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道规律

 古润易象 2019-09-27

  《十道》——天道之原理

  “天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哲学是关于世界观方法论的学问。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天”这个概念,有大、中、小之分。

  大概念的“天”,指客观存在的无所不包的大千世界。它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人本身,包括无限空间、无限时间、无限宏观、无限微观。

  中概念的“天”,指整个自然界,包括天文、地理、生物。所谓天有日、月、星,地有水、火、风,加上各类生物(植物、动物),从天上到地下,都属于自然界。

  小概念的“天”,是相对于“地”而言,单指自然界中大地之外的部分。

  “天道”,就是“天的规律”,从大概念的“天”来讲,就是自然界(包括生物界)、人类社会、人身的运行、变化、发展规律。这种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人们常常把“天道”视为一种巨大无比、神秘莫测的力量,它掌管人的命运,左右人的言行,兑现因果报应。其实,这种力量就是客观规律。

  “天道”的基本原理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天道自然。主要揭示“天道”与“自然”的关系。这里的“自然”指万事、万物、万象。“自然”有两重属性:一是事物存在的客观性,二是事物运行的必然性。老子像“天道自然”,是说“天的规律”蕴含于万事、万物、万象之中,是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万象按“天的规律”运行,是必然的。这种客观性和必然性,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自然是现象,天道是本质。自然是个别,天道是一般。天道是从个别自然现象和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是客观规律的准确概括,反映了事物本质。也就是说,“天道”来自于“自然”,“天道”揭示“自然”,“天道”高于“自然”,“天道”从本质上说就是“自然”。

  围绕“天道自然”,古圣先贤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在讲到天道与自然的关系时,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在讲到自然界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时,孔子说:“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系辞下》)

  《易传》之《乾?彖》也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其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这是对“元”的解释,意思是,蓬勃盛大的乾元之气,是万物所赖以创始化生的动力资源,这种刚健有力、生生不息的动力资源是统贯于天道运行的整个过程之中的。“云行雨施,品物流行。”这是对“亨”的解释,意思是,由于乾元之气的发动,得到阴气的配合,云化为雨润降于下,万物受其滋育,茁壮成长为各种品类,畅达亨通。“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大明”指日,象征天道的运行。“六位”指一卦六爻所表示的六个时位。乾卦六爻,初爻为始,上爻为终,六个时位就是六个特定的时空环境。全句是说,天道的运行适应六个不同的时空环境,遵循由始到终的发展程序,表现出不同的方式,初爻为潜,二爻为见,三爻为惕,四爻为跃,五爻为飞,上爻为亢,好比驾御着六条巨龙在浩瀚的天空自由翱翔。“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这是对“利贞”的解释。“乾道”即天道,天道的变化使得万物各得其性命之正。天所赋为命,物所受为性,万物由此而具有各自的禀赋,成就各自的品性,呈现一幅仪态万方、丰富多彩的世界图景。这幅图景并不是混乱无序、矛盾冲突的,而是通过万物协调并济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最高的和谐,称之为“太和”。天道的变化长久保持“太和”状态,而万物各得其性命以自全,这就是“利贞”了。“元亨利贞”为乾之四德,是天道的本质,核心就是一个生字。《系辞》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以区为分四个层次历然的阶段,元者,万物之始;亨者,万物之长;利者,万物之遂;贞者,万物之成。与四时相配,元为春生,亨为夏长,利为秋收,贞为冬藏。这个动态的过程发展到贞的阶段并未终结,而是贞下起元,冬去春来,开始又一轮的循环,因而生生不息,变化日新,永葆蓬勃的生机。“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这两句是指把天道运行的规律应用于人事所创造的业绩。“首出庶物”是就物质生产的管理而言的,“万国咸宁”是就社会政治的管理而言的。《周易》认为,天地无心而成化,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无思虑,无目的,尽管通过自然的运行“保合太和”,却不会有什么自觉的管理行为,管理行为是人类所特有的,必须设定一个价值取向和管理目标,自觉地经营谋划,合理安排。天地无心,人类有心,天地无为,人类有为,这是宇宙的自然史与人类的文明史的根本区别所在。管理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天能生物而不能辨物,地能载人而不能治人,天与人各有不同的分职。管理之所以可以,是因为人类可以推天道以明人事,顺应自然界的和谐规律来参赞天地之化育,促进事物的发展,在物资生产方面可以“首出庶物”,促进物产丰富,经济繁荣,在社会政治方面可以“万国咸宁”,促进政通人和,天下太平。)

