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赣州城,不被水淹的秘密

 昵称52391683 2019-10-01

赣州,位于江西省南部,章江与贡江在这里交汇,形成长江第二大支流赣江。由于三面环水,整座城市犹如浮在水面上,所以又被称为“浮城”。

赣州城,不被水淹的秘密

赣州城

江水纵横的赣州城,本该是水患频发的危险地带,为什么古代工匠反而在这里修建城池呢?

早在两千年前,古代先民便有了“选址造城”的理论。据《管子》记载,建造都城应选择依山傍水的环境,城池要高低适宜,在保证水源丰富方便居民用水的同时,又要避免水患困扰,节省沟堤的修建。从江南水乡苏州到云南山城丽江,中国古城的选址多遵循了这一标准。与其他古城相比,赣州城的选址可谓费尽周折。

赣州城,不被水淹的秘密

管子书影

历史上,赣州城曾因洪水三次被迫迁址,最严重的一次洪水甚至淹没了整座城市。作为消极的躲避措施,迁址并没有从根本上解除水患,直到一个人的出现,摆扭转了赣州城水害频发的困局。

公元349年,太守高琰来到赣州,他发现这里环山抱水,正是建造都城的绝佳位置,于是按照《管子》论述的理论,高琰画地为城,开始修筑城墙。高琰把城建在临江的高地,这样既能免于水患之忧,又能借助水运之便。在他的督导下,赣州城很快跃升为水路发达的都城。南来北往的商船在这里川流不息,赣州城成为我国东南地区的商贸重镇。

赣州城,不被水淹的秘密

农民起义

然而,好景不长,一次农民起义彻底改变了赣州城的命运。公元885年,义军领袖卢光稠割据西南一隅,为了巩固新生政权,他急需建造新的都城。卢光稠扩城之前,赣州的规模只有1.23平方公里,在公元885年,扩城以后直到公元910年扩城完成,赣州城扩展到3.05平方公里。赣州城的水位高度在100米以上,扩城以后就只有90米,这10米就是古书上记载的“渚池”,后来赣州城经常被水淹大概因此。

赣州城,不被水淹的秘密

卢光稠

卢光稠为此一筹莫展,就在这时杨筠松进入他的视线了。作为名噪一时的地理术士,杨筠松擅长选址筑城,为此卢光稠亲自邀请他为新城建设出谋划策。在认真考察了赣州地形后,杨筠松有了惊人的发现:赣州城形制恰似一只趴在江面的乌龟。

赣州城,不被水淹的秘密

龟城赣州,位于章州与贡江的交汇处,根据杨筠松的建议,卢光稠开始按照龟背的坡度,主持修建水渠。这样既能防止洪水倒灌,又能将城内污水排除城外。与此同时,他又下令在城市的南面开凿护城河,因为它是重点防治就是南面,南面是陆地,最宽的地方达到四十多米,而且沟通章江和贡江,四周为水包围,这样就形成一个天塹。经过对城外城内的水系规划,赣州城迅速发展起来,新的城市规划呼之欲出,民间曾有一民谣:“三山五岭八景台,十个铜钱买得来”。其实就是把几个地方名串联起来,通过民谣我们依稀可以想象当年的城市分区。卢光稠时期形成的明确的功能分区,像这座城市的烙印一直延至今。

赣州城,不被水淹的秘密

然而,就在城市一派祥和安宁的背后,更大的隐患正在潜伏。古老的土城墙历经江水的侵蚀,早已脆弱不堪,城墙出现了裂缝,严重者甚至造成塌方。后来的规划者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呢?

公元1073年,赣州城迎来了一位新的规划者,他就是知县孔宗翰。上任伊始,孔宗翰就仔细考察赣州城的防洪设施。他发现原来的主城墙多处被洪水冲垮,早已失去了防洪的作用。站在城墙上,孔宗翰久久陷入沉思,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正在孕育。

赣州城,不被水淹的秘密

孔宗翰

孔宗翰下令推倒土城,新建砖城。据《赣州城府志》记载,孔宗翰下令,将熔化的铁水灌入城墙缝隙,当铁冷却后,整面城体便能密不透风,与此同时加高城墙。通过孔宗翰的改造,城墙一跃提升至10米,相当于三层楼的高度,即便洪水暴涨也无法企及城墙的腰线。

赣州整座城市有五座城门,没逢雨季水位上涨,五座城门同时落下闸门,坚不可摧的闸门,夯实城墙组成抵御洪水的坚固屏障。守护着赣州古城的安宁。

赣州城,不被水淹的秘密

孔宗翰不仅是城市的设计师,还是一位风雅墨客。他将城市防洪与景观建设巧妙融为一体,在他的主持下,工匠在城墙上建起石楼。登上石楼赣州八景一览无余,犹如身临其境,所以取名“八境台”。

孔宗翰把自己在石楼上领略到的意境化下来,那时他正好遇上苏东坡,请他在上面题题词,这个就是《八境序》。

赣州城,不被水淹的秘密

苏轼

后来苏东坡因为王安石变法,被贬路过赣州,看了以后,他觉得画不能“道其万一”,所以他又写下《八境后序》:“八境见图画,郁孤如旧游,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吧境台开创了城市八境的先河,成为中国第一个名胜景观集成。此后羊城、渝州、燕京各地纷纷效仿赣州,营造城市景观。孔宗翰为赣州城的规划设计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时间如江水,慢慢划过了北宋,赣州古城也由最初的山城扩展到江边,这时三年环水的独特地形,限制了古城的发展,难道赣州城的发展就此止步?

赣州城,不被水淹的秘密

赣州城浮桥

南宋乾道年间,知军洪迈开始在贡江上造浮桥。贡江,江面宽阔水流湍急,洪迈要求工匠以三只木舟为一组,舟上架梁,梁上铺板,整座浮桥由上百艘木舟连在一起,横跨贡江。这样经济中心也由西砖到了东边,两岸经济都扩展到江两面。浮桥,水城独具特色的一道风景。这里逐渐成为繁华的商品集散地。赣州城由临江之城,发展为跨江之城。

然而,水在给这座城市带来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水患困扰。每逢雨季,高大夯实的城墙虽有效抵挡城外洪水,但把城内积水也牢牢堵住。城市多处出现内涝,严重影响着居民生活。如果城墙不是治水的关键,赣州城百年不淹的玄机究竟隐藏在哪里?

赣州城,不被水淹的秘密

刘彝

公元1068年,一个名刘彝的人来到赣州担任知军。他自幼饱读诗书,曾写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名句。刘彝善于治水,到任赣州知军后,他目睹城市内涝带给百姓的痛苦,决定彻底解决这里“逢雨必涝”的难题。赣州城三年临水,中间高四周低,为此宋朝知军刘彝根据这里的水文地貌,设计出两条地下沟渠,形似篆体书法中的福字和寿字,从地图上看,北向南看,它就是一个“寿”字,那么从西往东看,它就是“福”字,于是当地居民形象地称它为“福寿沟”。刘彝巧妙地利用地形落差,让城市的污水和雨水顺势流入福寿沟,然后经由福沟和寿沟的引导,从东西两个方向排入城外的章江和贡江之中。

赣州城,不被水淹的秘密

赣州城排水系统

赣州城,不被水淹的秘密

福寿沟

公元1077年,福寿沟经历十年的修建最终竣工。直至现在,赣州城彻底告别了水患。

赣州城,不被水淹的秘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