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言文考试阅读.八年

 romini 2019-10-06

一、为什么要出版《我爱文言文》丛书?

1.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承载着璀璨的华夏文明,文言文是先人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承载着厚重的智慧结晶。

2.学习文言文是对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最直接的传承。学习文言文,不仅能让我们了解我国古代文明的光辉灿烂,而且能激发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自信心。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吸收古代的优秀文化,还能够使我们提高文化素养,提升综合能力,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3.无论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是从教材内容的编排及语文考试的角度,文言文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重要性日益突出,加强文言文的阅读与训练,可以让我们轻松应对各种语文考试,并在考试中获得高分。

4.“交大之星”继《语文考试阅读》《语文考试作文》出版之后,很多读者建议出版《文言文考试阅读》系列,《我爱文言文》中的主要品种就是《文言文考试阅读》,这就满足了广大老师和学生的需要。

5.市场上同类书很多,但都大同小异,篇目重复,考试的指导性和实用性不是很强。这套书克服了一些传统机械的训练模式,避开选文的重复,突出实用性、指导性、前瞻性,使其真正成为独具匠心、实用管用的文言文训练与考试资料。

6.学生运用此书进行文言文阅读、训练和测试,可以有效提高文言文学习能力,快速提高文言文阅读板块的考试成绩,同时也能为教师和教研员提供文言文的命题参考。

鉴于此,经过反复的调查研究与科学论证,我们组织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策划并编写了中小学《我爱文言文》丛书。

二、《我爱文言文》的内容和结构怎样?

1.丛书包括《走进小古文·阅读与训练》1册,《文言文考试阅读》六、七、八年级和高一、高二年级各1册,中考、高考《文言文阅读真题演练》各1册,中考、高考《文言文阅读押题演练》各1册,共10册。

2.《走进小古文·阅读与训练》以寓言、历史、神话、成语、辩论与散句及其他为单元编排,每篇文言文下设三个板块:诵读与训练、作者与作品、注释与译文。《文言文考试阅读》分两个部分:一部分为一文一考,一部分为一文多考,每个部分都由“真题回放”“试题解析”“选文补译”三个板块构成。《文言文阅读真题演练》分两部分:一部分为点石成金辅导篇,一部分为真题精选训练篇,其中点石成金辅导篇由“文言文考试命题报告”“文言文考试阅卷报告”“文言文考点、解题技法”“文言文知识梳理”等板块构成。《文言文阅读押题演练》以主题为单元编写,每篇文言文下设以下栏目:“押题理由”“难点字词注解”、“文言知识梳理”“选文全文翻译”等。三、《我爱文言文》丛书的特点有哪些?

1.选文合理。依据最新修订版的课程标准、考纲、考试说明和主流教材,顺应中考、高考和各年级各种考试的命题趋势,针对各学段学生特点,精选适合其阅读的文言文材料,避免了与其他同类书选文的重复,极具同步性、新颖性、独特性与预测性。

2.选卷真实。凡是涉及考试真卷内容的品种,所选真题源于全国除港澳台以外的二十几个省市。大有省市级次的试卷,中有市县级次的试卷,小有联校、学校级次的试卷。选卷种类齐全,单元考、月考、会考、调考、质监考、联校考、竞赛考、小考、中考、高考等一应俱全。

3.体例科学。依照各册内容的不同,结合文言文的考试特点,为学生量身打造科学的训练模块,切实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考试水平及文化素养。

4.指导详细。各书从内容的把握到技法的讲解、题目的分析与解答都进行了细腻、切实和有效的指导,如从选文的内容、主题、结构、写法等方面解读,从设题的背景、试题的考查点、解答的技巧与方法等层面进行分析,剖析到位,答案详细,使学生真正达到“拥有《我爱文言文》,学习文言不用愁”的效果。

5.预测给力。书中专门设置的预测性栏目,以最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考纲、考试说明和主流教材为依据,全程跟踪小考、中考、高考和各相关年级的最新命题走势,具有很强的押题性,真正起到了考试的预测作用。

四、怎样使用这套书?

1.把这套书当做平时的阅读训练书。每个年级的第一、第二学期可用;寒假、暑假可用。

2.把这套书当做复习备考用书。单元考试、期中、期末考试和小考、中考、高考前均可使用。

3.把这套书当做文言文阅读训练作业本。老师或家长按期布置,学生按时间训练,再进行批改与讲评。

4.把诵读文言文选文、学习解题技巧与解答文后题目三者有机结合,也可以将这三项中的任一项抽出来单独学习与训练。

5.总之,把诵读、积累、感悟、感受、训练、考试与运用结合起来学习,或将其中的某一个或几个拿出来练习,都是不错的选择。

在编写《我爱文言文》丛书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全国各地的教研室、学校和老师们的鼎力支持,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第一部分 八年级学生怎样做好文言文考试阅读文言文阅读分析在考试中占有较大分值,掌握好文言文基础知识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大有裨益。但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语文时都比较畏惧学习文言文,做文言文阅读分析更是让很多学生望而生畏。那么,该如何做好文言文阅读分析呢?

首先,要快速浏览题目。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其次,要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而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这样便可以让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其三,要结合注释速读全文。文言文阅读文段中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如果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即可。

最后,要“对症下药”解答问题。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学生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我们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②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我们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③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做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此句直译的意思是: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可意译为:你也太不聪明了!④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

最后,希望通过本书的阅读训练,大家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能够有所提高,并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找到乐趣!第二部分 一文一考第一单元 叙事篇

【真题1】陶母责子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上海市普陀区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

陶公①少时作鱼梁吏②,尝作坩③鲊饷母。母封鲊④付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惟不益,乃增吾忧也。”

1.解释下列句中带阴影的词。(2分)

陶公少时作鱼梁吏。()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非惟不益,乃增吾忧也。

3.陶母为什么要退回儿子送给她的这罐腌鱼?(2分)

试题解析

本文出自《世说新语》,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文言词语的解读能力。如对第1题“少时”的解释,很多同学容易将“少”翻译成“很少”,这就需要同学们区分文言词语和白话词语之间的差别;第2题是翻译句子,翻译句子时要找准句子中的关键词,比如这句话的关键词就是“唯”“益”“增”。【真题2】扁鹊见秦王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湖南省岳阳市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

医扁鹊①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②。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下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③其石④,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之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1.解释下列句中带阴影的字。(2分)

(1)耳不聪()

(2)目不明()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如果你只知道用这样的方法去管理秦国的政权

B.如果是这样就知道秦国的政治情况了

C.假使你用这样的方法来管理秦国的政事

D.假使你是这样的国君,我就知道秦国的政治如何了

3.从文中可以看出扁鹊是一位__________的人。(1分)

试题解析

第3题让同学们分析人物形象,主要考查同学们的理解分析能力。文章中的语言和动作描写都是为了刻画人物形象,做题时可以根据文中的对话来分析。【真题3】三国演义(节选)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上海市长宁区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

却说玄德同行军民十余万,大小车数千辆,挑担背包者不计其数。路过刘表之墓,玄德率众将拜于墓前,哭告曰:“辱弟备无德无才,负兄寄托之重,罪在备一身,与百姓无干①。望兄英灵,垂救荆襄之民!”言甚悲切,军民无不下泪。忽哨马报说:“曹操大军已屯樊城,使人收拾船筏,即日渡江赶来也。”众将皆曰:“江陵要地,足可拒守。今拥民众数万,日行十余里,似此几时得至江陵?倘曹兵到,如何迎敌?不如暂弃百姓,先行为上。”玄德泣曰:“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②。今人归我,奈何弃之?”百姓闻玄德此言,莫不伤感。

1.本文出自中国古典名著《________》,作者是_______。(2分)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2分)

3.刘备自幼家贫,以织席贩履为业,而最终雄霸一方。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得以成就蜀汉大业的原因是什么?(2分)

试题解析

这是一篇课外文言选段,主要考查同学们的课外阅读情况,所以大家平时要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第2题概括选文故事情节,要注意抓住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经过等要素进行概括。【真题4】误认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云南省景洪市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

卓茂①尝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将去,顾而谓曰:“若非公②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丞相府归马。

1.解释下列带阴影的字。(2分)

(1)幸至丞相府归我()

(2)乃诣丞相府归马()

2.卓茂问“子亡马几何时矣”的用意是__________。(2分)

3.这件小事表现了卓茂________的品质,表现了“马主”________的品质。(2分)

试题解析

解释“归”字同学们需要认真分析,我们学过“云归而岩穴暝”中的“归”是“聚拢”之意,而此处的“归”要与之区分开来。第2题“子亡马几何时矣”的用意,做这道题应分为两步,首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然后再结合上下文去理解。第3题需要同学们认真把握原文,分析人物性格。【真题5】口技(节选) 核舟记(节选)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山东省日照市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

[甲]京中有善①口技者。会②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③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④寂然,无敢哗者。

[乙]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①,各其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②云。

1.填空。(4分)

甲、乙两个文段都选自清代人___编选的笔记小说《_____》。甲文以“______”字为核心,突出了民间艺人口技表演的高超;乙文段围绕“_____”一词,表现了王叔远微雕技艺的精湛。

2.解释下列句子中带阴影的字。(2分)

(1)会宾客大宴 会:_________

(2)罔不因势象形 罔:__________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4.甲文除了对民间艺人进行直接描写外,还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请找出文段中侧面描写的句子。(2分)

试题解析

“会”是古今异义,“坐”是通假字,这是我们必须掌握的文言知识,翻译“尝贻余核舟一”时要注意三点:一是数字后面的量词省略,一是定语后置,还有“核”是名词用作动词,“用桃核雕刻”。“尝贻余核舟一”,我们可以将其变成“尝贻余一(个)核舟”再翻译。第一单元 篇目集释

【真题1】陶母责子

字词注释

①陶公:对陶侃的敬称。②鱼梁吏:监察鱼梁事务的小官。鱼梁:在水中筑堰用以捕鱼的一种装置。③坩:盛物的陶器。④鲊:经过加工的鱼类食品,如腌鱼、糟鱼之类。

全文翻译

陶侃在青年时期做过监察鱼梁事物的小官,曾派人送一陶罐腌鱼给母亲。他母亲把原罐封好交给送来的人退还,同时附了一封信责备陶侃,说:你身为官吏,把官府的物品赠送给我,这样做不仅没有好处,还增添了我的忧愁啊!

【真题2】扁鹊见秦王

字词注释

①扁鹊:姓秦,字越人,郑国人,战国时的名医。②除:治疗。③投:弃掷,丢掉。④石:针灸时用的石针,古代有“石针砭病”的说法。

全文翻译

扁鹊拜见秦武王,武王把自己的病情告诉扁鹊,请求扁鹊予以治疗。秦武王的近臣说:“大王的病在耳朵和眼睛之间,即使治疗也未必能治好。如果处理不当,还可能把耳朵搞聋,把眼睛搞瞎。”秦武王把近臣的话告诉了扁鹊。扁鹊听了,大发脾气,把针石丢在地上,气愤地说:“君王既然跟懂得医理的人商量治病,却又听不懂医理的人胡言乱语。如果用这种方法来管理秦国的政事,那么您只要在一次重大的举动上迟疑不决,秦国很快就会灭亡啊!”

【真题3】三国演义(节选)

字词注释

①无干:没有关系。②举大事:做大事。本:根本。

全文翻译

上回说到刘备(被曹操打败),(被迫)带着十余万士兵和百姓逃难,大大小小的马车有数千辆,挑担背包的人更是数不胜数。途中路过刘表的墓,刘备带领众将士跪拜在墓前,哭着说:“你的弟弟刘备无德无才,辜负了兄长寄托的厚望,罪责都在我一人身上,与百姓没有关系。希望兄长在天之灵保佑那些跟随我逃难的荆州百姓!”他的这番话言辞悲切,士兵和百姓无不感动落泪。这时,忽然有探马来报,说:“曹操大军已经在樊城做好准备,命令人收拾船筏,即日就要渡江追杀过来了。”众将士都说:“荆州是重要的地方,完全可以拒兵守住。如今(我们)带着数万百姓,一天才走十余里,像这样什么时候才能到达荆州?倘若曹兵一到,我们如何迎战?不如暂时抛弃这些百姓,(士兵们)先走为上策。”刘备哭着说:“凡是做大事的人都是以树立人心为根本的,今天大家跟随我一起落难,我怎么忍心抛下他们呢?”百姓听到刘备的这番话,没有不悲伤感动的。

【真题4】误认

字词注释

①卓茂:人名。②公:对人的尊称。

全文翻译

卓茂曾经有一次(坐马车)出门。有一个人说那马是他丢失的。于是卓茂问他:“你丢失马多久了?”那人回答说:“一个多月了。”卓茂这匹马已经养了好几年,心里知道不是这人丢的马,但还是卸下马给了他,自己拉了车离开。将要走时,回头看着那人说:“如果这不是你的马,希望(你把马牵到)丞相府还给我。”过了几天那个人在别的地方找到了自己丢的马,于是到丞相府把马还给了卓茂。

【真题5】[甲]口技(节选)

字词注释

①善:擅长。②会:适逢,正赶上。③但:只。④坐:通“座”。

全文翻译

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一天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帷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帷幕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一起围坐在帷幕前面。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帷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场安静下来,没有人敢大声说话。

[乙]核舟记(节选)

字词注释

①因势象形: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②大苏泛赤壁:苏轼泛游赤壁。

全文翻译

明朝有个有特殊技艺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细小圆形木头,雕刻宫殿、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具、人物,以及鸟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赠送我一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原来刻的是苏轼泛游赤壁的情形。第二单元 议论篇

【真题6】治国之道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湖北省黄冈市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

凡治国①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②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③为国者,必④先富民,然后治之。

1.解释下列带阴影的字。(3分)

(1)是以善为国者()

(2)民富则安乡重家()

(3)奚以知其然也()

2.下列句中带阴影的字的意思不同于其他项的是()。(2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C.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D.民贫则难治也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2)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4.短短百余字的文字中,直接体现了管仲__________这一远见卓识。(2分)