  在讲到人必须按规律办事时,孔子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中庸》中指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第二,天人合一。主要揭示“人”与“天”、“人道”与“天道”、人文与自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处理这个关系,最高境界就是实现“天人合一”。儒家关于“天人合一”的思想,把自然人格化,使人的精神与自然相融合。《论语?阳货》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即天的运行是自然而然的;大自然中的万物,其生长也是自然而然的。大自然,包括人,是一个和谐的整体。这里面包含了两层意思:

  一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自然界,无论是天体的运行,地球的运行,植物生态,动物生态,人的身体,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严格按规律进行的。人不能违背这些规律,违背了就要受到惩罚。相反,只有按这些规律行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才能在这种和谐的环境中受益。比如说天体的运行,地球自转一圈是一天,产生了日出日落;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是一年,产生了春夏秋冬。人们只有按照天体运行的这种规律来安排生产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发,夏长,秋收,冬藏”,才能做到身体健康、精力旺盛、人寿年丰。

  二是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社会生活,无论是经济
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活动、日常生活、人的思维等,都有严格的规律可循。人只有按这些规律做事,才会一顺百顺,事半功倍;反之,就要处处碰壁,事倍功半。比如说在人类社会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两个基本矛盾的状况如何,决定着人类社会的状况。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时候,社会就和谐;不适应的时候,就要进行改革;严重对立的时候,就会爆发革命。人们只有按照这个规律,审时度势,因时变革,才能促进社会和谐、社会进步。

  实现“天人合一”,不单纯是个方法
问题,更重要的是道德修养问题。这种道德修养,包括胸怀、境界、风格、涵养等。

  孟子曰:“万物皆有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尽心上》)

  董仲舒《春秋繁露》云:“天之道,春暖以生,夏暑以养,秋清以杀,冬寒以藏,暖暑清寒,异气而同功,皆天之所以成岁也。圣人副天之所行以为政,故以庆副暖而当春,以赏副暑而当夏,以罚副清而当秋,以刑副寒而当冬,庆赏罚刑,异事而同功,皆王者之所以成德也。庆赏罚刑,与春夏秋冬,以类相应也,如合符,故曰: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四时之副第五十五》)

  老子对“天人合一”的理论道德经及在实践中的应用,有许多独到的论述。如:“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道德经》第三章)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道德经》第九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善。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拙,拙者不知。”(《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这些,都是讲的“天人合一”的道理。

  长期以来,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的时候,往往把道德原则与自然规律视为一体,把人的伦常情忎贯注于“天道”,使“天”成为理性与道德的化身,把“天道”当做“人道”的投影,把事业成败、个人得失、前途命运等归于“天意”。

  第三,五行生克。五行生克,分开来就是五行相生、五行相克。五行相生,有时也作五行相胜。意思都是讲五行之间的关系。而五行之间的关系,就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古人把世界上的万千物质、事物、现象等划分为五大类。“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周书?洪范》)

  水、火、木、金、土,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方位、季节、颜色、滋味、人的五脏等,按照一定的顺序相生,也按照另外一种顺序相克。“相生”就是互相促进。“相克”就是互相制约。《春秋繁露》云:“天有五行:木、火、土、金、水是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为冬,金为秋,土为季夏,火为夏,木为春。春主生,夏主长,季夏主养,秋主收,冬主藏,藏,冬之所成也”。

