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公子 来源:微信公众号“金句文案(ID:fengshaoye30)”
文案为什么需要节奏感? 如果跳出你不是一个文案创作者的身份,单纯以阅读体验区看身边的文案,你是否会发现,有一些文案比较容易读,有一些则是让你看都很难看得进去。 或者是日常工作之中,你将写了好久的文案拿给同事看。同事看完就说:“你写的好乱,怎么堵得慌。”或者是说:“你看看别人写这个文案,简简单单的几段文字,你一打开看到第一个字开始,就情不自禁地看到最后。” 那么这个容易读和不容易读之间的差距,在哪里呢?其实就是文案的节奏感。 关于节奏,我们过去是怎么理解的呢? 大家第一个印象应该来自于音乐的节奏。通过长短不一的音符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音乐的节奏。但其实节奏并不仅限于音乐,节奏存在于万物,比如我们看到自然的运动、情感的运动……他们也是有节奏。 比如说我们工作的快慢、生活效率的高低、时代的变迁、这也是关于人的节奏。比如我们看到自然界,动植物的成长规律、地球的公转自转、山川的起伏等等,它也是节奏。 而节奏感,就是对以上这种有节奏的事物,形成的一种审美感觉。 音乐的节奏感就是对音乐的审美,一首歌曲的缓急分明、高潮低潮,他总能带动你的情绪,给到你不一样的感受,这就是有节奏感的音乐。 文字也有节奏感。如果只是平铺直叙地写文字,没有一点丝毫的情感起伏,估计是没有太多人看的。或者如果写的深奥,也没有太多人看的,而只有高低起伏的、扣人心弦的文字节奏感,才会引起更多人的阅读。 在马斯洛五大需求中,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就是对安全感的需求。有节奏感的文案,是让大家毫无防备去阅读文案,这将是去满足消费者安全感的心理需要,提供他愉悦的消费体验。 节奏感就好像人的呼吸一样。一个人兴奋的时候,它肯定是有不同的呼吸;他安安静静地睡觉的时候,他的呼吸也是不一样的。 那文案的节奏,就好比人在呼吸的时候节奏,并非是不可控制的。自然界的景观可以通过改造产生节奏感,音乐可以通过修改节拍产生节奏感,而文案也可以通过对文字的把控产生节奏感。 要控制文案的节奏,就是利用人不同的情绪,来制造不同的阅读体验。 好文案能让你一口气读下去,是因为有好的文案节奏,不会让你读到中间,突然有跳出来的感觉。如果会跳戏,就往往是作者本身的节奏出了问题。 如果你的文字不能控制用户,每次都让他跳戏,这就意味着消费者重新阅读,再一次凝聚感情,这其实是减弱了消费者对你产品的粘性。 我们写文案,必须要控制用户的情绪,不让跳戏,跟随你的布局,一步步带动他购买的欲望。 一、空格键法“如果空格就是你想说的,回车键就是最好的文案!”在《小丰现代汉语广告语法辞典》曾经有如此一句话。 要想让你文案具备节奏感,当中一个非常简单的方式,就是你只需要多敲打几下空格键,断句即可。 古代人写文不加标点符号,不断句是为以示对人尊重,假如断句反而是歧视对方看不懂文章。古代的文言文无标点符号,怎么停顿、怎么下标点,全凭个人的经验。 鲁迅在《花边文学·点句的难》就有言:“看了《袁中郎全集校勘记》,想到了几句不关重要的话,是:断句的难。” 断句为什么难呢?举个例子:
第一句是来自一个故事,当中的一句“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如何断句呢? 可以有“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也可以有“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简单的一句话,就有不同的表达。 同理在“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这一句中,也是如此,你能有那些解读呢?你可以试试。
还有更多的读法,只是因为多打空格键,加标点断句的缘故,便有了不同的含义。 假如日常的文字如“司小四要拿四十四斤四两西红柿换史小世十四斤四两细蚕丝”,你不断句,如何能有让人对你有清晰的理解呢。 所以在写文案的时候,我们要提前考虑用户阅读的需求,你目的是为了传递那些信息给到他?那么我们就对文案,做当中文义的停顿。 举个反面的例子:
很多新手刚开始写文案,也往往会犯这个错误——经常一个段落、一句话没有标点,直接说到底。或者一句话写了半页,一段话说了几百字,甚至是两三页,让人读起来非常费力。 所以,一个段落从头到尾没有一句标点符号,是没有人愿意看的,为了让信息表达得更加的清晰,我们的文字要学会断句。 多敲空格键,是尝试刻意制造出停顿,让读者跟着你的文字,慢慢思考。 现在试试多敲几下空格,将文章多分几个段落,多用几个小标题,便能让文案更容易阅读了。或者是写广告语之时,你多敲一下空格键,加一个标点符号,便能产生“高大上”的感觉。 举个苹果的例子:
