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顺族谱 纠偏越腾公的时间

 荷香月暖 2019-09-27

广西   贺州钟山  董全吉

     依据钦州董氏族谱记载始祖为南宋右丞相董槐,结合时间推导,越腾公以“越腾公乃东昌祖之子也,原居广东府三水县,公生于明嘉靖九年(庚寅年,1530),孩颖异,长克歧疑,嗜(shi)读书,年三十(嘉靖三十九年庚申公元1560)举孝廉,出仕粤西武缘县(今武鸣县),继迁宣化县(今南宁市内)宰,时年五十有一矣。及僻明变,于万历九年解甲(公元 1581年)抵钦之竹山村,遂开我董氏之宗焉。”比较吻合有关记载。

1、钦州族谱的记载

11、钦州谱记载的越腾公源于广东三水迁徙,始祖南宋右丞相董槐

【族谱1】(钢笔字抄写)、讳孔、字继道,号东昌,嘉靖期间(1522~1566)为太守,至庚寅年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解组,居潮州。

祖讳,麟,字兆龙,号腾越,寓为鱼龙变化,飞越腾云之义。官至粤西武缘(今武鸣下同)县宰,继迁宣化(今南宁市内,下同)。始祖考:明勒授承事郎(文散官名,明升为正七品初授之阶),越腾公,原籍广东潮阳三水县,今距城三里之大朗村,即是故乡也。公生于明万历神宗辛巳九年万历九年1581),孩颖异,长克歧疑,嗜(shi)读书,年三十万历三十九年辛亥公元1611)举孝廉,出仕广西今武鸣县,廉洁爱民,有政声!武鸣县治有记载。继迁宣化县宰,时年五十有一矣。及僻明变,于怀宗九年明思宗朱由检(1610-1644)庙号"怀宗",又称明怀宗。即崇祯九年公元1636)解甲抵钦之竹山村,遂开我董氏之宗焉。妣陈氏,竹山村人,丰妇德,育三男:长茂茗、次茂熙、三茂兰,皆克绍父志,……

该族谱记载:十五世,讳鳞,字兆龙,号越腾。由孝廉秀才的意思)作宰官(泛指官吏)粤西宣化县,于万历九年岁在辛巳公元1581)解组(辞官)抵钦,聚族附版。

【族谱2】(毛笔楷书):皇明劾授承事郎,讳董鳞,字兆龙,号越腾,乃东昌祖之子孙也,原居广东府三水县。选廉举出仕广西府武缘县,崇祯九年(1636)解组抵钦遂居焉。

【族谱3毛笔行书):同【族谱2】。

三个族谱都以越腾公崇祯九年时为51岁。那么,生于万历九年就顺利成章。正巧,我201975日我初步分析的《论广西钦州越腾公的迁徙》就是这样归结时间的:“越腾公明万历神宗辛巳九年1581年生于广东三水,三十岁(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官至粤西武缘县宰,继迁宣化县宰,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解甲”?

为何【族谱1】又以越腾公万历九年岁在辛巳(公元1581)解组(辞官)抵钦,不是崇祯九年1636辞官呢?哪一时间相对符合情理?

族谱以东昌公“嘉靖期间为太守,至庚寅年解组”这是推导越腾公时间的主要依据。认为东昌公任太守不会几年就辞官,若把庚寅年推算为超过嘉靖年间,东昌公超过嘉靖年间还任职?那么,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下一个庚寅年则只有万历十八年(1590),于是,推导并记载越腾公在东昌公辞官前的万历九年出生,符合了某九年---某另一个的九年辞官。然而,其忽略了东昌公在嘉靖年间为太守,辞官也应该在嘉靖年间,这庚寅年必定限定在嘉靖年间。族谱才有出现“越腾公万历九年岁在辛巳(公元1581)解组(辞官)抵钦”不同“崇祯九年(1636)辞官”的记载。故此,在嘉靖年间辞官比较符合,也与三水记载不同支派相距不远比较吻合,否则就相距几世代人时间差。因此,族谱以越腾公崇祯九年辞官的时间推导也就需要纠偏。

东昌公庚寅年在嘉靖年间内(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解组,符合某九年,万历九年与嘉靖九年相距51年,不会是辞官51年才生越腾公的矛盾。

若以谱中另一记载辞官时间为万历九年,其对应的:九年---三十九年----九年,都一一对应,只是万历九年,变成嘉靖九年,那年号都惊人巧合。

族谱以越腾公:生于明万历九年,三十岁(万历三十九年),崇祯九年解甲

另一时间则是:生于明嘉靖九年,三十岁(嘉靖三十九年),万历九年解甲 

因此,越腾公是:生于明嘉靖九年,三十岁(嘉靖三十九年),万历九年解甲,则越腾公是东昌公解组当年出生,这比较符合逻辑。

1.2、族谱记载越腾公的始祖为南宋右丞相董槐

【族谱1】有“附考”:《祥符公事》按龙州纲鑑及易之录,南宋理宗辛亥年(1251)十一月,以公签枢密院事;乙卯年(1255)八月,以公为右丞相兼枢密使;丙辰年(1256)六月,因乍丁大全之姦(即:奸)丁大全上章劾(he)公,诏罢,相住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另载:祥符公,讳槐,字?天,号祥符。事宋为右丞相,南宋理宗甲寅三十年(公元1254)受此职。

对比《宋史.卷四百一十四.列传第一百七十三》“(淳祐)六年(公元 1246年),召至阙,辞。出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又辞。权广西运判兼提点刑狱。……十二年(辛亥年1251年,壬子年公元 1252年),为同知枢密院事。……(宝祐)三年(乙卯年,公元 1255年),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丁大全善为佞,……四年(丙辰年,公元 1256年),策免丞相,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时大全亦论劾槐,书未下,自发省兵迫遣之

