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经方

 独孤求败007 2019-09-27

青龙汤主之”又说“心下有水气,发热不渴, 小青龙汤主之”。所谓“水气”是泛指痰饮而言。本证病机是内有宿饮外感寒邪伤及皮毛而闭肺气。所以,其发热不渴应有恶寒的表症,以及咳喘痰多而清稀,舌淡润滑脉浮紧苓佐症,才能用小青龙汤解散表寒,温化里水,以达到解表化饮的目的。如果发热口渴咳痰黄稠而不爽,那是表热奎肺,则应清凉宣肺,止咳化痰,小青龙汤就不适应了。主症之差,寒热有别,不能不辨。此外,痰饮里水不兼表症,治疗则应从温肺涤饮入手,可以用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之类,以温肺化痰调饮。这里就不作详细的讨论。

四、表兼里虚证

本证多见于正气虚弱之人,虽然是外感发热,其脉必不浮而沉,《伤寒沦》说:“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这就是寒束于外,阳虚于里,正气虚弱抗病力差的表现。所以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或麻黄附子甘草汤,以温经发表,方中用麻黄附子一故一温,内外兼顾,如寒盛者配细辛以增强其温散之功,可称急汗法;如寒邪较轻者用甘草配麻附,其发汗力较弱,称为缓汗法。临床常见于先有梦遗,滑精,或性交之后感寒;或虽无上述前因,但素体虚弱而感外寒,症见身疼痛恶寒发热不高,面色苍黄而淡,脉浮而无力,用上方小制其剂,麻黄钱半制附子一钱半,细辛五分,炙甘草二钱,或加黄蔑、党参各三钱往往一剂收效,两剂全愈。临床买践证明,凡阳虚、气虚之人,感受外寒而发病用之多验。

(三)

病案举例:

例一,李又义男性47岁工人。

患哮喘病已十多年。最近因感寒而哮喘发作特甚,夜不能平卧,喉中如水鸡声,痰多清稀,涎沫甚多每夜一茶缸,无明显畏寒,食纳减少。舌质晦暗,苔白腻,满舌痰沫,脉浮而细数,所诊两肺满布湿性罗音,拟用小青龙汤加味:炙麻黄一钱五分桂枝一钱五分五味子二钱党参五钱法半夏三钱白芍二钱苏子三钱冬花三钱生姜三钱炙甘草二钱服六剂。

药后哮喘咳嗽减轻,气息平和近如常人,痰少由稀转浓,大便稀不成形每日一次,小便清长,口不渴,食纳稍差,舌质淡红,脉浮弦拟改用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加味:制半夏三饯获苓五钱炙甘草二钱陈皮三钱生姜四钱细辛五分五味子二钱冬花三钱苏子三钱服六剂。药后诸症悉减,惟夜间有小阵咳嗽,少量白痰,大便仍稀软,脉弦缓,舌润滑,拟用六君子汤加味:西党参五钱白术四钱决苓五钱细辛五分五味子二钱陈皮三钱炙甘草二钱生姜四钱法半夏三钱苏子三钱冬花三钱服六剂咳喘消失,照常上班。

按:寒饮宿肺用小青龙汤温肺化饮此为常法,但在外感解除之后,应以温补脾肺,使之肺气充脾健运,才能巩固疗效。

例二戴xx男性成年农民。

病者在春插期间,突然半夜间两脚疼痛,醒来后两脚不能步履。次日即来邀出诊。询其病史,发病二天以前,两下肢即有疼痛,躁关节处红肿。因下田劳动后疼痛更甚,以至不能行走,并伴有诸身疼痛,发热恶寒无汗,小便短黄,口不甚渴,舌红苔黄滑润,脉象浮数而软,拟用麻黄杏仁惹该甘草汤合三妙散加味:麻黄二钱杏仁三钱生茵米六钱苍术三钱黄柏三钱牛膝三钱海桐皮五钱甘草二钱服二剂即能行走,继服三剂,肿痛全愈,恢复劳动。

按:痹证是由于风寒湿三气为病,故投麻杏芭甘汤宣肺利湿,合三妙散燥湿清热,病因与脉证相符,方药与病机吻合,临床收效较为满意。

例三、韩xx男性28岁职工。

病者因暴雨衣裤尽湿,又酒食暴进,当夜寒热交作,烦渴引饮。次日请西医诊治,第三日改就中医,服银翘散一剂不效。就诊时上午,体温39.5℃。虽值炎暑,被单裹身仍恶寒,肌肤干燥少汗,烦躁不得眠,汤手掷足,大声叫“周身痛”,“胸口难过”,头项强痛,不敢转侧,渴喜热饮,面色赤,痰色白而质稠粘,咳不杨,口淡,舌苔尖白根薄黄、脉浮数有力,大便三天未行。生麻黄六钱桂枝二钱杏仁三钱甘草二钱生石膏一两(先煎),生姜二钱红枣十二枚。一剂水煎服。当日上午十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