  人的主观努力,只能按照五行生克的规律,推动事物向好的方向发展,避免事物向不好的方向转化。这个理论,不仅适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也适用于人本身,是古人处理经济、政治、军事、生活、修养、医疗等的理论基础。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阴阳五行思想集大成者邹衍(约公元前324年~公元前250年),用五行相生说解释自然界季节转移:木性温,钻灼而火出,故木生火;火热能焚木,木烬而成灰(灰即土),故火生土;金居石依山津润而生,聚土成山,山必生石,故土生金;金属遇冷,空气中的水汽凝结附着其表面,故金生水;水润而生万物,故水生木。这样,木、火、土、金、水就构成了循环相生的关系。依据五行相生的顺序有春、夏、季夏、秋、冬五季,天子则应在相应的方位(东、南、中、西、北)穿相应颜色(青、赤、黄、白、黑)的衣服。

  邹衍用五行相生说解释政权的兴废,认为:众胜寡,所以水胜火;精胜坚,所以火胜金;刚胜柔,所以金胜木;专胜散,所以木胜土;实胜虚,所以土胜水。邹衍根据土、木、金、火、水五行之间这种循环相克的关系创立了五德终始说。五德指土、木、金、火、水五种德运。它们之间存在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的关系。认为:历史的发展正是按照这种顺序循环往复的。每一个朝代都有五德中的一种与之相配合,由此种德运决定这个朝代的命运。

  第四,阴阳和合。主要揭示事物内部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两个方面的关系。

  阴阳和合是《易经》的灵魂。在阴与阳的内在关系上,协调、统一、和谐是其基础和底蕴。阴与阳相互联结、依存,舍阴无阳,舍阳无阴。

  《易经》云:“一阴一阳之谓道。”

  老子曰:“万物负阴而抱阳。”

  庄子曰:“阴阳者,气之大者也;道者为之公”(《庄子?则阳》)

  董仲舒《春秋繁露》云:“天地之常,一阴一阳。”

  《黄帝内经》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阳应象大论篇》)

  根据阴阳的原理,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从人的身体到人的行为,从物质世界到意识形态,大到宏观,小到微观,每一事物无不存在着阴阳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互相依赖,缺一不可。这两个方面的关系如何,和谐还是对抗,决定着事物的状态。这两个方面的消长过程,就是事物的变化过程。

  《黄帝内经》指出:“主阳臣阴,上阳下阴,男阳女阴,父阳子阴,兄阳弟阴,长阳少阴,贵阳贱阴,达阳穷阴。”

  《黄帝内经》还指出:“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

  古人还强调,阴阳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转化。如《黄帝内经》云:“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中,阴阳的转化尤为明显。夏至,阳极而阴生。冬至,阴极而阳生。

  中国传统文化主张阴阳和合。所谓“和合”,就是以和求合,以“和谐”求“合一”。《淮南子》强调:“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和者,阴阳调,日夜分,故万物春分而生,秋分而成,生之与成,必得和之精。……积阴则沉,积阳则飞,阴阳相接,乃能成和。”(《汜论训》)阴阳和合的思想,被广泛应用于人类
活动的各个领域。孔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论语?学而》)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

  但“和”不等于“同”,“和谐”不等于“相同”、“单一”。孔子在《论语?子路》中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要求“相同”,是难以实现“和合”的。

  在自然界当中,山为阳,水为阴。阴阳和合,就是山水相依,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只有这样,才能风景如画,气候宜人,水草丰美,林茂粮丰。否则,有山无水,山是穷山;有水无山,水是恶水。

  在一个单位当中,干部为阳,群众为阴。阴阳和合,就是干群关系融洽,干部爱护和依靠群众,群众拥护和支持干部。只有这样,才能政通人和,各项工作才能蒸蒸日上。否则,干群关系紧张,不仅工作受到影响,还会产生对立、对抗,影响单位和社会的稳定。

