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代的贵族赵孟頫,如何成为元帝国第一书法家,他的字究竟怎样?

 泊木沐 2019-09-27

赵孟頫的书法真的有那么好吗?实话实说,赵孟頫的书法,真的有那么好。

那么个好法呢?我们从一下几个理由来看看。

赵孟頫《洛神赋》

第一,维护了二王体系的正脉

书法发展到宋代虽然北宋有苏黄米蔡开创的“尚意”书风,给唐代以来的书法增添了新的气象。但是,如果一味的“尚意”下去,势必导致书法的美学走向,偏离方向,根本不固,最后就会产生书法的式微。

所以,赵孟頫是一个力主“复古”的书法家,他对书法的美学要求,也提出贵有“古意”的标准。

什么是古意呢?当然就是魏晋质朴的风格嘛。

在南宋以后,基本没有大书法家,如果有,也是不足为师的一些书法家,这就已经暴露出书法式微的危机了。

所以,赵孟頫要复古,要追求魏晋书法质朴的韵致。

但是,魏晋书法质朴的韵致,有恰恰是书法的最高境界,所以,也令后人望而生畏,不求进取。

赵孟頫,努力学习魏晋书法,崇尚书法的法度性的质朴性,这正是王羲之书法的精髓。

赵孟頫的努力,也使得二王书法的美学和规范再次得到社会的重视。并且影响了明代书法的尚古之风。二王的衣钵就这样被深化了。

赵孟頫 行书佛偈

第二,自然书写之美感和古朴之美的赵孟頫书法

赵孟頫的书法是怎么个美呢?可能书法教师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分析解释,但是我们说,赵孟頫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做作的自然书写。

他不像米芾那样放肆,也不像苏轼那样质朴,也不像黄庭坚那样高态。

赵孟頫的书法之美,尽在笔画自然与书写回环的自然之中,所以给人以流畅自然的美。

而且,赵孟頫一生,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但是却有深化。

从他二十五写《千字文》到六十三岁写《胆巴碑》,中间大概也有像《三门记》这种明显学习魏碑的书法,但是,赵孟頫有超高的艺术吸收能力和消化能力。

他对魏碑的吸收,也润物无声地化解在他晚年的书法创造之中了。

这就是说,赵孟頫也不是只有二王没有其他,毫无创造性。

而是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超大吸收养分的能力,把二王的精神更加丰满了一次。

赵孟頫《高上大洞玉经》局部

第三,二王精神的极致实践

二王精神是什么?这是历代书法家都要用实际来回答的。

因为艺术就是一种实践,没有实践,也就没有艺术。

赵孟頫用自己的实践回答了二王的精神。

书法要“又好又快”

什么是书法的“又好又快”呢?这就是说,书法的首要问题是“好”,好说标准,就是规范。

如果书法没有规范,那么,这是不可想象的。

你写的我不认识,他写的我不认识,这就不利于社会信息的传播,这是非常清楚的。

元 赵孟頫 《人骑图》

历史发展到唐代之所以产生了楷书,这是书法发展的必然。

所以唐代以来的传统就是确立了二王的主流地位,这绝对是历史正确的选择。

但是,唐代的书法,还是过于注重法度,学习唐代书法,对于越来越多的人,是有一定难度的。

赵孟頫继承了智永《千字文》和唐代李邕书法的楷书与行书的融合,创造性地把楷书变得更加直接流畅了。

所以,赵孟頫的楷书我们可以说是一种“行意楷书”,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自觉这样写楷书,赵孟頫完成了这个历史性的任务。

这完全符合二王的书法精神,也完全符合社会的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