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30 05:58
在古代,皇帝是一个非正常死亡率很高的职业。正因为身份的特殊性,许多皇帝的死亡,都会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比如明仁宗朱高炽。
朱高炽四十六岁接替朱棣,成了明朝历史上第四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推行仁政,休养生息,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然而,这位仁君在位仅仅九个月,便莫名其妙地去世了,享年四十七。
关于朱高炽的死因,一直都是未解之谜,明朝官方历史以及清朝修的《明史》全部只字未提,这就给了后人很大的想象空间。
一、太子谋害说
皇帝与太子的关系,往往十分微妙,名义上是父子,实际上也是君臣。而且这可不是一般的君臣,太子是储君,如果迫不及待了,就会取而代之;皇帝是君,发现太子有不好的苗头,可以更换太子。所以,两人既有竞争关系,还要相互堤防。
朱高炽在做太子的时候,每天都提心吊胆,朱棣好几次都想改立朱高煦。最后,在文臣的力保下,朱高炽才有惊无险地转正。朱高炽性情比较温和,还能安分守己,他的儿子朱瞻基就不一样了。
朱瞻基出生就自带英气,深受朱棣赏识,还被立为皇太孙。与朱高炽温厚的个性相反,朱瞻基喜欢阴谋诡计,很早就已经不安分了。
当了太子的朱瞻基,离皇位仅一步,他有无数理由说服自己不顾亲情,也有无数方法送朱高炽见先帝。
朱高炽去世前后,朱瞻基的行为都很反常。先与朱高炽身边的宦官密谋过;然后本该去凤阳,结果直奔南京,而且在南京就预料到朱高炽去世;回京奔丧,很快就表现出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自信;朱高炽的葬礼,极为简略。
朱瞻基的动机与反常行为,让他成为朱高炽去世的最大获益人和嫌疑人。
二、身体问题说
朱高炽当太子时过于谨慎,对自己各方面也很苛刻,当了皇帝后,没有约束,身体上也要解放自我。
有一次,一位大臣上书朱高炽,劝他在“夫妻之事”上要节制一下,切断与朱棣妃子的不正当关系。朱高炽看完奏折后怒不可遏,差点要了这位大臣的命,即使在生命垂危的时候,还不忘诅咒这位大臣。
有理由相信,朱高炽当皇帝后确实有纵欲的习惯,甚至与朱棣的妃子真有“那点事”,大臣的劝勉戳中了他心里的痛,否则他也不会如此介怀。
当时的朱高炽47岁,体型偏胖,体质偏弱,如果再加上纵欲,身体就会吃不消,不排除他是明朝的“汉成帝”。
《病逸漫记》记载,朱高炽因纵欲过度而患上
“阴症”
。“阴症”是一种很怪的病,无药可治,朱高炽病急烂投医,服食“金石之方”中毒而亡。
关于朱棣去世的种种猜测,还有“雷劈说”“心脏病发说”。
综上:虽然历史没有明确记载朱高炽的死因,但我觉得“太子谋害”的可能性最大。很明显,朱高炽的死因记录被刻意删除了。谁有能力删除?继任者朱瞻基。只有当事件与之相关,并让其心虚,他才会删除相关的历史记录,只是这样反而显得自己欲盖弥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