  在一个家庭当中,丈夫为阳,妻子为阴。阴阳和合,就是夫妻恩爱,家庭和美。否则,夫妻之间闹别扭,家庭就不幸福;夫妻分手,家庭就要解体。

  以上所述四个观点,是“天道”的精髓。

     《天道》规律

  (一) 墨菲定律

“如果坏事情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

 人生哲学:

1.别试图教猫唱歌,这样不但不会有结果,还会惹猫不高兴?
2.别跟傻瓜吵架,不然旁人会搞不清楚,到底谁是傻瓜?
3.不要以为自己很重要,因为没有你,太阳明天还是一样从东方升上来?
4.笑一笑,明天未必比今天好。
5.好的开始,未必就有好结果;坏的开始,结果往往会更糟。

处世原理

6.你若帮助了一个急需用钱的朋友,他一定会记得你——在他下次急需用钱的时候。
7.有能力的——让他做;没能力的——教他做;做不来的——管理他。
8.你早到了,会议却取消;你准时到,却还要等;迟到,就是迟了。
9.你携伴出游,越不想让人看见,越会遇见熟人。

生活常识

12.东西越好,越不中用。
13.一种产品保证60天不会出故障,等于保证第61天一定就会坏掉。
14.东西久久都派不上用场,就可以丢掉;东西一丢掉,往往就必须要用它。
15.你丢掉了东西时,最先去找的地方,往往也是可能找到的最后一个地方。
16.你往往会找到不是你正想找的东西。
17.你出去买爆米花的时候,银幕上偏偏就出现了精彩镜头。
18.另一排总是动的比较快;你换到另一排,你原来站的那一排,就开始动的比较快了;你站的越久,越有可能是站错了排。
19.一分钟有多长? 这要看你是蹲在厕所里面,还是等在厕所外面。

  (二) 二八法则

80%的社会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社会财富的20%,这就是“二八法则"。"

   市场上80%的产品可能是20%的企业生产的;20% 的顾客可能给商家带来80%的利润。遵循“二八法则"的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中往往能抓住关键的"少数顾客,精确定位,加强服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国的普尔斯马特会员店始终坚持会员制,就是基于这一经营理念。锁定少数能完成的人生目标(专一目标),而不必追求所有的机会。

  (三) 马太效应

即赢家通吃。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 。
   对企业经营发展而言,马太效应告诉我们,要想在某个领域保持优势,就必须在此领域迅速做大。当你成为某个领域的领头羊的时候,即便投资回报率相同,你也能更轻易地获得比弱小的同行更大的收益。而若没有实力迅速在某个领域做大,就要不停地寻找新的发展领域,才能保证获得较好的回报。(农业行业第一)

   比如说:地价越拍越高,房子越涨越抢,越抢越涨。前一阵的股票热现象,在股市狂潮中,最赚的总是庄家,最赔的总是散户。于是,不加以调节,普通大众的金钱,就会通过这种形态聚集到少数人群手中,进一步加剧贫富分化。

   马太效应告诉我们:想在某一个领域保持优势,就必须在此领域迅速做大。再者,当目标领域有强大对手的情况下,就要另辟蹊径,找准对手的弱项和自己的优势。

  (四) 手表定理

手表定理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表时却无法确定。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你要做的就是选择其中较信赖的一只,尽力校准它,并以此作为你的标准,听从它的指引行事。如果每个人都“选择你所爱,爱你所选择",无论成败都可以心安理得。"

   手表定理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的管理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专一目标)。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这个人无所适从。

