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段秦皇长城揭开百年错案 ——答董耀会、李并成先生

 源源不断 2019-09-30

九段秦皇长城揭开百年错案

——答董耀会、李并成先生

(三)

固原长城始筑于西周

周兴华

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西北师范大学李并成教授都说秦始皇长城从靖远东走固原长城,即将宁夏固原长城说成是秦始皇长城。董耀会说:“秦始皇万里长城在甘肃和宁夏境内用的是战国时期秦昭王和秦襄王时期修建的长城。”李并成认为,“长城研究界通常的说法是秦始皇修筑的万里长城从甘肃临洮沿黄河内岸抵达靖远县后,从靖远县以东至宁夏南部、陕西北部,再进入内蒙古一直到辽东。”董耀会、李并成所说的战国秦昭王长城和秦始皇长城即指今宁夏固原长城。今宁夏固原长城难道真是秦始皇修筑的万里长城?

史载宁夏固原长城不是秦始皇长城。多年来,我查阅了大量史料,经过细致研究和实地考察,发现今宁夏固原长城始筑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至前782年),约当公元前9世纪初,位于西周西北境,属西周朔方长城中间的一段,距今已有2800多年。

固原长城现存遗迹,依南北朝时期郦道元著《水经注》记载,位于今固原县城“北一十五里”处。它在宁夏境内横穿西吉、固原、彭阳三县,长约四百华里。这道长城,长城研究界通常称之为固原战国秦长城。

固原长城穿越陕、甘、宁三省区。固原长城从西吉县往西出宁夏进入甘肃,经静宁、通渭、陇西、渭源、临洮,直抵洮河东岸;从彭阳县往东,经彭阳县城阳乡、孟源乡出宁夏境进入甘肃镇原、环县、华池入陕西,经吴旗、静边、榆林抵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十二连城。这道古长城,秦汉时期称之为“故塞”,以区别于秦昭王所筑的“故河南塞”和秦始皇派蒙恬所筑的万里长城。

根据文献记载与考古资料相验证的原则,我认为:固原长城始筑于西周,是西周至春秋时期周朝防御北方戎狄族群所筑长城的遗迹遗址,它是中国长城之祖。

《诗经》记载固原长城始筑于西周时期

关于固原长城的始筑年代。《诗经·小雅·出车》载:“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天子命我,城彼朔方”。《尔雅》:朔,北方也。朱熹集注《诗集传》考证,“方”即“朔方”,在“今灵、夏等州地”,亦即在今宁夏、陕北所在的灵、夏地区。所以《出车》篇中的“于方”“朔方”,就是指位于今西安市西边的周朝都城镐京北面的灵、夏(今固原及其毗邻地带)。关于《出车》篇中的“城”字,在古籍中,“城”字单用或与“长城”“塞防”相连使用时,有两种含义:第一种是指建筑长城,如《史记·秦始皇本纪》载 “城河上以为塞”;第二种是指长城、方城,如《水经注校·潕水篇》载:“《郡国志》曰:叶县有长城曰方城,指此城也。” 周宣王派南仲“城彼朔方”“往城于方”与《史记·秦始皇本纪》中 “城河上以为塞”一样,“城”字是作为动词使用的,所以,《出车》篇“城彼朔方”“往城于方”是说周宣王命令南仲到周都镐京北方的灵、夏固原及其毗邻地区建筑了一道长城。

《山海经》记载固原长城遗存于战国时期

宁夏固原长城之古老亦见载于我国古代典籍《山海经第十三·海内东经》:“泾水出长城北山,山在郁郅长垣北。”“泾水”指发源于今宁夏固原市泾源县的泾河“长城北山”指长城所在之六盘山;“郁郅长垣”指郁郅地区的长城。长城北山、长城郡、长城县均以此地有长城而得名。关于“郁郅长垣”,《前汉书·地理志》载:“北地郡······郁郅:泥水出北蛮夷中,有牧师苑官。”可见郁郅属北地郡之一县。《后汉书·西羌传》载:秦惠王“伐义渠,取郁郅”,可见郁郅原系义渠戎地。《括地志》原州条引《史记·秦本纪·正义》载:“原、宁、庆三州,秦北地郡,战国及春秋时为义渠戎国之地。”义渠戎国辖境包括原、宁、庆三州,以今地言之,即今宁夏固原、甘肃镇原、庆阳一带。所以今宁夏固原、甘肃镇原、庆阳一带,古属郁郅境域。故“郁郅长垣”即今固原长城及其向两侧延伸的长城。

