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碑刻上的中华法系!寻碑者李雪梅,盘活文物古迹里的“法制宝藏”

 睫毛上的风尘 2019-10-06

李雪梅教授向记者介绍《莫高窟四臂观音六体真言碑》。

“嘉石比较通俗的解释是用于刻文纪事的美石,但‘嘉石’还有一种解释和中国古代制度有关,它承载着古代的惩罚制度。西周时期,嘉石用来临时拘押有罪过但尚未触及刑律的人犯,在拘禁期间人犯必须戴上狱具,坐在嘉石上反思悔过,是感化轻微过错罪者的一种教化措施,是一种有纹理的石头。”7月15日,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李雪梅向《方圆》记者如此解释展览名称的由来。(方圆公众号:fangyuanmagazine)

此时,在中国政法大学学院路校区的科研楼B座一层大厅内,正在举办着为期一个月的“东方嘉石——碑刻上的中华法系”展,它是“东方嘉石”在挪威卑尔根孔子学院展出归国后的汇报展,主要以古代碑石的拓片为载体,向来访者展示着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之美。而李雪梅教授和她的学术团队正是这次展览的主要承办者。

一眼千年的“东方嘉石”

李雪梅从事法律古籍和碑刻法律文献的整理研究已经整整20年了,她的著述也多与碑刻相关,她主持的“碑石课堂”系列活动也已成为法制史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

李雪梅曾在多个场合强调:“法制文物是古代法律制度的见证和记录,中国古代有过什么样的法律制度,就会留下什么样的法制文物。它们或是制度的化身,或是制度实施的载体。通过将相关文物加以串联,我们可以印证一些法制史上的事实,增进对历史上某一制度的了解。正由于法制文物的存世,古代法制文明的发展脉络与细节图景才得以清晰展现。”

古代用于计算的小算盘原物。

在展览现场可以看到,整个展厅不算太大,但布置得十分有趣,是用纸箱搭建起来的展台,看似简单,其实布展花费了不少时间和力气。展览中既有人们熟知的“龙门四品”、北魏墓志等书法名品,也有平易近人的孔子形象、生动的二十四孝故事,而更多的却是易被人们忽视的古代圣旨、条规、禁约、官箴、冥判、界碑、契约等法律内容。配套的法制文物展,也使得展厅的传统文化氛围更浓郁。(方圆公众号:fangyuanmagazine)

除了碑石和拓片之外,现场还有一些文物,权、秤。

“以往对石刻的研究多侧重于书法角度,从法律角度关注的人并不多。碑石上的法律内容其实是丰富多样的,并不仅限于枯燥的条款、处罚。”李雪梅如此介绍她的“法律宝藏”。

解豸。古人认为,獬豸是一种能够辨别是非曲直的神兽,也是“正大光明”“清平公正”的象征。

就拿洛阳出土的《地狱变相残石》来说,它是北朝造像碑残石。中国传统冥界观认为,天是神仙住所,地是罪恶之人居处,与世人生活的空间并存,而“狱”指接受刑罚的场所。

“变相”指将佛教典籍和与其有关的文字内容通过图画或雕塑等形式表现出来。这个残石表现的是镬汤地狱的场景:炭火之上架起镬(青铜大锅),罪犯被赶入镬内,以惩其生前罪行,展示地狱诸苦的变相对世俗百姓有强烈的震慑力。

李雪梅还特别介绍了界碑,由于古代划分土地,封疆界是怎么封的没法证实,但是石头保留下来了,就能证明封疆界的制度是怎么形成的,“界碑挺有价值的,因为从汉代以后,每个朝代都有,就成了一个历史的惯性,但是很少有人关注到,能保留下来的界碑都特别重要”。

弥足珍贵的“复印件”

展览中很多展品都是拓片,一些拓片非常有特色。拓片,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就是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石刻以及青铜上的铭文或图案清晰地复制出来的一项技能。简单地说,拓片就是古代的拷贝技术。(方圆公众号:fangyuanmagazine)

清代图碑刻于嘉庆《 创建梁公祠碑 》碑阴。石存山西新绛县三泉镇席村 。

重刻《鼓水全图》,民国重刻清同治十二年(1873) 图碑,石存山西新绛县三泉镇 。

《 冯玉祥将军誓词碑》,也称训令碑、施政碑,石存山东巨野文庙。内容为冯玉祥将军民国十八年(1927)率领北方国民军参加国民革命所做的誓词。

《顺治九年卧碑》,清同治四年1865刻原石在河南洛阳。顺治九年1652清廷仿明朝制定御制学规,由礼部通令各地学宫刊石晓谕。

李雪梅带《方圆》记者走到一幅展品前停下,提示我们看上面的碑文,与其他碑志文右起不同的是,这个元代墓志《胡氏小娘地券》的碑文是左起的,旁边挂着宋代从右往左写的买地券。

