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唐诗夜空中分外耀眼的明星,“诗圣”杜甫一生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 他营造的诗意境界,也是后世无数画家着意表现的主题。 清初“四王”画派,以摹古为主旨,讲究笔墨趣味,功力深厚,成为清代画坛的正统,影响深远。其中,王时敏为“四王”之首。 《杜甫诗意图册》是王时敏创作的一套山水画册,据图册题跋可知,这组诗意图作于康熙乙巳年(1665),王时敏时年74岁。 此图册共十二页,每页画家均以隶书题写杜诗两句。在笔墨技法上,王时敏不独仿黄公望,也融汇了董源、巨然、王蒙诸名家之所长。 整组作品虚净萧散,细秀清雅,体现了其晚年炉火纯青的画艺。 九日蓝田会饮 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第一开设色。丛山落涧。自识:“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钤印“王时敏印”(白文) 重阳佳节,古人往往有登高饮酒的习俗,这本是赏心乐事,但本诗却写得百感交集。 “老去悲秋”乃是自伤身世,是悲;“强自宽”是自我宽解,稍转喜;“尽君欢”则抛开烦恼尽情欢乐,乃大喜。这短短两句中诗人的情感层层变化,闪转翻腾,可见老杜之下笔如神。 颔联妙用孟嘉典,贴切恰当,生动地写出诗人的醉态。宋杨万里《诚斋诗话》评此联曰:“孟嘉以落帽为风流,此以不落帽为风流,翻尽古人公案,最为妙法。” 局部 颈联写景:蓝水远来,千涧奔泻,玉山高耸,两峰并峙。所写之景雄杰挺峻,高华壮丽,提振全篇。 局部 尾联则以问句收束全诗,妙在诗人问而不答,但“醉把茱萸仔细看”的动作中已包含了无限丰富的信息。 南邻 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第二开设色。江村月色。自识:“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钤印“逊之”(朱文) 杜甫在经历了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之后来到成都,度过了一段相对安闲的时光,其诗风也一改之前的穷愁困苦而变得清新明畅,这首《南邻》就是杜甫此期的作品。 此诗结构分明,《唐诗别裁》曰:“前半言造南邻之居,后半言同舟送别也。”《读杜心解》亦曰:“前半山庄访隐图,后半江村送客图。”诗歌前两联构成了第一层意思。 具体来说,首联写主人的装扮和家境,语带俏皮,亦可见主人安贫乐道之品格。 局部 颔联写南邻家居之环境:儿童欢喜,鸟雀驯服,从这个场景足可见主人平日就热情好客、宅心仁厚。下半部分转而写景,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月夜江村送别图。 局部 颈联所写乃清浅的秋水、轻便的小船,尾联中“白沙”“翠竹”的意象,明净无尘,而这一切沐浴在一弯新月洒下的清光中,就显得异常清幽了。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第三开设色。山村春色。自识:“花径不曾缘客扫,柴门今始为君开”。钤印“烟客”(朱文) 此诗写诗人暂得安居的闲适生活和有客来访的欣喜之情,语言浅近,不事雕琢,感情真率,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首联写自己居所之环境。春水环绕,可见居住之清幽;鸥鸟相亲,可见主人之恬淡忘机。 局部 颔联写花径不扫、蓬门常闭,可见平日人迹罕至,而今日既扫花径,又开蓬门,点出诗题中“客至”之意,也可见主客之间志趣相投。 局部 后二联则写待客情形:草草杯盘,几杯浊酒,但主客之间却毫不介意,他们开怀畅饮,甚至唤来邻居同乐,可见席间气氛之热烈。 清张世炜《唐七律隽》评此诗曰:“只家常话耳。不见艰深作意语,而有天然真致。”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 杜甫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太向交游万事慵。 第七开设色。山城夕照。自识:“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寺浮烟翠且堇”。钤印“时敏”(白文) 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当时杜甫漂泊蜀地,贫病交加,思念故友,吟咏成篇。 全诗紧扣诗题来写:首联写钟楼,诗人登上钟楼远眺,抬头正对着雪山,“不语”“自鸣”隐约透出诗人的落寞与孤寂,也为下文思念故友埋下伏笔。 局部 颔联写登高所见暮景:夕阳西下,天色渐暗,烟雾缭绕,笼罩全城。其中“孤城”句为远景,“近市”句乃近景,“红”“翠”二字色彩鲜明,“ 将敛” 与“且重”则细致描摹了景物的动态变化过程,亦可见出诗人长久伫立的百无聊赖之感。 局部 颈、尾二联则是寄裴迪之语。颈联说自己多病独愁,因而不能与友人从容相见;尾联则从对方写起,诗人不明写对友人的思念,而是借揣测裴迪因作诗苦思太瘦来表达。 整首诗写景历历在目,抒情真切可感,且景中寓情,情随景生,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第六开墨笔。落木江帆。自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钤印“逊之”(朱文)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其时诗人已经五十六岁,年迈体衰,老病愁苦,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远眺,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被称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的《登高》。 前两联写望中所见,一片苍莽,笔力矫健,气势沉雄:风高浪急,天高地阔,乃大景;渚清沙白,飞鸟回旋,乃细景。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以上虽是写景,但无限感情已蓄势待发。 局部 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诗人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便有了颈联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绝唱。 局部 尾联诗人将目光收束到自身,以上种种愁绪都体现在了日益繁多的白发上,前六句的“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 本文内容摘选自《藏在名画里的唐诗》 《王时敏写杜甫诗意图册》 其它作品欣赏 第四开墨笔。松云绝壁。自识:“断壁过云开锦绣,疏松隔水奏笙簧”。钤印“烟客”(朱文) 第五开设色。秋山红树。自识:“含风翠壁孤烟细,背日月枫万木稠”。钤印“烟客”(朱文) 第八开墨笔。山庄草阁。自识:“百年地僻柴门过,五月江深草阁寒”。钤印“烟客”(朱文) 第九开墨笔。藤月荻花。自识:“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钤印“时敏”(白文) 第十开设色。秋山枫菊。自识:“石出倒听枫叶下,橹摇背指菊花开”。钤印“烟客”(朱文) 第十一开设色。巫峡弈棋。自识:“楚江巫峡半云雨,清簟疏帘看弈棋”。钤印“烟客”(朱文) 第十二开设色。雪涧寒林。自识:“涧遣余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止。乙巳腊月写少陵诗意十二帧似旭咸贤甥, |
|
来自: 幽莲生梦 > 《故园草木深《传统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