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结构化思维——让你学会抓住重点,想法更有逻辑性

 悠悠淘228 2019-10-05

你有没有这样的困惑?比如说:

  • 同样一件事情,有的人三句话就能说清楚,而你可能说了30分钟也说不到核心;

  • 同样是做汇报,有的人用5页PPT就能说服对方,还能得到领导的赏识。但是你辛辛苦苦写了二十多页,还要被人家反问说,你到底想表达什么;

  • 同样是完成任务,有的人一天时间就能够庖丁解牛,确定好解决方案,还安排得井井有条。你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冥思苦想,反复修改,却怎么也完不成。

在读这篇文章之前,你可能觉得:

  • 说话不清楚是表达能力有问题;

  • PPT做不好是写作能力有问题;

  • 任务完不成是工作能力有问题。

我想告诉你,其实未必。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你没有形成快速有效处理信息的思维方式,逻辑结构不清晰。

我们的大脑一次性接收信息的量是有限的,它更偏爱有规律的信息。

所以你看那些反应快的人,不是比你更聪明,而是更懂得通过有效的思维方式,让大脑快速对信息进行归纳和整理,准确地抓住核心,规划行动。

接下来我会说一串数字,看你是否能够记得住。来,闭上眼睛,认真听,你需要记下的数字是: 149162536496481100 。

睁开眼睛后,快速告诉我,有哪些数字,你记住了吗?

别担心,绝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有点难”。

但如果我这样说,计算1到10这十个数字的平方,把计算的结果按顺序排列起来,也就是1的平方是1,2的平方是4,3的平方是9,依此类推,一直到10的平方。把这些数字排列起来就是: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100 。

是不是简单了很多。我想告诉你,这就是有效训练结构化思维之后带给你的差异。

同样的内容,通过结构化思维,有结构、有规律地整理,将大大提高你的思考效率,让复杂的问题瞬间变得非常容易。

这就是我希望在这篇文章中,你能够学会并掌握的思维——结构化思维。

那么首先什么是结构化思维?

我们的大脑一次性接收信息的量是有限的,它更偏爱有规律的信息。所以,那些反应快的人,不是比我们更聪明,而是更懂得通过有效的思维方式,让大脑快速对信息进行归纳和整理,准确地抓住核心,规划行动。因此,在面临问题的时候,掌握把所有和寻求解决方法无关的信息删除,把问题化繁为简,把握本质,非常重要。

结构化思维就是面对问题的时候通过某种结构,把它拆解成一个个能解决的部分。

我们首先从一个具体的问题着手来感受一下:

比如:如何能将200毫升的水装进100毫升的杯子里?

200毫升的水和100毫升的杯子

你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能将200毫升的水装进100毫升的杯子里?

注意,这里问题的核心在于水的体积是杯子的两倍。

你可能会想到很多答案,比如用两个100毫升的杯子来装,把水冻成冰,再把冰放到杯子里等等。

这些答案可能对,也可能不对。但目前为止,你都还是基于你的经验来分析问题,不一定能保证想清,而且想全了。

那么如何用结构化思维的方式来更清晰、全面地分析这样一个问题呢?你来和我一起把这个问题从形成的根本原因上拆解一下。

200毫升的水装不进100毫升的杯子的原因,无外乎有三个方面:

1. 杯子太小装不下了;

2. 水是液态的,会流动;

3. 外部环境因素,地球有重力。

'水杯问题'的三个解决方案

所以,当你尝试着从这三个方面去寻找答案的时候,实际上就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结构:水、杯子和外部环境。而且有了这个结构以后,你可能会发现,可以找到很多的解决方案。

1. 从杯子方面来分析: 可以考虑换个像气球一样的杯子。随着水倒进去,这个杯子就会变得越来越大,或者干脆用两个100毫升的杯子,总之你所有的办法都是解决容积问题的。

2. 从水会流动这方面来分析: 可以把水冻成冰柱,那么,哪怕是300毫升的水也可以放到杯子当中去。

3. 从外部环境方面来分析: 地球是有重力的,那就可以考虑把水和杯子拿到太空当中去,这时候水变成水球,再多也装得下。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用结构化思维来分析问题的过程。把问题拆解成三个方面,然后逐个分析得出结论,不仅是能把事情想全,而且还分析得很清楚。

利用金字塔结构图来更深层理解结构化思维

可以说,结构化思维就是这样一种 从无序到有序 的思考过程。

在这个过程当中,你可以建立一个'先总后分'的立体化分析方式。先看能够解决问题的关键方面,然后再往下分析,从而实现从总体到局部的鸟瞰,而不再拘泥于细节。

如果我们将这种思维方式具象成一幅画,那么它就是一张金字塔结构的树状图,上面小,下面大。

金字塔结构图'体现了结构化思维'横纵'两方面的立体化分析方式。

从纵向上看,最顶端就是你需要解决的问题,下一层是支撑解决问题的不同方面,再下一层就是支持这些不同方面的原因,或者叫子理由。当然,你还可以不断地再往下拆解每一个子理由。

金字塔结构图体现的是结构化思维这种立体化的分析方式,所以除了纵向之外,横向上看,每一个层级的子理由也要符合结构化。也就是说,要通过归类分组的方式将信息排序和穷尽。

我给你一个建议: 每次你在进行逻辑推演的时候,可以尝试着使用这张图,把你的思维过程画下来。

可以说金字塔结构图是结构化思维的核心!

当然,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并不一定有个明确的目标。比如我们前面说的,要把200毫升的水放到100毫升的杯子里,这是有明确目标的。 我们往往面对的,是没有目标的海量信息,需要从中间筛选、识别,最终得出结论,这也是让很多人最头痛的。

那怎么办呢?别担心,结构化思维同样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你再想想,我们刚刚说的金字塔结构,其实把它倒过来,就是一个面对海量信息的时候,你可以做到像漏斗一样的思考过程:

最上面的一层是你接收到的各种各样的信息,经过归纳、提炼,进入到下面一层,最后沉淀下来,可以得到最底层的结论。

面对海量信息时,不断筛选、提炼,最后得出结论的信息漏斗模型图。

那我们如何把结构化思维运用到职场当中,怎样判断你接收的这些信息中,哪个才是对方想要表达的结论呢?

你可以通过以下三个线索来找到它。

1、找到对方话语里表示结论的提示词

比如:因此、由此可知、可以断定、所以、表明、我要说的重点是、证明了、问题的实质是……等等。

当你看到或听到这些词的时候就要注意了:词后面出现的往往就是结论。

还是刚才下属工作汇报的这个案例,下属说的是:“所以利润逐年递减也是没办法的事”。这里出现了“所以”,后面跟着的句子,就是他想表达的结论。

2、关注信息中的几个重要位置

比如,对方说话的开头、结尾。如果是文字信息表达,也可以看段落的开头和结尾。这些都是特别容易呈现结论的地方。

前面那个汇报的案例中,“利润逐年递减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这句话就出现在了下属汇报的结尾位置。

3、如果是面对面地交谈,你可以问问对方,“所以呢”

如果下属工作汇报时不停地说,你却毫无头绪。这个时候,你就可以通过追问“所以呢”,让他快速说出他想表达的结论。

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特别隐讳的文字信息。

看完信息以后,你可以尝试着问自己:所以这篇文章想要表达的结论是什么?

这样可以逼迫你去思考,或者从其他信息当中去寻找结论。

本文小结:

结构化思维就是我们控制大脑,从发散的信息当中进行提炼的一种思维方式。

这种能力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掌握的,需要一些具体的方法和应用工具。

如何用结构化思维来识别信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