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杏林精粹丨仲景论迟脉(第385期)

 qsa789 2019-09-28

理论发微

仲景论迟脉

包头市杏林中医研究院    孟琳升

迟脉涉及在《伤寒论》者计11条(包括《辨脉法》3条、《平脉法》4条),《金匮要略》计12条。较系统地阐述了迟脉的相关机理和临床应用规范。

一、定义

迟脉的含义有二,一为从容不迫、舒迟柔缓,与调畅和顺缓脉相合,共同组成阴阳、营卫的和谐状态。《平脉法》56条谓:“卫气和名曰缓,荣气和名曰迟。”迟缓相配,气血协调、脏腑安和。57条进而详解机理云:“寸口脉缓而迟,缓则阳气长,其色鲜,其颜光,其声商,毛发长;迟则阴气盛,骨髓生,血满,肌肉紧薄鲜硬,阴阳相抱,营卫俱行,刚柔相得,名曰强也。”因此,它是指脉管的柔和、血脉的和畅、脉搏和顺。其二则专指脉动的至数,也即《脉经》所谓:“迟脉,一息三至,去来极慢。”一呼一吸脉动三次,约等于一分钟60次以下的脉搏次数。

二、属性

1、“迟则阴气盛”(《平脉法》57条):单纯以一息三至出现的迟脉,其性质则为阴寒内盛之候。

2、“迟为在脏”(《辨脉法》18条:见到一息三至的迟脉,为病已深入脏腑。

三、主病

1、“迟者,荣中寒”(《平脉法》62条):外犯寒邪,或阴寒内盛,侵及营血,可见迟脉,本条因而补注云:“荣为血,血寒则发热。”

2、“迟则为寒”(《中风历节》3条、《水气》19条):迟脉属阴,无论寒实抑或虚寒,皆为迟脉所主。《伤寒》333条特补充称:“脉迟为寒。”

3、“迟即为劳”,“劳则荣气竭”(《消渴》2条):在消渴病中,见迟脉则为营血虚少,血脉不充,故多见于虚损疾病中。营血虚少、气血不足者,多有迟脉。《伤寒》50条:“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4、卫阳不固:虽为阳明病,但因卫表阳虚,表邪不能得解《伤寒》236条:“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5、里热成实:无形邪热与有形实物结聚,阻遏肠道,壅塞气机,脉亦见迟。《伤寒213条:“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

6、结胸热实:误治邪陷,热实结于胸膈,《伤寒》138条:“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烦躁,心中懊侬,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

7、虚寒内盛:谷疸多为胃热湿蒸,若见迟脉,则为寒化。《伤寒》200条及《黄疸》3条:“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小便必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厥阴误治,中阳衰微,导致“除中”危证,333条:“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撤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

8、热入血室:表热乘虚内入,邪陷血室,《伤寒》148条:“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四、兼脉

1、迟缓相兼,多为营卫不足,卫表不固,每致中风或瘾疹。《中风历节》3条:“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营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则性满而短气。”

2、迟滑相兼,易见实热下利。《呕吐》38条:“下利脉迟而滑者,实也,利未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3、迟涩相兼,或为血虚感寒,《水气》30条:“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或为营阴亏虚,《辨脉法》22条:“阴脉迟涩,故知亡血。”

4、迟浮弱相兼,多为正虚挟表,《伤寒》100条:“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

5、迟沉相兼:可见于以下十点(在拙作“仲景论沉脉”也有论述)。

1)阴寒内阻,结聚肠腑,脉可既沉又迟,《辨脉法》2条:“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 为阴结也。”

2)沉迟脉又是水寒结聚的表现,《水气》19条:“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搏,乃成水肿。其中,1条还分别提出: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发痈脓。

3)津亏液燥、筋脉失濡而致痉时,脉也沉迟,《痉湿11条: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4)营血虚少,筋失濡润,脉亦沉迟,《伤寒》62条:“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5)胸阳不展,水饮停聚,脉见沉迟,《胸痹》3条:“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6)肾阳不足,水气停蓄,发为正水时,脉见沉迟,《水气》1条:“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
7)水湿内郁,营血郁热,发为黄汗时,脉亦沉迟。《水气》1条:“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
8)真阳衰微,虚阳外脱,极易诊见沉迟细小之脉,《血痹》11条“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
9)真阳衰惫、虚阳上浮的戴阳证,脉亦沉迟,《伤寒》365条:“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10)阴竭阳脱于下,阳反郁滞于上,脉见沉迟,颇为难疗,《伤寒》356条:“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6、迟紧相兼:毒热壅聚,痈脓未成,《疮痈肠痈》4条:“肠痈……其脉迟紧者,脓未成。
校核丨李汇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