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河南省名称的来源常用的说法是:“河南位于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南,故名河南。”你可能不知道,“河南”名称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即诞生了,并且在其后的1800多年中,这个名称其实由洛阳独享,明朝后期才扩大至现河南大部分辖区。下面就跟随小编,来回到历史,重读河南。 《史记·货殖列传》司马迁记载:“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这里提到的“河”指黄河,而河东、河内、河南谓“三河”,是以黄河为坐标界定的区域,中华初始文明皆集中发生在这一地区。具体来讲,河东指山西省大部,河内指焦作一带(包括洛阳吉利区),河南则指现洛阳周边区域。 恭喜,获得奖励啦! 广告 洛阳称河南,是与河东、河内相对应的,若从地理位置上看,河东、河内、河南这三个区域,恰恰构成一个鼎足之状,而洛阳的孟津县正好处于轴心,这个县的西北为河东,北部和东北为河内,其南面正是洛阳,也就是河南。即从西汉开始,“河南”一词开始用于地名命名,特指洛阳周边区域。 西汉河南郡 北魏统一北方后迁都洛阳,又改河南郡为河南尹。隋代复改河南尹为河南郡,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唐代,河南郡改为都畿道河南府。北宋时期河南府以西京洛阳为中心,辖今日巩义、登封、渑池、偃师、孟津、伊川、新安、宜阳、洛宁、嵩县。 三国河南府 元代置河南府,下领一州(陕州,治所在今三门峡市)十二县(洛阳县、偃师县、宜阳县、永宁县、灵宝县、阌乡县、陕县、渑池县、孟津县、新安县、巩县、登封县)。 北宋河南府 明代河南府,下辖一州十三县(在元代辖境上增加嵩县); 清代河南府,雍正二年(1724年)后下辖十县,少了灵宝县、阌乡县、陕县。民国时期置河洛道,下领十九县,在清代辖境上又增加陕县、灵宝县、阌乡县、卢氏县、临汝县、郏县、宝丰县、鲁山县、伊阳县。 清河南府 以上沿革堪称复杂,总体来说,河南这个称谓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洛阳独享,洛阳与河南常常画等号,河南府这个冠冕,常常戴在在洛阳头上。 洛阳 进入21世纪以来,洛阳做为做为河南省的副中心城市,继续以工业、旅游、文化、高端制造等做为发展方向,城乡融合速度加快,各项事业齐头并进,正向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迈进,继续为河南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洛阳 |
|
来自: 一瓯春zp8e2s42 > 《探密苏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