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借助社会课程,丰富小学语文微课程资源

 GXF360 2019-09-27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不能局限于课内素材,要广泛搜集筛选可利用的社会课程资源,借助社会课程丰富小学语文微课教学。加强课内外教学资源的整合,帮助学生扩大视野、拓宽思路,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搜集社会课程信息,丰富微课教学设计

教师在进行微课的教学设计时,不应拘泥于教材文本,要充分搜集课外素材丰富教学设计。教师广泛搜集可用于教学活动的社会课程,筛选整合各种社会信息,有的放矢,兼顾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利用微课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观察角度。 如教学北师大版第十二册《秦始皇陵兵马俑》一文,教师考虑到六年级学生的历史知识有限,对中国古代的雕塑艺术也不是很感兴趣。教师搜集整理秦兵马俑的相关信息加入到教学设计中,通过微课展示“俑”的由来和制作过程,再介绍让世界震惊和关注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学生的注意力被视频中的讲解吸引。教师指导学生浏览课文第一自然段,说出秦兵马俑在国外展出后引起了怎样的反响,播放新闻媒体对秦兵马俑的报道视频,学生结合报道内容体会世界对兵马俑的盛赞。教学活动继续,教师播放微课视频展现三个兵马俑坑的排兵布阵,学生暗暗赞叹,教师引导学生说说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什么被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在进行“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和“令人惊叹的制作技术”两部分的教学时,教师播放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纪录片片段,丰富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当时技术的先进。

文本分析使用的停用词词典可参见huikangliu.github.io/2017/04/18/stopword/,首先去除了文本中的停用词,然后使用了结巴分词对文本进行了全模式分词处理,最后使用snownlp进行文本语义的态度分析并输出统计图。

教师在微课制作过程中适当使用社会课程资源,锻炼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让学生的目光不局限于课本,学生的视野拓宽,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迪,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王姝芸(2011)通过数据分析,开发支出费用化或资本化的会计处理与公司的研发支出有关,当研发支出较多时,企业往往会选择研发支出转无形资产,在年报中对于这一事项的披露也越具体。

变电站一般外墙设计,依据《工业建筑节能设计统一标准》(GB 51245—2017)进行计算,结果及参数如表1、表2和表3所示。根据计算,110-A2-3方案配电装置楼满足节能要求的外墙构造为:金属岩棉板(双面单层彩钢板,中间填充70 mm厚、容重100 kg/m3的岩棉)+轻钢龙骨单面钉纸面石膏板(20 mm厚)。

二、优化社会课程材料,启动微课应用程序

教师要学会优化社会课程材料,有意识的将社会课程材料应用于微课教学。社会课程材料内容庞杂,教师要结合微课教学目标,对相关社会课程材料进行筛选整理。围绕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运用微课扩展延伸,努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师结合我国传统节日进行微课教学,例如,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了解到诗中的“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在讲解古诗时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了解民风民俗。以课内诗歌为引,通过微课课件展示《醉花阴·重阳》,《过故人庄》等重阳节相关诗词,学生积极诵读。从重阳节入手,引导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习俗有初步的印象。教师再进行拓展活动,视频中出示古诗词,学生分小组竞猜,说出对应的传统节日,学生对活动形式很感兴趣,个个摩拳擦掌。视频中出现了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学生回答的正确率很高。活动结束,教师为获胜小组颁发奖品。在对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教育时,优化社会课程材料于诗歌教学,积极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华传统节日入手,学生既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又受到了中华传统民风民俗的熏陶。

选取有价值的社会课程引入微课教学活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把平时忽略的有意义的社会课程带到课堂教学中,师生带领学生在传统和现代间穿越,教学活动更富有意义。教育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更易于接受,能够达到对微课程的预设。

三、拓宽社会课程实践,提升微课操作品质

小学生年龄尚小,受思维方式、生活环境等各种因素限制,对中国传统的文化普遍不感兴趣。语文课堂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激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教师要充分发挥能动性,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一系列关于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提升微课操作品质,回归文化之途。

教师选取评书这一民间曲艺形式来开展实践活动。教师播放评书《隋唐演义》片段,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表演者幽默诙谐的语言提起了学生的兴趣,教师引领学生讨论评书的语言,学生明白了评书中的接榫处也就是承上启下,“拉典”也就是引用等。教师再次播放视频,提示学生注意表演者时而幽默诙谐,时而严谨平实的语言,学生们开始争相模仿。教师适时开展活动,评选出班内最佳“评书家”。同学们跃跃欲试,课堂气氛高涨,学生通过对评书表演者的模仿,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评书家“活动正式开始前,给予了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提前为学生准备惊堂木、大褂等道具,方便学生更好的舞台呈现。活动开始,学生们一个个登台,有的同学语言生动,有的同学配上了丰富的面部表情,有的同学运用了夸张的肢体动作,还有同学为评书内容预设伏笔,学生们的情绪被充分调动。借助社会课程丰富小学语文微课程,充盈了语文课堂。

将学生陌生的甚至不感兴趣的传统文化引入课堂教学,对民族文化的传承起到了推动作用,一节课下来,学生意犹未尽,能极大地提升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学生进行评书表演,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在微课教学过程中,要借助丰富的社会课程资源进行教学。教师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要向学生推荐优秀的社会课程素材,拓宽学生思路,尤其要注重引导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让学生多方面了解民风民俗,在精神上培养学生的品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