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对一个完全没有养生知识的人,讲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身体自愈研究者 2019-10-05

有位读者留言,说自己的办公室,一共有12个人,就有两个肿瘤病人,都做了手术。开早学会的时候,他忍不住跟同事们说了人体的自愈力,结果被部门主任找谈话,主任说他思想出了问题。这个事很有意思。

我跟他说,自愈力,不需要发红头文件,不需要领导讲话。我说的这个话,其实不是我说的,是樊代明院士说的。他还举了个例子,说你什么时候见过,老虎背着药箱到处跑?院士的这个话,告诉我们一个极为浅显的道理:人也是生物,遵循自然的规律。

自然的规律是什么呢,它是自由自在的运行,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有一定干预自然的能力,但这个能力,还是很有限的。比如,天气太干燥了,现在用科技可以人工降雨。那你人工降雨,只能降一点点,只能降一时半会,你做不到想降多少就降多少。也做不到想什么时候降,就什么时候降。天上一片云没有,你能降下来雨吗?

我们常说,人定胜天,这是一种自我激励,人有时候需要这种自信,但不要太过自负。总体来说,人定胜天是小势,天定胜人是大势。真正的修道者,可以后天返先天,天人合一。那这也不是胜了天,还是遵循天道循环的规律。这个规律,人类不具备违背的能力。

把这个规律,用在医学和生理学上,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是自然之力,整个自然界都是如此。医药,只是一个人工干预的手段,不论医学如何先进,能起的作用还是有限,永远不能成为决定因素。疾病康复的内在决定因素,始终是自愈力在起作用。医药,只是自愈力的助手。

哲人察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观一叶之落,而知秋之将至矣。人体内的规律,我们是看不见的。但体表的规律,我们的肉眼就可看见。真正的规律,它是表里如一的,体内的细胞修复规律,难道与体表的有什么不同吗?

体表的病变,大约有五种类型。一是,出现伤口。比如割了个口子;二是,长了多余的东西,比如长了个包;三是,出现瘀伤;四是,萎缩和硬化。五是,移位或下垂。体表如此,体内同样是如此。这五种,几乎可以包括所有疾病类型。前面三种,程度比较轻,基本上都是自愈,体表的可以自愈,体内的为什么不可以呢?

后面的两种,相对麻烦一些,有些人能好,有些人不能好。不能好的人,是因为自我修复能力差,那你医药如果不能提高他的修复能力,再怎么也是没效果的。能好的人,是因为自我修复能力好,如果再有医药的配合,或者即便没有医药的配合,只要时间到了,也会自己慢慢好。体表的和体内的,都是一样的规律。

有人可能会说,你说的这五种疾病类型,如果程度轻,可以自愈,如果程度重,它是无法自我修复的。比如,长了一颗痣,或者出生就有的胎记,自愈能力能将这个消除掉吗?这个实际上,还是回到了那个问题。如果能消掉,那就是自愈力起主要作用,外力和外物起辅助作用。如果不能消掉,那就是自愈力不够强,不足以完成修复。

那如果自愈力足够强,是否可以消掉呢?虽然比较难,但其实是可以的。为什么难,是因为一般人的自愈力,达不到这么强。我见过一些例子,有的人痣消了,有的人斑没有了,有的人胎记变淡,乃至完全没有了。他们都完全没有使用外力,靠的就是自愈力,不停的提高自己的修复能力。

一些修道或练气的人,鹤发童颜,童颜的意思,就是脸上白净光华。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当然,这并不是他们追求的。伪道养形,真道养神。真正的修道者,他们并不在乎这个皮囊。鹤发童颜,看起来比别人年轻,身体比别人好,这些都只是修道的副产品而已。

也就是说,其实不存在能不能修复的问题,只存在你的自愈力够不够强的问题。生活习惯越差,年龄越大,病程周期越长,修复的难度,自然也越大。体表也好,体内也好,都是这个规律。

体表的问题,我们看得见,所以不担心。体内的问题,我们看不见,要想方设法的要看见,所以发明了各种仪器设备。其实,看见了又如何,看不见又如何?能不能好,能不能痊愈,并不是以能否看见为标准。如果自愈能力差,看见了也没办法解决。如果自愈能力强,即便看不见,它也能自己完成修复。

发明各种高科技设备,是为了搞清楚体内的病变,到底是怎么回事?实际上即便用这些设备,看见了具体的病变组织,也还是搞不清楚怎么回事,也不知道怎么样才能治好。真正的规律,看不看得见,并不重要。人不是靠眼睛解决问题,靠的是心。眼睛只是个显示器,显示器再好,又能怎么样呢?

唯一可以依靠的,是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唯一正确的事,是提高身体的自愈能力。丹道大家李谨伯先生,90多岁出现了胃溃疡,没过几天就自己好了。我一熟人,才40多岁,工作时切到手指的肉了,几个月了,怎么也长不回去,为了避免腐烂,只好把那一小部分肉直接切掉。

这里的两个例子,一个是体内的问题,一个是体表的问题,一个年龄大,一个年龄小,但是年龄大的,还是看不见的体内问题,很快就好了。而年龄小的,还是看得见的体表问题,反而怎么也好不了。区别在于自愈力强弱不同而已。本文由身体自我修复研究者原创首发,微信公众号同名!

(原创:身体自愈研究者,百家号或微信内搜索“身体自我修复研究者”可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