看了以上苹果的文案,你是否发现了什么? 是的,只是将原本一句话讲完的事情,多敲了一下空格。因为加了个标点符号,便让人感觉异常的有美感,这就是文字节奏带来的体验,它将帮助我们更容易记住文案的信息。 下次试着将你的文章多敲几个空格键,分段落去说,每一段落给一个小标题。或者是写标题的时候,多敲一下空格键,刻意增加文案的停顿,让读者思考,说不定一句好文案就由此诞生了。 二、字数相等法如何让你广告语更有节奏感?今天说一个非常简单的方式,你只需要让广告语前后的字数相等,即能读起来朗朗上口,顿生和谐韵律之美。 举个例子:《三字经》
广告语前后字数相等,这属于列式广告语,比如以上的《三字经》,便是这种形式。 这种句式偏向于八股,但受制于千百年中国人偏爱的对联、诗词等固定句式的影响,并列方式的广告语,读起来异常有力,反而是目前很多品牌类广告语的写法。 一句并列方式的广告语,要考虑字数相等,分几种形式,比如“3个字+3个字”的句式,或者是“4个字+4个字”句式,或者是“5个字+5个字”的句式,甚至有“6个字+6个字”句式、“7个字+7个字”句式。 当中的“3个字+3个字”的句式,称之为三三格,举个例子:
而“4个字+4个字”句式,是四四格,这是写广告语最容易入手,也是最稳重的一种方式。 文案例子:
这一种形式因为结构比较平衡,你可以在前后句加入不同的内容,可产品、可品牌,不一而足。 而其他还有属于五五格、六六格等方式。 五五格的例子:
六六格的例子:
七七格的例子:
以上都是使用相等的字数组合的句式。但是句式中放入怎么内容,以及用什么方式组合呢?一般来说,比较常见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常用技巧之一:植入法植入法就是将你的品牌名字,直接植入到广告语当中,保留品牌名的所有信息,增加品牌的记忆度。 比如四四格例子:
比如三三格例子:
常用技巧之二:对比法除了嵌入品牌的名字外,你还可以类似对对子,比如“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在广告语中前后作位置、大小、高低、身份等等的对比,通过前后的对比突出产品的优势。 对比的例子:
位置的例子:
常用技巧之三:修辞法要想读起来朗朗上口,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多种修辞方式,可以极大地增加了语言的韵律感。 文案例子对偶:
比喻:
夸张:
并列方式的广告语当然不止以上这些技巧,这里仅作抛砖引玉。 分享这个小方法,是为让大家知道,当我们缺乏灵感的时候,可以不妨试试这一招。 你只需让广告语前后的字数相等,即能写出有韵律感的文案。 三、声音模拟法当我们说到文案需要节奏感,最直接的莫过于让文字能产生如声音,能制造如同音乐一样的韵律。那么今天就分享这一招——让你的文案也能发出声音。 如何让文字发出声音?最直接的方式是采用拟声词,应用到你的文案中,制造产品的听觉符号,增加现场感。 拟声词(onomatopoeia)是模拟声音的词,又称为象声词、摹声词、状声词。简单一点理解,就是将汉字当做了音标,用来表音,这和字义无关。 我们常见的音译词,Malaysia(马来西亚)、Singapore(新加坡)等音译词,在本质上的用法和拟声词是同一类。 拟声词多半用来描绘一件事情、形容某一件事,但却不是形容词,不受副词的修饰,最大特点就是词语可以重叠,能修饰限制名词和动词,也可以单独成句。 拟声词最大的特点是可以通过词语的表现,模拟出不同事物的声音,比如: 动物叫声:
人的声音:
自然声音:
包括还有走路声、爆炸声、落地声、门声、枪炮声、金属声等等,这些拟声词只是我们需要找到的声音。 那么具体我们如何写运用到文案呢? 首先是需要从产品制造场景、产品使用场景、产品传播场景中找到关于产品发出的声音,其次才结合产品找到的拟声词,最后才运用到你的文案中。方法就是如此的简单。 最后举个例子说明。 如果牛奶要表现出产品非常好,你会想到哪些文案表现方式?是否是“不是每一瓶牛奶都叫特仑苏”,还是“来自纯天然牧场”?抑或是“100%好奶源”?其实可以用今天分享的这一招,利用声音,制造出文案的节奏感。 你首先先找到产品中那个声音,它是否是牛奶制造过程的声音、奶牛发生的声音、还是人喝牛奶发出什么声音等等,用心找找,你总会发现不同的声音。然后依照这些场景,找到合适的拟声词。比如人不喝牛奶是不是会肚子饿,肚子发出咕咕叫的声音?工人挤奶的时候,是不是也有滴答滴答的声音?甚至是喝牛奶的时候,人是否有咕咚咕咚的声音?…… 找到这些拟声词后,最后将其运用到我们的文案,即是一篇具有如同音乐节奏感的文案了。 最终形成的听觉文案,如下: (1)产品使用场景:人不喝牛奶会发出什么声音?
