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经进入了全民奔小康的时代,在生活富足的同时,我们也越来越注意“养生”方面的知识。特别是现如今胃病频发,大家都格外关注如何在生活饮食上做到养胃护胃。
然而,生活中有很多所谓的“养胃”知识其实并没有科学依据,如果盲目听信而不去做真正的了解,那不仅达不到养胃的目的,反而还会加重肠胃负担,甚至是让疾病进一步的发展。譬如以下这4个“养胃”说法,大家最好了解一下。
1、喝粥养胃,所以要多喝?
粗细粮经过长时间的高温熬煮,质地也变得相对软烂,容易被人体所消化,不会加重肠胃的负担。而且我们肠胃不舒服时,喝一些粥的确能有所缓解,所以大家自然会认为喝粥能起到养胃的效果;
虽然粥里面有不少的水分,在煮熟之后基本上不用咀嚼就进入了胃内。殊不知牙齿和唾液才是食物的初步消化过程,由于缺少了咀嚼这一到工序,唾液的分泌也会因此减少,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以及黏蛋白没有发挥出它真正的功效,所以进一步加重了肠胃的负担;
另外,有些胃病患者同样不适合喝粥,比如胃酸分泌过多的人,这类人群经常喝粥,粥在进入胃部之后就会刺激胃部分泌出更多的胃酸来进行消化,因此打破了胃内的酸碱平衡度。所以对胃酸过多的人而言,长期喝粥反而是容易造成胃粘膜的损伤。
2、胃不好就应该完全吃素?
很多肠胃不好的人都成了素食主义者,因为在我们的印象中肉是不容易被消化的食物。但实际上有的蔬菜种类可能比肉还难消化,而且肉类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和各种营养成分,如果长期不吃肉,还会导致体内营养的缺乏,有的肉类只要做法正确,吃了对肠胃同样很有益处;
比如鸡肉、鱼肉等就是胃病患者的首要选择,减少难消化的牛肉、羊肉等种类的摄入。在制作肉类的过程中,可以将肉处理的碎一些,经过蒸煮炖方式之后,就不会产生过大的负担。
3、胃不舒服多喝姜汤?
生姜水的确有一定祛湿驱寒的效果,比如在感冒之后喝上一杯温热的姜汤,整个人都变得暖和起来,但这并不代表姜汤有暖胃的效果。因为生姜本身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如若在不分病情的情况下就长期大量饮用,反而会对肠胃造成刺激,导致胃酸分泌过多。
4、少食多餐能养胃?
既然胃病让患者的消化功能变得越来越差,那少吃多餐的方式是否能缓解胃病呢?事实上的确如此,比如肠胃功能减退和患有肠胃疾病的人,少食多餐的确是保养消化系统的方式;
但是如果正常人也采用这种方式饮食的话,就容易适得其反,加重肠胃的不适。因为正常的胃部已经习惯了一日三餐的规律,如果将其打破反而会引发消化器官的不和谐。
其实养胃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难,但绝对也不是听信偏方就能够达到的。对于已经患上了胃病的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建议服用药物,并进行科学的饮食控制,双管齐下对胃病进行治疗。而对于肠胃功能完全健康的人来说,保持规律的一日三餐才是最养胃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