5.管子的民本思想和我们今天所提倡的“以人为本”是一样的吗?为什么?(4分)

试题解析

这篇文章为了讲述“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道理,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方面讲“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紧接着从另一方面讲“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从这两个方面作了鲜明的对比后总结出“富常治国,乱国常贫”进而得出“必先富民,然后治之”的道理。【真题7】大道之行也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湖南省华容县八年级语文月考试卷

大道①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②,讲信修睦③。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④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⑤,女有归⑥。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⑦,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⑧而不闭,是谓大同⑨。

1.解释下列带阴影的字的意思。(4分)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睦:)

(2)不独子其子(子:)

(3)矜、寡、孤、独(孤:)

(4)盗窃乱贼而不作(贼:)

2.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2分)

大道:__________________

大同:__________________

3.请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并概括层意。(3分)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大同社会的特征?(2分)

5.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2分)

试题解析

以上题目重点考查同学们对“大同”的理解,同学们在理解原文时要抓住大同社会的主要特征。孔子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因此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大道之行也》的主旨就是对大同社会的描述。【真题8】马说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北京市朝阳区语文升学考试卷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①辱②于奴隶人之手,骈死③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④,一食⑤或⑥尽粟一石。食⑦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⑧,且⑨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带阴影的字。(4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____________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____

(3)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执策而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1段描述千里马悲惨处境的句子是。(2分)

3.文中“呜呼”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2分)

4.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4分)

试题解析

第1题考查同学们对文言实词的掌握情况,其中有古今异义、通假字和一词多义,要仔细区分。第2题和第3题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4题是考查对作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的理解,同学们要联系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处境,明白“千里马”在文章中的比喻意义。【真题9】陋室铭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月考试卷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①。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②。斯③是陋室④,惟吾德馨⑤。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⑥,往来无白丁⑦。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⑧之乱耳,无案牍⑨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带阴影的词的意思。(2分)

(1)有仙则名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惟吾德馨 德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带阴影的词。(2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1分)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4.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试题解析

第1题中“名”是词类活用,“德馨”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理解。第2题翻译句子要注意“劳”的词类活用。第3题要在理解原文意思的基础上找出相应的句子填空。第4题要写出刘禹锡和颜回二人居“陋室”和“陋巷”的乐观态度,以及他们安贫乐道的精神品质。【真题10】邹忌讽齐王纳谏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上海市嘉定区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①。朝服②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③,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④,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⑤,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⑥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⑦。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⑧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⑨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对下列语句中带阴影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朝服衣冠,窥镜(察看)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弊端)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偶尔)

2.下列句子中带阴影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徐公来,孰视之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吾妻之美我者

D.暮寝而思之

3.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第1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2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本文第3、4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真相的道理。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语句。(4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5.《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2分)

试题解析

文言实词和虚词是文言文考查的必要内容,同学们一定要注意积累。第1题考查的是古今词义的不同。第2题考查的是“之”的几种不同用法。我们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辨析其意思。第3题翻译的第一句要注意句序的倒装,注意标点符号。其他两题只要我们理解了原文内容就可以顺利作答。【真题11】孙权劝学 送东阳马生序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上海市华师大一附中八年级语文月考试卷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①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②邪!但当涉猎③,见往事④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⑤,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⑥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余幼时即嗜学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②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③。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④,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⑤,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⑥,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⑦曳屣⑧,行深山巨谷中,穷冬⑨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带阴影的词的意思。(2分)

(1)蒙乃始就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敢稍逾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带阴影的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结友而别 足肤皲裂而不知

B.自以为大有所益益慕圣贤之道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当余之从师也

D.蒙辞以军中多务 未尝稍降辞色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4.甲、乙两文同为劝学,孙权先指出________________,继而现身说法,劝说吕蒙多读书;宋濂则直接从自身学习经历说起,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和勤奋学习的经历,以此勉励马生刻苦读书。(2分)

5.说说你从吕蒙和宋濂的读书经历中悟出的学习道理。(2分)

试题解析

“而”是文言文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虚词,同学们对其用法一定要掌握清楚。翻译的第1句要注意“博士”的古今异义;翻译第2句要注意“以是”的意思。对比阅读是现在流行的文言文考试题型,两文同为“劝学”,但两人劝说的方式不同,同学们要注意比较,从吕蒙和宋濂读书的方法中感悟其中的道理。第二单元 篇目集释

【真题6】治国之道

字词注释

①治国:治理国家。②敬上:恭敬皇上。③善:善于。④必:一定。

全文翻译

大凡治国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贫穷就难以治理。凭什么这样说?人民富裕就安于乡居而爱惜家园,安乡爱家就恭敬君上而畏惧刑罪,敬上畏罪就容易治理了。人民贫穷就不安于乡居而轻视家园,不安于乡居而轻家就敢于对抗君上而违犯禁令,抗上犯禁就难以治理了。所以,治理得好的国家往往是富的,乱国必然是穷的。因此,善于主持国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再加以治理。

【真题7】大道之行也

字词注释

①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②选贤与能:把品德高尚的人、有才能的人选拔出来。③讲信修睦: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修:培养。④子:以……为子。⑤男有分:男子有职务。分:职分,指职业、职守。⑥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归:指女子出嫁。⑦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闭:杜绝。兴:发生。⑧外户:泛指大门。⑨大同:指理想社会。同:有和平的意思。

全文翻译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人们)把品德高尚、有才能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因此人们不单赡养自己的父母,也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捡起来)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却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这样一来,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真题8】马说

字词注释

①祇:只是。②辱:受屈辱。③骈死:并列而死。④马之千里者:能日行千里的马。之,助词。此句“马”和“千里者”是部分复指关系。⑤一食:吃一顿。⑥或:有时。⑦食(sì):通“饲”,喂养。⑧见:通“现”,显现。⑨且:犹,尚且。欲:想要。等:等同,一样。不可得:都做不到。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尽其材:竭尽它的食材。指喂饱了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鸣:马叫。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执策:拿着马鞭。其真无马邪: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难道,表反问语气。

全文翻译

世上有伯乐,这以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到埋没,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千里马日行千里的特点来喂养它。这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吃不饱,力不足,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显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马鸣叫但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起马鞭面对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能识别千里马吧!

【真题9】陋室铭

字词注释

①名:著名,有名。②灵:神奇,灵异。③斯:这。④陋室:简陋的房子。⑤德馨:品德高尚。⑥鸿儒:知识渊博的人。这里指做官的人。⑦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⑧丝竹:乐器的声音。⑨案牍:官府的公文。

全文翻译

山不在于它的高低,只要有仙人居住那么这座山就出了名。水不在于它的深浅,只要有龙在水中潜伏,那么,这片水就有了灵气。这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只是因为居室主人我品德高尚,那这间屋子也就不显得简陋了。这间房子,苔痕碧绿,长上台阶,草色碧绿,进入帘中。与我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人,没有没学问的人。(在这里)我们可以弹琴,可以翻阅佛经。没有弹奏乐器的声音扰乱我的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体劳累。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杨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真题10】邹忌讽齐王纳谏

字词注释

①形貌昳丽:容貌光艳美丽。昳:美丽。②服:动词,穿戴。③不自信:不相信自己(美)。宾语前置用法。④旦日:第二天。⑤明日:第二天。⑥私:动词,偏爱。⑦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⑧左右:国君身边的近臣。⑨蔽:蒙蔽,这里指受蒙蔽。闻:使……听到。期(jī)年:满一年。期:满。

全文翻译

邹忌身高八尺多一些,并且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了照镜子(里自己的形象),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比,谁更美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妾说:“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一位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邹忌)问客人:“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客人说:“徐公及不上您的美丽啊!”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观察他,自认为(自己的样貌)不如(徐公)美;(又)对着镜子审视自己(的形象),更(感觉)远不如(徐公美)。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思考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因为)畏惧我;我的客人认为我美,(是因为)想要有求于我。”

(邹忌)于是入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畏惧我,我的客人有事情想要求助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王后嫔妃和亲信侍从,没有谁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大王的,在国家中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太厉害了。”

齐威王说:“好!”于是发布命令:“能够当面指责我过错的所有大臣、官吏、百姓,授予上等的奖赏;上书劝诫我的,授予中等的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指责我并能使我的耳朵听闻的,授予下等的奖赏。”

命令刚刚下达时,大臣们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有时候偶尔有人来进谏;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要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这件事,都来齐国朝拜。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真题11】[甲]孙权劝学

字词注释

①当涂:“涂”通“途”。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②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③涉猎:粗略地阅读。④往事:指历史。⑤论议:谈论,商议。⑥更:重新。

全文翻译

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而不必去深钻精通。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东吴名将鲁肃路过寻阳,与吕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乙]送东阳马生序

字词注释

①余:我。嗜(shì)学:爱好读书。②假借:借。③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弗:不。之:指代抄书。④既:已经,到了。加冠:古代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成年。⑤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⑥叱(chì)咄(duō):训斥,呵责。⑦箧:书箱。⑧屣:鞋。⑨穷冬:隆冬。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媵人:这里指服侍的人。汤:热水。日再食:每天供应两顿饭。再:两次。腰:名词作动词。容臭: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缊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的意思。慕艳,羡慕。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全文翻译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跟老师学习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节,刮着凛冽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却不知道。到了学舍,四肢冻僵不能动弹,服侍的人用热水浇洗(我的手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里,主人每天(只给我)两顿饭吃,没有新鲜肥美味道好的食物可以享受。同屋住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珠宝装饰的帽子,腰上挂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人好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也没有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比不上其他的人。我求学时的勤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第三单元 游记篇

【真题12】观潮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浙江省金华市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①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②,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③,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④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⑤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⑥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⑦,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⑧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⑨。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1.下列句中带阴影的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B.争先鼓勇,溯迎而上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吴儿善泅者数百 善战,吾请无攻宋矣

D.皆披发文身 与儿女讲论文义

2.下列句子用现代汉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观。

B.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同时,还有在水面舞旗、举枪、挥刀的,就像在平地上行走一样。

C.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只有“敌船”被火焚烧,随波飘去。

D.虽席地不容间也:即使容纳一席之地的空间也没有。

3.对本文解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全文分别从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等方面再现了钱塘江潮的景观和观潮的盛况。

B.作者在描写潮来时,倾狂澜于文面,以“仅如银线”摹其形,以“玉城雪岭”绘其色,以“声如雷霆”言其声,以“吞天沃日”状其势,笔力飞旋挥洒,令人豪兴倍增。

C.文章结尾以场面之大,物品之繁,车马之多,空地之少,正面描写观潮者众多和钱塘江潮盛况。

D.写景和叙事相映,深细和繁简相依,风景和风俗相融,对比与映衬相间,是本文最突出的特点。

4.文中所写的“京尹教阅水军”和“吴中健儿弄潮”两部分内容似乎偏离了文题“观潮”,针对这种说法,请谈谈你的见解。(3分)

试题解析

前三题都是考查同学们对课内实词、虚词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第4题是开放性习题,同学们应该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做到言之有理,表述清晰即可。【真题13】湖心亭看雪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湖北省荆州市高基庙中学八年级语文月考试卷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①,余挐②一小舟,拥毳衣炉火③,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④,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⑤。(),(),(),(),()。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⑥!”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本文选自《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又字______,号_______,别号________,_________(朝)人。(4分)

2.说说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请举例说明。(3分)

3.将文中的空格补充完整。(5分)

试题解析

《湖心亭看雪》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到湖心亭赏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达了作者幽远脱俗的闲情雅致。第1题和第3题考查同学们的文言文基本功,即对作者及原文的熟练程度。第2题让大家说说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的特色,要抓住作者在文中运用白描手法的句子来谈。【真题14】记承天寺夜游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湖北省随州市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①起行。念②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③,水中藻荇交横④,盖⑤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带阴影的字。(1分)

(1)念无与为乐者 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与步于中庭 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他怎样的心情呢?(3分)

试题解析

理解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是这篇散文的重点,也是难点。作者被贬,月夜与知音同游,陶醉美景,复杂的心情全在一个“闲”字。在写景上,作者巧用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月夜的空灵之美,寄托了作者豁达的情怀。理解了这些,完成以上题目就没有难度了。【真题15】三峡 早发白帝城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上海市新华进修学院名师辅导中心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①阻绝。或王命急宣②,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二千百里;虽乘奔③御风不以疾④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⑤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⑥,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⑦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朝①辞②白帝彩云间③,千里江陵④一日还⑤。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⑥。

1.解释下列词语。(2分)

(1)或:___________

(2)漱:___________

(3)旦:___________

(4)属引:__________

2.甲文的体裁是,作者是时期的(填姓名)。

乙文的体裁是,作者是时期的(填姓名)。(3分)

3.下面各项带阴影的字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0.5分)

A.沿溯阻绝 哀转久绝

B.其间千二百里 飞漱其间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甲文描写了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段所描写景色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分)

5.甲文第2段的结构是()。(0.5分)

A.并列

B.总分

C.层进

D.分总

6.乙文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写行舟顺流而下时的速度之快,这与甲文中的哪句话意思一样:________________。(1分)

7.乙文中“两岸猿声啼不住”,甲文中有关这方面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1分)

8.乙文中“轻舟已过万重山”,“万重山”也就是甲文中提到的____________。(0.5分)

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试题解析

比较阅读的题目要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找到异同点。一词多义要结合具体语境仔细分辨。翻译句子时,要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如“回清倒影”,我们可以采用“加字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回(旋)着清(波),倒(映)(着景物)的影(子)。第三单元 篇目集释

【真题12】观潮

字词注释

①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为望)。②玉城雪岭: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白雪覆盖的山岭。际:连接。③沃日:冲荡太阳。沃:用水淋洗。④艨艟:战船。⑤尽:穷尽。⑥倏而:突然。⑦披:披散。文:动词,画着文彩身。⑧溯迎:逆流迎着潮水。⑨能:本领。⑩溢目:满眼。倍穹:(价钱)加倍的高。僦:赁(租用)。

全文翻译

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观。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儿慢慢逼近,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天上堆压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就像震耳的雷声一般。波涛汹涌澎湃,犹如吞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非常雄壮豪迈。杨诚斋曾在诗中说:“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市;钱塘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了一条白玉的腰带。”就像这样一般。

每年临安府的长官到浙江庭外检阅水军,巨大的战舰数百艘分别排列于江的两岸,一会儿全部的战舰都往前疾驶,一会儿分开;一会儿聚合,形成五种阵势,同时有在水面上乘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就好像踩在平地一般。忽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物一点都看不见,水中的爆破声轰然震动,就像高山崩塌一般。过一会儿烟雾消散,水波平静,看不见任何一条大船,只有演习中充当敌军战船的军舰被火焚烧,随着水波而沉于海底。

浙江一带善于游泳的健儿数百人,每个人都披散着头发,身上满是文身,手里拿着十幅长的大彩旗。大家奋勇争先逆着水流踏浪而上,在极高的波涛之中,忽隐忽现腾越着身子,姿势变化万千,然而旗尾一点点也没有被水沾湿,以此来夸耀自己的才能。

在江岸南北上下十余里之间,满眼都是穿戴着华丽的首饰与衣裳的观众,车马太多,路途为之阻塞。所贩卖的饮食物品,比平时价格高出一倍。而租借观赏的帐篷的人(非常多),即使容纳一席之地的空间也没有。

【真题13】湖心亭看雪

字词注释

①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②挐:通“桡”,撑(船)。③拥毳衣炉火: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毳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④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⑤一白:全白。⑥焉得更有此人: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焉得:哪能。更:还。

全文翻译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杭州西湖。下了好几天的大雪,湖中没有人的说话声,也没有鸟叫声。这一天初更以后,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两三个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面对面坐在那儿,一个小书童烧着火炉,炉上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你这样(痴情赏雪的)的人。”便拉着我一同喝酒。我痛饮了三大杯酒后告别。我问他们的姓名,(他们回答)说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像先生一样痴的人!”