  (五)“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不值得定律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哪些事值得做呢?一般而言,这取决于三个因素。
1 价值观。关于价值观我们已经谈了很多,只有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事,我们才会满怀热情去做。
2 个性和气质。一个人如果做一份与他的个性气质完全背离的工作,他是很难做好的,如一个好交往的人成了档案员,或一个害羞者不得不每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3 现实的处境。同样一份工作,在不同的处境下去做,给我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例如,在一家大公司,如果你最初做的是打杂跑腿的工作,你很可能认为是不值得的,可是,一旦你被提升为领班或部门经理,你就不会这样认为了。总结一下,值得做的工作是: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适合我们的个性与气质,并能让我们看到期望。如果你的工作不具备这三个因素,你就要考虑换一个更合适的工作,并努力做好它。
   因此,对个人来说,应在多种可供选择的奋斗目标及价值观中挑选一种(专一目标),然后为之而奋斗。“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才可能激发我们的奋斗毅力,也才可以心安理得。"

  (六)彼得原理

内容是:“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彼得指出,每一个职工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胜任),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其后,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进一步被提升,直至到达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

   如如何加速提升到这个高地,有两种方法。其一。是上面的“拉动",即依靠裙带关系和熟人等从上面拉;其二是自我的“推动",即自我训练和进步等,而前者是被普遍采用的。
           原理的假设条件是:时间足够长,五层级组织里有足够的阶层。

 (七)零和游戏

(股市)一个游戏无论几个人来玩,总有输家和赢家,赢家所赢的都是输家所翰的,所以无论输赢多少,正负相抵,最后游戏的总和都为零,这就是零和游戏。

   我们大肆开发利用煤炭石油资源,留给后人的便越来越少;我们研究生产了大量的转基因产品,一些新的病毒也跟着冒了出来。

   零和游戏原理正在逐渐为“双赢""观念所取代,人们逐渐认识到“利己"而不“损人"才是最美好的结局。实践证明,通过有效合作,实现皆大欢喜的结局是可能的。

  (八)华盛顿合作规律

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则永无成事之日。多少有点类似于“三个和尚"的故事。"

   在人与人的合作中,假定每一个人的能力都为1,那么10个人的合作结果有时比10大得多,有时甚至比1还要小。因为人不是静止的物,而更像方向不同的能量,相互推动时自然事半功倍,相互抵触时则一事无成。

  (九)酒与污水定律

如果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中,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近墨者黑)

   像果箱里的烂苹果,如果你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果箱里其它苹果也弄烂,“烂苹果"的可怕之处在于它那惊人的破坏力。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一个混乱的部门可能会被吞没,而一个人无德无才者能很快将一个高效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如果你的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子,你应该马上把它清除掉;如果你无力这样做,你就应该把它拴起来。"

  (十)水桶定律

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水桶中最短的一块木板而不是最长的那块木板。            

   任何组织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但劣势部分却往往决定着整个组织的水平。问题是劣势部分是组织中一个有用的部分,你不能把它当成烂苹果扔掉,否则,你会一点水也装不了,可它却让你那些长的东西白长了!

   劣势决定优势,劣势决定生死,这是市场竞争的残酷法则。往往就是因为一件事没做好而毁了所有的努力。

  (十一)蘑菇管理原理

蘑菇长在阴暗的角落,得不到阳光,也没有肥料,自生自灭,只有长到足够高的时候才开始被人关注,可此时它自己已经能够接受阳光了。

   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蘑菇管理有着先天的不足:一是太慢,还没等它长高长大恐怕疯长的野草就已经把它盖住了,使它没有成长的机会;二是缺乏主动,有些本来基因较好的蘑菇,一钻出土就碰上了石头,因为得不到帮助,结果胎死腹中。

  (十二)钱的问题

“不是钱,而是原则问题"时,十有八九就是钱的问题。"
  “致富"的定义"就是获得超过自己需要的东西。然而这个看起来漫无目标的驱动力却是人类最强大的力量,人类为金钱而互相伤害,远超过其他原因。我们常会看到,人们为钱而兴奋,努力赚钱,用财富的画面挑逗自己。金钱对世界的秩序以及我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十三)奥卡姆剃刀定律

