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文化定义及集体人格

 西子mother 2019-09-30


中国文化是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江

而不是江边的枯藤、老树、昏鸦

第一章 文化的定义

1分钟了解本章精髓

1. 文化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生活方式,它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

2. 作为文化含义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在早期时间顺序上,是生活方式在先,精神价值在后。但当精神价值一出现,文化就有了主心骨。

3. 这个文化定义的精华是集体人格,这个概念取自于瑞士心理学家荣格。集体人格这个概念出现,使文化找到了终极归集点,那就是人。

4. 中国最早以创作来实践荣格观点的是鲁迅。他通过阿Q等形象对国民性的解释,就是对集体人格的探索,促进了文化的本义。

5. 儒家学者早就把中国文化的目标与人格理想相连,因而建立了君子之道,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与君子理想互补共存的,还有佛家的觉者理想和道家的真人理想,共同组成了中国文化的宏大内涵。

几个问题

  文化到底是什么?最粗浅的问题往往最重要,也最难回答。不如我们先来讨论几个问题:

  1. 决定生存理由的文化是什么?

  2. 有文化和没文化,能不能成为品格上高低之分?

  3. 现在已经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时代,随手一按就能知道的东西为什么还要通过死记硬背来证明文化之所在?如果我们把记忆交给科技,那这么一来文化还剩下什么?它一定有一些基本的灵魂值得我们用生命来维护,那又是什么?

  4. 如果说中国文化的优势是历史悠久,那为什么巴比伦文化、埃及文化的境况并不太好?如果历史悠久不一定是文化优势,那中国文化的优势又是什么?

  5. 如果中国文化的优势是内涵深厚,那中国文化独有的内涵是什么?

  这就组成了一系列学术大课题,例如:文化的定义、中国文化在国际视野中的地位、中国文化的独特本性、中国文化的基本脉络、中国文化的长寿原因等等。

最短的文化定义

  文化的定义千千万万,其中比较像样的、被确认下来的有关文化的定义就有200多个。为文化下定义,就像用手去抓空气,除了没有抓住,它无处不在。

  《辞海》中关于文化的定义多达217个字,空洞、重复、缠绕,找不到明快的判断、也没有文字的冲击力和吸引力。

  余秋雨先生在多年的研究后,提出了一个最短的文化定义:

  文化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

  当生活稳定成为习惯的时候,就变成了生活方式,而方式就是文化。在一定的生活方式当中,人们逐渐地会处理自己与天地的关系,与家属的关系,与同伙的关系,那就出现了精神价值。精神价值一出现,文化就有了主心骨。

  那什么是中国文化呢?

  中国文化就是中国人形成了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比如,儒家伦理、诗词歌赋主要属于精神价值,而八大菜系、中医中药主要属于生活方式。

  再比如我们常说的“上海文化”,其实就是上海人形成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80后文化”就是这个年龄段的人所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

  之前有很多文化学者固守文化,对上问不鼎精神高度,对下看不起衣食住行,在故作艰深的咬文嚼字中,做着小文化、私文化。最短的文化定义,可以帮助他们重新出发,上精神之田,入生态之地。

文化的最终成果

  变成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经过长时间的沉淀,一定会结晶出一个东西来,那就是集体人格。

  人格是指一个人的生命格调和行为规范,集体人格指的是一批人在生命格调和行为规范上的共同默契,是深入到潜意识的一种本能。

  荣格最先明确地提出,一切文化的最终成果是人格。对于人类各民族而言,更重要的是各民族的集体人格。歌德创造的浮士德是德意志民族集体人格的象征,这种集体人格由文化沉淀而来,早就存在,歌德只是把它写出来而已。所以,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荣格的意思是,文化的最后成果不是作品,而是人,而且是群体性的人。

  同样的,中国文化的最后成果不是一堆书,而是一大批人,也就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

  荣格关于集体人格的说法被一个中国人听到了,那就是鲁迅。鲁迅希望为中国人寻找集体人格,那个时候他把它翻译成国民性,于是他创造了一个形象体就是阿Q。虽然阿Q、孔乙己这样的人具有很大的负面性,但是这确实就是鲁迅对中国文化的严厉解剖。他可能是唯一一个真正懂得文化深意的中国现代作家。他明白,改造国民性,提升阿Q、孔乙己等人的集体人格,才是中国文化的出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