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时常觉得压力很大,体力不支,希望通过整理,获得健康的身体、平静的头脑和相对稳定的情绪,第1整理术决定和你一起探索一门后天可以习得的技能——学会放松。 我们计划通过半年时间,与大家一起研究探索50个放松方法。希望大家都能因为这个专栏获得更充实的自我,以及绚丽高效的生活。 第1整理术50个放松方式 专栏主理人、作者 周一妍 许鹏 第1整理术推荐的第三条放松方法: 丢弃物品 无论我们选择什么方式扔,在什么地点扔,扔掉什么样的东西,每件我们选择丢弃的物品,我们内心其实早想扔了。 在你的潜意识里,可能会觉得这个物品不好看,占地方,配不上自己,或是虽然价格昂贵却对自己毫无用处,等等。 而你潜意识的另一部分,却往往不支持你扔东西。也许是从小培养起来的惜物感,也许是过往生活遗留下的贫瘠感,亦或是家族传承下来的固有观念:不能浪费任何东西。这些限制性的信念,深植在你的大脑中。 所以,当你最终选择丢弃物品。跨出这勇敢的一步,你应该明白,其实自己早就有动力这样做。在丢弃的一瞬间,你明确了这个动力,并且把它有效执行了。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专门的词汇——“完形”。你发现自己有某种动力,或者某种情感,你想去完成它。在完成的过程中,你会感觉自我完整,变得更有力量。 丢弃物品,也会让我们有这样的感觉。 其实,我们丢掉的,不仅仅是物品本身,我们还扔掉了压抑许久的复杂情绪。我们内心压抑着“我想把它丢掉它”的真实愿望,终于被我们正视了。 丢弃的当下,我们正在做一种抉择。抉择本身,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成就感,以及自我确定感。 当我们感觉内心冲突,自我纠结的时候,时常会感觉无力。 丢,还是不丢。好像有用,又好像没用。万一丢了,下次要用怎么办?这种左右为难的纠缠,我想每个人都曾体会过。它的背后,是一种令人煎熬的焦虑。 当你终于扔掉了东西,在那一刻,你摆脱了你的焦虑感。 你可能扔掉了一个鸡肋物品,或是一份鸡肋工作,告别一段对自己已无意义的关系,删掉朋友圈不再联络的人......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做了人生的减法,却让内心更有力量。因为我们体会到了内在整合的愉悦与满足。 小调查 读者互动 以下100样需要扔掉的东西,是否全部扔光了呢? 自我检查列表:“断舍离”操作手册,你该丢掉这100样东西,让春节更美好! 欢迎分享你的丢弃心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