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花雪月武康大楼

 沈维鑑 2019-10-05

风花雪月武康大楼

武康大楼

风花雪月武康大楼

武康大楼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楼,始建于1924年,由万国储蓄会出资兴建,由旅居上海的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1994年,武康大楼入选第二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武康大楼一如我们这座城市,在百年沧桑洗礼之后,沉淀下来的是大气和包容。

风花雪月武康大楼

风花雪月武康大楼

构思巧妙的东美特大楼

武康大楼位于上海天平路、余庆路、兴国路、武康路和淮海中路的交界处。正是由于武康路和淮海路的夹角小于30度,才有了武康大楼舰船外形的先天条件。

当时上海的马路普遍都是两条相交呈90度的形态,那么武康路为什么会和淮海路有这样奇特的夹角呢?

风花雪月武康大楼

话说当年清末洋务派大臣盛宣怀受李鸿章之托督办南洋公学,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巧遇了创办汇文书院并在 上海逗留的意大利人福开森,于是就聘请他当“监院”。福开森上任后,为方便师生出行,于1907年用自己的薪水在霞飞路与兴国路中间另外修建了一条小马路。最初这条小路并没有名字,后来因为临近的法租界欲扩大范围,与上海宁波同乡会“四明公所”发生冲突,又与英、美、俄等国产生了矛盾,福开森从中调停,最终达成了一个令各方满意的解决方案。为答谢福开森,这条马路被命名为福开森路,也就是今天的武康路。

1924年,由于福开森路地处法租界,又与霞飞路相交,法商万国储蓄会针对附近缺少适合高级商务人士住宅的情况,投资建造了这栋住宅楼,最初取名为“东美特大楼”。

风花雪月武康大楼

武康大楼的设计者是当时上海滩赫赫有名的建筑大师邬达克,而武康大楼可以算的上是邬达克居住建筑中的代表作。武康大楼的独特造型固然与大楼所处道路的夹角有关,却也体现了邬达克的巧妙构思。

武康大楼是一座典型的法国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也是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公寓建筑。占地面积约1580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八层公寓,楼高30余米,建筑面积约9275平方米,其前部为骑楼,骑楼形式为连续券廊。

第一、二两层处理成基座,连续半圆券廊,水泥仿石墙面;大楼三至七层为黄褐色面砖贴面,装饰丰富,建筑转角处等局部有出挑阳台。第三层有边疆三角形古典山花窗楣,仔细观察,还会看到那些刻有螺旋花纹的“牛腿”造型,配合外墙的镶拼色彩,在阳光下折射出一种低调的精致和名门贵气。第八层檐部仍为水泥仿石外墙,立面三段之间有连续长阳台形成明显的腰线。大楼底层为商店,店面后退,前面为拱廊通道。四至八层为居住层,设北外廊,大多数居室为南向,户型组合灵活,共有居室63套,附房30多间。垂直交通除步行的回旋式楼梯外,还设有载客和载货电梯各一部,而且电梯用半面钟的样子显示电梯到达的楼层,非常别致。

风花雪月武康大楼

武康大楼刻有螺旋花纹的“牛腿”

多名人曾入住武康大楼

武康大楼曾经还有过一个很特别的名字,叫诺曼底公寓。说到诺曼底,人们一定会联想到二战中那场有名的战役“诺曼底登陆”,那武康大楼和这诺曼底登陆到底有何渊源?

风花雪月武康大楼

其实,武康大楼与诺曼底战役无关,而是法国人习惯于用地名给建筑取名字。

当时离该楼一步之遥有新华影业公司和联华影业两家电影公司,因此许多电影界人士陆续租住在武康大楼。这里是个闹中取静之处,楼下有咖啡厅及茶餐厅,电影界人士平时喜欢在这里聚会,讨论剧本、会见演员。尽管抗战爆发结束了上海短暂的繁荣期,但一批左翼文艺家却把“孤岛”电影,尤其是商业电影推向了繁荣。很多电影公司在租界相对稳定的形势下继续拍片。

风花雪月武康大楼

《一江春水向东流》中的吴茵与白杨

有“东方第一母亲”之誉的电影演员吴茵当时就入住了武康大楼,因一部《渔光曲》而红透中国的电影明星王人美也一直居住在七楼的一个房间。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孔祥熙的二小姐孔令伟将大楼买下,自己住了进去。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曾担任代理上海市长的赵祖康也曾入住。1953年,原福开森路更名为武康路,诺曼底公寓正式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并更名为武康大楼。

风花雪月武康大楼

孙道临、王文娟夫妇是武康大楼的住户

其后一些文化演艺界名流也陆续搬入。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和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夫妇便长期居住在此。据说孙道临当年喜欢临窗眺望对面的一栋花园洋房。那幢德式红顶白墙的建筑便是宋庆龄的故居。住在这里的还有上海著名的电影艺术家郑君里。赵丹和夫人黄宗英在50年代也曾经在这里居住,后来才搬到湖南路。在这里住过的还有秦怡等知名老艺术家,当时的武康大楼可谓是星光熠熠。

武康大楼不仅住着很多演艺界明星,还有很多普通的老住户,他们是与众不同的一群人。他们真正热爱老建筑、对武康大楼怀有很深厚的感情,也一直在竭力维护这幢老楼昔日的风采。很多老住户回忆起记忆中的武康大楼,脸上显露出的骄傲神情,只有住在武康大楼里的人才能体会。一位老住户这样回忆道:

50年代初刚搬进武康大楼的时候,大楼窗户的窗框上有一层薄薄的细毛毡,关窗时就不会发出太大声响;走廊及转角都有电油汀,方便集中供暖;面积大一点的厨房,统一配备了烫衣板;二楼的屋顶天台曾铺满绿植,还配有儿童戏水池……这就是武康大楼内曾有的惬意生活。

风花雪月武康大楼

上世纪50年代,武康大楼走廊墙为紫红色

风花雪月武康大楼

武康大楼内部装饰细节

物是人非的返修大楼

武康大楼并没有因战争的结束而风平浪静。“文革”开始之后,文艺界不幸成为了重灾区,这也导致了武康大楼生态的急剧恶化。淮海路被改名为“反修大街”,武康大楼也成了“反修大楼”。

风花雪月武康大楼

风花雪月武康大楼

星移斗转,物是人非。武康大楼终于在改革开放后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宁静。现在它已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得到了很好的修缮和保护。在如今的住客中,有从小就住在大楼里的老上海人,也有慕名新搬入体验老房风味的新上海人和外国人。而底层的商铺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衍生出了不同的形态,琳琅满目,生生不息。

武康大楼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每个历史时期都有标志性的变化。武康大楼的历史不仅要有过去时光的风花雪月,那是大家想象得到的,也必须要有时代变迁留下的斑驳,那是大家想象不到的。

风花雪月武康大楼

武康大楼老照片

老房是一个载体,它承载着时代的变迁,承载着岁月的流逝,也承载着来往住客们的喜怒哀乐和生老病死,把这些加在一起,便成就了一座城市的历史。而武康大楼则更像一个恪尽职守的哨兵,默默的守护着周围和它一样历尽沧桑的老房子,守护着整座老上海的记忆。

风花雪月武康大楼

风花雪月武康大楼

看懂上海粉丝群

等侬来喫一杯老上海的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