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 |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kenasi 2019-10-04

到这个书名,我第一反应是一个教游戏的书,看完目录才发现,这是一本育儿心得。

引言

孩子并不需要智力玩具和电视,他们需要的是和你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你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你本人比任何玩具都要让孩子喜欢和着迷。

然而不恰当的沟通方式,一不小心就拉远了孩子和父母的距离,使其无法建立起亲密关系,本书提出了一个“情感引导式教育”的方法,来对孩子的情绪给予同情和理解,在沟通中增进亲子关系,同时还能增强孩子的情商和沟通能力。

01 情绪引导

情绪引导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解决。

情绪引导有以下5个关键步骤:

①播下种子。提前告诉孩子下一步的计划,让孩子知道该怎么做,会让他们更合作。

②观察和判断。了解并尊重孩子的性格和脾气,了解他们所处的发育阶段,避免给孩子设定不切实际的目标。

③聆听。通过聆听孩子的心声并加以复述来丰富孩子的情感词汇。

④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避免否定、怀疑、轻视孩子的感情。

⑤同情。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上去感同身受,需要撇开父母自己的情绪。父母总是会从内心不相信孩子的感受,例如刚吃完饭1个小时,孩子说饿了,父母第一反应会是不是刚吃完饭么?但是如果是成年人说自己饿了,被相信的程度会大很多。

02 控制or放任

父母容易走向两个极端,控制型父母看重孩子的行为,希望把一切掌握在自己手里,利用权力去迫使孩子服从;放任型父母则不给孩子设定限制,放任自流,“无为而治”。这两种类型都会导致一问题,就是孩子无法用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感情和进行沟通。

情感引导偏重于对孩子内心的理解,正好能弥补这一缺陷,能和孩子从心底感觉被接纳,从而增进亲子间的亲密关系。

03 丢掉惩罚工具

怎么对付熊孩子?

肯定是欠修理,打一顿就好了!

当孩子把你惹到气急败坏,招数使尽的时候,脑子里头这种想法一定会冒出来。然而打孩子真的管用吗?

当你打了孩子,他们从中学到的唯一道理就是有权力的人可以为所欲为,孩子有可能会模仿你的行为去伤害其他的朋友。

父母打孩子,大多是出于一时的愤怒情绪,觉得除此之外,一定没有别的方法去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了。然而孩子在被打的时候,往往大脑是封闭状态,决绝接受一切,因此,他们很难从挨打中吸取教训。所以很多家长会发现,打孩子通常只能管1、2天,之后孩子还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试想一下,你自己有没有小时候被打的经历呢?你是会记得被打的惨痛?还是会记得因为什么事情而被打的呢?

如果父母能够第一时间冷静下来,通过一些引导,让孩子能了解到自己可以改善的地方,比责打会更为有益处:

① 先知道自己的“心结”在哪里,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特别容易暴躁,确保在这段时间不会把孩子当做泄愤的工具。例如我在睡眠不足的时候,整个人都比较容易烦躁,这时,我会尽量提醒自己,避免因为孩子惹怒我而暴躁。

② 当自己火气太大,无法教育孩子时,先找个地方消消气儿

③ 从小教育,从婴儿起就开始引导孩子,并做适当的约束

④ 经常与孩子沟通你的想法和感受,聊聊对某件事情的看法。

⑤ 关注包容孩子的感受,但是也要有一定的限度

⑥ 转移注意力

⑦ 为孩子提供选择的机会,给孩子提供解决方案,或者引导孩子自己解决。

⑧ 说到做到,自己承诺过的事情,一定要兑现,不能因为孩子小就觉得孩子不知道,而乱打包票。如果孩子言而有信,就要给他鼓励。

⑨ 给孩子提供反思时间,这时需要和孩子一起,聊聊刚才的行为。

04 奖励可能会适得其反

当孩子不听话时,很多父母会用外部激励来奖励孩子,例如奖励贴纸,做光荣榜,经常会听到有父母说,如果你怎么怎么样,我就给你吃什么什么的句子,这种激励方式可能在最初是有用的,但是以后想让孩子合作,可能都需要提供等值甚至更高的回报。

如果不表扬,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①让孩子关注自己的感受。“你感觉好吗?”“你看起来很满意啊”“你喜欢这项工作吗?”