买地券就是古代阴间的房产证,通常会据实记录墓主是哪里人,于何年何月何日殁故,决定安葬于何处,因此用钱帛若干向土公、皇天父后土母、东王公西王母等地下神明“购买”土地一段。古人认为,通过“买地”取得在阴间的居留权和居住地,买地券受到冥界法律的保护,这妥妥体现了古人的“契约理念”。

《下马碑》残石,金代刻石。此石上截残缺,原文应为“奉旨,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到此下马”。下马碑”一般刻立于文庙前东西两侧,文武官员行至下马碑前要下马下轿,锣鼓仪仗亦需偃息,以示对孔子的尊重。

还有两块元代的圣旨碑,一块是墨拓,一块是蜡拓。李雪梅介绍,现在一般都会进行蜡拓,因为墨拓需要很多程序,常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尤其是冬天,温度和湿度都不太适合进行墨拓。而蜡拓受气候的影响小,方便许多,蜡拓其实就类似于我们小时候用铅笔在纸上描硬币的手法

《礼部榜示生员卧碑》,洪武十五年 (1382 ),朱元璋下诏礼部制定学规并要求各地依式刻立 。碑文共65行, 有14条规条 。其中1-12条为生员“建言事理”的规定,应为、不应为事项具体明确,属于规条的主体内容;13-14条是对前述12条规则如何落实的辅助性规定,但也是不可或缺的“程序性”规条 。如有不遵并以违制论使规条内容与国家法令制度融为一体明令 ”依式镌勒于石,永为遵守”,碑刻本身也因此具有明确的法律效力。

对拓片了解不多的朋友可能会产生疑问了,拓片不过是碑帖的“复印件”,能有什么价值呢?如果是用于研究,为什么不拍照片呢?

仪制令。宋代专指勒字刻碑立于道路旁的交通法规。

李雪梅笑着解释,她以前也用拍照的方式记录碑石的形态、内容及方位,但由于许多碑刻字迹不清,照片的反差效果不明显,碑文难以识读,更为关键的一点是,照片体现不出碑刻的尺寸大小,这个对于碑刻的研究来说非常重要。

拓片的价值就在于它清晰、完整、准确、生动、真实地再现了古代碑刻艺术的神韵,即使是当今高科技技术也难以达到‘原汁原味’的效果,它所记录、表现出来的内容,都是极其宝贵的历史资料。”

《劝慎刑文》,宋碑刻于北宋天圣六年(1028)现存陕西西安碑林。碑文首题“ 劝慎刑文并序”。序言中,佛教戒律及中国传统善恶报应占据首要位置。晁迥在文中列举了自西汉至后唐14例酷吏遭恶报的事例,同时也例举了西汉以来8例因救济人命、积有阴德而本人或子孙获福报善报之事。

寻碑

借助这些碑刻与拓片,每一个来访者都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古代法律文化之美。那么他们是从何而来呢?

古代用废弃公文纸印制的《陆宣公奏议》,正反两面记录的是不同的内容。

原来,相比很多人研究碑文多是通过研读史料,李雪梅更注重实地访碑。寻觅碑石,解读碑石,已经成为李雪梅生活的一部分。(方圆公众号:fangyuanmagazine)

古代印制纸币的模板,加盖公章后才能成为货币在市场流通。

有一次,李雪梅到河北去寻找一块五代时期的法律碑,根据史料记载,这块碑就在曲阳燕川村南1.5公里的慧炬寺遗址。然而到了当地才发现,燕川村早已经分为东西两半,很多人都不知道遗址的具体方位。

经过反复向当地村民打听,终于有了大致的方向,但苦于遗址地处偏僻,村庄又在修路,迂回绕行,没有向导,费了很大力气才劝动一位老人指路进山。如此费尽周折找到遗址,却发现所要寻找的那块法律碑早已不知去向,一行人只能抱憾而归。

《回避肃静牌》,清代仪仗牌,木刻,朱拓 。两面刻,一面刻'肃静 ”,另面刻'回避”,字上方绘有虎头纹,俗称'虎头牌',为清代职官常用仪仗。

李雪梅还经常会带着学生去野外拓碑。“野外的环境复杂多样,风沙、雨雪、暴晒,使碑石的温度和湿度不一,拓碑的艰难,如果不是亲自尝试,难以想象。传统的墨拓技艺不是短时间内能轻易掌握的,蜡拓也是。拓碑是个体力活,对臂力和耐力都是一种考验。洗碑、上纸、扫纸、椎拓、上墨、揭纸等流程,看似简单,但每一步既有标准范式,也有经验积累。一个环节没处理好,便功亏一篑。”

一次次寻觅,一次次踏访,李雪梅记不得自己在搜寻古代法律文物,特别是碑刻方面走过了多少路,有成功的喜悦,亦有错失的遗憾。但“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是她坚守的理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