【真题14】记承天寺夜游

字词注释

①欣然:愉快地。②念:想。③空明:清澈透明。④交横:纵横交错。⑤盖:原来是。

全文翻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从窗口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交错纵横,都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

【真题15】[甲]三峡

字词注释

①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②或:有时。王命:朝廷的文告。宣:宣布,传达。③奔:这里指飞奔的马。④疾:快。⑤绝巘:极高的山峰。⑥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⑦属引:接连不断。属:动词,连续。引:延长。

全文翻译

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到。

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渔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早发白帝城

字词注释

①朝:早晨。②辞:告别。③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④江陵:今湖北江陵县。⑤还:返回。⑥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全文翻译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要一天时间。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第三部分 一文多考【真题16】桃花源记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湖北省随州市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①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②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③。阡陌交通④,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⑤如外人。黄发⑥垂髫⑦,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⑧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⑨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词语。(2分)

(1)缘:______________

(2)俨然: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3分)

(1)渔人甚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林尽水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_________

3.请找出出自这篇文章的三个成语。(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4.“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2分)

A.比喻

B.夸张

C.借代

D.对比

5.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2分)

6.第2段文字着重写的是什么?由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试题解析

第1题要注意“俨然”的古今异义。第2题翻译句子,“异”是意动用法,翻译时要特别注意。第3题找出出自该文章的成语,要注意有些成语是文章中的词,如“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有些成语是从这篇文章提炼出来的,如“世外桃源”“无人问津”。第5题和第6题分析第二段文字描写的内容时,要明白作者是从自然环境写到人们的衣着和劳作,突出的都是一个“美”字,以此来理解作者的情感寄托。【真题17】桃花源记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湖南省益阳市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带阴影的词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

(2)欣然规往()

2.下列句中带阴影的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芳草鲜美 陶后鲜有闻

B.悉如外人 悉以咨之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D.设酒杀鸡作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2分)

发现桃花源→______________→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___________

5.“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2分)

试题解析

古今异义是文言文考查的常见题型,同学们要明白“交通”“鲜美”“外人”“无论”等词的古今异义。翻译时要注意补充省略的成分,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可添加为“(渔人)问(桃花源里的人)今是何时,(桃花源里的人)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般情况下,补充的成分可以用小括号标志出来。第5题要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共同的期盼。【真题18】桃花源记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广东省汕头市中考语文试卷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带阴影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橘生淮南则为橘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千余年来,中国的读书人一直把桃花源当成一个洞天福地,这是为什么?(3分)

试题解析

第2题翻译句子,要理解“妻子”和“绝境”的意思。“妻子”是妻子和孩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个词,“子”也不能翻译为“儿子”。第3题中国的读书人把桃花源当成一个洞天福地,实际上是这些读书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对平静生活、高雅境界的追求;但也不排除有些人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逃避。同学们可以结合文章对桃花源的具体描写,谈谈自己的理解。【真题19】狼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浙江省宁波市八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

一屠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②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④。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⑤。

少时,一狼径去⑥,其一犬坐⑦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⑧。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⑨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下列句中带阴影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B.一狼得骨止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其一犬坐于前 狼不敢前

D.目似瞑,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下列句中的带阴影的字是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止有剩骨

B.骨已尽矣

C.又数刀毙之

D.盖以诱敌

3.下列语句没有体现狼贪婪本性的一项是()。(2分)

A.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B.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4.在动物学家的眼里,狼是一种智商很高、富有人情味、在整个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动物,正如美国狼基金会主席阿斯金所说的:“自然界中若没有了狼,就像一个钟表没有发条一样。”请联系有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4分)

试题解析

同学们在学习文言文时一定要注意常见的实词和虚词的积累,然后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辨析其用法,第1、2题就是对词语积累的考查。第4题要联系现实生活,与生态环境保护联系起来思考。要言之有理,语言流畅。【真题20】狼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湖北省石首市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朝著名文学家__________(人名)。(2分)

2.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2分)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下列不能体现“狼亦黠”的一句是()。(2分)

A.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B.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D.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试题解析

测试题的三个小题相对来说难度不大,同学们对蒲松龄应该很了解,《聊斋志异》大家也都不陌生。第3题考查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只要知道“黠”的意思,并且知道文中哪些句子反映的是狼的“黠”,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真题21】送东阳马生序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众人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下面句子中“以”的用法与例句中带阴影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2分)

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A.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B.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C.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3.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2分)

4.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2分)

试题解析

“以”是文言文中使用频率很高的词,一般用作连词,可以表示原因、目的、结果等,也可以作介词,译为“用”“把”“凭借”等,有时候还可以作动词。我们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认真辨析。第1题例句中带阴影的“以”是“因为、由于”的意思,表示目的。解答第4题要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抓住要点,可以从借书难、拜师难、旅程难、生活难四个方面去概括。【真题22】送东阳马生序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湖南省衡阳市六校联考语文试卷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带阴影的字。(2分)

(1)媵人持汤沃灌___________________

(2)腰白玉之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3.本文中作者求学生活中有哪些艰苦之处?(2分)

4.作者能勤奋学习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试题解析

本段文字描写了作者求学的艰难,让我们不禁感叹他的勤奋。求学的艰难主要是从两个角度来表现的:一是求学的路程很艰难,要抓住自然环境描写和作者的感受来理解;二是生活的艰难,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生活的清苦。第4题要用原文作答,只要抓住关键句“以中有足乐者”就可以了。 【真题23】三峡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湖南省郴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选出下列句子中带阴影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A.沿溯阻绝(顺流而下)

B.乘奔御风(奔驰)

C.夏水襄陵(河岸)

D.属引凄异(连续)

2.下面对“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B.向来碧绿的潭水里,清楚地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C.平静的河流,碧绿的潭水,都清楚地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D.平时碧绿的潭水里,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影子。

3.选出最能概括第3段内容的一项()。

A.描绘了三峡夏季水流之急。

B.描绘了三峡四季的美丽景色。

C.描绘了三峡春冬之时的美丽景色。

D.描绘了打鱼人的悲惨生活。

试题解析

第1、2题考查同学们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积累。我们学习文章时要记住重点词语的注释,加强积累。第3题考查同学们的理解能力,文章中提到“春冬之时”,只要多加留意就能知道答案。【真题24】三峡 小石潭记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海南省海口市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①,皆若空游无所依②。日光下澈,影布石上③,佁然④不动;倏而⑤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⑥。其岸势犬牙差互⑦,不可知其源。

1.下列带阴影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不见曦月(xī)

B.素湍绿潭(tuān)

C.其岸势犬牙差互(chā)

D.佁然不动(yǐ)

2.解释下列句中带阴影的字。(4分)

(1)略无阙处___________________

(2)良多趣味___________________

(3)叔而远逝___________________

(4)斗折蛇行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4.甲文中描写春冬之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对潭中鱼作了细致的描写,其作用是衬托潭水______________的特点。乙文中体现溪流曲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5分)

试题解析

辨析词义时,要着重理解“斗折蛇行”中“斗”是名词用作状语,意思是“像北斗星一样”;掌握“虽”“奔”“疾”“许”等词的特殊意义,再翻译句子。第4题要明白乙文中的侧面描写,描写潭中游鱼是衬托水的清澈透明。【真题25】三峡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湖北省松滋市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带阴影的字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略无阙处(阙:通“缺”)

B.良多趣味(良:实在)

C.晴初霜旦(旦:早晨)

D.林寒涧肃(肃:严肃)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4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__________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1分)

4.文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请从文中再选出两处景物,仿照例句进行描写。(2分)

例:碧绿的潭水、怪异的松柏

5.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试题解析

从描写的方式来看,本文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其目的都是突出主体对象的特点。第4段就是用侧面描写的方法突出三峡秋景的凄美。通读全文,抓住文章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就能发现第5题的A项是错误的。【真题26】与朱元思书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四川省自贡市实验中学月考语文试卷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①,任意东西②。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③,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④甚箭⑤,猛浪若奔⑥。夹岸高山,皆生寒树⑦。负势竞上⑧,互相轩邈⑨;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带阴影的字。(2分)

横柯上蔽()窥谷忘反()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3.理解填空。(6分)

全文共三段,()段是第一层,为总写,以()一句作为全文的纲领;()段是第二层,为分写,先写“异水”,以()写水流舒缓处,以()写水流湍急处。再写“奇山”,以()、()、()、()等字,将崇山峻岭化静为动,再以()、()、()、()四种声音从听觉写出山间的勃勃生机。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试题解析

第3题同学们需要在了解文章字词句意思的基础上去理解原文,再来答题。第4题我们需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路。同学们在学习文言文时,除了理解原文的字词句意思外,还要理解作者写作文章主旨和意图,只有知其人才能知其文。【真题27】与朱元思书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北京市丰台区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带阴影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窥谷忘反(通“返”)

B.在昼犹昏(夜晚)

C.负势竞上(向上)

D.从流飘荡(随着)

2.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2分)

3.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5.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3分)

试题解析

在掌握字词、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把握文章的情感,这是文言文考试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对同学们理解能力的一个深层次的检测。第3题要明白作者从不同角度来写,是为了全方位地突出三峡的山高峻的特点,使其更形象,让读者有如见其形、如闻其声。第5题要结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处境,联系“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意思来感悟,明白这是作者淡泊名利的情感流露。【真题28】满井游记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甘肃省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①,作则飞沙走砾。局促②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③,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④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⑤始解,波色乍⑥明,鳞浪⑦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⑧。山峦为晴雪所洗⑨,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解释下列句中带阴影的字。(2分)

(1)汗流浃背:_________(2)呷浪之鳞: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3.作者列举了几种游人?用现代汉语回答。(3分)

试题解析

第2题翻译时,要掌握“之”的不同用法,第一个“之”作介词,译为“以”;第二个“之”是代词,作“知”的宾语。第3题考查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文章列举的几种游人: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二是翻译这些句子,这样才能用现代汉语准确作答。【真题29】满井游记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北京市丰台区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解释下列句中带阴影的字的意思。(2分)

(1)廿二日,天稍和:__________________

(2)泉而茗者:___________________

(3)柳条将舒未舒:____________________

(4)呷浪之鳞: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段中找出与下列句中带阴影的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几组词语。(2分)

(1)若脱笼之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娟然如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2分)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4.文中“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形容的景物是____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5.选文最后一段作者说自己“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间”。“潇”意为“潇洒无牵挂”,你觉得文章中有哪些地方能体现作者的“潇然”呢?试作分析。(2分)

试题解析

袁宏道是明代公安派的代表人物,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山水游记。他的代表作《满井游记》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表现出作者脱离官场,回归自然的喜悦,也表现了作者坦然的胸怀。掌握了文章的中心,我们就能理解“潇然”的含义了。文章中表现“潇然”的地方主要体现在第2自然段。【真题30】醉翁亭记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安徽省宁国市南门山岗宁国中学八年级语文摸底考试卷

环滁①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②美。望之蔚然③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④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⑤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⑥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⑦之心而寓⑧之酒也。

若夫⑨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带阴影的字。(2分)

山间之四 时 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杂然而前 陈者 陈: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乐亦无穷”在选文第1段中指何而言?(3分)

4.从选文看,太守醉并非只因酒而起,而是由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2分)

试题解析

第3题要在第1自然段找答案,“乐亦无穷”是指“朝暮四时游玩之乐”,同学们应该严格按照考题要求作答。第4题太守之“醉”的深层含义应该与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思考,太守醉于美景之中,醉于民乐之中,充分体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情怀。【真题31】醉翁亭记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湖南省株洲市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句中带阴影的字。(2分)

(1)饮少辄醉: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_____

(3)宴酣之乐:_________________

(4)射者中,弈者胜: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行者休于树

A.告之于帝

B.苛政猛于虎

C.躬耕于南阳

D.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选文第2段写了山间的朝暮四时之景,其中写冬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2分)

5.读了上文,你认为太守欧阳修“醉”的原因有哪些?(2分)