②帮助他进行自我评价。“你觉得画的怎么样?”

③多使用“我”为主语的语句,而不对孩子进行论断,所以不会干扰到孩子的体验。不要说“你真帅”,可以尝试说“我喜欢你这样搭配衣服”;不要说“饭都吃完了,你真乖”而应该说“谢谢你把饭都吃了!你一定很饿了”

④对事不对人。可以详细描述对孩子哪些方面的认可,“画的真棒”不如说“这样颜色搭配出来,我很喜欢”

05 孩子耍脾气怎么办?

小孩子耍脾气往往是两个原因:表达不满和寻求关注。无论是哪个原因,父母都不要和孩子针锋相对,很多时候,越是想控制孩子,他就越是抵触。首先父母要平静下来,思考一下孩子时不是在表达不满,如果是的话,就需要父母的同情和帮助。“我知道妈妈不让你下来,你很生气,我很抱歉让你等了这么久,马上就好了。”如果是寻求关注,则可以不去理睬。

06 如何教孩子分享?

当孩子拒绝分享自己玩具时,2岁以下的孩子,可以转他们的注意力,并且多分享,给孩子做榜样;3岁以上的孩子,可以考虑在小朋友来之前,把不愿意分享的玩具收起来,或者允许孩子在给别人玩之前,自己先玩一会儿。当然,一定不要因为孩子不愿意分享而责备他,你可以介入并替孩子说话。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会因为理解和信任,开始模仿你的分享做法。

07 游乐场礼貌

当孩子在滑梯上拒绝别人通过时,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确认孩子的感受“你很喜欢这个滑梯”,确认孩子的想法“你太喜欢这个滑梯了,所以不愿意下来是吗?”,引导孩子思考“你有没有想过,其他孩子玩不到滑梯会怎么样?”,请孩子帮忙解决问题“我们怎么才能让其他小朋友也感觉高兴呢?”

当孩子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玩具时,不用较劲,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是关键。下次出门时,需要确认孩子带可以和大家分享的玩具。

08 如厕训练

不要认为孩子可以不训练就自己知道如何上厕所,也不要试图用各种奖励加快训练的进度。

首先应该先让他脱了纸尿裤玩,让他知道他的尿来自哪里(穿着纸尿裤是看不到的),然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让他经常的使用马桶并养成习惯,可以让他看到父母、兄弟、朋友使用马桶,让他觉得这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给一个宽松和鼓励的环境,让他们自发的去学习适应。

09 睡眠问题

孩子的身体和大脑需要尽可能多的睡眠,来使他有精力集中注意力、控制情绪和正常发育。分离焦虑、压力、过度刺激……都会影响孩子的睡眠,当孩子在本该睡觉的时候,出现烦躁,乱发脾气,甚至频繁的翻找零食,可能这时孩子过于疲惫了,无法适当的调节他们的身体和情绪。如何确保孩子睡眠呢?

①养成规律睡眠,按时睡觉

②行程一个轻松的睡眠仪式

③晚饭后不要玩过于激烈的活动

④确保一个舒适幽暗的睡眠环境

10 关于电子产品

电视和手机对于孩子来说,仅仅是娱乐,不要想用它们来学习。婴幼儿是需要通过五感和真实体验来交流学习,亲子之间的交流和真实的生活环境是无法替代的。

当然在这个信息时代,完全不让孩子接触这些电子产品是不可能的,但是父母一定要对孩子观看的内容和时间把关。

对于孩子来说,如果有更有趣的事情,他们是不屑于去玩手机的。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思维导图

*由于篇幅有限,这次总结的大多是以本人比较刚需的2-3岁宝宝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