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棣的韬光养晦之计

 数字人生6688 2019-10-01

冰莹讲旅游

建文帝开始削藩时,中央兵力强盛,燕王还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为了应对危机,朱棣采用了一系列阐光养晦的计谋。

为了应对建文帝随时可能派来的大军,朱棣私下里培养了一批壮士,同时在燕王府里打造兵器,但这些进行得十分隐秘。他在王宫后苑修建了很大的地下室,围墙很高,围墙下埋着缸瓮,以防止声音传到外面。同时养了许多鸭鹅,用鸭鹅的叫声掩饰打造兵器和操练的声音。

尽管这样,建文帝还是察觉到了一些燕王的行迹,开始有些猜疑,朱棣想到自己准备得还不够充分,便决定亲自去南京,这一去的风险确实不小,但是颇有胆略的燕王坚信他会使仁弱的建文帝相信自己没有谋反之心,还可以趁机探听朝廷的虚实。建文元年(1399年)二月,朱棣来到了南京。

对于燕王的自投罗网,户部侍郎卓敬劝建文帝将燕王徙封南昌。这真的是个不错的办法,但是建文帝优柔寡断,没有采纳卓敬的建议,几天后将燕王放归北平。朱棣的这次行动,体现了一位雄才伟略的政治家的成熟和胆量。

建文元年(1399年)六月,燕王护卫百户倪谅告发朱棣派两个部下为他招募死士。皇上便下令逮捕了这两个人,他们供认了朱棣的些谋事。但是建文帝没有更多的证据,所以没有削燕王,而是下诏训责。朱棣担心这是削藩的前兆,所以想了个办法来迷惑建文帝。北平的人听说燕王突然疯了,据说他在大庭广众之下乱跑、乱喊,有时还躺在大街上昏睡。建文帝听到传言,命北平布政使张昺和都指挥使谢贵去探听真情。他们来到燕王府,看见朱棣围坐在火炉旁边,浑身颤抖,一副很冷的样子。看见张、谢二人前来,朱棣手拄拐杖,走步踉跄。他们被朱棣精湛的演技欺骗了,如实上奏朝廷,建文帝信以为真。

骗取了建文帝的信任之后,朱棣开始对付建文帝安插在身边的眼线。北平布政使张昺、都指挥使谢贵是建文帝安排在朱棣身边的,负责监视朱棣的行动。这时燕王府护卫百户邓庸赴南京公干,被齐泰捕入狱,在严厉的审间下,他说出了燕王准备准备举兵的事。朱棣知道消息后,立即命张玉、朱能率仅有的八百壮士秘密入卫燕王府。

当时的情况对燕王十分不利,强攻的损失会太大,只能智取。朱能说,擒贼先擒王,抓住张昺、谢贵。其他人就好办了。朱棣非常同意他的说法,命人埋伏在端礼门两侧。然后派人请 张、谢前来。张、谢开始怀疑有诈,不肯前往燕王府。朱棣又命人拿着朝廷要抓捕官属的名单前去,他们才相信。到了燕王府,张、谢的随从被拦截在大门外。朱棣拄着拐杖,设宴行酒。他拿起一块西瓜,放在嘴边,欲尝又说止对他们说:“现在平民百姓,兄弟宗族之间,都知道相互体恤。可是我身为皇族近亲,却朝不保夕。既然到了这种地步,天下还有什么不能做呢?¨说完,愤怒地将西瓜摔到地上。埋伏的勇士一拥而上,将张昺、谢贵擒获。随后,朱棣让朱能、张玉等人迅速击败了城内的守军,控制了北平。

其实朱棣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装病了。早在周王被废之后,他就直称病不出,借以韬光养晦,麻痹对手。应该说当时他的确有一块心病,他的三个儿子在南京,可能已被扣为人质。一旦他有异谋,三个儿子性命难保。所以他以病重为借口,请求建文帝让三个儿子归府照顾自己。这是一箭双雕之策:如果朝廷把他的三个儿子都放回来就免去了受制于人的情况;如果不同意放归,可以探知朝廷的意向,早做谋划。建文帝拿不定主意,后来在徐增寿的蛊惑下竟然把朱棣三个儿子送归燕国。朱棣非常高兴,连称“天助”,几个月后毫无顾忌的朱棣造反,建文帝真是后悔莫及!

分享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