试题解析

“于”字是文言文中常用的虚词,意思比较多,同学们要结合语境来理解。一般来说,“于”常作介词,可译为“在”“给”“到”等,还可以表示两者之间的比较。例句中的“于”表示“在”的意思。第3题的第2小题是特殊句式,“……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要译为判断句。【真题32】爱莲说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安徽省蚌埠市蚌埠二中八年级语文分班测试卷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①。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②,香远益清③,亭亭净植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⑤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⑥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⑦;莲,花之君子⑧者也。噫⑨!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带阴影的字的意思。(3分)

(1)甚蕃:___________________

(2)亵玩:___________________

(3)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文言句子。(4分)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4分)

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____________的高尚品格。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对坚贞的爱情的歌颂;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8分)

试题解析

周敦颐是北宋理学濂洛学派创始人、二程(程颖、程颐)的老师。他博学力行,品德高尚,为官清廉,不媚权贵,明断狱案,受到人民的赞赏。北宋中叶,士大夫在封建统治者的诱惑下,追求富贵名利,享乐之风盛行。作者目击时弊,慨然命笔,写成此篇借物咏志的品文,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其懿德高行与美学情趣,在当时具有现实意义,在今天也不失其思想价值。

第2题的第1小题是宾语前置,“鲜”是很少的意思,注意古今词义的区别。第3题是对陶渊明和周敦颐两人的处世态度的理解,我们要结合“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这样的语句来分析。“菊”“莲”都有高洁、不媚世俗的特点,但“菊”有逃遁世俗之意,而“莲”却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能够在世俗里洁身自好,独善其身。【真题33】爱莲说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河北省新乐市中考语文试卷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面带阴影的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可爱者甚蕃(pān)

B.出淤泥而不染(xū)

C.濯清涟而不妖(zhū)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xiè)

2.解释下面带阴影的字在句中的含义。(4分)

(1)香远益清()

(2)亭亭净植()

(3)陶后鲜有闻()

(4)宜乎众矣()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4.从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2分)

试题解析

第1题和第2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第3题翻译句子要注意“亵玩”的意思,以及“……者也”句式的正确译法。第4题则需要将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联系起来再回答。【真题34】岳阳楼记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

庆历四年①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②。越明年③,政通人和,百废具兴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⑤。

予观夫巴陵胜状⑥,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⑦,横无际涯;朝晖夕阴⑧,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⑨。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解释下列带阴影的词语。(2分)

予观夫巴林胜状 胜:_______________

朝晖夕阴 晖: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概括第2段文字的中心。(2分)

4.“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指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试题解析

第3题考查同学们的概括能力,首先我们要读懂原文,疏通文义,然后抓住关键词语或句子概括。这一段首先总说巴陵胜状全在洞庭湖上,接着从空间和时间角度具体写了洞庭湖的美景。这些都是岳阳楼上看到的宏伟景象。所以我们扣住“大观”这个词,就能准确作答了。【真题35】岳阳楼记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北京市海淀区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①,阴风怒号,浊浪排空②;日星隐曜,山岳潜形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④;薄暮冥冥⑤,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⑦,波澜不惊⑧,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⑨,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去”在古汉语中有多种意思,请你为下列语句中带阴影的“去”字选择正确的义项。(2分)

去:A.距离

B.离开

C.除掉,去掉

(1)去国怀乡()

(2)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3)委而去之()

(4)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选文第一段所描写的洞庭湖的景色、气势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_____________的特点。(2分)

4.选文第2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___________,第3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____________;如果请你朗读第2、3两段文字,应注意分别读出________和_________的语气语调。(4分)

5.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这三段文字是为了借题发挥,引出议论,阐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以“乐”字贯穿全篇,抒写情怀。请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分别体现这两篇文章的中心(每句填7个字)。(2分)

(1)范仲淹_____________;

(2)欧阳修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解析

第1题是对实词用法的积累,对于常用的一词多义的实词,同学们要注意背诵。第2题翻译时,要注意比喻手法的运用。第3题,文章第2段和第3段是用对比手法来描写画面特点的,一个是阴晦之景,一个是明亮之景。朗读时的语气语调,实际是考查同学们对这两段文字抒发的不同情感的理解,可以扣住“悲”和“喜洋洋”来答题。【真题36】岳阳楼记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北京市海淀区八年级语文月考试卷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下列带阴影的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去国怀乡 乃记之而去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趋百里外

C.宠辱偕忘 窥谷忘反

D.吾谁与归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2.解释下列语句中带阴影的字。(2分)

(1)连月不开 开:______________

(2)春和景明 景: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文中作者说古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请结合文章说出他们“忧”的内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试题解析

在翻译文言实词和虚词时我们应该联系句子,结合语境来答题。第2题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区别,“开”“景”前者指“放晴”,后者指“日光”。第3题的第2小题翻译,要了解这两句话用了互文的手法,添加省略的成分,译为“不因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第4题考查同学们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忧”的应该是国家、民众,而不是自己的得失。【真题37】五柳先生传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江苏省盐城市中考语文试卷

先生不知何许①人也,亦不详②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③。闲静少言,不慕荣利④。好读书,不求甚解⑤;每有会意⑥,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⑦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⑧;造饮辄尽,期在必醉⑨。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带阴影的词的意思。(2分)

(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____________

(2)颇示己志: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2)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3.从文中看,五柳先生的三个爱好是____________。(3分)

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先生别号“五柳”,缘于屋旁的五棵柳树。

B.先生酷爱读书,常常不放过一字一句。

C.先生生活贫穷,缺吃少穿,却时常以文自娱。

D.先生志趣独特,从不把世俗的得失放在心上。

5.赏读与拓展。(4分)

(1)文章着力表现了“五柳先生”怎样的品质?(2分)

(2)我们学过的《饮酒》一诗与本文塑造了同一位隐士形象,请你写出诗中最为生动地刻画这一形象的两句诗。(2分)

试题解析

疏通文中句子的意思是读懂文言文的关键。只有明白每句话的意思,才能理解文章的主旨,才能体会作者寄予其中的情感。“好读书,不求甚解”,与现在的意思不同,它是五柳先生的读书方法,是指读书时不在一字一句上下工夫,只求领会书中的要旨。这样就可以选出第4题的正确答案。第5题拓展阅读题,同学们要理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句话的意思,明白文章表现了五柳先生淡泊名利,安平乐道的思想品质。 【真题38】五柳先生传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带阴影的字。(3分)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3)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3.选出“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1分)

A.兹若人之俦乎?

B.或置酒而招之。

C.无怀氏之民欤?

D.葛天氏之民欤?

4.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刻画了他怎样的人物形象?(2分)

5.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2分)

试题解析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找到相应的句子完成第4题。同时同学们还要知道,《五柳先生传》实为陶渊明自传。文章突出了作者不随世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人格的向往与坚持,表达了陶渊明平淡自然的境界。这可以作为我们完成第5题的借鉴。第5题为主观表达题,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真题39】五柳先生传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江苏省苏州市木渎中学八年级语文月考试卷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下列句子中带阴影的字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2分)

A.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

B.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洋洋科与造物者游(《始得西山宴游记》)

C.曾不吝情去留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醉翁亭记》)

D.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

E.忘怀得失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2.《五柳先生传》的结尾,有一段评论性的文字。请你写出其中最能表现五柳先生品格的一句话。(2分)

3.用现代汉语翻译“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2分)

4.“箪瓢屡空”一句用了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的典故,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2分)

5.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对他这样的读书态度和方法你有什么看法?(2分)

试题解析

第4题和第5题是对同学们的理解能力的考查,要根据注释弄懂每句话的意思,明白文章的主题思想,这篇文章表现的是五柳先生淡泊名利、不随世俗的高洁志趣。这样便可以理解作者运用典故的作用,也可以明白五柳先生读书“不求甚解”的原因了。【真题40】核舟记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①径②寸之木,为③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④,各具情态。尝贻⑤余核舟一,盖⑥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⑦,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⑧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⑨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本文出自课文《___________》,其作者是明朝魏学洢。第1自然段中“东坡”指的是北宋文学家___________(人名)。(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3.上文具体描写了“船头”和“船尾”人物各异的情态,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2分)

试题解析

第1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同学们在学习课内文言文时,要特别留意文章的出处、作者以及作者的朝代、贡献等相关信息,要注意识记。“比”的意思是相互靠着,要注意其古今异义。这篇文章主要表现的是核舟者手艺“奇巧”,后面的描写都是为突出“奇巧”而呈现的。【真题41】核舟记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福建省福州市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试卷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不要求加标点符号)。(2分)

鲁 直 左 手 执 卷 末 右 手 指 卷 如 有 所 语

2.解释下列带阴影的字的意思。(4分)

(1)其两膝相比者()

(2)舟尾横卧一楫()

(3)其船背稍夷()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选文按_______顺序,依次介绍了核舟的船舱、_______、________和船背上所雕刻的人和事物。(3分)

4.按照下面括号内的提示,用文中的词语填空。(4分)

(1)苏东坡——______________(肖像特征)

(2)佛印——______________(神态特征)

试题解析

断句考查的是同学们的语感。这是一篇说明文,第3题考查的就是说明顺序,作者依次介绍了船舱、船头、船尾和船背,这是空间顺序。第4题是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了解文中哪些语句是肖像描写和神态描写就可以正确答题。【真题42】核舟记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湖北省鄂州市语文中考试卷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交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下列带阴影的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峨冠guān

B.手卷juàn

C.有奇yòujī

D.矫首昂视jiāo

2.下列带阴影的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绝类弥勒:很

B.历历数也:清清楚楚

C.如有所语:比如

D.勾画了了:线条简单

3.下列带阴影的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2分)

A.诎右臂支船

B.左臂挂念珠倚之

C.东坡右手执卷端

D.绝类弥勒

4.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启窗而现,雕栏相望焉

B.中轩敞者为舱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D.其人视端容寂

5.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苏、黄共阅一手卷

译文:苏、黄在一起共读一横幅的书画。

B.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译文:这是挑选了桃核中修长的刻成的。

C.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文:他们的膝盖互相靠近着,都隐藏在手卷下的衣褶里。

D.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译文: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

6.这段文字介绍了核舟的主体部分_______,以______为说明顺序。语言生动,人物情态栩栩如生。(2分)

试题解析

这六道题考查的全是基础知识的积累,我们需要掌握古今词义的区别、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第4题的句式判断主要是掌握判断句,理解“为”在句子中是一个判断动词。翻译句子时要落实词语的意思,要结合前后文翻译。【真题43】陋室铭 记承天寺夜游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湖北省监利县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下列各组带阴影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B.①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三峡》)

C.①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故外户而不闭(《大道之行也》)

D.①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②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

2.解释下列语句中带阴影的字的意思。(2分)

(1)惟吾德馨:_________

(2)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你认为乙文中的哪一句最能体现出类似甲文中“谈笑有鸿儒”那样的情景?为什么?(2分)

试题解析

第1题辨析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这对于同学们来说是一个难点,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要逐步积累,反复巩固,扩展延伸。同一个常用实词和虚词,在这篇文章复习到时,可以想一想其他文章中是否见过,如果其他文章中见过,再想一想,两个词用法是否相同。若用法相同,则巩固旧知识;若用法不同,看一看不同在哪里,有无规律可循。用这种方法,既省时间,又见效果。【真题44】陋室铭 论语(节选)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湖南省株洲市语文期末考试卷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①食,一瓢饮,在陋巷②,人不堪③其忧,回也不改其乐④。贤哉,回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带阴影的字词的意思。(2分)

(1)有仙则名 名:_______________

(2)惟吾德馨 德馨: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1分)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4.刘禹锡居住在__________,颜回居住在_________。对此,刘禹锡__________(态度),颜回___________(态度)。(3分)

试题解析

甲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阐明作者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乙文是孔子对颜回的赞美,赞美颜回虽身居陋室,却能“不改其乐”的人生境界。两相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刘禹锡和颜回都能坦然地面对自己简朴的生活,因为他们都有自己高尚的志趣,有自己的人生追求。第4题考查同学们的比较阅读能力,我们要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对甲、乙两文进行比较,再填空。【真题45】陋室铭 孔子家语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福建省厦门市中考语文试卷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

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1.解释下列句中的带阴影的词语。(3分)

(1)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__________________

2.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文“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2分)

日:A.太阳

B.白天

C.日子

D.每天,一天天地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4.填空、简答题。(5分)

(1)乙文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文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2分)

(2)甲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文“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谈谈你的看法。(3分)

试题解析

解释第1题的词语时,要注意“劳”的使动用法,“是以”是“以是”的倒装形式,意思是“因为这样”。第3题的第2小题是课外文言文翻译,同学们要充分利用注释,把自己平时积累的文言文知识联系起来,再结合上下文内容,做到准确翻译句子。两文都涉及交友的话题,回答第4题这样的题目,要有观点,有理由,言之有理即可。【真题46】陋室铭 陆游筑书巢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1.解释下列带阴影的词。(2分)

(1)有仙则名()

(2)妻子不觌()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3.用原文句子填空。(4分)

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陋室的主人自评“________,_______”,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__________”;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可以用甲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

试题解析

解释词语要注意“名”的词类活用,以及“妻子”的古今异义。翻译时,要注意“何陋之有”是倒装句,“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句序为“有何陋”,这是一个反问句,要注意标点。第2题中的第2小题是省略句,翻译时要给“辄自笑曰”添上主语。“邪”是通假字,表示强调语气。第3题要看清楚题目要求,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在原文找到相应的句子。【真题47】满井游记 资治通鉴(节选)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河北省承德市中考语文试卷

[甲]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乙]上问魏徵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①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月,达四聪,故共、鲧、驩兜②不能蔽也。秦二世偏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

1.下列句子中的“而”字与例句中的“而”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A.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B.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C.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D.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2.解释下列带阴影的词语。(2分)

(1)娟然如拭 娟然:________________

(2)上曰:“善!” 善:_________________

3.请给文中画线的句子加上标点。(1分)

是 故 人 君 兼 听 广 纳 则 贵 臣 不 得 拥 蔽 而 下 情 得 以 上 通 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

(2)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向后主提出了“开张圣听,察纳雅言”等治国方略,魏徵在乙文中向唐太宗李世民提出了什么建议?这个观点对你有什么启示?(4分)

