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中的“六经”提纲,学中医者必背,建议收藏

 chi_ping 2019-12-16

《伤寒论》是我国中医药史上的瑰宝,也是每位中医人的必读书籍之一。其原条文中对于六经辩证的概括性提纲,更是我们应该掌握的重点。现把原文整理照录如下:

一、《伤寒论》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以头项强痛而恶寒,脉浮等症候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称为太阳病,也是表阳证。

二、《伤寒论》第179条:“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

《伤寒论》第182条:“阳明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以脘腹硬满有抵抗、压痛,或者发热、汗自出、不恶寒怕冷、反恶热等症候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为阳明病,也是里阳证。

三、《伤寒论》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以口苦、咽干、目眩等症候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为少阳证,也是半表半里证。

《伤寒论》中的“六经”提纲,学中医者必背,建议收藏

四、《伤寒论》第273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比胸下结硬。”

以腹部胀满而吐、吃不下东西,自利,时不时的腹痛等症候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为太阴病,也是里阴证。

这跟阳明病是一个对立,也是一个相反的。那阳明病是热结于里,一派这个实热证;那么这个是虚寒在里,一派这个虚寒证。要牢记的是;“虚寒在里,以下为禁。”

五、《伤寒论》第281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少阴病也是表证(表阴证),这是对照太阳病来说的,一般的表证也类似太阳病,但是脉比较微细,同时喜欢躺着,喜卧,困倦。

六、《伤寒论》第326条:“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厥阴病是以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等症候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为厥阴病,也是半表半里证。关于“食则吐蛔”,现在很少了,古时候卫生条件差,没有蛔虫的人很少。厥阴病是上虚下寒,如果寒从下往上冲,蛔要受波及则会吐蛔,如果没有蛔,再怎么冲也不会吐蛔。

《伤寒论》中的“六经”提纲,学中医者必背,建议收藏

主要参文献《胡希恕医学全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