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画】“心象”--画家江云祥

 泊木沐 2019-09-27

走近江云祥---陈传席评

我天天看画太多了,看的都不想看了,刚才看江云祥的画,两句话:1.真的不错。这不是说应酬,发自内心的绝对不错。2.典型的江南文人画的画。文人画,很典型的江南文人,淡淡的、雅雅的、静静的。3.知古而有自己。这三条是我对他总的评价。

绘画我们可以粗略地分成几种。有一种画家,尤其是院校出来的,他的画专门出来展出,画的确实不错。举个例子几个画家,王迎春、杨力舟两口子。画的不错,但是他们随便来两笔就不行了。当然不可否定,国家大型博物馆里面必须有他们的画。第二种是没文化。没文化又分两种,一种就是真的没文化;第二有点艺术性,也确实多元文化,但是卖画的发展不会太好;第三种就是怡然自得。这种怡然自得的绘画又分两种;一种像黄宾虹,傅抱石就不是,傅抱石他是以生命来画艺术,黄宾虹是以艺术养生命,这俩是不一样。还有一种就是静,画来养静。江云祥是自娱自乐中用画来养静的一类,他这种画现在不多了。因为现在的画总想赶紧参加全国美展,赶紧卖几个小钱,他的画也许能卖钱,但是他不是朝这个方面发展,所以画的确实不错,相当好。当代没有大师,历史上相当好的画也非常少,我觉得他的画已经相当不错。第二个方面,绘画分学院派和传统派。学院派画画写生。如果一开始就写生不要临摹,从理论上讲,临摹的绘画临摹谁像谁,从理论上讲,一开始就到大自然写生肯定是一个人一个风格,但事实有时候和理论相反。临摹我们看黄宾虹画,齐白石画,都是临摹一家,应该画一模一样,各家有各家的风格。反过来看学院派的,一开始写生,画石膏像,到大自然,带学生到山上去。跑到云南去画,跑到山西去画,但是学生画的千篇一律,画人物、画山水千篇一律,我的理论有问题了。还要提一个问题,以前有个画家,他自己小学毕业,没上过大学,文艺修养非常高,他就是理论家。后来他招生的时候,五年招27个学生,南师大也是,一年招27个学生,三个班,一年9个人,把27个人分成三班。一班就是临摹,进校就是临摹一直到毕业,不允许写生;一个班不让临摹,天天画真山真水画真人;第三个班既临摹一点也写生一点。后来毕业创作,不能临摹。一般应该说是写生的水平最高,造型能力也强,画也最好。写生班不会画画。临摹一班,想画就画出来了,也不写生就脑子想,杜撰出来的水平最高。

我看江云祥的绘画不是从学院派当中出来的,他是从临摹传统来的。但是临摹传统得懂,不懂不行。比如吴冠中是懂艺术,他搞形式美,但是他不懂传统,后来写的字多恶心人,画个山像山,画个石头像石头,等于把马脚都露出来了。他绘画当中有传统,但是懂艺术的人未必懂传统,懂传统得人未必懂艺术。中国传统是很了不起的,外国的一般国家和一般画廊,他不理解这些手法,不理解他就说不好。实际上外国第一流的大画家、理论家,都对中国画崇拜的五体投地。毕加索临摹齐白石20本画,德国有一个油画家画的相当好,大家都问:你这个是从哪得来的?他说我需要黄宾虹。但是黄宾虹的画在中国有多少画家能理解呢?我相信他不理解。但第一流的画家就是不理解,他能感受到很好。外国的画我们也未必懂,我们也能感受到好。其他对油画你又了解多少?

江云祥的绘画是传统的一路,他懂传统,而且不是一般懂传统。但是他也有自己,因为画家有自己的个性。我经常讲,画画,一个技术,四个标准。画里面一定要有那股气,气里边一定要有清气,没有这一股清气,就不要画画,这是技术,这个技术是天生的;后生的部分就是多读书,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可以增加儒气。四个标准:第一条有基础,画家技术,功力是技术的升华;第二个是个人特色,你看自己的东西不错,有技术老师画那套也不行;第三个是审美,给人美的感觉那里边学问很大,不讲了,多美。俗人有俗人的美,雅人有雅人的美,当然我们有文化的美,这个画文人看了很高雅,不是商品画;第四条是社会公认。后边两条对前面两条的约束。

老师评价:

中国画之妙,妙在静,云祥所作天生入静,此为难得之处。故其所作入妙境也。

——吴冠南

余曾谓人日:人物画当从画婴儿图或画罗汉图入门,便可直取要义,乃获精华。人问故,余告之日:婴孩乃赤字也,罗汉知自在也,其心皆近天道地德,可知人文之趣势韵致也。弟子云祥深解此理,作罗汉百尊求题。故以百态题之,望其进神趣也。弟子云祥以古法画水浒人物颇得神韵也。(题水浒人物长卷)

——陈绶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