试题解析

“而”是文言文中常用的虚词,一般作连词,可以表示递进、并列、承接、修辞、转折、因果等。我们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辨析其用法。翻译“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时,要补充省略了的内容,同时要注意比喻的修辞手法。第5题要在理解乙文中心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真题48】湖心亭看雪 满井游记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湖南省常德市语文期末考试卷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解释下列句中带阴影的字。(4分)

(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_____________

(2)是日,更定矣:_____________

(3)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_____________

(4)而此地适与余近:____________

2.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2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C.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D.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4.这两篇写景散文皆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甲文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__________的特点;乙文则表现了满井早春_____________的特点。(2分)

5.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试题解析

第4题、第5题考查的是同学们对文章写作手法、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这两篇文章都是写景美文,写景时自然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我们要学会从描写的文字中归纳景物的特点。“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两篇文章字里行间都抒发了作者的情感,都写出了作者对美景的热爱,也都抒发了作者与众不同、不媚世俗的高雅情趣。【真题49】醉翁亭记 诗人玉屑(节选)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河南省濮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欧阳修谪滁州,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颍州,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①以来金石②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③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谓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君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④吾之乐尔。”

1.解释下面句子中带阴影的字的意思。(2分)

(1)名之者谁 名:_____________

(2)欧阳修谪滁州 谪: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根据上面的语段内容,分别写出欧阳修自号“醉翁”和“六一居士”的原因。(3分)

4.在不同时期,欧阳修分别以什么为乐?请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加以概括。(3分)

5.欧阳修儿时,在李家见到“脱落颠倒,无次序”的书籍,竟然“因乞李氏以归”。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2分)

试题解析

翻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这句话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翼然”的活用,一是特殊句式。“……者,……也”是判断句。后面几道题尽管出题角度不一样,但是只要我们了解欧阳修的为人,了解他“与民同乐”“自得其乐”的情操,就可以顺利作答了。【真题50】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湖南省常德市语文期末考试卷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带阴影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往来而不绝者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居庙堂之高则忧 居十日,扁鹊复见

C.不以物喜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D.宴酣之乐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2.甲文中的“进”是指“_________”,“退”是指“_________”。(2分)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1)是进亦忧,退亦忧。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甲文着眼于“___________”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乙文则寄情山水,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统一起来,抒发自己的情怀。(3分)

5.从《岳阳楼记》全文来看,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分)

试题解析

范仲淹是通过写洞庭湖上的美景引出迁客骚人的情感,再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直接表现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全文着眼一个“乐”字;而《醉翁亭记》则是把“醉”与“乐”统一起来,抒发自己“与民同乐”的情怀。答题时要仔细辨析,准确表达。【真题51】五柳先生传 醉翁亭记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解释下列带阴影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2)性嗜酒()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4)饮少辄醉()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2)环滁皆山也。

3.用选文中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4分)

(1)《五柳先生传》中直接表现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的两句话是:

(2)《醉翁亭记》中描述醉翁亭形态的句子是:

4.五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4分)

(1)“五柳先生”饮酒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饮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两个选文中都有一个成语一直沿用到今天。出自《五柳先生传》中的成语是,该文的作者是_______;出自《醉翁亭记》中的成语是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____。(4分)

试题解析

第1题和第2题考查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许”的古今意义,“翼”的词类活用是需要掌握的重点。“环滁皆山也”是判断句,要留意特殊句式的翻译。第3题只要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就能找到相应的句子。做第5题时要理解陶渊明和欧阳修的性格差异,陶渊明饮酒是远离官场,有逃避现实、在饮酒中自得其乐、忘却荣辱得失、发泄自我情感之意;而欧阳修则不同,虽然他官场也不得意,但是他能够醉于山水,与民同乐。【真题52】桃花源记 醉翁亭记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湖南省株洲市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给下列字注音。(2分)

髫()伛偻()觥()

2.解释下列句子中带阴影的词。(2分)

(1)阡陌交通:_______________

(2)非丝非竹: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两个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4.甲文中所描写的美好景象,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即“___________”;乙文中有一个短语,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一个成语,它是“_________”。(2分)

5.下面两小题,分值相同,请任选一题作答。(2分)

(1)概括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甲文主要写_______________

乙文主要写_______________

(2)在描写的重心上,这两段文字有什么不同?

试题解析

“交通”是交错相通,不同于现在所用的交通,“丝”“竹”也不是现在意义上的丝竹,要注意古今意义的区别。“黄发垂髫”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手法。“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是状语后置,翻译时应把语序变为“负者于途歌,行者于树休”;第5题考查同学们的归纳能力,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概括。 【真题53】醉翁亭记 丰乐亭记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湖北省荆门市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①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②其山川,道③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1.解释下列句中带阴影的字。(2分)

(1)作亭者谁()

(2)遂书以名其亭焉()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2分)

既 得 斯 泉 于 山 谷 之 间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4.从《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中,你能体会出作者的一种高尚情怀,这种情怀可以用《丰乐亭记》中的四个字加以概括:_____________。(2分)

试题解析

“遂书以名其亭焉”中的“书”是词类活用;“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翻译时,要注意“日”的古今意义,这里是“每天”的意思。完成第4题,首先要明白《醉翁亭记》中表现出来的欧阳修的情怀,再结合《丰乐亭记》作答。【真题54】记承天寺夜游 西湖游记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河南省南阳市八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①。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②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1.解释下列带阴影的字。(2分)

(1)月色入户。户:_________

(2)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工: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世道哉!

3.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但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

试题解析

“工”的意思要与后文的“妙”结合起来理解,这是我们学习课外文言文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要联系前后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安”在文言文中一般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怎么”,翻译句子要落实重点词语的意思。第3题,考查同学们对描写景物的手法的理解。甲文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描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乙文通过对月下景物的描写,间接表现了月光的别样趣味。【真题55】记承天寺夜游 游虎丘小记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湖北省石首市笔架山中学八年级语文分班试卷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②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友人徐声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真知言哉!

1.下列带阴影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月色人户 木兰当户织

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时闻风铎 隔簋竹,闻水声

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 道不通,度已失期

2.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4.用“/”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不 复 饮 酒 亦 不 复 谈 以 静 意 对 之

5.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2分)

6.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试题解析

完成第5题需要掌握文章中运用的比喻修辞手法,即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之影。第6题首先要找出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析所突出的特点,相互比较,就能找到共同点了。【真题56】答谢中书书 与朱元思书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②。青林翠竹③,四时俱备。晓雾将歇④,猿鸟乱⑤鸣;夕日欲颓⑥,沉鳞竞跃⑦。实是欲界之仙都⑧。自康乐以来⑨,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⑩。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带阴影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四时俱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B.沉鳞竞跃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泠泠作响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有时见日 胡不见我于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_______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写道“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云”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4.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试题解析

甲文作者从行船游江的实际感受出发,着力描绘了富春江的山山水水,展现了山水之美,抒发了作者企图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感。学习《与朱元思书》这篇文章我们要抓住两个字——“奇”和“异”。第4题是常见的比较阅读题型,同学们要对甲、乙两文的作者写作意图,以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了解,才能轻松作答。【真题57】与朱元思书 爱莲说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河北省新乐市中考语文试卷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带阴影的字。(3分)

(1)出淤泥而不染:()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2分)

4.阅读《与朱元思书》第2段,概括富春江水的两个特点。(2分)

5.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说说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2分)

试题解析

《爱莲说》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文章中的菊、莲、牡丹各代表一类人,我们可以从“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中找到答案,“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就是隐逸者、富贵者、君子的人生态度。第5题要明白荀子的话的意思,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言之有理即可。【真题58】马说 战国策(节选)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北京市朝阳区语文升学考试卷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1.解释下列带阴影的字的含义。(4分)

(1)才美不外见。见:____________

(2)执策而临之。临:____________

(3)愿子还而视之。子:____________

(4)去而顾之。顾: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3.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4.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做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的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5分)

试题解析

甲、乙两文都说明了伯乐对于千里马的重要作用,但同学们要知道甲文是托物言志,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自己的处境。我们要分析千里马为什么“不以千里称”,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第4题是主观表达题,我们要联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悟,分析要有理有据。【真题59】马说 宋史·岳飞传(节选)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黑龙江省大庆市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七年,入见,帝①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②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③鞍甲而不息不汉,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1.下面各项中带阴影的字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执策而临之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

C.初不甚疾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D.帝称善 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2.下面各项中带阴影的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骈死于槽枥之间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B.策之不以其道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C.驽钝之材也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D.此其寡取易盈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2)比行百里始奋迅。

4.用“/”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此 其 受 大 而 不 苟 取 力 裕 而 不 求 逞 致 远 之 材 也

5.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对这个道理的认识。(3分)

试题解析   

完成第2题,一方面自己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的储备,要明白“于”“以”“之”“其”的一般用法,然后结合句子做出准确的判断。第4题是断句练习,考查同学们的语感,关键还是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第5题需要结合自己的事迹来谈,同学们可以发散思维,从正、反面来谈都可以。【真题60】邹忌讽齐王纳谏 成侯邹忌为齐相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江苏省常州市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

[甲]邹忌入朝见威王,曰:“……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①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②;战而不死,曲桡③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④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⑤而往卜⑥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⑦天下,欲为大事⑧,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⑨,亦验其辞⑩于王前。田忌遂走。

1.解释下列词语。(2分)

(1)门庭若市:__________________

(2)面刺:_________________

(3)期年:_________________

(4)不相说:___________________

(5)走: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3.选出对甲、乙两文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2分)

A.甲文中“讽、刺、谏、谤、讥”几个词的感情色彩相同,都是中性词。

B.甲文中“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战功可以抹杀,事实可以歪曲。乙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传播决定事实,事实本身是什么是次要的,事实是由那些有心计的人来设计的。

D.读史可以使人聪明,是非却需要明辨。乙文中邹忌采用公孙闬的伎俩,不惜损害国家利益迫使田忌出逃避祸,甚至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这是要加以批判的地方。

4.两个选段中的齐威王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差异很大,试分别加以说明。(2分)

试题解析

第1题的词语都是古今异义,同学们在阅读文言文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平时一定要注意积累,做题时要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第2题的第2小题翻译时,要理解“以为然”是“以(之)为然”,“然”是正确的意思;“说”在这里是“说服”的意思。完成第4题需要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其性格。【真题61】邹忌讽齐王纳谏 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上海市位育中学八年级语文月考试卷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景公好弋①,使烛邹②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③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1分)

今 齐 地 方 千 里

2.查《古汉语词典》,“数”有三种读音,并有若干不同义项。一读“shǔ”,义项有:①作动词,计算。②作动词,列举。二读“shù”,义项有:①表事物的数目。②作名词,规律,气数。三读“shuò”,义项有:多次。根据以上义项,请写出“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中“数”的读音与词义。(2分)

读音:____________词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几组句子中带阴影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时时而间进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皆以美于徐公 骈死于槽枥之间

D.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吾欲之南海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5.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又各有不同。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使齐威王_____________,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让景公_______________,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__________的方法说服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________的方法,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3分)

试题解析

第1题要明白文章中的“地方”不是一个词,而是两个词,“地”就是“地方”,“方”是指的“方圆、面积”。甲、乙两文都是劝说别人接受自己的建议,甲文比喻说理,以理服人;乙文则是采用激将法,从反面让景公明白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而采纳自己的建议。__________的方法说服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________的方法,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3分)

试题解析

第1题要明白文章中的“地方”不是一个词,而是两个词,“地”就是“地方”,“方”是指的“方圆、面积”。甲、乙两文都是劝说别人接受自己的建议,甲文比喻说理,以理服人;乙文则是采用激将法,从反面让景公明白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而采纳自己的建议。【真题62】邹忌讽齐王纳谏 郑龙谏勿伤百姓

[插图]

【真题出处】◎源于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八年级语文单元考试卷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赵简子①出畋,命郑龙射野人②,“使毋惊吾鸟。”龙曰:“吾先君晋文公③伐卫④,不戮一人;今君一畋,而欲杀良民,是虎狼也。”简子曰:“人畋得兽,我畋得士。故缘木愈高者愈惧,人爵愈贵者愈危,可不慎乎!”

