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诸子论礼 《诗》:“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意思是,看看吧老鼠都有皮,做人怎么能不讲礼仪;如果做人没有礼仪,为何还不快点去死? 《论语》:“不学礼,无以立。” 是说不学习礼仪,就不能自立于世界 。 《论语》:“礼者何也?即事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治国而无礼,譬犹瞽之无相与,伥伥乎其何之! ”意思是:礼是什么呢?就是对事物的治理。君子遇事必要使事物得到治理。治理国家,若没有礼法,就好比盲人无人搀扶,不知去向。在这里,孔子将礼比作盲人行路的向导,比作黑暗中指路的明灯。用来寓意治国的方略。 《论语》: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意思是,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礼器》:“先王之立礼也,有本。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 意思是:先王制定礼仪,有根本有条文,忠信,是礼仪的根本。义理,是礼仪的条文。没有根本就不能制定,没有条文就无法执行。 《礼运》曰:“ 是故礼必本于天,肴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圣人以礼示之,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意思是:所以,礼是以天为根本,以地为滋养,列在鬼神之中,贯通于丧葬、祭祀、射技、驾御、成人加冠、婚姻、朝拜及国与国之间互相往来问候等一切场合的。圣人把礼仪明告天下之人,整个天下乃至诸侯国家因此走上正轨。 《汉书》:“乐以治内而为同,礼以修外而为异。同则和亲,异则畏敬也。”意思是:乐用来治理内部就和谐,礼用来修饰外部要相异;和谐就能和睦相亲,相异就能产生畏惧和敬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