《吕氏春秋》记载固原长城绝非战国秦昭王始筑

据《吕氏春秋》记载,战国秦昭王的前四代祖宗秦献公(秦昭王的高祖)出子二年(公元前385年)穿越这道古长城乌氏塞(固原长城东周时期称乌氏塞)夺得秦国王位。秦献公穿越古长城乌氏塞(固原长城)的时间,要比现今长城专家、教授考证的秦献公身后的第四代子孙秦昭王所谓始筑固原长城的时间,即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还要早113年。以上史籍记载证明,今宁夏固原长城是西周长城而绝非战国秦昭王新筑的“拒胡”长城,更非秦始皇长城。战国秦昭王“筑长城以拒胡”的遗址不在今宁夏固原,还远在固原长城走线之北,其遗迹是明代延绥长城的始基,明代延绥长城与战国秦昭王所“筑长城以拒胡”为复线。秦始皇长城在甘肃、宁夏、内蒙河套地区是沿黄河内岸北接高阙战国赵长城的(详见周兴华、周晓宇著《从宁夏寻找长城源流》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8年12月第1版)。

古人早就知道“城彼朔方”是建筑长城

周宣王(前827~782年)派南仲“城彼朔方”“往城于方”,古代学者早就知道这是去建筑长城,而不是去筑造什么“小城”“城堡”“城邑”“列城”。《文献通考·四裔考》载:北魏皇兴中(公元467~471年),蠕蠕犯塞,北魏征南将军刁雍给北魏献文帝拓跋弘上表说:“历代为边患者,良由倏忽无常故也。六镇势分,倍众不斗,互相违逼,难以制之。昔周命南仲,城彼朔方;赵灵、秦始,长城是筑;汉之孝武,又踵其事。此四代之君,皆君王之雄杰,所以皆同此役者,非智术之不长,兵众之不足,乃防狄之要事,其理宜然故也。今宜依故,於六镇之北筑长城。”

刁雍表章中所列举的四代君王防御北狄的战略:第一代君王是西周的周宣王,他防御北狄的办法是:“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诗经·小雅·出车》)。第二代君王是战国时期赵国的赵武灵王,他防御北狄的办法是“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史记·匈奴列传》)。第三代君王是秦始皇,他防御北狄的办法是“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造长城,“起临洮至辽东万余里”(《史记·匈奴列传》)。第四代君王是汉武帝,他防御北狄的办法是筑长城,“於是汉遂取河南地,筑朔方,复缮故秦时蒙恬所为塞,因河为固”(《史记·匈奴列传》),“及武帝征伐四夷,开地广境,北却匈奴,西逐诸羌,乃度河湟,筑令居塞(《后汉书·西羌传》)。刁雍说周宣王“城彼朔方”与赵武灵王、秦始皇、汉武帝修筑长城都是“皆同此役”,这就说明周宣王“城彼朔方”与赵武灵王、秦始皇、汉武帝修筑长城干得都是同样的工程。所以周宣王“城彼朔方”就是与赵武灵王、秦始皇、汉武帝一样地修筑了长城。刁雍请求“今宜依故,於六镇之北筑长城,”这里的“故”就是前四代君王修筑长城的“故”,所以,刁雍请求依照前四代君王修筑长城的“故”例,在北魏“六镇之北筑长城”。

《册府元龟·卷990》载:“太和中(公元477年—499年),北魏尚书中书监高闾上表曰:昔周命南仲,城彼朔方;赵灵、秦始,长城是筑;汉之孝武, 踵其前事:此四代之君,皆帝王之雄杰,所以同此役者,非智术之不长,兵众之不足,乃防狄之要事,其理宜然故也。易称天险不可升,地险山川丘陵,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长城之谓欤!” 北魏尚书、中书监高闾与征南将军刁雍的说法完全一样,周宣王“城彼朔方”是指建筑长城。所以,南北朝时期,人们就知道周宣王“城彼朔方”是指在朔方地区筑造了一道长城,而不是建筑了一座“小城”“城堡”“城邑”“列城”。

《文献通考·卷二十四下·四裔考》载:“杜氏通典傅奕(555年~639年) 曰:易称王候设险以固其国,筑长城、修障塞,易之设险也。今朔塞上多古长城,未知起自何代。七国分争,国有长城。赵简子起长城以备胡,燕秦亦筑长城以限中外,则长城之作其来远矣。秦兼天下,益理城壍,城全国灭,人归咎焉。”以上引文中“城全国灭”“益理城壍”中的“城”字,其含义即为长城。所以,以上“城”字,均与《诗经》“往城于方”“城彼朔方”中的“城”字是同样的用法与含义。因此,“王命南仲,往城于方”,是说周宣王派南仲去北方建筑长城;“天子命我,城彼朔方”,是说周宣王命令我(南仲)去朔方建筑长城。

现代专家亦知“城彼朔方”是建筑长城

“往城于方”“城彼朔方”的解释,正如国际著名地理学家陈正祥教授所言:“‘城彼朔方’,不是说只造了一座城,而是筑了一条长垣,即长城。

1941年,寿鹏飞先生在其《历代长城考》中说:“周时之长城,《诗·出车篇》:‘王命南仲,城彼朔方。’朔方之有长城,蓋始于此!”

