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瑜伽病?或许你应该好好看下

 瑜老师分享 2019-10-05

最近,突然有一个词高频率的出现在一些新闻平台上,标题甚至用上一些耸人听闻的形容词,比如“瑜伽毁了一代人”之类的。

甚至一些不负责任的自媒体断章取义,将瑜伽直接定义为“病因”,今天小Y就来和各位同学好好谈谈究竟什么是“瑜伽病”?为什么会有“瑜伽病”?以及我们应该怎么避免所谓的“瑜伽病”?

首先,什么是“瑜伽病”?

瑜伽病实际上是指:

瑜伽练习者不正确的强迫身体做出现阶段无法做到的动作,以至伤了背部、腰部、颈部等。韧带拉伤、软骨撕裂、关节炎症、神经痛等都是常见的“瑜伽病”。在练习时应该充分考虑自己的柔韧、平衡和力量素质,一定要遵循量力而行的运动原则,如果强度过大或者难度过高,就可能会导致运动损伤。

我们需要清楚的是瑜伽本身并不会对练习者的身体产生危害,以不正确的方式练习瑜伽才会有“瑜伽病”。

为什么会有“瑜伽病”?

瑜伽之祖帕坦伽利塑像

完整的瑜伽其实有五大核心部分:瑜伽哲学,瑜伽解剖学,瑜伽冥想,瑜伽唱诵以及瑜伽体式。一个瑜伽老师入行之前,首先需要了解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门槛就是瑜伽解剖学。

解剖学研究的是每一个瑜伽体式,从呼吸到站立,每一束肌肉是怎样被利用,呼吸的增强或减弱时怎样影响练习效率的,同时可以从根本上看到脊柱、呼吸和体式是如何相关联的。

一个合格、负责人的瑜伽老师,对于瑜伽解剖学的了解必定是非常深入的,因为只有掌握这些知识,他才能够对学员的体式做出正确的指引,避免学员因为练习不当伤害身体,引起我们提到的“瑜伽病”。然而国内行业环境,出现了很多“速成瑜伽老师”,他们缺乏足够的专业培训甚至基础知识就开始教授学生。根基不稳,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就无法避免。

上面提到的是行业环境的问题,“瑜伽病”的产生也不单单是大环境的问题引起的,也有学员自身的问题。

我们一直强调瑜伽的初衷是身、心、灵的和谐与统一。因此需要了解一点,那就是瑜伽不是用来攀比。

不正确的压迫身体做难以承受的体式,只会适得其反。美国旧金山的一位脊椎神经科医生,在瑜伽盛行起来后,得到一个“瑜伽医生”的外号,这位医生说,他每周治疗的病人中,有20至30个是因练习瑜伽不当而受伤的。很多练习者做动作时过于勉强自己,以至伤了背部、腰部、颈部等。

大多数瑜伽练习者的心态是急功近利或者存在攀比心理,这与古老的瑜伽运动是背道而驰的,瑜伽向来就反对急于求成的焦躁心态。这些人只看到瑜伽的一面,却忽视了瑜伽的本质———平和的心态,这也是导致“瑜伽病”流行的原因之一。

如何避免“瑜伽病”?

既然瑜伽病的原因已经找到的,那么应该如何避免自己出现“瑜伽病”呢?

其实非常简单:在一个合格瑜伽老师的引导下,以正确的思想循序渐进地练习瑜伽。

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瑜伽的七个常见误区。

1、练瑜伽前必须空腹,练完再吃。
错。练瑜伽前如果你吃素,最好2个半小时至3小时后再练,如果吃荤,最好在3个半小时至4小时后再练,不过吃上一点水果或者喝上一杯牛奶都无大碍,特别是对于血糖偏低的练习者来说,练习前更是需要补充一点糖分。练完之后最好等30分钟后再进食。
2、练完瑜伽,出身大汗,正好洗个澡放松放松。
错。练完瑜伽最好等半小时后再洗澡,瑜伽讲究能量平衡,如果马上洗澡会打乱这种平衡,要给身体一段时间来吸收。
3、瑜伽核心是锻炼体位。
错。瑜伽的体位法只是瑜伽里最微小的部分,瑜伽的冥想和呼吸是最重要的。而且瑜伽要长时间的持续下去,好的效果不是练习一个小时内产生的,而是延续到其他23个小时里。
4、瑜伽就是锻炼身体柔韧性。
错。瑜伽不是简单地伸展,它不像舞蹈、杂技那样要求身体柔韧。
瑜伽是讲究能量平衡,用呼吸带动身体运动,呼吸越深身体越伸展,内在的呼吸帮你打开身体的柔韧性,这更多是感觉上的柔软,而非肢体上的柔软。
5、练瑜伽后再练其他运动。
错。最好把瑜伽放在其他运动的后面,这可以起到很好的放松身心效果。如果练完瑜伽后再做一些比较剧烈的运动,那只能是让身体紧张,进而打破能量平衡。
6、练瑜伽要不停喝水。
错。练瑜伽前可适当喝些水,但练习过程中如果不口渴就不要喝水,感到口渴就少量饮用,同时注意运动20分钟后再大量的饮用水。但高温瑜伽除外,它需要在练习中不断的饮用水,来补充流失掉的水分。
7、每周固定时间练瑜伽。
错。把瑜伽深入生活中,这样的效果才更好,而不要把练习瑜伽固定成一周几次。

这篇文章如果能够让所有的瑜伽爱好者都看到,并且能够引起你们的思考,那么这篇文章就有意义。

同时也希望看到的瑜伽爱好者能够进行分享转发

让我们练习瑜伽的环境变得更好!

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我们自己变得更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