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学问学叔孙通,处世之道也要学叔孙通,他是活学活用的正面教材

 罗宋汤的味道 2019-10-05

秦之亡,亡于赵高,实亡于叔孙通一言。

这是清代洪亮吉对叔孙通的评价,这顶帽子扣的挺大的。

做学问学叔孙通,处世之道也要学叔孙通,他是活学活用的正面教材

陈胜等人起义之后,朝堂之上,面对秦二世对此消息的询问,叔孙通没说实话,作为一个下属来讲,确实对不起自己的老板,此处应该给与差评。话又说过来,如果叔孙通正确反应了当时的形势,那就会改变秦二世的态度吗?即便改变了秦二世的态度,那就能挽回秦朝的结局吗?即便挽回了,那华夏民族继续统治在秦朝之下,继续看着赵高带着秦二世飞,岂不是恶性循坏,造孽无数。

做学问学叔孙通,处世之道也要学叔孙通,他是活学活用的正面教材

或许叔孙通早已看出了秦朝的前途,乃是一片黑暗,自己满腔抱负不能得以施展,只能令寻明主,因此开启了他频繁的跳槽之旅,还被冠上了“十姓家奴“的称号。

叔孙通归降汉朝之后,跟着他的一百多名小弟,都是儒生。叔孙通没有推荐他们任何一人走上仕途,推荐的都是以前的盗匪、壮士。这引起了他那一百多名小弟的不满,纷纷抱怨:

事先生数岁,幸得从降汉,今不能进臣等,专言大猾,何也?

做学问学叔孙通,处世之道也要学叔孙通,他是活学活用的正面教材

叔孙通听完之后,很淡定,认为刘邦现在正在争天下,这些小弟都是书生,去前线打仗,那是扬短避长,取死之道,因此,此时只能等待机会。

刘邦平定天下之后,叔孙通负责制定礼仪制度,需要一些人手帮忙,便去鲁地找了三十几名儒生。鲁地有两名儒生,自认高风亮节,说了这么一番话:

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

面对这番辱骂,叔孙通并没有生气,反而笑着回应道:

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有一佛经公案是这么说的:佛与五百商人同行 ,发现一个恶贼,要杀死那五百商人。佛知道贼意已坚,已不能阻止贼人行动,可佛要将发现告诉商人们,众人一定会打死那贼,而使五百人同获杀人的罪业。在这两难的紧急关头,佛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为了救那五百商人,佛独担了杀人的罪业,杀死了贼后,自杀成仁。

儒、佛的招牌虽然不同,但是其中核心道理是一致的。佛在两难的抉择面前,没有洁身自好,而是选择帮助别人。同样的,骂叔孙通的那两位儒者,根本没有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只想着洁身自好,没有舍己为人的情怀,只是守着老规矩不放,固步自封的书呆子。

当然了,叔孙通并非圣人,虽然识时势,懂变通,但是有一点正如司马光说的那样:

今叔孙通谏孝惠,乃云“人主无过举”,是教人君以文过遂非也,岂不缪哉!

这则故事,要从孝惠帝朝拜吕太后说起。每次去长乐宫朝拜,都要清道戒严,十分麻烦。为了避免这些,下令让人修了复道,也就是修了一条架空的通道,这条通道占用了通往高祖庙的道路,如果后世子孙在通往宗庙的道路上随意行走,这有悖孝道。

做学问学叔孙通,处世之道也要学叔孙通,他是活学活用的正面教材

看来以前礼节十分繁琐,皇帝犯了错,立马想要毁掉这条复道,叔孙通却以“人主无过举”为由,让皇帝在别处修建宗庙。

因此司马光说了,这是教导君主文过饰非。或许叔孙通太过懂得变通,变得有点过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