄奘,“定慧所薰,全身不坏”、“经久埋痤,色相如初”。

之后便把他葬在了少陵原。

他以血肉之躯为汉传佛教的千年菩提路奠基,他用一生沧桑为无数人指出了安宁自在之路。。。

从这首蓝莲花中,

或许,

你能听出他的孤独与向往

艰辛与自在

……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你对自由的向往
天马行空的生涯
你的心了无牵挂
穿过幽暗的岁月
也曾感到彷徨
当你低头的瞬间
才发觉脚下的路
心中那自由的世界
如此的清澈高远
盛开着永不凋零
蓝莲花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你对自由的向往
天马行空的生涯
你的心了无牵挂
穿过幽暗的岁月
也曾感到彷徨
当你低头的瞬间
才发觉脚下的路
心中那自由的世界
如此的清澈高远
盛开着永不凋零
蓝莲花

最后, 让我们在《心经》与千年前, 那播散着慈悲与般若的灵魂相遇。
《心经》
诵念:李罕
参考资料:
《玄奘大师被遗忘的后半生》鬼脚七公众号,作者万能鹿

《玄奘西行的真实经历,读完太震撼》公众号,活法,作者郑栗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