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度曾遭到核武器的攻击, 城市化为废墟, 数万人死亡, 是谁干的

 洁洁赢 2019-09-30
1945年7月16日,美国人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里进行了一次名为“三位一体”的核试验,一般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核试验,但是,这真的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核试验吗?近些年来,考古学家和科学家在地球上发现了一些疑似古代核战争的遗迹,其中著名的有三处,分别是利比亚沙漠玻璃、印度河流域的摩亨佐·达罗遗址与土耳其加泰土丘。

t0115db87240d1568a6.jpg?size=541x478

第一:奥克洛核反应堆
一般认为人类掌握了原子能技术以后,才有了核反应堆,可是,法国物理学家弗朗西斯·佩兰于1972年在非洲加蓬共和国的奥克洛发现了一个天然核反应堆,这个发现证实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地球上会存在天然核反应堆,奥克洛核反应堆在地球上已经运行了百万年之久,当然,中间也有停歇,每次运行的时间大约存在几年至几千年之久。

t01f1ccd6bc3d01742d.jpg?size=787x479

第二:利比亚沙漠玻璃与土耳其加泰土丘
在利比亚的沙漠里,科学家还发现了一些玻璃,这些玻璃被称为“利比亚沙漠玻璃”,我们都知道,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亦是石英、砂石的主要成分,玻璃是砂石、石英经过快速熔淬之后形成的固体,制作玻璃的温度至少要达到1000℃至2000℃,在自然状态下也会形成玻璃,人类一开始利用的玻璃即是天然的火山玻璃,在火山口附近,常常可以发现天然的玻璃,陨石撞击到地球之后,在地面也会形成玻璃。
利比亚沙漠玻璃被发现的地方,附近既没有火山口,也没有发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痕迹,那么,这些玻璃究竟是怎么来的呢?有可能与核爆炸有关,因为核爆炸之后,地面也会形成一些玻璃。

t01990c2dc6e71db5cd.jpg?size=808x479

加泰土丘位于土耳其的科尼亚平原,可能是目前所发现的人类最早的聚落,这是公元前7500年至公元前5700年的聚落,距今大约有7000年到9000年的时间了,我们都知道,人类的文明史开始于5000多年前,因此,加泰土丘是一个史前文明遗址,加泰土丘是一座地下城,整个城市就像一个蜂窝状的迷宫,可以容纳1万人在这里生活,当时生活在这里的人口大约有5000人至8000人,史前时期的人类为什么要在这里建造一座巨型的地下城呢?当时的地球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好像这里的人们在躲避一场灾难似的,此外,在土耳其的卡帕多细亚也发现了地下城市。
第三:巴基斯坦的摩亨佐·达罗遗址
在世界古代史上,并不存在一个以“印度”为国名的国家,印度是一个地理概念,指的是南亚次大陆,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古代希腊人、波斯人、罗马人称南亚次大陆为“印度”,中国人在秦汉时期称南亚次大陆为“天竺”、“身毒”,到了唐朝的时候,玄奘认为“身毒”与“天竺”的音译不够准确,所以将“天竺”、“身毒”音译为“印度”,这就是“印度”作为一个地域名称的来历。
因此,本文中的印度指的是古代印度,也就是“印度”这个名称所代表的地域,而非今天的印度共和国。
在1922年之前,印度的历史开始于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吠陀时代,也就是说在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印度河流域的文明没有5000年,只有3000多年,1921年,考古学家在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发现了哈拉帕遗址,根据相关的研究显示,哈拉帕文明开始于公元前3300年左右,哈拉帕遗址被发现之后,印度河流域的文明一下子提前至距今5000多年前。
1922年,考古学家还在巴基斯坦的信德省发现了摩亨佐·达罗遗址,摩亨佐·达罗兴建于公元前2600年,哈拉帕遗址与摩亨佐·达罗遗址是古印度文明的两个最重要的遗址,哈拉帕文化是古印度最初的文明,哈拉帕文化虽然开始于5000多年前,但是,后来却被人们遗忘了,生活在吠陀时代的人们可能就已经不知道古印度文明了,因为在哈拉帕遗址中发现的古印度文字与目前世界上存在的文字没有任何关系,古印度文字成为了一种未解读的文字,人们至今无法破译。
正因为古印度最初的文明在公元前1800年至公元前1600年左右,就神秘消失了,所以,后来的人们才认为印度的历史开始于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吠陀时代,直到1921年,摩亨佐·达罗遗址和哈拉帕遗址被发现之后,人们才知道在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6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曾经存在过繁荣的古印度文明。

