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菲特一生中滚的三个大雪球

 开心就好_860 2019-10-04

  现实比小说更加传奇,巴菲特一生的经历比传奇小说更加传奇。

  其他写巴菲特的书都将重点关注在巴菲特如何投资上面,写的是一位投资之神。而中信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巴菲特传记《滚雪球》一书作者艾丽斯·施罗德,则以一名女性感性的眼光,关注巴菲特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感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巴菲特的生活细节。她重点关注的是巴菲特如何生活,写的是一位有情有爱的非常之人。

  《滚雪球》是惟一得到巴菲特授权的官方传记书籍,本书作者查看了巴菲特专门对她开放的所有的私人档案库,她用了2000个小时近距离观察巴菲特,仅访谈录音就有300个小时,费时5年,写出这本近800页的书籍。

  在施罗德的眼里,巴菲特的非常之处在于他一生只做一件事,也是最擅长做这一件事:滚雪球。巴菲特如此总结他的一生:“人生如滚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山坡。”

  但是,巴菲特一生滚雪球的过程并不顺利,他小时候经常受到母亲怒骂,曾经偷过东西,小学、中学包括大学的成绩并不好,申请读哈佛MBA被拒绝,申请给老师工作被拒绝,多次追女孩被拒绝,与妻子多年分居,也曾几次被监管部门传唤调查,所投资的所罗门公司等也曾经陷入破产危机,但巴菲特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一一化解,最终成为世界首富。

  在我看来,回顾巴菲特一生,他最重要的是滚了三个雪球——投资、知识和感情,而且和别人不同的是,他滚的时间很长,雪球也很大。

  第一个雪球:投资

  为什么那么多投资大师,只有巴菲特进入福布斯富翁400排行榜?而且在2007年成为世界首富?

  原因很简单:其他投资大师都是为客户管理资金,这些资金的成本相当高,大部分赚的钱归客户。

  而巴菲特原来也是为别人管理资金,后来用赚的钱收购了上市公司伯克希尔40%的股权,成为控股股东后,公司赚的钱大部分归自己。他管理伯克希尔公司的资金,其实就是为自己管理资金。

  巴菲特把伯克希尔作为投资雪球的核心。然后他再去找很湿的雪——长期资金,包括他收购的下属企业经营中产生的多余的现金,以及他下属的保险公司的浮存金。这些雪很湿,是因为这些长期资金成本很低,甚至是负成本。很长的山坡则是他认为可以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的优秀企业,要么通过购买股票,要么整体收购。随着这些企业盈利越来越高,巴菲特的投资越来越增值,让伯克希尔这个大雪球越滚越大。

  滚雪球的原理,在投资上就是复利。巴菲特说过:复利就像从山上往山下滚雪球。在巴菲特的管理下,1965年到2007年这43年中,伯克希尔年均复利收益率为21.1%,是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年均收益率10.3%的一倍,但伯克希尔43年总的收益率是4008倍,是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总收益率68.4倍的56.8倍,远远超过大盘。

  第二个雪球:知识

  为什么我们看了很多书,却并没有赚到很多钱?

  因为我们的知识尽管很多却很散乱,就像漫天飞舞的雪花。而巴菲特把价值投资作为知识雪球的核心,把所有相关的知识汇聚在一起。

  他在19岁之前,便把图书馆所有的金融投资书籍都阅读完了,所有的发财致富书籍都研究完了,所有身边的投资经商机会也都利用完了。他曾用了很多时间做小生意,用了很多功夫研究技术分析,但并不成功。他到处滚雪球,滚了很多,但没有一个大的,甚至连滚好的雪球也碎了。

