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俗易懂的“消费资本论”系列讲解(一)

 思维智慧院 2019-10-05

人类社会需要不断的创新。世界对于我们而言,还有那么多的未知。人类探索的步伐,一刻都不曾停歇,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发现,那些未曾到达的地方,那些未曾被认知的规律,那些未曾被探知的暗物质......探索和发现不断揭示世界的秘密,也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对于经济学而言,它的价值在于它揭示了经济规律,无论是对一个经济现象的解释,或者是对经济规律的发现,或者是对某些经济现象的总结分析,无论是局部的还是整体的,无论是个别的还是普遍的,这些发现都是有价值的,只是放在不同的层面,他们的价值有大有小,有进步也有局限,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消费资本论作为一个创新的经济学理论,它主要向我们揭示了什么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这里,我们通过本篇文章给大家做个简单的分享。

(一)消费资本论究竟揭示了什么?


简单的说,消费资本论揭示了消费是一种资本,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本动力。消费资本论还具体向人们揭示了“消费”转化为“资本”的过程,以及消费者作为“消费资本”所有者可以参与利润分配,获得收益回报。

消费资本的提出,突破了人们对“资本”的认识。在以往的经济学理论中,没有“消费资本”这一概念。陈瑜教授在《消费资本论》中第一次提出“消费资本”的概念,他指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对企业的投资行为,消费者的货款到了企业可以转化为资本,进入到下一个生产过程和经营过程,从而也能够产生利润。在这一过程中,消费转化为投资,消费成为一种资本,能够进入到生产和经营过程带来利润。

根据这一发现,陈瑜教授认为“消费者”作为“消费资本”所有者,也应该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即消费者获得了消费投资的“收益分配权”。换句话说,消费者通过“消费”这一行为,也参与到企业的投资活动,并且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收益”。

读到这里,也许很多人会感到不解。消费本身是一种购买活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我购买商品,支付了商品的价款,是一种价值对等交换的活动。我怎么还能够再获得收益呢?这岂不是不符合道理。所以,很多人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能够发生或者实现的事情。

当然,在我们没有对“消费行为”进行深入研究的时候,的确对这一现象感到困惑,或者不理解。但如果我们对“消费行为”进入深入研究后,我们会发现,这一现象或者事情的发生,也不是不可能的,甚至还是非常合理的。只是它同我们传统的观念,甚至说几百年的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行为有所不同。

(二)

消费是如何转变为投资的?

首先,我们来看看,为什么说在“消费行为”中会包含着“投资行为”?

在传统的商品经济活动中,人们投资了货币资本,购买了原材料和零部件,通过技术员工的劳动,生产出了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商品。这一过程是商品的生产过程,也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原材料和零部件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结合,创造出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商品。

商品被生产出来之后,价值形成了但价值并没有被实现。商品如果没有被销售出去,或者说没有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商品的价值就可能被作废。也就是说前期投入的原材料、零部件和劳动都将作废,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也将不能够被实现。

那么,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怎么被实现的,实际上是由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即当商品的使用价值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时,消费者会用手中的货币来购买这一商品,从而使商品的价值得以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得以发挥作用。

举个实际的例子来说明。

如果只有一家企业能够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商品,那么消费者是没有“选择权”的,因为消费者为了满足生存的需求就必须购买这家企业的商品。但在实际的市场经济活动中,不会只有一家企业,而是有许许多多无数家企业构成。这就意味着,不只一家企业可以生产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商品,而且针对消费者的一个需求,会有N多家企业提供可供选择的商品。

这时,消费者有了“选择权”。消费者可以购买企业A的商品,也可以购买企业B的商品。但到底是购买企业A的商品还是购买企业B的商品?实际上是由消费者自己决定的。若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消费偏好,购买了企业A的商品,就意味着企业A可以实现商品的价值,从消费者那里获得货款,从而可以进入下一轮的商品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同样,若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消费偏好,购买了企业B的商品,就意味着企业B可以实现商品的价值,从消费者那里获得货款,从而可以进入下一轮的商品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也就是说,企业是否能够进入到下一轮的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与消费者是否购买了本企业的商品有着很大的关系。

若消费者只购买企业A的商品,不购买企业B的商品,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企业A可以进行正常的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而企业B的商品由于无法销售出去,也无法实现商品的价值。