1.解释下列句子中带阴影的字。(3分)

(1)邹忌修八尺有余:________________

(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________________

(3)王之蔽甚矣:_______________

(4)赵简子出畋:_______________

(5)故缘木愈高者愈惧: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人爵愈贵者愈危。

3.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2分)

4.同样是“谏”,邹忌和郑龙采用了什么不同的方法?(2分)

试题解析

做第2题翻译时要掌握“美”的使动用法,是“以……为美”的意思,“虽”是“即使”的意思,“进”是“进谏”的意思,“爵”是“官位”的意思,“愈”是“越”的意思,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就可以准确地翻译了。第3题考查同学们的理解能力,大家可以结合邹忌讽谏,齐王纳谏两个角度来思考。第4题从“讽谏”和“直谏”来比较,体会邹忌和郑龙对不同劝谏方式的巧妙运用。第三部分 篇目集释

【真题16】桃花源记

字词注释

①缘:循,沿着。②才:仅。③属:类。④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南北小路叫阡,东西小路叫陌。⑤悉:尽,全。⑥黄发:指老人。⑦垂髫(tiáo):指儿童。髫,古代小孩的垂发。⑧要:通“邀”。⑨咸:都。⑩邑人:老乡。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无论:不要说。志:名词作动词,做标记。诣:拜访。刘子骥:晋代有名的隐士。规:计划。问津:问路,访求。津:渡口。

全文翻译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紧靠着两岸生长有几百步。其中没有其他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渔人感到很惊奇,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子的尽头是溪流的源头,于是出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一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点亮。渔人于是离开船,从洞口进去。起初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在那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打扮,完全都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桃花源里的人见到渔人,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的问题。有人便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谈到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着自己的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桃花源里的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村中的人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把渔人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食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以后,告辞离开了。那里的人对渔人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渔人离开桃花源以后,找到了他的船,顺着从前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拜见了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然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志向高远的隐士,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访桃花源了。

【真题17】桃花源记(见真题16)

【真题18】桃花源记(见真题16)

【真题19】狼

字词注释

①屠:宰杀牲畜,这里指屠户,宰杀牲畜卖肉的人。②缀行:紧跟着走。缀:连结,这里是紧跟的意思。③并驱如故: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④苫蔽成丘:用草席遮盖成小山形状。苫:草席。蔽:遮蔽。⑤眈眈相向:瞪眼注视着(屠户)。眈眈:注视的样子。相向:对着屠户。⑥径去:径直走开。径:径直。去:离开。⑦犬坐:像狗似的蹲坐。犬:狗,这里是名词作状语。⑧意暇甚:神情悠闲得很。意:这里指神态。暇:空闲,这里是悠闲的意思。⑨洞:打洞。寐:睡觉。黠:狡猾。几何:多少。

全文翻译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真题20】狼(见真题19)

【真题21】送东阳马生序(见真题11)

【真题22】送东阳马生序(见真题11)

【真题23】三峡(见真题15)

【真题24】[甲]三峡(见真题15)

[乙]小石潭记

字词注释

①可白许头:大约一百来条。②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③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④佁然:呆呆的样子。⑤倏而:忽然。⑥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⑦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

全文翻译

潭中的鱼大约有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真题25】三峡(见真题15)

【真题26】与朱元思书

字词注释

①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从:顺,随。②任意东西: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③缥碧:缥:青白色。碧:淡绿色。缥碧:青白色。④急湍:急流的水。⑤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⑥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奔腾的骏马。⑦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⑧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⑨互相轩邈: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指:向,向上。好鸟相鸣:好,美丽的;相鸣,互相和鸣,互相鸣叫。戾:至。经纶世务者:治理政务的人。经纶:筹划,治理。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反:通“返”,返回。窥:看。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木在上面遮蔽着。柯:树木的枝干。蔽:遮蔽。在昼犹昏: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疏条:稀疏的小枝。

全文翻译

风尘烟霭全部散尽,天空与山峰显露出同样的颜色。让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水路,奇峭的山峰、奇异的流水,天下独一无二。

江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动的鱼和细细的卵石,都可以看得十分清楚。湍急的流水快于飞箭,汹涌的江浪势如奔马。夹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耐寒常青的树木。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争着向高处笔直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峰峦。泉水冲击着石块,发出泠泠的声响;美丽的鸟彼此和鸣,织成嘤嘤的谐美旋律。蝉儿则无休止地鸣叫不停,猿猴则千百遍地啼叫不绝。在仕途上像鹰一般冲天直上的人,望一眼这么美的峰峦就会平息热衷名利的心;整天忙于筹划治理世俗事务的人,看一看如此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遮蔽天日,即使白天也像黄昏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会漏下一些光斑。

【真题27】与朱元思书(见真题26)

【真题28】满井游记

字词注释

①冻风时作:冷风不时地刮起来。作:兴起。②局促:拘束。③东直:北京东直门,在旧城东北角。满井在东直门北三四里。④土膏:肥沃的土壤。膏:肥沃。⑤冰皮:河面冰层,指水面凝结的冰层犹如皮肤。⑥乍:刚刚,开始。⑦鳞浪:像鱼鳞似的细波浪。⑧晶晶然:光亮的样子。新开:新打开。匣:指镜匣。⑨山峦为晴雪所洗: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为:被。晴雪:晴空之下的积雪。娟然:美好的样子。倩女之靧面:美丽的少女洗了脸。靧:洗脸。髻鬟之始掠:刚刚梳好髻鬟。鬟:梳成的环形发髻。掠:这里指梳理头发。披风:在风中散开。披:开,分散。麦田浅鬣寸许:意思是麦苗高一寸左右。浃:湿透。曝沙之鸟: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呷浪之鳞:浮到水面吸气的鱼。呷:吸,这里用其引申义。鳞:代指鱼。毛羽鳞鬣:泛指一切动物。毛:指狐兔兽类;羽:指飞禽;鳞:指鱼等水生动物;鬣:指马驴一类动物。未始无春:未尝没有春天。这是针对第一段“燕地寒”等语句说的。

全文翻译

北京一带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残留的寒冷仍然很厉害。冷风时常刮起,一刮风就飞沙走石。我只好拘束在一间屋子里,想要出去却不行。每次冒着风快步出行,不到百步就(被迫)返了回来。

二十二日那天,天略微暖和了些,我和几个朋友东直门,到了满井。河堤两岸生长着高大的柳树,肥沃的土地微微湿润,放眼望去是一片空旷开阔的景象,我(感觉到自己)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在这时河上的冰面刚刚融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泛起一层一层像鱼鳞似的浪纹,河水清澈透明,水面亮晶晶好像刚刚打开的镜匣,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里射出一样。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美丽得如同刚刚擦过一般,娇艳明媚,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又刚刚梳好髻鬟似的。柳条将要伸展却尚未伸展,柔嫩的梢头在风中散开。低矮的麦苗像兽颈上的长毛,高约一寸。游人虽然还不算很多,汲泉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见到。风力虽然还很强劲,但是走起路来,也会汗流浃背。凡是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儿、浮到水面戏水的鱼,都是一副悠闲自在的样子,一切动物身上都散发着喜悦的气息。(我这)才知道郊外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罢了。

不会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能无拘无束潇洒在山石草木之间游玩的,只有我这种清闲的官了吧。而且满井这地方正好接近我的住处,我的郊游打算从这里开始,怎能没有记述?这是明万历二十七年二月。

【真题29】满井游记(见真题28)

【真题30】醉翁亭记

字词注释

①环滁:环绕着滁州城。②尤:格外,特别。③蔚然:茂盛的样子;然,……的样子。④翼然: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⑤名:名词作动词,命名。⑥意:这里指情趣。⑦得:领会。⑧寓:寄托。⑨夫:语气助词,无实意,多用于句首。林霏:树林中的雾气。霏:原指雨、雾纷飞,此处指雾气。开:消散,散开。归:聚拢。晦明:指天气阴晴昏暗。芳:花草发出的香味,这里引申为“花”,名词。秀:植物开花结实。这里有繁荣滋长的意思。伛偻:腰背弯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提携:小孩子被大人领着走,这里指小孩子。杂然:交错的样子。丝:弦乐器的代称。竹:管乐器的代称。射:这里指投壶,古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宾客中间。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是醉醺醺的样子。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鸣声上下:意思是鸟到处叫。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乐其乐:以他们的快乐为乐。第一个“乐”是意动用法,以……为乐;第二个“乐”意思是感到快乐。

全文翻译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的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人在山上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那就)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旁边的,是醉翁亭。建造这个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了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优美的山水之中,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太阳出来,树林的雾气就消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或明或暗,变化不一的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秋风高爽,霜色洁白,溪水低落,山石显露的景色,就是山里的四季景象。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那乐趣也就没有穷尽了。

至于背负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到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清,酒水甜;野味野菜,交错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举行的宴会。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时起时坐,大声喧哗,是宾客欢乐的样子。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傍晚的太阳已落到远山之上,(于是)人的影子散乱一地,这是宾客们跟随着太守归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啼鸣,游人离开,鸟儿快乐。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乐趣,却不知道人们的乐趣。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是把众人的快乐作为快乐。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郡的欧阳修。

【真题31】醉翁亭记(见真题30)

【真题32】爱莲说

字词注释

①蕃:多。②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③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益:更,越。④亭亭:耸立的样子。亭亭净植,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⑤亵玩:近前把玩。⑥隐逸者:隐居的人。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⑦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⑧君子:道德高尚的人。⑨噫:叹词,相当于“唉”。菊之爱:对于菊花的爱好。鲜有闻:很少听到。鲜:少。

全文翻译

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真题33】爱莲说(见真题32)

【真题34】岳阳楼记

字词注释

①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②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jùn):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谅,子京是他的字,范仲淹的朋友。谪守:把被革职的官吏或犯了罪的人充发到边远的地方。在这里作为动词,被贬官、降职。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做郡的长官。③越明年:到了第二太阳出来,树林的雾气就消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或明或暗,变化不一的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秋风高爽,霜色洁白,溪水低落,山石显露的景色,就是山里的四季景象。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那乐趣也就没有穷尽了。

至于背负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到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清,酒水甜;野味野菜,交错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举行的宴会。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时起时坐,大声喧哗,是宾客欢乐的样子。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傍晚的太阳已落到远山之上,(于是)人的影子散乱一地,这是宾客们跟随着太守归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啼鸣,游人离开,鸟儿快乐。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乐趣,却不知道人们的乐趣。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是把众人的快乐作为快乐。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郡的欧阳修。

【真题31】醉翁亭记(见真题30)

【真题32】爱莲说

字词注释

①蕃:多。②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③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益:更,越。④亭亭:耸立的样子。亭亭净植,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⑤亵玩:近前把玩。⑥隐逸者:隐居的人。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⑦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⑧君子:道德高尚的人。⑨噫:叹词,相当于“唉”。菊之爱:对于菊花的爱好。鲜有闻:很少听到。鲜:少。

全文翻译

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真题33】爱莲说(见真题32)

【真题34】岳阳楼记

字词注释

①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②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jùn):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谅,子京是他的字,范仲淹的朋友。谪守:把被革职的官吏或犯了罪的人充发到边远的地方。在这里作为动词,被贬官、降职。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做郡的长官。③越明年: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庆历七年。越:及,到。④百废具兴: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百,不是确指,形容多。废,这里指荒废的事业。具,通“俱”。⑤属(zhǔ)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嘱咐。予,我。作文,写文章。以,用来,连词。记,记述。⑥予观夫巴陵胜状:夫,那。胜状,胜景,好景色。⑦浩浩汤汤(shāng):水波浩荡的样子。汤汤,水流大而急。⑧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⑨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然则:(既然)这样,那么……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到自然景物而引发的情感,怎能不有所不同?

全文翻译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一湖。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广无边;早晴晚阴,气象万千。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然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湘,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

【真题35】岳阳楼记(第1段、第2段见真题34)

字词注释

①开:放晴。②阴风怒号,浊浪排空:阴,阴冷。号,呼啸;浊,浑浊。排空,冲向天空。

③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光辉,光芒。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④樯(qiáng)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折断。⑤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冥冥:昏暗的样子。⑥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则,就。有,产生……(的情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京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⑦春和景明:春风和煦,日光明媚。⑧波澜不惊:波澜平静。惊,起伏。这里有“起”“动”的意思。⑨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而或,有时。浮光跃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这是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静影沉璧:湖水平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璧。何极:哪里有尽头。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心,思想感情。或异二者之为:或许和以上两种人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二者,这里指前两段的“悲”与“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是:这样。进:在朝廷做官。退:不在朝廷做官。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他们一定要说“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吧。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谁与归,就是“与谁归”。

全文翻译

如果遇上阴雨连绵繁密,有时连着整个月没有晴天,寒风怒吼,浊浪冲天,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啼。(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批评指责的感觉,满眼是萧条的景象,感慨悲伤到极点啊。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湖面风平浪静,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湖中游来游去;湖岸上的小草和沙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草木茂盛。而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月光照耀下的)水波闪耀着金光;无风时静静的月影好似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有心胸开阔,精神愉悦,忘却荣辱得失,举起酒杯面对和风,喜气洋洋的感觉!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为官的人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为官的人为君王担忧。这样在朝为官也担忧,在野为民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真题36】岳阳楼记(见真题35)

【真题37】五柳先生传

字词注释

①何许:何处,哪里。②不详:不知道。③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④不慕荣利:不爱慕功名利禄。⑤不求甚解:指对所读的书只求理解含义,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⑥会意:指对书中的意义有所领会。⑦亲旧:亲戚朋友。⑧招之:邀请他。⑨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曾不吝情去留:意思是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箪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晏如:安然自乐的样子。自娱:自娱自乐。赞:古人常用于传记体文章的结尾处,表示作传人对传主的评论。戚戚:忧虑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俦:辈,同类。以乐其志:来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欢乐。

全文翻译

先生不知道是哪个地方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姓氏和名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它作为(自己的)号了。(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不过分探求字句的(解释);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便高兴得忘了吃饭。(他)天性特别爱好喝酒,家里穷,不能经常喝到酒。亲戚朋友知道他有这种嗜好,有时摆了酒来招呼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去,竟不会(假装)舍不得,说离开就离开。简陋的居室里空荡荡的,不能遮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然自若。经常写文章来自我消遣,(从文中)稍微显示了自己的志趣。他忘记得失,凭这些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致富。”这话大概说的是先生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的百姓吧?