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认为那些空洞无物的普遍性概念都是无用的累赘,应当被无情地“剃除"。他主张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在企业管理中,简单与复杂定律: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很复杂。这个定律要求,我们在处理事情时,要把握事情的主要实质,把握主流,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尤其要顺应自然,不要把事情人为地复杂化,这样才能把事情处理好。

  “破窗理论""更多的是从犯罪的心理去思考问题,但不管把“破窗理论"用在什么领域,角度不同,道理却相似:环境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必须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户"。

   (十四)帕金森定律

    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找丑女为你做伴娘)

   (15)刺猬理论

刺猬在天冷时彼此靠拢取暖,但保持一定距离,以免互相刺伤。
    点评:保持亲密的重要方法,乃是保持适当的距离

   (16)鲦鱼效应

鲦鱼因个体弱小而常常群居,并以强健者为自然首领。将一只稍强的鲦鱼脑后控制行为的部分割除后,此鱼便失去自制力,行动也发生紊乱,但其他鲦鱼却仍像从前一样盲目追随。(不盲从,与众不同)

   (17)雷鲍夫法则:

在你着手建立合作和信任时要牢记我们语言中:
1 最重要的八个字是:我承认我犯过错误
2 最重要的七个字是:你干了一件好事
3 最重要的六个字是:你的看法如何
4 最重要的五个字是:咱们一起干
5 最重要的三个字是:谢谢您
6 最重要的两个字是:咱们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雷鲍夫

点评:1 最重要的四个字是:不妨试试

    2 最重要的一个字是:

   (18)斯坦纳定理

在哪里说得愈少,在哪里听到的就愈多。

   点评:只有很好听取别人的,才能更好说出自己的

   (19)费斯诺定理

人有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巴,这意味着人应该多听少讲。点评:说得过多了,说的就会成为做的障碍。

   (20)氨基酸组合效应

组成人体蛋白的八种氨基酸,只要有一种含量不足,其他七种就无法合成蛋白质。     点评:当缺一不可时,"一"就是一切。


  (21)权威暗示效应

一化学家称,他将测验一瓶臭气的传播速度,他打开瓶盖15秒后,前排学生即举手,称自己闻到臭气,而后排的人则陆续举手,纷纷称自己也已闻到,其实瓶中什么也没有。  点评:迷信则轻信,盲目必盲从。    没走过的路。特色不特,优势无优。

  (22)古特雷定理

每一处出口都是另一处的入口。
   点评:上一个目标是下一个目标的基础,下一个目标是上一个目标的延续。

  (23)福克兰定律

没有必要作出决定时,就有必要不作决定。
            点评:当不知如何行动时,最好的行动就是不采取任何行动。

  (24)王安论断

犹豫不决固然可以免去一些作错事的机会,但也失去了成功的机遇。
   点评:寡断能使好事由好变坏,果断可将危机转危为安。

  (25)沃尔森法则

把信息和情报放在第一位,金钱就会滚滚而来。
   点评:你能得到多少,往往取决于你能知道多少。

  (26)小池定理

越是沉醉,就越是抓住眼前的东西不放。
   点评:自我陶醉不易清醒,自以为是不喜批评

  (27)反哺效应

动物学家将某些动物长大后把觅到的食物给予其父母的行为称为反哺。
   点评:给别人好处的人,往往也是得到好处最多的人
。《舍得》


  (28)奥狄思法则

在每一次谈判中,你都应准备向对方作出让步。
   点评:争,丈不足;让,寸有余。

  (29)尼伦伯格原则

一场圆满的成功的谈判,每一方都应是胜利者。
   点评:总想自己得势,必然势不两立。

  (30)比林定律

一生中的麻烦有一半是由于太快说"是",太慢说"不"造成的。
   点评:1 没有否决权,发言权也很容易被剥夺。2 对不该让步的事不让步,别人反而更容易给你让步。

  (31)克林纳德法则

与人相处得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用什么方式与人打交道。
    点评:交之有道,能打好交道;来而无往,难有常来往。《礼尚往来》