对比董槐的时间,基本一致。所叙述的时间、内容、事件也都属于南宋右丞相董槐。

2、钦州谱越腾公的准确时间考证,期待修谱完善更正说明

依据整理。准确的应为讳孔、字继道,号东昌,嘉靖期间(1522~1566)为太守,至庚寅年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解组,居广州府三水县;越腾公乃东昌祖之子也,原居广东府三水县,公生于明嘉靖九年庚寅年,1530),孩颖异,长克歧疑,嗜(shi)读书,年三十(嘉靖三十九年庚申公元1560)举孝廉,出仕粤西武缘县(今武鸣县),继迁宣化县(今南宁市内)宰,时年五十有一矣。及僻明变,于万历九年解甲(公元 1581)抵钦之竹山村,遂开我董氏之宗焉。妣陈氏,竹山村人,丰妇德,育三男:长茂茗、次茂熙、三茂兰,皆克绍父志,……

故原201975日我初步分析的《论广西钦州越腾公的迁徙》以族谱时间记载,不再修改,仅在此处说明。

3、钦州越腾公与化州世豪公的世系全部不一致

宽公三房五支卷十一谱中,贵孙公先盛公(十一世)下派谱记载:十五世世豪公,娶吴氏,往钦州;世雄,娶谢氏,往博白迁石城。配现廉江市塘莲镇丰坳村。

宽公二房四支卷五谱中记载:十九世中有芳宁、芳声两兄弟。芳宁公(生子一:正国),生于万历庚戌(万历二十九1610正月十七日,芳声公生万历壬子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二月初七。崇祯十五年1642岁贡,生子二:匡国(生于崇祯甲戌(1634)十一月廿五)、纬国(生于康熙甲辰(1664)七月初三)。网络有“董芳声,男字从暗,号密勿,1412年生,卒年不祥,化州清风垌(今丽岗镇)人。崇祯15年(1442年)任殿下四品侍官,继任吴三桂重将,后任西粤(广西,广东,越南等处)臬司(按察使)湖广臬司。”,而化州族谱为:“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二月初七。崇祯十五年(1642)岁贡”此处,应以族谱为准。

世豪迁徙钦州,后裔不详;世雄迁徙廉江,生子一:英,英生子一:仕贵。证明该迁徙的世豪公、世雄公,不是钦州的越腾公。

从世系看:1祥符----2梦璧-----3讳:士---4孔怀----5接源----6立中----7----8讳?----9----10明德----11日辉----12----13讳孔、字继道,号东昌,嘉靖期间(1522~1566)为太守,至庚寅年1530解组-----14传庄----15越腾。

对比化州十五世豪公世系:1----2纯重----3-----4希明-----5-----6(xiu)-----7汉杰------8振宗------9贵孙-----10廷辅-----11先盛-----12------13------14----15世豪。

越腾公历代先祖的讳、字、号都不相同。

    4、钦州越腾公的官任地点没有涉及化县或茂名

从《南宁市历史沿革》可知:“南宁古属百越之地。东晋大兴元年(公元318年),从郁林郡分出晋兴郡(隶属广州),下辖晋兴等8个县,晋兴郡治设在晋兴县城(今南宁市区)。此为南宁建制之始。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晋兴县名为宣化县,治所宣化城(今南宁市区)。隋炀帝改州为郡,南宁仍为宣化县地,归郁林郡。唐武德四年(621年)以宣化县地设南晋州(属岭南道),领宣化一县;五年,宣化县分出宣化、武缘(今武鸣县)、朗宁、晋兴、横山5个县,隶属南晋州。贞观六年(632年),南晋州改称邕州,为邕州都督府。此为南宁简称“邕”之起源。“邕”字来自唐《元和郡县志》“因州西南邕溪水为名”。四方俱水而中高曰“邕”。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邕州为邕州路,下辖宣化、武缘两县,置邕州路总管府,兼镇左右两江溪峒镇抚,隶属湖广行中书省。泰定元年(1324年九月),为庆南疆绥服,改邕州路为南宁路(取南疆安宁之意)。南宁由此得名。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南宁路隶属广西行中书省。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南宁路为南宁府,府治宜化县城(今南宁市区),隶属广西布政使司。摘自:中国物流行业网http://www./diming/qhe49m4q2d-685.html

查阅化州历史:化州三国为广化县地。宋改化州,因龙化江为名。改置化县1959化县吴川县合置化州县。而茂名,全国以道士之姓设州,以名设县,唯有潘茂名一个。唐初属高州,贞观八年(634年)分置潘州治茂名,天宝初(742年)改高州曰高凉郡,潘州曰南潘郡,五代梁开平元年(907)改为越裳县。南汉乾亨七年(923)复为茂名县。宋属高州。元为高州路治。明清为高州府治。

因此,越腾公任县宰在“年三十举孝廉,出仕广西今武鸣县,继迁宣化县宰时年五十有一,于万历九年解甲抵钦之竹山村”直接从南宁到了钦州。那么,越腾公没有在化县或茂名县生活过。宣化县不是化县,子孙有茂字辈,与茂名有茂没有必然的联系。

5、越腾公与今广东三水大朗村属于不同支派

查阅广东三水董氏记载:“于明朝嘉靖六年即1527年塱西村正式有董氏族人开族定居,至今有491年历史”。《董氏族谱》记载“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迁居大塱山西岸”。

而上文东昌公“嘉靖期间(15221566)为太守,至庚寅年(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解组,居广州府三水县”可见越腾公迁徙三水大朗村,晚于今大朗村迁徙祖23年,初步分析属于不同支派。

201992720:55荷香月暖初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