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社交恐惧症,别怕,这篇文章帮你自我治愈

 格物方可致知 2019-10-04

有社交恐惧症,别怕,这篇文章帮你自我治愈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有时候因为拒绝别人而感到不安焦虑,或者因为别人的一句话、一个小动作而害怕别人是不是不喜欢你了,在别人面前总会表现出一种低姿态来讨好别人,有时候你也不喜欢这样的自己,但是总是控制不了。时间一长,你就觉得自己真的好累,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之外,还要处理周遭的人际关系,扮演好每一个角色,讨好每一个身边的人。你会特别怀念小时候,那个时候的感情特别的单纯,你哭了会有一群小伙伴们过来安慰你,逗你笑,越长大,很多人走着走着就散了,于是你就感叹朋友越来越少了,也越来越害怕主动去交朋友,因为你觉得太累了。

写社交恐惧症的不文章不在少数,有的给你灌灌毒鸡汤, 读完神清气爽,但是实操起来还真是没啥用,有的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视频也好漫画也罢把社交恐惧刻画得绘声绘色的,但是其实看完这些我们要实际操作起来还是很难。虽然难但是不代表我们不需要为此做出改变,或许这篇文章也没有能够帮你走出社交恐惧症,但我希望,读完此篇的你,也不要放弃治愈自己的社交恐惧症。


产生社交恐惧症的原因(来源于Wikipedia)

1. 遗传学

研究表明,如果父母亲曾患有焦虑症或者抑郁症,那么孩子患上社交恐惧症的风险也要高出2到3倍。因为孩子可能会通过观察学习父母的处事,或者在父母的心理社会教育上习得社交恐惧症。

2. 社会经验

可能曾经有过不愉快的社交经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可能在小时候遭受过创伤性或者侮辱性的社会事件,或者与自身的疾病有关联。被欺负、被拒绝、被忽视的感情创伤,可能会导致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人际关系产生不信任,从而开始选择逃避。

3. 心理因素

“我不行”“我做不到”等一系列负面的信念有可能导致社交恐惧症的发生,这与个人的性格和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这种信念就会跑出来阻碍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并且还会不断的强化这种消极的信念。

4. 文化影响

社交恐惧症还与所处社会对于羞怯和回避的态度,这种羞怯和回避可能会影响一个人建立关系以及就业或者获得教育的能力。在中国,羞怯的孩子可能更容易被社会接受,那种胆大有批判性思考的孩子在某些情形下可能更会被认为是不尊重、不懂礼貌。在美国则相反。

5. 物质诱导

酒精开始可以缓解社交恐惧症,可是长期的酒精依赖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同时还更会恶化社交恐惧症,人们一直选择用酒精来逃避处理问题。

社交的本质

在吴飞老师的公众号中有一篇文章叫《社交的本质:一篇文章终结你所有社交问题》中提到社交分为两种,一种是‘共情社交’一种是‘功利社交’。

共情社交就是在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体验,例如与你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好友,你们在一起因为共同的爱好而获得愉快的交友体验。在这种体验中,社交是作为一种放松休闲的形式,下了班与好友吃个饭,唠唠嗑,调侃调侃对方,吐槽吐槽老板。再这样的相处中,我们可能消耗的能量并不大,反而还可以获得一些快乐。

功利社交,则是建立在利益之上,这样的交往往往有目的,双方之所以能够维系这样的社交行为,是因为彼此在对方身上都可以获得一定的好处。从小班级里那些零食最多、成绩最好的学生则是更受到大家欢迎的。随着我们的成长,踏入社会之后,学会这样的功利社交成为了“社畜”们的必修课。常常听到大人们说:“你还不懂得人情世故”,所谓的人情世故大概就是圆滑的处理好功利社交里牵丝挂网的关系吧。

吴飞老师认为,中国很多人分不清楚这两种社交的关系,往往将他们的混为一谈,这就是导致了社交混乱。中国的古话说:朋友就是要互相帮助,朋友就是要在你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如果不这样做,可能还会背负“不够朋友”的罪名。

我们应该要分清楚对方属于那种社交关系,如果属于功利社交,那就应该用功利社交的方式来处理,如果是共情社交,那么我们可能就不应该对这类朋友提出功利社交的要求。他们可以作为我们悲伤时候一起哭一起闹,开心时候一起大笑一起疯的对象。

吴飞老师还提到一个观点,他认为随着我们心智的成熟,我们对共情社交的需求会下降到几乎为零,我们会更看重功利社交。其实我不太同意这段话,我认为这抹杀了我们感性的一面,我们可以向吴飞老师建议的那样理性的提升自己的价值,让我们获得更多有利的功利社交,但是作为一个感情动物,我们也需要与他们建立长期稳定的亲密关系,我们也需要对他人产生依赖,我认为这也是社会之所以可以前进发展的原因。共情社交关系是需要消耗我们很大的能量去维系的,比起功利社交,我们在共情社交中得到的快乐与悲伤都是更多的。

而社交恐惧症,其实一部分来自于共情社交,一部分来自于功利社交,很多时候,我们分不清楚这两者,往往因为使用了错误的交往方式,导致了糟糕的结果。

如何处理社交恐惧症?

上文已经提到了,社交恐惧症部分有遗传因素的原因,因此,看心理医生是非常必要的,接受专业的医学治疗比自己逞强更能有效的解决问题,建议情况比较严重的患者及时就医。

吴飞老师提到,分清共情社交和功利社交、提升自我价值,可以有效的解决社交恐惧症。区分好共情社交和功利社交,使用适当的方式处理不同的社交关系,是第一步,其次是提升自我价值,不依赖他人,明白自己所要,做好自己,不被别人的道德绑架,不为别人的问题买单,独立且自主。我们不需要伪装成一个“老好人”。社交很重要,但又不那么重要,你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喜欢的方式去过这一生的!所以,有社交恐惧症,也别怕!

最后,祝你能早日克服这社交恐惧症,快乐幸福的享受这一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