  后来,巴菲特读到价值投资鼻祖格雷厄姆的书《聪明的投资者》。他说自己一下子就像在黑暗中摸索时碰到了指路的明灯,像一个迷惘的信徒受到明师指点般顿悟。

  巴菲特马上追随导师,到格雷厄姆任教的哥伦比亚大学读MBA,毕业之后,又千方百计争取到老师办的投资公司里上班。从此,巴菲特一生以价值投资作为知识雪球的核心。

  大多数人都认为巴菲特从事一生的工作是投资,但巴菲特却说他的工作是阅读。他阅读最多的是上市公司的年报,同时还阅读大量的书籍和杂志。

  《滚雪球》一书披露了巴菲特的阅读清单,其中包括大量的行业杂志,涉及到银行、保险、食品、家具、编辑出版与广播等,如《美国银行家》、《今日家具》、《AM.BEST财产保险观察》、《哥伦比亚新闻评论》、《纽约观察家》等。他最爱看的是《华尔街日报》,一度跟奥马哈邮局说好,每天半夜只要报纸一到,先放一份在他窗台上,他有时会半夜起来等着看第二天早晨的报纸。而每次只要巴菲特坐飞机,从起飞到降落就一直在阅读。

  可见巴菲特投资成功的关键是阅读,也是“知识就是金钱”这句格言的最好诠释。但知识积累也如同滚雪球,也需要一个核心,才能更好更快地把更多的知识归纳在一起。

  第三个雪球:感情

  2009年已经79岁的巴菲特同样把感情作为他生活的核心。

  读完这本传记,我最感慨的是巴菲特竟然会如此重感情。他对他所有的朋友都永远忠诚,永不放弃。巴菲特从不抛弃他的朋友,即使是他收购的公司经理人让他不满意,在实在受不了的情况下,他不是辞退经理而是卖掉企业。他守着他的老房子,老妻子,老朋友,老饭馆,甚至老是一样的汉堡,一生不离不弃。其中,让我最感动的是巴菲特与三位亲人的告别。

  第一次是34岁时他的父亲去世。巴菲特说父亲是对自己一生影响最大的人,其次是导师格雷厄姆。父亲去世后,巴菲特只是沉默,外表看不出什么悲痛的样子。但他在书桌对面墙上挂了一张父亲的巨大肖像。葬礼过了几个星期之后,他的头部两侧头发脱落,秃了两块。

  第二次是71岁时,他的好友凯瑟琳·格雷厄姆(《华盛顿邮报》前发行人、董事会主席——编者注)去世。葬礼一周后,巴菲特仍会在电话里痛哭流涕,泣不成声。几周后,只要一提起凯瑟琳,他就会不由自主地伤心落泪。

  第三次是74岁时他的妻子去世。他一直在哭,护送妻子的灵柩回家后,他在床上躺了一天一夜。他给最亲密的几个朋友打电话,却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是抽泣,最后哽咽着说一声抱歉,就把电话挂上。

  他的妻子苏珊1977年与他分居,但他始终没有与妻子离婚。因为苏珊的爱情,融化了他早年内心的自卑和脆弱。巴菲特热衷的是投资,以获得为快乐,而苏珊热衷的是奉献,以付出为快乐。

  巴菲特说是苏珊把自己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人,是妻子的爱情把他灵魂和心灵融合成一个整体。因此,他一生始终把苏珊作为他惟一的妻子。直到苏珊去世两年后,才娶了一直照顾他生活30年的阿斯特丽德。

  在妻子去世两周后,巴菲特给佐治亚理工学院的大学生做演讲时说:“当你到了我这个年纪的时候,你们认为自己成功的标准就是,有多少人在真正关心你,你也希望得到他们的关心。”“获得关爱最大的麻烦是用钱也买不来的。”“你付出的爱越多,你得到的爱才会越多。”

  总之,这本官方传记记述了巴菲特如何从一个送报纸的小孩,用滚雪球的方法,积累知识,积累感情,积累金钱,最终成为世界首富。他的财富不仅仅是金钱,更多的是知识,是感情。而知识,尤其是感情,是金钱买不来的,也是巴菲特一生中最为看重的。他把一生积累的所有资产都捐赠给慈善事业,他用年报传授他一生积累的知识,他用爱回报他一生的朋友和亲人。

  让我们一起来和巴菲特滚雪球吧,包括金钱、知识和感情。(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