【真题38】五柳先生传(见真题37)

【真题39】五柳先生传(见真题37)

【真题40】核舟记

字词注释

①以:用。②径:直径。③为:做,这里指雕刻。④罔不:无不,都。因:顺着,就着。势:样子。象:模拟,仿照,这里指雕刻。⑤尝:曾经。贻(yí):赠。⑥盖: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⑦有(yòu)奇(jī):有: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意思通“又”。奇:零数。⑧箬篷: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篷。⑨石青:一种矿物质的蓝色颜料,这里译为用石青。糁:涂染,名词作动词。峨冠:戴着高高的帽子。比:靠近。属:相类似。诎:通“屈”,弯曲。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椎髻:梳着锥形发髻,名作动词。髻:在脑上或脑后挽束起来。衡:通“横”,与纵相对。视:目光。端:正视。容:神情。寂:平静。钩画:笔画。了了:清楚明白。曾:竟。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奇妙啊!矣哉:表示惊叹的语气词,相当于“了啊”。“矣”和“哉”连用,有加重惊叹语气的作用。

全文翻译

明朝(有一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名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来长的木头,雕刻出宫殿房屋、器具、人物,甚至飞禽走兽、树木山石(这些东西来),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来雕刻),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艘用桃核雕刻的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览赤壁(的景象)。

船从头到尾长约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颗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上面盖着(刻出来的)箬篷。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两腮长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黄庭坚在他的左边。苏东坡、黄庭坚一起看一幅书画长卷。苏东坡用右手拿着书画卷的右端,用左手抚摸黄庭坚的脊背。黄庭坚左手拿着横幅的左端,右手指着书画卷,好像在说什么似的。苏东坡露出右脚,黄庭坚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转身子,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书画卷下面的衣褶里面。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襟,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庭坚不相类似。佛印平放着右腿,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并竖起他的左腿,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腿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船夫。在右边的人扎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脚趾,好像在大声呼叫的样子。在左边的船夫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面有个壶,那个人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那只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它的上面刻上了姓名,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脚,一勾一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枚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刻有八扇窗户;刻有箬篷、船桨、炉子、茶壶、书画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有文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了一个又长又窄的桃核刻成的。咦,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真题41】核舟记(见真题39)

【真题42】核舟记(见真题40)

【真题43】[甲]陋室铭(见真题9)

[乙]记承天寺夜游(见真题14)

【真题44】[甲]陋室铭(见真题9)

[乙]论语(节选)

字词注释

①箪:古代盛饭用的竹器。②巷:这里指颜回的住处。③堪:忍受。④乐:乐于学。

全文翻译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真题45】[甲]陋室铭(见真题9)

[乙]孔子家语

字词注释

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商”为子夏,“赐”为子贡。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⑥视:看,比照。⑦化:融和。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全文翻译

孔子说:“我死之后,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而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曾子问:“为什么呢?”孔子说:“子夏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子贡喜欢谈论才质比不上自己的人。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了;不了解本人,看看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了;不了解君主,看他派遣的使者就可以了;不了解本地的情况,看本地的草木就可以了。”所以说:“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鲍鱼的地方,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了,也是融入环境里了。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黑。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地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啊!”

【真题46】[甲]陋室铭(见真题9)

[乙]陆游筑书巢

字词注释

①椟: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全文翻译

我的屋室之内(的书),有的藏在木箱里,有的堆在木箱上,有的陈列在眼前,有的一本本排列在床头,俯仰观看,环顾四周,没有没有书的地方。我的饮食起居,因疾病而呻吟,或者悲伤忧虑,愤激感叹,从来没有不和书在一起的。宾客不来,妻子儿女不相见,或者风雨雷电冰雹的变化,也都不知道。偶尔有意想起身,可乱书围着我,如同堆积的枯树枝。有时甚至不能走路,于是就自己笑着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于是带领客人走近观看。客人开始不能进来,已经进来又不能出去,于是也大笑说:“确实是像书窝一样 啊!”

【真题47】[甲]满井游记(见真题28)

[乙]资治通鉴(节选)

字词注释

①有苗:古代少数民族部落,在今长江中下游一带。②共、鲧、驩兜:指上古传中的共工、姒鲧、驩兜,都为劣臣。

全文翻译

唐太宗问魏徵说:“身为君主,我要如何做才能明辨是非,怎样做会昏庸糊涂呢?”魏徵回答说:“如果只听一面之词常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多听取意见,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不至于被坏人蒙蔽而办错事情。从前尧帝明晰地向下面民众了解情况,所以三苗作恶之事及时掌握。舜帝耳听四面,眼观八方,所以共、鲧、驩兜不能蒙蔽他。而昏君秦二世偏信赵高的话,而招来杀身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的话,而自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的话,而导致彭城阁之变。所以身为君主要广泛听取意见,这样贵族大臣才不敢蒙蔽(您),从而下情得以上达。”唐太宗说:“好!”

【真题48】[甲]湖心亭看雪(见真题13)

[乙]满井游记(见真题28)

【真题49】[甲]醉翁亭记(见真题30)

[乙]诗人玉屑(节选)

字词注释

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代。②金石:指钟鼎文及碑文。③逃名:逃避名声,不求名声。④志:记述。

全文翻译

欧阳修被贬谪到滁州时,自号“醉翁”。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州颐养天年,于是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

有位客人问道:“六一,指的是什么?”他回答说:“我家里藏了书一万卷,集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盘,又经常备好酒一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他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客人笑着说:“您大概是一位想逃避名声的人吧。难怪你经常改名号,这就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而跑到日光中去的人;我将看见您(像那个人一样),迅速奔跑,大口喘气,干渴而死,名声却不能逃脱。”欧阳修说:“我本就知道名声是逃不掉的,但也知道没有必要逃避;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来标明我的乐趣罢了。”

【真题50】[甲]岳阳楼记(见真题34)

[乙]醉翁亭记(见真题30)

【真题51】[甲]五柳先生传(见真题37)

[乙]醉翁亭记(见真题30)

【真题52】[甲]桃花源记(见真题16)

[乙]醉翁亭记(见真题30)

【真题53】[甲]醉翁亭记(见真题30)

[乙]丰乐亭记

字词注释

①幸:庆幸。②因为:于是就。本:根据。③道:称道。④夫:句首语气词。宣:宣扬。

全文翻译

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下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称道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

【真题54】[甲]记承天寺夜游(见真题14)

[乙]西湖游记

字词注释

①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②夕舂(chōng):夕阳的代称,形容日落西山的样子。舂: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

全文翻译

但杭州人游湖,限于午、未、申这三个时辰。其实,湖水被染成绿色,暮烟凝聚在山间,这两种佳景都出现在旭日初升、夕阳还未落山之际,(有了它们)才把西湖浓媚的姿态发挥到了极点。月景尤其难以用言语形容,花和柳的情态,山水的容颜和情意,另是一种趣味。这种快乐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讲给那些俗人听呢!

【真题55】[甲]记承天寺夜游(见真题14)

[乙]游虎丘小记

字词注释

①虎丘:苏州名胜。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③钓月矶:位于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全文翻译

我初十便到了郡中,当晚就游览了虎丘。月色很美,游人也还不多,风吹过亭子月光洒落在树间,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缀,并不使人厌恶。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合我心意。我曾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顶的钓月矶上,天色昏暗,无人来往,只听到悬于檐下的风铃声,看到佛灯在静夜之中若隐若现。还有今年春天,我和无际一起在这里拜访仲和。半夜之时,月亮出来了,不见人影,我们一起盘膝坐在石台之上,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间心与周围清净之情景同在了。我一生中造访虎丘,也就这两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我的朋友徐声远作诗道:“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说得真对啊!

【真题56】[甲]答谢中书书

字词注释

①共谈:共同谈赏的。②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③青林:青葱的树林。翠竹:翠绿的竹子。④歇:消。⑤乱:此起彼伏。⑥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⑦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⑧实:确实,的确。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即指人间。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⑨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⑩复:又。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异。

全文翻译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乙]与朱元思书(见真题26)

【真题57】[甲]与朱元思书(见真题26)

[乙]爱莲说(见真题32)

【真题58】[甲]马说(见真题8)

[乙]战国策(节选)

字词注释

①比:副词,接连地。②还:通“环”,环绕。③朝:早晨。④一旦:一天。

全文翻译

有个卖骏马的人,在集市上待了三天,却没有人知道他卖的马是骏马。他拜见相马的专家伯乐说:“我有匹骏马想要卖掉它,连着三天站在市上,没有人来问过。希望您能围着我的马查看它,离开的时候再回头来看它一眼,请让我奉送给您一天的报酬。”伯乐就走过去围着那匹马查看它,离开的时候又回头看了一眼。一会儿这匹马的价钱成了原来的十倍。

【真题59】[甲]马说(见真题8)

[乙]宋史·岳飞传(节选)

字词注释

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遂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ǐ):脱去,卸下。④秣:喂食。

全文翻译

绍兴七年的时候,岳飞觐见皇帝,皇帝从容地问道:“爱卿获得过上好的马没有?”岳飞回答说:“我原有过两匹上好的马。一匹马每天能吃几斗草料,喝一斛(当时以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泉水,然而如果草料不是精制品、泉水不清洁,那么它们就不接受。给它们披上甲衣让其驰骋,刚开始跑得并不快,等到跑了百来里,才振奋精神撒腿飞跑。从午时至酉时(相当于现在从中午11时到晚上7时)还能跑完二百里。(跑完之后)把鞍子和甲衣卸下来,它们既不喘气,也不冒汗,好像没什么事儿一样。这样的马,它食量大,但不乱吃;力气大,但不乱用。这才是日行千里的好马啊,可惜它们不幸相继死了。我现在所骑的马,每天吃的草料不超过几升,而且喂养时它并不选择精良的食料,给水喝时它也不选择干净的泉水。(骑行时)缰绳还没有拉直,它就跳起来迅猛奔跑,可刚刚跑了一百里,它就力气用尽、大汗淋漓、喘气不止,现出一副立即要死的样子。这样的马,吃得不多并很容易满足,喜欢炫耀力气,但跑不了几下就累趴了,这是低能蠢笨的劣马啊!”宋高宗听后夸奖岳飞说得好,说:“你如今的言谈大有进步。”

【真题60】[甲]邹忌讽齐王纳谏(见真题10)

[乙]成侯邹忌为齐相

字词注释

①闬:念hàn。②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③曲桡:桡náo。曲桡,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④说:shuì,劝说,说服。⑤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金。⑥卜:烧灼龟甲,看其裂纹以预测吉凶。⑦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⑧为大事:这里指造反。⑨为人卜者:帮人占卜预测吉凶的人。⑩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

全文翻译

成侯邹忌是齐国的相国,田忌是齐国的大将,两人感情不和睦。公孙闬献计给邹忌说:“阁下为何不策动大王,令田忌率兵伐魏?打了胜仗,那是您策划得好,大可居功;一旦战败,田忌就不会再威胁您了;如果田忌侥幸在战场上没有死,回国也必定枉死在军法之下。”邹忌认为他说得有理,于是劝说齐威王派田忌讨伐魏国。

谁料田忌三战皆胜,邹忌赶紧找公孙闬商量对策,公孙闬就派人带着二百两黄金招摇过市,找人占卜,自我介绍道:“我是田忌将军的臣属,如今将军三战三胜,名震天下,现在欲图大事,麻烦你占卜一下,看看吉凶如何?”卜卦的人刚走,公孙闬就派人逮捕卖卜的人,在齐王面前验证这番话。田忌听到这样的话大惊,逃跑避祸。

【真题61】[甲]邹忌讽齐王纳谏(见真题10)

[乙]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

字词注释

①弋:用带着绳子的箭射鸟。②烛邹:齐国大夫。③数:列举。

全文翻译

齐景公喜欢射鸟,派烛邹管养鸟却让鸟飞跑了。景公非常生气,命令官吏要杀掉烛邹。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状,请让我列举出他的罪状之后再杀掉他。”景公说:“可以。”于是把烛邹叫来在景公面前列举他的罪过,晏子说:“烛邹,你替我们的君主掌管养鸟却让鸟飞跑了,这是第一条罪状;让我们国君因为鸟的缘故杀人,这是第二条罪状;让诸侯听到了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却轻视人才,这是第三条罪状。我已经列举完了烛邹的罪状,请景公杀掉他。”景公说:“不杀了,我已经接受你的教育了。”

【真题62】[甲]邹忌讽齐王纳谏(见真题10)

[乙]郑龙谏勿伤百姓

字词注释

①赵简子:即赵鞅。春秋末年晋国正卿。②野人:农夫。③晋文公:即重耳。春秋时晋国国君。④卫:春秋时的卫国。

全文翻译

赵简子外出打猎,命令郑龙射杀一名农夫,说:“以免让农夫惊动我将打猎的鸟。”郑龙说:“我们的先帝晋文公讨伐卫国的时候,不曾轻杀一个人,而您却在打猎的时候就想射杀一个普通百姓,简直如同虎狼一般。”赵简子(感慨地)说:“别人打猎得到猎物,而我打猎却得到贤士。所以说,爬树爬得越高的人越感到害怕,官职越高的人越感到危机,能不谨慎吗?”参考答案

第二部分 一文一考

第一单元 叙事篇

【真题1】陶母责子

1.青年时期。

2.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增加了我的忧虑。

3.因为这是公家的东西,收了只能增加她的忧虑。她教育儿子要廉洁奉公、洁身自好。

【真题2】扁鹊见秦王

1.(1)灵敏(2)清楚

2.C

3.才智过人、勇敢无畏

【真题3】三国演义(节选)

1.三国演义罗贯中

2.略

3.刘备能以为人本。(围绕“爱民如子、体恤百姓、仁政爱民、宽厚仁慈、得民心者得天下”等任意一点回答即可)

【真题4】误认

1.(1)归还(2)到……去

2.确认自己的马是否是此人丢失的马

3.大度诚实

【真题5】口技(节选) 核舟记(节选)

1.张潮虞初新志善奇巧

2.(1)适逢,正赶上(2)无,没有

3.(1)全场立刻肃静,没有一个敢高声说话的。(2)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刻成的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

4.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第二单元 议论篇

【真题6】治国之道

1.(1)……的人(2)就(3)这样

2.D

3.(1)大凡治国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2)所以治理好的国家人民是富足的,治理得不好的国家人民一般是贫穷的。

4.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5.略(言之有理即可)

【真题7】大道之行也

1.(1)和睦(2)以……为子(3)幼而无父的人(4)指害人

2.“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大同”指理想社会。

3.略

4.略

5.略(言之有理即可)

【真题8】马说

1.(1)有时(2)同“饲”(3)鞭赶(4)鞭子

2.袛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讽刺、控诉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用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作者痛感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

4.主观:一食或尽粟一石。即要有优点、才能;客观:策之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能通其意。即要有像伯乐一样懂得“千里马”的人赏识、举荐。

【真题9】陋室铭

1.(1)出名(或:著名)(2)品德高尚

2.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体现了他们乐观积极、安贫乐道的精神品质。【真题10】邹忌讽齐王纳谏

1.C

2.B

3.D

4.(1)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2)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得上等奖赏。

5.从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

【真题11】孙权劝学 送东阳马生序

1.(1)于是,就(2)超过约定的期限

2.C

3.(1)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2)因此,人们都(愿意)把书借给我。

4.学(学习、读书)的必要(重要)性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

5.示例1:学习勤奋刻苦,博览群书,求师诚心。示例2:求学过程中必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终将取得成功。