企业B若要继续下一轮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只能继续投入货币资金,购买原材料和零部件,支付员工工资。但问题是,企业B新生产的东西,仍旧不被消费者购买呢?企业B不可能依靠无休止的投入,去维持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当企业B的商品没有了销路,企业B就面临着倒闭和破产的风险。即便是企业B可以继续投入资金,也只能维持一段时间,在这一段时间内,商品仍旧无法销售出去,企业B终究是要倒闭和破产的。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对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是非常重要的。消费者的每次购买行为,无意识的进行了一次投资,到底是投资A企业,支持它的继续发展;还是投资B企业,支持它的继续发展。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消费偏好做出选择的时候,实际上也无意识的替市场做出了选择,消费者每一个消费行为,背后都向市场传递了消费者的信号,关于消费者需求的信号,更是向市场传递了投资哪一家企业继续发展的信号。

可以说,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对市场上企业的生死存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可以说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消费者的这种选择行为,到底算不算投资?消费者应不应该获得收益回报呢?

首先,我们来看,什么叫“投资”?对于生产型的企业而言,要购买原材料和零部件,要支付场地费和员工工资,这些都需要资金的投入。我们通常把这种投入叫做“投资”(这里主要讲生产型企业的投资)。

那么,消费者的行为到底是不是投资?

接着上面的例子,我们继续分析。消费者购买了企业A的商品,企业从消费者那里获得了货款,企业若要进行商品的再生产,就需要继续购进原材料、零部件,支付场地和员工工资,这时企业就要将从消费者那里得到的货款,进行“再投资”,即支付上述费用,从而实现了下一轮以及下下轮的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

所以,我们说“消费”可以转化为“投资”。这并不是说,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消费”就转化为了“投资”,而是指伴随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消费者手中的货币资金被交换到企业的手中,企业用这些资金进行了再生产,在新的商品上出现了“消费资本”所带来的价值。在企业不断生产和经营商品的过程中,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给企业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为企业新注入的资金,也转化为企业的资金本进入到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过程创造了价值。

当然,这些资金中也包含了企业最初为生产和经营商品所投入的资金,也包含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为企业新注入的资金。

我们将通过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源源不断为企业注入的这一部分新的资金,称为“消费资本”。消费者通过自己一次次的消费行为,将手中的资金交换到了企业,转变成为了“消费资本”。因此,我们说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中隐含了“投资行为”。


(三)

消费资本是如何参与利润分配的?

前面,我们讲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中隐含了“投资行为”。那么,消费者到底究竟能不能参与利润分配并获得收益回报呢?答案是“YES”,消费者是可以根据自己的“消费投资”行为获得收益回报。

消费者是怎么获得收益回报呢?其实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消费”转化为“投资”的过程。这一过程,并不局限在消费过程中,而是通过消费向生产和经营领域延伸。消费转化为投资后,消费资本金同企业原有的货币资本金混合在一起进入到生产和经营领域,创造了新的价值。因此,消费资本获得的收益回报方式,同企业投入的货币资本金的收益回报是一样的方式。他们的区别就是投入的金额、时间点和投入方式的不同,但是是在同一个过程中创造的价值,或者说是联合在一起创造的价值。

企业货币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方式,根据现有的会计制度,是从企业的净利润中进行分配。即根据企业财务报表中的利润表,计算出企业的净利润,扣除企业的留存资金本外,可以进行利润分配。消费资本参与的也是这一部分的利润分配。

消费资本产生后,企业利润分配出现了新的变化。在没有消费资本之前,企业的净利润中用来分配的对象,只有企业货币资本金的投入者,即企业的货币资本股东。有了“消费资本”后,这部分的分配加入了“消费资本股东”即消费者。企业可以将净利润中用来分配的利润,一部分分配原有的企业股东,一部分分配新增加的“消费资本股东”。

当然,这里只是简单的说明了“消费资本”获得“收益回报”的出处和来源。具体如何参与分配?还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和经营活动,构建出具体的科学合理的分配模型。但根据这一出处和来源,可以看到:消费者参与企业利润分配并获得投资收益回报具有可实现的途径。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消费资本的产生是有科学依据的。消费行为中隐藏着投资行为。消费可以转化为投资,进而转化为资本。第二,消费资本是可以参与利润分配的,它具备实际的收益分配的出处和来源。

本次讲解就到这里,精彩内容下期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