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经辨证:脉与证的至简之法!(干货)

 jiahengqin 2019-09-30

1. 太阳病提纲提示太阳病主脉象浮,为阳证。

主证对应:头项强痛而恶寒。

脉法对应:尺寸俱浮者

临证所见,太阳病独脉表现多见寸部脉浮,尤以左寸浮明显。

2. 阳明病提纲: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提示阳明病的主证是胃家实。阳明病分为三个类型:太阳阳明见脾约证、正阳阳明见胃家实证、少阳阳明见胃中燥烦实、大便难。阳明病主脉象迟。

主证对应:大便难

脉法对应:尺寸俱长者

临证所见,阳明病独脉主要表现在寸部,尤以右寸、右尺明显。

3. 少阳病提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主证对应:口苦,咽干,目眩,兼证见胁下鞕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

脉法对应:“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也

临证所见,少阳病独脉表现为脉弦细,尤以双关部脉弦明显。

4. 太阴病提纲:“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主证对应:脘腹胀,呕吐,腹泻,不渴,偶腹痛,腰困痛,身发黄。

脉法对应:“尺寸俱沉细者

临证所见,太阴病独脉表现主要为关脉弱,或寸关浮而缓。

5. 少阴病提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主证对应:精神差,昏昏欲睡,欲吐不吐,恶寒蜷卧,下肢肿胀,咽干痛,烦躁,发热、便血。

脉法对应:“尺寸俱沉者,少阴受病也

临证所见:少阴病的独脉表现为寸关尺三部皆沉细弱,但寸、尺沉细弦紧、关沉细稍弱,均属少阴。

6. 厥阴病提纲:“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主证对应:凡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三焦气机不利所致的寒热夹杂,虚实互见,上热下寒、里寒外热,上实下虚等等病情错综复杂的证候群,主证必俱手足逆冷,兼证表现多样化,但多伴有下利即大便稀症状。

脉法对应:“尺寸俱微缓者,厥阴受病也

临证所见:厥阴病的独脉表现在寸关尺三部均沉微弱细,但以寸关沉细弱为主。

厥阴病病位在里,证候群表现在上、中、下焦病均可见证,相对三阳病的单纯的主证表现而言,主证呈多样性,错综夹杂是其特点,症状之实与脉象之虚对比性较强,平脉辨证,当舍证从脉,只要符合脉象微弱者,即可认定。

以上系三阴三阳六经病单一的脉证应用要略,但临证中合病者较为多见,合病从脉证其实也非常简便,如太阳、少阳合病的诊断,只需有太阳病的脉证、少阳病的脉证同时并见,即可断定。如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此中“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为太阳病证,而“微呕,心下支结”为少阳病证,再从证测脉,当寸部脉浮、关部脉弦,尺脉稍弱,脉证合参,诊断明了,方治即出,将太阳病主方桂枝汤,与少阳病主方小柴胡汤,两方合而为一,即柴胡桂枝汤。六经合病的诊断、经方合用方法皆可以此类推。

附:六经提纲简解:

仲景的六经病提纲正是反映了六经病理性状和病理部位,所以六经提纲也正是六经病的病理界说。例如,太阳提纲说:“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伤寒病理过程是机体对生物病原体的抗御过程。

脉浮为血管扩张浅出、血液充盈,体表组织血液增加。伴有发热恶寒头痛是表明抗御反应在肌肤经脉组织部位。病在身体之表,仲景称为表病。表部位的阴性过程为少阴病。例如,少阴提纲说:“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仲景文例言简意赅,凡说无热恶寒即为阴病,凡说阴病即赅无热恶寒。少阴脉微细,乃因血量减少,血压下降,血管因而收缩,表现沉微细弱,病机为气虚血少。

体表组织因供血不足而体温低落,脑组织因贫血而出现神志不清的欲寐状态。少阴病表现了抗御过程中体表组织功能衰弱与体液不足的状况,这正显示了表部位的阴性病理过程。  

太阳病与少阴病由于是同一表病位依功能盛衰而分化的阴阳两性过程,所以它们又因功能进退变化而相互转化。如“太阳病,发汗,逐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曲伸者”,这是太阳因汗多亡阳造成向少阴发展的例子。又如:“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这是少阴病与太阳之过渡阶段中偏属少阴的例子。

少阴病以体表功能衰退为依据,不应发热,但脉沉已表明经脉之功能衰弱,虽反其常而有微热,但仍不失少阴的内在根据。从正反两方面看,太阳与少阴是伤寒表病位依据功能盛衰而分化,又依据功能进退而相互转化的阴阳两性病理过程。 

阳明病是伤寒胃肠病位的阳性过程。如阳明提纲说:“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胃家赅言胃肠,“邪气盛则实”。阳明赅发热,胃肠为躯体的里面。所以仲景称阳明为里病,亦是与表病相对而言。提纲中胃家指出病位,实乃邪气盛而正气充实之谓,这正是阳明病的特征。阳明提纲指出了胃肠病位的阳性抗御过程。  