第三单元 游记篇

【真题12】观潮

1.A

2.B

3.C

4.反对的观点:衬托“潮”的壮观,丰富“观”的内容(扣住“衬托”来解说即可)。赞成的观点:偏离描写重点“潮”,有离题之嫌(扣住“离题”来解说即可)。

【真题13】湖心亭看雪

1.陶庵梦忆张岱宗子石公陶庵蝶庵居士明末清初

2.本文描写西湖雪景主要运用了白描的写法,如:“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这种写法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

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真题14】记承天寺夜游

1.(1)考虑、想到(2)散步、漫步

2.月光照在院中,如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3.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竹影比喻成水中藻、荇。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

【真题15】三峡 早发白帝城

1.(1)有时(2)冲刷(3)早晨(4)接连不断

2.散文北魏郦道元诗歌唐朝李白

3.C

4.水势迅猛景色秀奇清冷凄凉

5.D

6.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7.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8.重岩叠嶂

9.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第三部分 一文多考

【真题16】桃花源记

1.(1)沿着(2)整齐的样子

2.(1)渔人对此感到很奇怪。(2)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3)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3.(1)豁然开朗(2)鸡犬相闻(3)怡然自乐

4.C

5.活动、穿戴、心情。

6.着重写桃花源美好的生活环境,由此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之情。

【真题17】桃花源记

1.(1)交错相通(2)计划前往

2.B

3.(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或: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4.进入桃花源复寻(迷失)桃花源

5.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寄托了他对和平的向往,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客观上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或: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愿望。

【真题18】桃花源记

1.C

2.他们谈到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3.示例:桃花源中人们衣食住行样样不缺,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不涉世乱、战祸,不受人世政权管辖的世外桃源;人们精神境界怡然自乐。

【真题19】狼

1.B

2.A

3.B

4.略

【真题20】狼

1.清蒲松龄

2.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3.A

【真题21】送东阳马生序

1.D

2.(1)(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2)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没有羡慕他们的意思。

3.嗜学家贫(顺序可换)

4.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从师奔走之艰,住读生活之苦。

【真题22】送东阳马生序

1.(1)热水(2)腰佩

2.(1)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鲜美的食物可以享受。(2)我求学时的勤恳艰辛情况大体如此。

3.求师难、生活难。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真题23】三峡

1.D

2.A

3.B

【真题24】三峡 小石潭记

1.C

2.(1)通“缺”(2)很(3)消失(4)像北斗星一样

3.(1)即使乘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比乘船顺流而下快。(2)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澈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真题25】三峡

1.D

2.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3.侧面描写(或“间接描写”)渲染出三峡秋景的凄清萧瑟

4.示例:飞悬的瀑布、悲凉的渔歌、险峻的山峰、凄厉的猿啼

5.A

【真题26】与朱元思书

1.树枝同“返”,返回2.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争着向高处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峰峦。

3.第一段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二、三段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竟轩邈泉声鸟声蝉声猿声

4.表达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感情。

【真题27】与朱元思书

1.B

2.写山的“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水的“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一般。

4.(1)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汹涌的江浪,势若奔马。(2)蝉儿则无休止地鸣叫不停,猿猴则千百遍地啼叫不绝。

5.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表达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感情。

【真题28】满井游记

1.(1)湿透(2)吸而饮

2.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罢了。

3.用泉水煮茶喝的人,端起酒杯唱歌的人,穿着艳装骑驴的人。

【真题29】满井游记

1.(1)暖和(2)喝茶(3)舒展(4)鱼

2.(1)“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毛羽鳞鬣之间”“郊田之外”“山石草木之间”(2)“晶晶然如镜”“悠然自得”“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

3.柳条将要伸展却尚未伸展,柔嫩的梢头在风中散开。低矮的麦苗像兽颈上的长毛,高约一寸。

4.水(春水)清澈透明

5.示例:“若脱笼之鹄”可以体现“潇然”,因为这一句表现了作者目睹美景后心情愉快,举止如鸟儿脱笼一般无拘无束。

【真题30】醉翁亭记

1.季节陈列,摆开

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3.朝暮四时游玩之乐。

4.美丽的山间景色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

【真题31】醉翁亭记

1.(1)就(2)情趣(3)尽兴地喝酒(4)下棋

2.C

3.(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2)一个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

4.水落而石出

5.不胜酒力;与民同乐;陶醉山水;自得其乐。

【真题32】爱莲说

1.(1)多(2)亲近而不庄重(3)应当

2.(1)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说了。(2)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3.示例:相同点: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不好,但人格可以如莲一般出淤泥而不染。4.不求富贵名利,安贫乐道,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真题33】爱莲说

1.D

2.(1)更(更加)(2)立(树立)(3)少(4)应当(应该,当然)

3.(1)(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2)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

4.追求高尚的情操,正直的人格。

【真题34】岳阳楼记

1.美好日光

2.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3.写洞庭湖全景。

4.唐贤今人诗赋。

【真题35】岳阳楼记

1.(1)B(2)C(3)B(4)A

2.湖面上金光闪烁,月影犹如一块璧玉,静静地沉浸在水底。

3.壮阔、浩渺

4.阴晦萧索晴朗明丽悲凉低沉喜悦昂扬

5.示例:(1)范仲淹为天下先忧后乐;(2)欧阳修与吏民同醉同乐。

【真题36】岳阳楼记

1.D

2.(1)解除,这里指天气放晴。(2)日光

3.(1)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2)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4.其民其君(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真题37】五柳先生传

1.(1)对精神实质有所领会(2)很

2.(1)他去喝酒,总是把酒喝得干干净净,希望一醉方休。(2)饮酒作诗,来使自己(的情志)得到快乐。

3.饮酒、读书、写文章

4.B

5.(1)甘守贫贱,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等。(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真题38】五柳先生传

1.(1)处所(2)就(3)同类,辈

2.(1)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2)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

3.B

4.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通过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得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5.示例:喜欢。因为五柳先生是一个率真自然,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人。不喜欢。虽然五柳先生对当时混乱、丑恶的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但他却选择了逃避,借酒消愁。

【真题39】五柳先生传

1.C、D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住宅边有五棵柳树,因而用它作为自己的号。

4.作者以颜回自况,表现他安贫乐道的道德情操。

5.示例:这两句分别说出了五柳先生读书所采用的两种态度、两种方法。一是他的嗜好是读书,其方法便是只求懂得大概,不强求有深刻理解;二是说明他读书的最高境界,往往因能“会意”而如痴如醉,其方法是熟读深思。也就是“观其大略”在先,重在博览;“务于精熟”在后,期在“会意”。

【真题40】核舟记

1.核舟记苏轼

2.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隐藏在手卷下的衣褶里。

3.说明核舟工艺的精巧(或:说明雕刻者高超的技艺)

【真题41】核舟记

1.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2.(1)挨着,靠近(2)船桨(3)平(4)通“拣”,挑选

3.空间船头船尾

4.(1)峨冠多髯(2)绝类弥勒、矫首昂视

【真题42】核舟记

1.D

2.B

3.A

4.B

5.D

6.船头(或舟首)空间顺序

【真题43】陋室铭 记承天寺夜游

1.C

2.(1)(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2)考虑,想到

3.(1)没有嘈杂的音乐(或“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或“使身体劳累”)。(2)庭下(洒满月光)如积水一般澄澈,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4.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这句话写的是苏轼与张怀民(身份境遇相同的好友)一起在家中院里漫步赏月“为乐”的情景,与刘禹锡陋室中有“鸿儒”来“谈笑”的情景类似。

【真题44】陋室铭 论语(节选)

1.(1)出名(或:著名)(2)品德高尚

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陋室陋巷陋室不陋不改其乐

【真题45】陋室铭 孔子家语

1.(1)博学的人(2)使身体劳累(3)所以,因此

2.D

3.(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显得简陋了。(2)子夏喜欢和比自己贤良的人相处,子贡喜欢评论不如自己的人。

4.(1)诸葛庐(南阳诸葛庐)子云亭(西蜀子云亭)(2)示例一:我认为选择朋友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选择那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示例二: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受到好的影响而不断提高。示例三: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的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谓“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多与“善人”“鸿儒”交往,有助于修身养性。

【真题46】陋室铭 陆游筑书巢

1.(1)出名(著名)(2)妻子和儿女(子女)

2.(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陆游)就自己笑自己(自我解嘲)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信乎其似巢也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真题47】满井游记 资治通鉴(节选)

1.D

2.(1)美好的样子(2)好

3.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

4.(1)身为君主,我要怎样做才能明辨是非,怎样做会昏庸糊涂呢?(2)好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刚梳好髻鬟一样。

5.魏徵提出的建议是:人君要兼听广纳。启示:生活中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断完善自我。(言之有理即可)

【真题48】湖心亭看雪 满井游记

1.(1)客居(2)这(3)起,兴起(4)刚好,恰巧。

2.A

3.(1)别说相公您痴,还有比您更痴的人。(2)这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罢了。

4.凝静清绝(开阔辽远、纯洁静谧、清新淡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万物复苏、乍暖还寒)

5.示例:甲文:①表达了作者闲适恬静、远离世俗的雅趣。②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③表达了作者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④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

乙文:①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寄情于山水的情怀。②表现作者淡泊名利,注重亲近大自然的愉悦心情。③表现了作者对都市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④表现了作者不因官小职闲而懊丧,反而庆幸自己有游乐时间的乐观个性。

【真题49】醉翁亭记 诗人玉屑(节选)

1.(1)命名(2)降职(远调、贬官)

2.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的(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的亭子),是醉翁亭。

3.饮少辄醉,年又最高;家有六个“一”(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遗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老翁)。

4.在滁州时:与民同乐。在颍州时:在琴棋书画中自得其乐。

5.提示:围绕“好学、爱书”回答即可。

【真题50】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1.D

2.在朝廷里做官在江湖中不做官

3.(1)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

(2)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的美景。

4.忧醉乐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真题51】五柳先生传 醉翁亭记

1.(1)处所、地方(2)爱好,喜欢(3)像鸟张开翅膀一样(4)就

2.(1)忘却(荣辱)得失,凭这些过完自己的一生。(2)环绕着滁州城的全都是山。(或:滁州城四周都是山。)

3.(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4.略

5.不求甚解陶渊明醉翁之意不在酒欧阳修

【真题52】桃花源记 醉翁亭记1.tiáoyǔlǚgōng

2.(1)交错相通(2)管乐器

3.(1)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都开心地自得其乐。(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放歌,行路之人在树下歇息。

4.世外桃源觥筹交错

5.(1)甲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环境和桃花源人的生活景象;乙文主要写太守与民同乐。

(2)前者重在写景;后者重在写人的活动。

【真题53】醉翁亭记 丰乐亭记

1.(1)建造(2)命名

2.既 得 斯 泉/于 山 谷 之 间

3.(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2)于是每天和滁州的人(一道)抬头观看山景,低头倾听泉水声。

4.与民共乐

【真题54】记承天寺夜游 西湖游记

1.(1)门(2)精巧,精妙

2.(1)哪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松柏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2)这种快乐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讲给那些俗人听呢?

3.前者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表现了月光的澄澈透明,又通过描写竹柏的影子来间接表现月光的明亮;后者则是单纯用直接描写来表现“朝日始出,夕舂未下”时月光的别样趣味。

【真题55】记承天寺夜游 游虎丘小记

1.D

2.A

3.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4.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

5.用比喻来描写夜色。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之影。

6.月色美好、幽静。(意思对即可)

【真题56】答谢中书书 与朱元思书

1.B

2.(1)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2)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提示:热爱自然,寄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真题57】与朱元思书 爱莲说

1.(1)却(可是,但是)(2)通“返”,返回(3)遮蔽(遮住,遮掩)

2.(1)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2)蝉接连不断地鸣叫,猿不停地啼叫着。

3.爱菊代表的人生态度是隐居避世;爱莲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功名利禄。

4.清澈、湍急。

5.提示:一方面说明环境可以改变人;另一方面说明人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

【真题58】马说 战国策(节选)

1.(1)通“现”,表现(2)面对(3)你(4)回头看

2.(1)不能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2)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一个识马的。

3.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4.提示:联系“伯乐”“马”“名人效应”的利或弊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真题59】马说 宋史·岳飞传(节选)

1.D

2.B

3.(1)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出来。(2)等跑到百里之后才奋力奔跑。

4.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5.提示:告诉人们要善于识别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重视人才,不要不识人才的道理。

【真题60】邹忌讽齐王纳谏 成侯邹忌为齐相

1.(1)门口和庭院像市场一样(热闹)(2)当面指责、当面挑刺(3)满一年(4)不喜欢对方,关系不好,感情不和(5)跑、逃走、逃跑、出逃

2.(1)这就是(所谓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2)邹忌认为(公孙闬的计策)有道理,就劝说齐王派田忌去攻打魏国。

3.C

4.示例:甲文中的威王是一位修明政治、善于采纳忠言、决心纳谏除弊的贤明君主。乙文中的威王不能充分相信将领,被邹忌、公孙闬所骗而逼走了大将田忌,暴露出偏听偏信的糊涂一面。

【真题61】邹忌讽齐王纳谏 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

1.今/齐地/方千里

2.shǔ列举

3.B

4.(1)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2)让各位诸侯听说这件事情后,认为我们的国君把鸟看得很重而把人看得很轻。

5.广开言路(纳谏)不杀烛邹借事说理(以事喻理、类比法、推己及人)正话反说(以退为进、归谬法)

【真题62】邹忌讽齐王纳谏 郑龙谏勿伤百姓

1.(1)长,身高(2)确实(3)受蒙蔽(4)打猎(5)攀援、爬(树)

2.(1)我的妻子认为我比徐公美,是因为偏爱我。(2)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3)人的爵位(地位)越高就越危险。

3.邹忌劝说齐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齐王。

4.邹忌用的是曲谏——委婉规劝;郑龙用的是直谏——尖锐批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