  (32)忌讳效应

因风俗习惯或个人理由等,对某些言语或举动有所顾忌,积久成为禁忌。
    点评:知道别人不喜欢什么,比知道别人喜欢什么更重要。

  (33)弗里德曼定律

当一个人的需要可以满足另一个人的需要时,两人就趋于互相喜欢。
    点评:有利益与利益的相互补充,才会有需要与需要的相互满足。《满足需求就是满足大众好处》

  (34)基利定理

容忍失败,这是人们可以学习并加以运用的极为积极的东西。
   点评:

1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只不过是他不被失败左右而已。

2 不许失败,无异于不许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

  (35)沸腾效应

水温升到99度,还不是开水,其价值有限;若再添一把火,在99度的基础上再升高1度,就会使水沸腾,并产生大量水蒸气来开动机器,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点评:只差一点点,往往是导致最大差别的关键。

  (36)王永庆法则

节省一元钱等于净赚一元钱。
   点评:赚钱要依赖别人,节省只取决自己。

  (37)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表现了人类共有的一种从众心理。而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盲从则往往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逆向投资》

   根据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产生从众心理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有多少人坚持某一条意见,而非这个意见本身。人数多无疑表达了一种说服力,相信很少有人还会在众口一词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自己的不同意见。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出头的椽子先烂”这些教条紧紧束缚了我们的行动。20世纪末期,网络经济一路飙升,“.com”公司遍地开花,所有的投资家都在跑马圈地卖概念,IT业的CEO们在比赛烧钱,烧多少,股票就能涨多少,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义无反顾地往前冲。2001年,一朝泡沫破灭,浮华尽散,大家这才发现在狂热的市场气氛下,获利的只是领头羊,其余跟风的都成了牺牲者。传媒经常充当羊群效应的煽动者,一条传闻经过报纸就会成为公认的事实,一个观点借助电视就能变成民意。游行示威、大选造势、镇压异己等政治权术无不是在借助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告诉我们:对他人的信息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凡事要有自己的判断,出奇能制胜,但跟随者也有后发优势,常法无定法! 《相信自己》

(38)减法哲学: 化复杂为简单。《少即是多》

   人生有一种哲学叫减法:化复杂为简单,化多为少,化粗为精。 人生的减法哲学,就是减去疲惫、减轻烦恼、减弱沉重、减去心灵上的沉重负担,减去一些奢侈的欲望,减去没有价值的身外之物。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应该宁愿不要车子、票子、房子,也要一份平平安安;宁愿不要灯红酒绿、轻歌曼舞,仅要一份恩恩爱爱。减少了一次奢靡淫逸,就增加了一份灵魂的纯净与人生的宁静;减少了一次诽谤嫉妒,就增加了一份人际的空间与道德的高度;减少了一次应酬周旋,就增加了一份家人的亲情与生活的从容;减少了一次谄媚邀宠,就增加了一份人格的尊严与心灵的轻松。 
    减法哲学告诉我们:减出轻松,减出自在;减出健康,减出年轻;减出快乐,减出幸福!

  (39)晕轮效应

你对人或事物留下的最初印象将会影响到你对此人或此事件其他方面的判断。  

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          

从认知角度讲,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正如歌德所说:“人们见到的,正是他们知道的”,晕轮效应的错误就在于: 《盲从盲点》 

   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习惯以个别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以点代面; 它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 它说好就全都肯定,说坏就全部否定,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 
   不要把自己的某些心理特点附加给对方:这种人际知觉的投射倾向,往往是不自觉的。一旦你自己不加注意,没有清醒地、理智地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就很可能产生各种偏见。 

   冷静、客观地对待第一印象,思想上具有改造甚至否定第一印象的准备: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总是会影响你对于以后信息的判断。第一印象一旦形成。以后的信息常常只扮演补充和解释的角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