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不好的人, 身体常有“两黄一黑”, 试试“三笋”养肝

 爱存文 2019-09-27

肝是我们身体最大的“解毒工厂”,也是重要的免疫器官。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身体的健康,所以,也就有了“养肝就是养命”的说法,这个说法,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点击加载图片

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到养肝,但是,在养肝之前,我们必须先知道一个问题:如何判断肝好不好呢?

一般来说,肝不好的人,身体常有“两黄一黑”的变化,颜色的变化是最显眼的,也更能帮助我们判断肝的大致情况:

1、面色发黄:因为肝胆相表里,肝不好时,也影响到胆气的疏泄和胆汁的分泌,都会让人面色发黄,但这种黄色,一般是一种比较阴暗、晦涩的黄,比如烟熏色。如果发现脸色有这种颜色,最好能及时养肝;

点击加载图片

2、手上发黄:正常人的双手,是红润或者白皙的颜色,因为肝主筋,爪为筋之余,肝不好的人,手掌、尤其是手指、指甲等部位,会呈现一种隐隐的黄色。此时,指甲上的月牙可能也表变小甚至消失,虽好能及时养肝;

3、脸色“黧黑”:因为肝藏血,肝不好时,机体的营血失去濡养,可能在脸上出现一种“黧黑”的颜色,瞧上去没有光泽,而且灰暗缺乏生机的样子。这时候,说明也需要养肝了。

点击加载图片

以上是肝好不好的三种颜色变化,当然只是最简单的部位,真正要确定肝是否正常,最好还是及时去医院检查。

那么,肝不好了,我们需要做点什么呢?

首先,当然是需要改变那些“伤肝”的行为,比如熬夜,比如久坐不动,比如喜欢喝酒等等,在充分的睡眠、合理的作息规律,劳逸结合之后,再适当吃点“养肝”的食物,多方面调理,对保护我们的“解毒工厂”,是很有好处的。

点击加载图片

适合养肝的食物,其实也不见得一定选择那些昂贵的、难得的东西,如下三种蔬菜,既普通又便宜,对养肝护肝是很有帮助的,它们的名字里都有一个“笋”字:

1、莴笋:莴笋是一种非常普通的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以及钙等微量元素,它独有的“莴笋素”还能促进胃液、胆汁以及其它消化酶的分泌,对食物消化很有帮助。肝不好的人多吃点莴笋,能较好地改善食欲,增加铁的吸收,防止贫血,增加血小板数量,是很不错的养肝食物。

莴笋传入我国大概有1500年历史,它的吃法也是多种多样,对于养肝来说,去皮切片,清炒或者凉拌都是比较合适的。可以增进食欲,防止贫血。

点击加载图片

2、竹笋:竹笋是南方很常见的蔬菜,也就是“童年”或者“胎儿”阶段的竹子。它含有丰富的纤维素,能很好地改善便秘,还能被肠道里的大肠杆菌合成人体所需的维生素。这两个方面,一个可以视同“排毒”,一个可以看作“补益”。此外,竹笋还能和胆固醇的代谢产物“胆酸”结合并排出,降低体内胆固醇的水平,起到很好的养肝作用。

竹笋的吃法也很多,用于养肝时,建议和“菇”类炖食,比如平菇、猴头菇瘦肉炖竹笋,有很不错的促进消化、养肝护肝作用。但胃寒、胃溃疡不适宜吃。

点击加载图片

3、芦笋:芦笋传入我国的时间不是太长,因为它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比如维生素A和维生素B,以及叶酸、核酸和多种氨基酸,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蔬菜。芦笋里面的精氨酸、肽酶芦丁,能帮助改善肝功能,是不错的养肝蔬菜。

肝不好的人,芦笋可作为食疗的营养品,能帮助他们减轻疲劳、增进食欲。可以煮熟后凉拌,早晚各吃一次。或者用芦笋煎汤代茶,都有不错的养肝功用。

点击加载图片

总之,“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脏器,又是一个容易“受伤”的部位,生活中,需要我们更好地呵护它。通过身体外表“两黄一黑”的颜色变化,早点发现它细微的受损信号,及时调理、养护好肝,可以适当多吃点上述三种“笋”,对肝是很有好处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