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身发热案

 ysy123456 剑胆琴心 2019-09-30
何XX,女,33岁,农民,住邵阳县白仓公社管竹大队。
患者因下半身灼热8年,肛门坠胀,小腹胀坠1月,于1978年8月31日前来初诊。1970年,患者产后3天,出现小腹胀痛,继而下半身灼热如焚,尤以阴部为甚。伴头晕、自汗、咽干、口燥,尿赤、手足心热,治之无效。病后上述症状终年不退,每遇劳动、经期及天热时加剧,白天常被迫入室裸体扇风以求稍安。寒冬虽有减轻,然下体亦需凉露被外。8年来,每当病情加剧难忍时,即延医诊治。然每次服药,恒觉首剂似有效果,再服则诸症复觉如前。自谓怪异之疾,不可医治,几丧失治疗信心。今年入夏以来,因气温高于往年,前症有所加剧,日夜不宁。近一月来,复见肛门坠胀,小腹胀坠而痛,虚坐努责,每当便后或行动过久,自觉二阴有物坠出,视之则无,始来邵就诊。经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尿常规亦正常。诊其脉弦无力,望其舌质偏淡,苔薄黄而润,形瘦,面色少华,两颧微红。询其既往所服之药,经出示处方,皆为苦寒清剂之剂,如龙胆泻肝汤、三妙、八正之类。因思此病起于产后,当为虚损劳热,大苦大寒,决非所宜。盖病发于产后失调,剧于苦寒误治,致成阴虚气陷之证,治当益气升陷、滋阴退热。
百合30克、升麻20克、生地15克、丹皮15克、茯苓15克、山药15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泽泻10克、五味子6克。
二诊(9月6日):上方服一剂,下半身热减,服至五剂,下半身灼热,手足心热、咽干、头晕诸症消失,腹坠肛胀明显减轻。诊其脉舌如前。方药中病,再守前方进五剂,使之痊愈。
三诊(9月11日):肛门稍存坠胀,尿有余沥不尽感,余症全平。真阴得滋,劳热已退,气陷将复,病将痊愈,不可骤停,守前方增菟丝子15克,继服五剂。
四诊(9月16日):除排便时稍觉肛门坠胀外,余症痊愈。转拟补中益气汤方加减,交付患者回家调理巩固。1978年11月25日,其夫来邵面告,谓8年宿疾,数诊而除,愈后未见复作之兆。
[原按]热有急慢性之分,虚实之辨,外感内伤之别。本例患者病起于产后而见下半身灼热,咽干口燥、手足心热等症,是为产后阴血亏虚所致。薛立斋说:“新产妇人,阴血暴亡,阳无所附而外热。”下焦乃肝肾所居,阴脱于下,虚阳外越,故下半身热。原非火之有余,实乃真阴不足也。故《内经》云:“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治当滋阴养血以济阳,则热退诸症自平。若不辨虚实,不审证求因,循因施治,恒以苦寒欲清其热,殊不知苦寒戕阳,更伤气耗正,以致阴虚及气,所谓“虚其虚”也。不仅劳热经久不愈,更增肛腹坠胀气焰之变。《内经》云:“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景岳全书?传忠录》亦云:“善补阴者,必欲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正为治疗本病之所宗。且本例已至气阴两虚,更应气阴同调,壮水益气并举,故取六味地黄汤合补中益气汤法,加减化裁,俾使“阴平阳秘”,再无偏盛之弊,故收效迅捷。至第四诊时,虽真阴复而劳热全退,然陷下之气尚未尽举,故再以补中益气为主,仍属辨证论治,升阳济阴之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