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觉得家庭教育课程没那么管用,原因原来是这个!

 老玉米棒 2019-10-05

很多家长跟我反映,听了很多的家庭教育课程,觉得都很有道理,可一用起来发现,跟自己的理想还有很大距离。我也注重听各种家庭教育课程,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孩子的问题由两大原因构成的:过度要求和过度满足。在我听到的所有家庭教育课程中,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只提到了过度要求,几乎没有涉及到过度满足,那我们就好好探讨一下为什么会出现都忽视了过度满足的现象。

首先,没有意识到孩子的飞速成长。孩子刚出生时,是没有行为能力的,百分百地照顾是天经地义的。然而,在孩子开始有了行为能力时,要想得到满足,有两种方式:自己努力和求助他人。当发现自己努力很难,求助他人很容易的时候,就会渐渐习惯于求助他人。这就意味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逐步实现从“不努力,有满足”到“先努力,后满足”的转变,否则,爱就成了行贿。
其次,改变十分艰巨。孩子会非常欢迎改变过度要求,可我们要改变过度满足,已经习惯于不劳而获的孩子,就可能抵制。本来“不努力,有满足”到“先努力,后满足”的转变可以是个渐进的过程,也就实现了走入社会的软着陆。但有些年龄比较大的孩子,会沉溺越游戏,而不去上学,就可能发生非常激烈地抵制,不得不实施硬着陆,让家长投鼠忌器,教育工作者就不敢触碰这个课题。
第三,惯性思维的严重影响。在物质生活匮乏的时代,爱孩子没有过度的问题,也就没什么后果。当孩子出现了不良结果后,如何认为是爱的不够,会变本加厉地无偿满足。孩子发现,发脾气就能得到一切,就更会发脾气来得到一切,这就导致了恶性循环。如果家长意识到了问题,想要下决心改变时,会遭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人人都想当道德卫士。可有没有道德,不看动机,而要看结果。
第四,教育工作者往往只有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而没有管理学的知识。用靠用管大人的办法管孩子,很容易克服过度满足。建立必须“先努力,后满足”的机制,就是成人管理的绩效考核。没有管理经验的人会觉得无法操作,比如给钱就干,不给钱不干,反而比以前更麻烦了。其实,搞过管理的人知道,解决这个问题太容易了,对于必须要做好的事情,不是做了奖励,而是不做惩罚。
很多教育工作者可以侃侃而谈教育方法,可面对问题特别大的孩子,会束手无策,原因就在于,导致每个孩子问题的原因中,过度要求和过度满足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当全社会不重视过度满足的影响时,所谓问题严重的孩子更多是由于过度满足引起的,那么,所有经典教育理念都抓瞎了。可如果我们学习了如何应对过度满足的策略,绝大多数问题孩子和孩子问题都可以十分有效地解决。
这里是解决烦恼的归宿:
用管大人的办法管孩子,不必再苦苦寻找育儿方法,
不对道理负责,只对结果负责,我们必将越做越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