胃肠病位的阴性过程为太阴病。如太阴提纲说:“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疼。”又说,“太阴为病,脉弱。”弱脉是沉细无力之象,乃气虚血亏的状况下而吐利腹疼自是胃肠病位阴性病理过程。 

阳明与太阴是同一胃肠病位依功能盛衰而分化的两性过程。在证状表现上俱是阴阳相对的性质。如阳明发热而渴,太阴手足冷不渴。阳明大便硬,太阴自下利。阳明脉洪大滑数,太阴脉沉细无力。太阴与阳明也因功能进退而相互转化。例如,“伤寒脉浮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心下硬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不止者死,利止者愈。”这是阳明病伤害胃气而是致胃肠功能衰退而转化太阴的例。  

少阳病是气机病位的阳性过程。少阳提纲说:“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又说:“伤寒脉弦细——属少阳。”在现代医学中,口苦为胆汁代谢失常所致,脉弦细为血管收引而张力增大。实践证明,交感神经活动亢进可抑制胃肠运动及胆囊收缩,唾液分泌粘稠。副交感神经活动亢进可促进胃肠运动及胆囊收缩,唾液分泌稀薄。交感神经活动亢进可使血管收缩,而副交感神经则使血管舒张。少阳病的口苦咽干脉弦细,显然为交感及副交感神经活动的调节失常所造成的结果。祖国医学对推动脏腑、经络、营卫生理活动的动力是称之为气机。因为少阳病理过程中机能表现为亢进,所以少阳病为气机病的阳性过程。  

厥阴病为气机病位的阴性过程。厥阴提纲说:“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消渴见于糖尿病,糖尿病与胰腺胰岛素的分泌障碍有关;气上撞心是一种强力撞击感的心悸,见于神经血循环衰弱证;心中疼热见于心肌坏死的进程中;饥而不欲食乃胃肠的强烈收缩造成的饥感。而交感神经活动可使心跳加快,使冠状血管舒张;副交感神经活动抑制心跳和收缩冠状血管,并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显然,厥阴病亦是与植物性神经调节障碍有关,据此厥阴病乃为气机病的阴性过程。 

 厥阴与少阳病由于是同一病位的阴阳两性过程,所以它们也因功能进退变化而相互转化。例如,“伤寒热少厥微,指头寒,默默不欲饮食,烦躁数日,小便色白者,此热除也。欲得食,其病为愈。若厥而呕,胸胁烦满者,其后必便血。”再如“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前例可知少阳见厥是机能减退而向厥阴发展,欲得食为机能复常而病愈。后例是少阳脉弱为气虚血亏向厥阴发展,因微热见厥而知气机呈虚性障碍。从以上两例已见少阳病机能衰退即入厥阴,厥阴病机能复常则还出少阳而愈。

在少阳病理过程中,已潜在着转化厥阴的机理,如少阳病之往来寒热,在厥阴为厥热胜复;少阳病之咽干,在厥阴为消渴;少阳之或有心下悸,在厥阴为气上撞心;少阳之胸中烦,在厥阴为心中疼热;少阳之默默不欲饮食,在厥阴为饥而不欲食。少阳与厥阴终于是同一气机病,所以因机能进退而相互转化。两经证状之间也是阴、阳与微、甚之不同。  

太阳与少阴,阳明与太阴,少阳与厥阴是同一病位依功能盛衰而分化,又依功能进退而相互转化的阴阳两性病理过程。太阳、阳明、少阳是同一阳病性状在不同病位的反应;少阴、太阴、厥阴是同一阴病性状在不同病位的反应。三阳病之间因邪气增长而次第传变;三阴病之间因正气消减而两阴合并。如太阳邪盛传变阳明的例:“本太阳病初得时发其汗,汗先出不撤,因转属阳明也。”太阳传变少阳的,例如:“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胁满疼者,与小柴胡汤。”少阳传变阳明的,例如:“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

此外,在三阳传变过程中,尚有两经或三经合并病,太阳、阳明、少阳合并病等等。在阴性病理过程中合并病如太阴与少阴合并:“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又如,“下利,手足逆冷无脉者。”两阴合并表里虚寒多为危证,所以三阴合并过程,实际上难以存在。  总之,病理的阴、阳性状,是器官功能盛、衰在病理过程中的表现,所以阴、阳病性是对立统一的整体。

处于病理中的器官组织,在功能上的进退变化,即是病性的相互转化。表、里、气机病位,由于它们的生理功能各自不同,所以它们在病理过程中,有各自特殊的病理和各自特殊的证状表现。它们又由于是体液相通与神经相连的整体中的三个部分,所以在病理过程,因邪气过盛而次第传变和正气消弱而两阴合并。伤寒六经病,是以不同的病性、病位相区分,又以同一的病性、病位相连接的一个伤寒病理发展过程的整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