《毛诗传》:“王,殷王也,南仲,文王之属,”故谓此南仲为西周初年人,或谓南仲为周宣王时人。据此,今宁夏固原长城(朔方长城)始筑于西周宣王(在位于前827~782年)时期,距今已二千八百多年,是中国长城的始祖。中国之有长城,蓋始于此,当惊世界殊!

综上所述,固原长城源远流长,始筑于西周宣王时期,时为朔方长城的中段。东周时称固原长城为“乌氏塞”。秦、汉称固原长城为“故塞”或“朝那塞”。所以,固原长城实为中国长城之祖,宁夏、甘肃、陝西实为中国长城之祖的故乡。

固原长城始筑年代的确定,将中国长城的源头由史学界通常所说的“战国时代”向前推移了500多年。这一研究成果,已被众多古代文献记载与现代实地考察所证实。

为罗哲文先生与固原长城失之交臂长叹一声

西周宣王在朔方建筑的是“小城”“城堡”还是长城,关键取决于对《诗·出车篇》“城”字的解读!寿鹏飞是浙江绍兴三味书屋塾师寿镜吾的次子,清光绪甲辰科朝考一等第一名。寿镜吾、寿鹏飞父子俱是鲁迅先生的塾师,家学传承好,寿鹏飞一看《诗经》王命南仲,城彼朔方”,就敏锐地指出:此“周时之长城”“朔方之有长城,蓋始于此!”遗憾的是寿鹏飞不知《诗经》歌咏的此朔方长城实乃宁夏固原长城!

长城专家罗哲文说:“《诗经》上的一首诗中有‘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猃狁于襄’的诗句,‘城彼朔方’就是公元前九世纪周宣王时为了防御猃狁的进攻而修建的小城,这种小城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联系的防御城堡,并配合着烽火台传递军情(罗哲文:《长城》第2页,北京旅游出版社 1988年9月第1版)。”罗哲文将“城彼朔方”的“城”字解读为“小城”“城堡”,他自然与朔方遗存的数百里古长城联系不起来,当然也就不知道固原长城始筑于周宣王时期了,更不知道中国最早的长城始筑于西周了,可为之一声长叹!

从固原长城是西周长城还是战国秦长城、秦始皇长城的争论看来,陈正祥、寿鹏飞先生小学古文底子好,他们一看《诗·出车篇》的“城”字,就知道“城”字是做为动词用的,是去建筑长城。罗哲文等先生解读错了一个“城”字,就将“城彼朔方”说成是去建造什么“小城”“城堡”“城邑”“列城”。王国良等先生没有解读出“城彼朔方”是在固原建筑长城,不仅误导学术界将固原西周长城作为战国秦长城和秦始皇长城以讹传讹了百余年,更大的遗憾是活埋了举世无双的长城之祖今宁夏固原长城!

历史研究的最高目标是追求真实!批判与质疑是学术的精髓,也是学术前进与创新的动力!三十多年来,固原长城及其毗邻地区考古出土的文物不断证明着六盘山北麓属西周疆域。2003年12月10日,《宁夏日报》记者杨兆兴报道了固原长城始筑于西周的史料证据。事实如此,一些长城“专家”对固原长城始筑于西周,不是战国秦长城和秦始皇长城的事实何乃视而不见,禁若寒蝉?是长城“专家”解读错误?还是学术“官家”不识真假?抑或是谁有学术话语权谁说了算?学术研究怎样走出说错、抄错、传错、将错就错、一错到底的灾区?

附件:固原长城附近出土的西周文物遗迹

宁夏固原西周长城

宁夏中卫黄河南岸狼窝子坑西周墓葬出土(1989年)

宁夏中卫黄河南岸狼窝子坑西周墓葬出土(1989年)

周兴华著:《宁夏中卫县狼窝子坑的青铜短剑墓群》

               原载:《考古》1989年第11期

图片来源:宁夏广电新闻中心 2017年-12-0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