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的十二条家训,修身,修心,齐家,致良知,修心养性的智慧

 愚人道缘 2019-10-04

家训,各个民族都有,但其他民族的家训只言片语,不成气候。唯独中华民族,家训自成体系,独当一面,几乎能与任何传统文化分庭抗礼。

王阳明的十二条家训,修身,修心,齐家,致良知,修心养性的智慧

家训一:勤读书

中国古人始终坚信:“诗书继世长”。在古代,如果有人说你出身书香门第,那就明示你家族的光辉和你本人的品行。

所以,若想成为彬彬君子,第一要务就是勤读书。

王阳明的十二条家训,修身,修心,齐家,致良知,修心养性的智慧

家训二:要孝悌

世界上恐怕没有比“家和万事兴”更走心的格言了,这五个字是每个中国人最热切的期盼,从最远古的中国人身上代代遗传至今。家如何“和”,两个字:孝悌。孝乃儒家美德的基石,是孝顺父母之意;悌是友爱兄弟姐妹,成家的自然还包括妻子。

家训三:学谦恭

谦,是一切善的根基。谦,就是谦下。《易经》谦卦的卦形,是高山在地下,象征着内心高耸如山,外表谦和入平地,锋芒不露,谦虚谨慎。

人如果有不谦之心,无论做什么,都会徒劳无功。

王阳明的十二条家训,修身,修心,齐家,致良知,修心养性的智慧

家训四:循礼义

礼义,即礼法道义。

首先应知“心既理(礼)”这一概念的基本解释。王阳明解释“心即理”是简易直接的:心,在在物(事)为理,有此心即有此理,无此心即无此理。

例如,你真有尊敬长者的心,就必能产生尊敬长者的礼;你真有关爱一个人的心,就必能产生关爱一个人的礼。这些礼数,不需去外面学习,有心就有礼。

除了遵循内心认可的礼法外,还要遵循道义。

什么是道义?王阳明的解释是:“心得其宜为义,致良知则心得其义也。”意思是,心安就是义,而让心安的办法则是致良知。

如何致良知呢?

第一,听命于良知。

第二,做事符合道义。

第三,量知而行,“当弃富贵即弃富贵,只是致良知;当从父兄之命即从父兄之命,亦只是致良知。”期间权量轻重,稍有私意于良知,便自不安。

王阳明的十二条家训,修身,修心,齐家,致良知,修心养性的智慧

家训五:节饮食

“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元元更元。说与世人浑不解,却与身外觅神仙。”这是王阳明的《养生歌》,通俗易懂,意义却极为深远。依王阳明之见;养生要由修身来体现,它贯穿于饮食起居等日常生活中。饿了就吃,困了就睡,只有顺着天性,才能做到正心修身。

节饮食,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饿了就吃,但不能吃太多,只要保证我们身体能量即可。不但不能吃太多,而且要量力,这个“力”是指经济基础。饿了吃饭是天理,但如果超出经济基础,就是人欲,对身体百害而无一利。

最后,你要吧食物彻底消化吸收,否则不如不吃。吃饭无法消化,身体就会得病。

据此,节饮食,是从修身角度出发的。也就是说,节饮食是修身的一部分,不能不重视。

王阳明的十二条家训,修身,修心,齐家,致良知,修心养性的智慧

家训六:毋说谎

在人犯的诸多错误中,说谎是最不能原谅的错误。说谎的人自我创造了一个虚空世界,这个世界里的一切都是假的。倘若对其放纵下去,他们终会沉沦在这个世界,永难见到真实光明的世界。

“毋说谎”,因为说谎意味着欺骗良知,非致良知。良知说“是”,你偏说“非”,良知说“非”,你偏说“是”。长此以往,形成惯性,你就成了个口是心非的人,成了个虚伪的人。不但别人鄙视你,纵是你本人,因常和良知作对,也会受到良知的谴责。

王阳明的十二条家训,修身,修心,齐家,致良知,修心养性的智慧

家训七:毋贪利

人人必须有“利”才可生存,但必须有个正确的态度。在心安之下所获取的利才是正确的利;心不安所获取的利,就是贪利。

贪利容易让人失去良知,从而多生欲望,成为欲望的奴隶,这样不光损害他人利益,自己也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

是不是任何追求利的行为都是错误的呢?当然不是,只要你在追求利的过程中,让良知流行其中,尽管去追求!

王阳明的十二条家训,修身,修心,齐家,致良知,修心养性的智慧

家训八:毋任情

人都有七情六欲,有人认为,七情六欲应该尽量发泄才算是人,可是古话说了:不能过分悲伤而失去了本性。本性的存在靠什么?自然是我们的身体。

人的确是有感情的动物,但老天给我们这种感情时,不是让我们来挥霍、放纵它的。流露情感时要适度、适可而止。

如果无法做到适度和适可而止,那就是任情。

人难免会遭遇挫折、屈辱,甚至是巨大变故。当此时,能平静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这就是致良知了,也就是毋任情了。

王阳明的十二条家训,修身,修心,齐家,致良知,修心养性的智慧

家训九:毋斗气

斗气很平常,所以往往被人忽略,而它对我们造就的影响却非常大。

斗气绝对要不得,因为它伤身,五脏六腑都会受累。科学研究证明,斗气10分钟,所耗费的精力不亚于一次3000米的长跑,而且人在生气时的心理反应异常剧烈,同时会分泌出许多有毒性的物质,这些毒素甚至可以毒死一只大白鼠。所以斗气无异是慢性自杀。

王阳明的十二条家训,修身,修心,齐家,致良知,修心养性的智慧

家训十:毋责人,但自治

古人说过:责备别人,要能够原谅别人的过失就像没发生过一样,这样才能心平气和;要求自己,要在看似没有过失的地方找出自己的过失,这样品德就会增进。

责己是为自己好,而责人对自己毫无益处,反而责备别人会得罪他人。

自治。就是自己治理自己。简单说:就是自我管理的能力。

自我管理,其实无非就是责己。常反省自己的不对之处,加以改正。

王阳明的十二条家训,修身,修心,齐家,致良知,修心养性的智慧

家训十一:能下人,能容人

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

能谦逊地甘居人下,能容忍别人的不平,乃至挑衅,是中国传统美德。

“能容人,是大器”和“能下人,是有志”,都是教人朝既定的方向前进,不要被方向之外的人和物干扰。走正确的路,一定要把路走正确,这才是知行合一。如果不能容人,不能谦逊居于人下,这条路走起来就会很难。

觉得自己永远高人一等的人,不知人皆有良知,人人皆平等。无法容人、无法谦逊居于人下,依仗外在知识或才能而不可一世,终会倒霉栽倒。

王阳明的十二条家训,修身,修心,齐家,致良知,修心养性的智慧

家训十二:凡做人,在心地

“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坏,是凶类”,朴实无华的几句话却足以让人深思一生。

良知永远是向善的,但是我们的心所发出的念头却是有善有恶。

所谓“心地好,是良士;心地坏,是凶类”说的就是:念头正时是良人,念头歪时是坏人。

所以,做人在心地,就是在念头。一件事,你的念头是好的,你就是好人,如果你的念头是坏的,那你就又变成了坏人。

好人和坏人,不是永恒的。它们在互相转变,转变的玄机就是我们的念头。

王阳明的十二条家训,修身,修心,齐家,致良知,修心养性的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