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坑古村|古驿道、古村、古巷,清纯山泉、一口老井、养育滋润一方!

 揽月86488 2019-09-28
   

甘坑古村

“乡愁印迹”第12集

探寻龙岗老历史

讲述龙岗老故事

展示龙岗老风貌

弘扬龙岗老传统

不管你身在龙岗

或是远在他乡

《乡愁印迹》都会给您

还原最真实的龙岗记忆

甘坑古村

古驿道、古村、古巷,清纯山泉、一口老井、养育滋润一方。

静谧的古村,被群山环抱而隐于尘世,清澈的河水从村中流过。成排的客家老屋,错落有致、犹如画卷。青石小道似在诉说着令人神往的古老故事。

Part.1

这个距离深圳中心只有二十公里,却让人恍若置身世外桃源的地方,就是山水相逢,历史人文交汇之地——甘坑。

甘坑是一个客家村落,起源于明清时期。

廖虹雷

深圳本土文化艺术研究会 会长

从康熙到嘉庆年间,这个期间就慢慢形成了一个村子,在柑坑山下面建成一个甘坑村 。

三百多年来,甘坑古村内,谢、邓、张、钟、彭、李、叶、刘、陈等多个姓氏族人结伴而居。

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以打柴烧炭、果蔬农业、手工艺和客栈等营生,艰苦开拓生息,凭借着彼此间相通的语言和相近的风俗而相融共处、开枝散叶。后来,一些村民走出山外,到港澳台、英国等地谋生发展。

张新明

甘坑老村长

村里住着八姓,那时候我们甘坑村里也组织一个“团结堂”,有什么问题都大家来解决,有钱出钱,无钱出力,那时候都是这样。

Part.2

甘坑村有着丰富的传统民俗技艺,热闹的“麒麟舞” 是村中喜庆场合常见的助兴。

这里的特色传统食品有客家粄,客家黄酒等。而且 在甘坑人的味蕾记忆中,最好的水果也是本地产的。好山好水产好果,早在几十年前,甘坑村就已经是宝安县重要的水果出口基地。

张新明

甘坑老村长

种柑橘好大,这么大,甘坑的菠萝都有名的,甘坑就是这个最多了,我爷爷的时候,每天30担菠萝到广州。

除了菠萝以外,甘坑种植的桔子、沙梨也都大个美味、肉爽多汁、远近闻名,是停留在甘坑人味蕾上的记忆。

当地制作精良的传统客家凉帽,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手工编织、工厂化生产、出口远销东南亚创汇,成为广东一绝。

天时地利的自然馈赠和勤劳客家传统,共同为甘坑积累了丰富的人文历史底蕴。

Part.3

从甘坑村向西北行,可造访牛尾岭山中留下的古驿道。这条驿道纵穿甘坑,曾经连结着深圳观澜、平湖和罗湖、香港等地,见证着惠莞深 300 多年来繁荣的民间贸易。

邓新立

甘坑村民

以前很宽的,没那么多草。这里原来有块石碑的,清朝乾隆 59 年成立的,名字刻的是捐多少钱维修这条栈道的名单。

清朝至民国前期,经商者和赶集村民在这条驿道穿梭来往,令甘坑村成为客商云集之地。村民经营起了茶寮客栈,食住娱乐丰富。

古村的排屋依山而建,门牌上写着明清时期宝安行政区划的“七都116村”。

杨荣昌

深圳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研究员

七都116,它应该是讲的当时我们甘坑这地方属于第七都,“116”应该是它的“图”,那就是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大队,七都第七大队,然后“116”下面就是小队了。

紧临村屋的甘坑河,与以前的大片耕田之间,耸立着一座建于民国时期的炮楼。四层高的楼体,有小窗作为射击孔。从炮楼排屋的整体布局来看,甘坑古村建筑群兼具客家特色和广府风格。

Part.4

甘坑人骨子里镌刻着勇敢精神,他们凝聚团结,共同抵御外敌。

战争时期,甘坑村民积极支持革命,良好的群众基础,使得多支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经常出入甘坑。驻扎在山林中开展抗战活动,得到村民的拥戴和掩护,并吸纳了许多村民投身革命。

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就曾多次亲临甘坑,指挥反“扫荡”战斗。

在一次作战受伤后曾生高烧不退,甘坑村民张国贤等,将他背到甘坑榕树窝的菠萝丛中掩护起来,并请村中刘仲田医生照料。在村民的悉心协助下,曾生在甘坑安心养伤长达两个多月。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甘坑村先后产生了 8 名烈士,无数英雄故事仍在山林间传颂。

Part.5

近几十年来,随着深圳的城镇化步伐加快,很多旧村已经淹没在时光里,甘坑古村的老屋也渐渐减少 面临消失。

但政府本村村民和许多参观访问者,都留意到甘坑拥有的山水和建筑人文特色,都觉得应当保留和加以改造。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胡梅林

深圳华侨城集团总经理

在城市发展当中,如果所有的都变成商业,我们的城市生活就会显得非常地单调,完全物质化的一个过程,所以我认为未来的城市发展当中,应该适当地保留一些比较典型的古村落。 

从2013年开始,一些对传统文化具有情怀的有识之士,开始参与甘坑古村的重新定位、改造开发。

在政府大力扶持下,许多企业和商户,包括华侨城集团的进驻,令甘坑古村开始蜕变成远近闻名的客家小镇。

Part.6

经过数年改造,甘坑客家小镇现已初具规模,年均接待超过 300 多万游客,2017 年入选首批国家级文旅特色小镇,并荣登中国 8 个首批文化旅游融合先导区试点。

七都116的炮楼巷弄,老宅古街,保留了原有的质朴格局,古色古香、美轮美奂,并增添了一些新鲜文创元素。

在曾经是大片稻田的原古村周围,则迎来了闽赣等地十数座明清古建筑,它们免除了被拆除的命运,被抢救性地平移至这里。

“状元府”

“状元府”是其中一栋拥有三百年历史的老宅,迁自江西婺源。南香楼、黄志博物馆等均是中国南方有代表性风格的古宅。荷塘边溢满悠悠神韵的亭台楼阁互相照面辉映。

甘坑是客家村落旧址,保护性开发利用的典型代表 ,现在的整个小镇将文化、建筑、美食、生态旅游融为一体,游客们可以在这里领略手木工制作、古典汉服、陶艺皮影、山地运动、VR体验、小凉帽IP、耕读农场、诗词家训等充满创意的跨界体验。在寓教于乐中,传承并发扬了丰富的中华文化。

空谷不再寂寞,山之谷中,亦见繁华。

无论古今,客来甘坑,都能见到梦想的诗意田园。

而乡愁这个故事,仍在继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