t01ed1cdb307bc2a220.jpg?size=823x481

公元前1000年左右出现的古印度文明与古印度最初的文明已经不是同一个体系了,连人种也不一样了,古印度最初的文明的创造者可能是达罗毗荼人,达罗毗荼人的语言属于达罗毗荼语系,吠陀文化的创造者是雅利安人,雅利安人是印欧语系民族,也就是说印度的历史在公元前1600年前后突然出现了一个断层,这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不可想象的,到了明朝的时期,中国可能已经找不到夏代和商代的遗址了,也没有发现夏代和商代的文字,但是,在中国的《史记》、《汉书》等历代典籍中,有关于夏、商历史的清楚记载,中国人到了晚清民国时期,依然可以阅读殷墟遗址中出土的甲骨文,因为甲骨文与后来的隶书都是汉字,只不过是字形、字体不同而已,而印度人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已经不知道古印度最初的文明了,后来虽然发现了哈拉帕遗址与摩亨佐·达罗遗址,但是,人们却无法解读古印度的文字,也不知道在这些遗址当中发生了什么事?古印度最初的文明被湮没了长达千年之久。
为什么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哈拉帕文化突然消失了呢?长期以来,有很多种解释。
以前人们一般认为古印度最初的文明之所以会消失是由于雅利安人的入侵,可是,雅利安人的入侵是发生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在这之前,摩亨佐·达罗遗址已经变成废墟了,哈拉帕文化也衰落了,所以,“雅利安人入侵说”也不合理。
有些学者将古印度最初的文明的衰落归因于自然灾害,由于信德地区的气候越来越干旱,土地日益沙漠化,这里的人们被迫迁徙到了别的地方,或者这里曾经遭遇了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人们被迫离开了自己的家园,迁徙至别处,但是,自然灾害无法解释在印度河流域如此广阔的地域内的所有城市为什么会突然衰落?即使是土地沙漠化、地震、泥石流等自然原因造成的,人们也是渐渐离开此地,而不会突然消失。
近些年来,一些学者认为,在摩亨佐·达罗遗址附近曾经发生过古代核战争,这里曾经遭受过核武器的攻击,所以才导致这座古城在瞬间化为废墟,当时生活在摩亨佐·达罗的人口大约有数万人之多,古印度文明的每个城市,人口都在4万以上。
摩亨佐·达罗遗址中发现的人类遗骸,都是在瞬间死亡的,没有发现打斗过的痕迹,也不是人为掩埋的,因为这些人有的死于街道旁,有的死于水井旁,他们好像都死于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摩亨佐·达罗遗址有被高温燃烧过的痕迹,这样的高温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认为的几十摄氏度至几百摄氏度的高温,而是1000℃以上的高温,显然,普通的大火是不可能达到1000℃以上的。
摩亨佐·达罗遗址附近并没有火山口,也没有发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痕迹,那么,这座城市是怎么被高温毁灭的呢?人们很容易就联想到了核战争。
古代印度曾经发生过核战争,在印度两大著名梵文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也可以找到证据。

t01fd6dd9ec93843ad5.jpg?size=401x266

奥本海默是美国的“原子弹之父”,1945年7月16日,美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里爆炸以后,空中出现了耀眼的光芒,巨大的蘑菇云从地面升起,直至云端,看到此情此景,奥本海默感叹道:“漫天奇光异彩,犹如圣灵逞威,只有千只太阳,始能与它争辉。现在我成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奥本海默感引用的这段话出自《摩诃婆罗多》,好像印度人在《摩诃婆罗多》中早就记载了原子弹爆炸之后的情景了。
当然,在《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不止有一处描写到类似于核战争的情景。
在《摩诃婆罗多》中还提到了一种飞行器,这种飞行器就是维摩那,维摩那是神乘坐的飞行战车,意思是神的天上宫殿、神的载具,在今天的印度,仍然有一些人称飞机为维摩那。
以上这些都是《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对类似于核战争情景的描述,虽然不能确定为就是核战争的情景,但是,从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所引用的那段话来看,《摩诃婆罗多》的相关记载似乎也太超前了。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在距今3000年前或者1万年前曾经发生过核战争,那么,为什么在这些疑似发生过核战争的地点,没有发现核辐射呢?我们对照日本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就可以知道了,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仅仅过了70多年的时间,残余的核辐射已经大为减少了,虽然还有核辐射的危险存在,但是,长崎市、广岛市的很多地方是有居民的,这两座城市也比较的繁华,也许3000多年以后的人类来到这里,根本就看不出这里曾经发生过核战争。所以,核爆炸所产生的核辐射与核电站核泄漏所产生的核辐射,其危害程度是不一样的。

t0129a49169ee51bc58.jpg?size=781x482

另外,核武器的种类非常多,有些核武器所带来的长期放射性污染非常多,而有些核武器所带来的长期放射性污染则比较的少,例如,肮脏弹、钴核弹所带来的核污染就非常多,而中子弹所带来的长期放射性污染就比较少。
从地球上存在的天然核反应堆来看,说明核反应堆并不是近现代才有的事情,至于古代的人类是否掌握了原子能技术,我们也不能否认,目前,虽然,我们没有找到古代曾经发生过核战争的确凿证据,但是,从一些考古遗址来看,古代人类的文明水平可能远远超出了现代人的想象。
假如摩亨佐·达罗是被核武器摧毁的,那么,究竟是谁发射的呢?古代的核武器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不得而知,而且,假如古代真的发生了核战争的话,那么,也提醒着现代人类要警惕核战争的危害,如果现代文明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核战争,也许,千百年以后也会像一些古文明那样被湮没于地下长达数千年之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