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省鹤壁市推进平安建设和社会综治的探索实践

 铁捻山 2019-09-27

幸福鹤壁

2017年9月19日,鹤城大地再传喜讯,鹤壁市被中央综治委表彰为2013—2016年度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至此,该市已连续三届获评该项荣誉,并成功捧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最高奖——“长安杯”,成为本届河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市,该奖杯是国家在政法综治领域里设置的最高综合性奖项,是彰显城市美誉度、社会和谐度、群众满意度的“金字招牌”。鹤壁市委书记范修芳指出,“无平安,不幸福。我们要建设生态活力幸福之城,平安是基础是民生也是最重要的保证。”近年来,鹤壁市认真落实国家整体安全观,着力抓好平安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建好稳定“防火墙”,打造基层矛盾的“终点站”

基层是社会矛盾的发源地,也是矛盾最为集中的地方。鹤壁市致力于扎紧源头“口袋”,建立健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和多元调解体系,实现由被动“保稳定”向主动“创稳定”转变,确保了矛盾不上行,问题就地解决。

源头施策,守好第一道关口。该市探索建立了“一评四会”基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一评,即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市委、市政府出台《重大决策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规范》,将征地拆迁、环境影响、社会保障等8个领域12个方面直接关系群众利益的重大工程项目、政策和改革事项等纳入评估范围,从制度上将稳评纳入党委政府决策程序和议事规则及年度综合考核目标。四会,即:村(社区)说事评理会、乡镇(街道)综治联席会、县区评议会商会、市级分析研判会,在全市形成了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紧密衔接的市县乡村四级矛盾纠纷研判化解体系。邻里家庭矛盾、农民承包土地纠纷等14类多发性矛盾以及事实清楚、情况简单的信访问题,全部纳入说事评理会调解化解工作范围,依法依规依据、公开公平公正说事评理,一事一策评议解决,使许多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乡镇(街道),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7%。该做法得到河南省委、省委政法委的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多管齐下,形成齐抓共治合力。鹤壁市拓展延伸矛盾纠纷调解平台,形成了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调解工作的多元化调解格局。主要是做到“三个一批”:一是推行人大代表与选民互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机制,通过人大代表与选民的互动沟通,化解一批普遍性、代表性纠纷。二是在市法院建立6个诉前调解中心,在法院立案庭、部分派出法庭设立13个诉调对接工作室,38个巡回办案点、159个基层民调点,引导群众以诉前调解方式解决一批纠纷,2016年全市两级法院共委托调解案件2547起,调解成功1446起,为当事人节约诉讼费260万余元;解决信访案件507起,引导进入诉讼程序413起。三是在乡镇(街道)建立了法律服务室,做到“一村一法律顾问、一居一法律诊所”,为基层送去法律服务,在群众“家门口”解决一批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

专项整治,补齐矛盾调处 “短板”。鹤壁市在抓好源头施治、多元调处的同时,引入第三方调解机制,在矛盾多发领域建立了医患纠纷、劳动争议、城建拆迁、交通事故、消费者权益、校园伤害等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有效化解一批带有行业性、专业性特点的矛盾纠纷。如,该市成立由江泰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市场运作的医调委,组建了包括260名医学专家和25名法学专家在内的专家库,择优聘请了5名具备丰富医学、司法实践和调解经验的人员负责医疗纠纷案件调解,机构成立以来,共调解医疗纠纷案件134起,双方满意率100%。截至目前,全市20个行业调解组织调解基层矛盾纠纷2608件,调解成功率达95.9%,逐步形成了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联调联动的格局。


  2017年10月17日09:5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