(2)产品制造场景:牛奶制造过程的声音是什么?
(3)产品使用场景:人喝牛奶之时发出什么声音?
这三则文案,是不是展现出了牛奶诱人的浓香、原产地的牛奶品质、饮用后动人的效果?足以让你声临其境,并且产生信服产品原有有如此好品质的想法。 要达成这一个效果,你只需要根据场景找到拟声词,然后直接放在文案中,通过汉字字型巧妙排布,即可以调动受众的想象和联想,成为一篇有节奏感的文案。 四、重复字词法要让文案具备节奏感,可以使用文字断句、相同字数、借助声音等方式,让文案形成韵律。同样也可通过重复字词的方式,制造出文案的逻辑重音,让用户对产品记忆更深刻。 这里的重复字词,是对品牌、产品名字等关键词,在标题重复出现2次以上,起到强调作用。 举个例子:
以上第一个例子便是对品牌名字的重复,增强用户对品牌的名字的记忆。后一句例子,是对产品的特性加以重复,当用户需要送礼之时,便能更快在大脑提取关于产品的信息。 文案例子:
要想通过重复的方式,起到文案的诉求重音,在广告语中的写法有很多种。 你可以在广告语的结尾重复词语,比如第一个例子,也可以在广告语的中间重复词语,比如第二个例子。 而选取哪一个位置,在乎你如何表述产品的哪一个卖点,只能多组合,多尝试。 文案的重复,并不是仅仅只为了字词的再一次出现,目的是为了增加多重的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也就是双关。 重复是借用了双关的多重含义,让用户顿生产品及精神的价值。 一般来说,前一句关键词是表现产品或者品牌的字词,后一句重复的关键词,是对前一句关键词的进一步表达,多强调出产品对于用户在精神层面的意义。 也有前后文不一样是置换,但大抵方式是一样的。 文案例子:
以上例子便是如此,重复的关键词是“早点”。前一句的“早点”是快一点的意思,而后一句“早点”则是早餐之意。 如果认为单纯借助字词重复的方式过于单调,则可以试试重复韵母的方式,这就是押韵。这也是制造文案节奏感,最直接的方式。 何谓韵?刘勰于《文心雕龙》云:“同声相应谓之韵。” 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句子中规定的位置上,就是押韵。这些韵母可以是相同或相近的字,读起来便有节奏、声调谐和之美。 举个例子:
押韵有押平声韵、一韵到底、首韵借韵等等方式,但是写文案则不像以上所举的古代诗文,需求讲究的韵脚,我们写文案只需要找相应同音或者近音的词语即可。 文案例子:
以上这两个例子,即是使用了押韵的方式,让用户读起来,能体验到文案铿锵有力的韵律感。 文案例子:
押韵可以使用词语,比如以上例子的“不同”。如果找不到词语,单个字也无妨,比如支付宝的例子,借助一个“算”字来表现产品的卖点。 押韵是一个慢功夫,多试试,才会有好的语感。日常可多阅读、多积累,这是应对所有文案写作的不二法门。 五、删减连词法你是否读了很多文案之后,是否会发现有些文案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感觉非常舒服。但是有些文案读起来非常拗口,你既读不懂,也难以理解对方在表达什么意思。这就是文字的流畅度。更直接一点,就是你写的文案通不通顺。 过去我们有一个误区,要追求文案的通顺,可以特意加入一些衔接的词。即使你前后句没有关系的文字,但凡加了连接词,也变得有关系了。 这些衔接上下文的词,是叫连词。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 连词可以表并列、转折、假设、选择、递进、条件、因果等关系。这些词语包括:
过去我们认为,只要使用连接词语,更容易表现每个句子之间信息的层级关系。 你用的衔接词语越多,你的关系表达得就越清晰,读者读起来也更顺畅。 但是,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 我们在写文案的时候,使用不同的转折关系、因果关系,假设关系、选择关系等,就好像给别人指路一样。 假如你的方向一下子往左,一下子又往右,转来转去,用户方反而迷糊掉了。 还有有一些人很喜欢用“然后”这个词,无论是说话或者写作,几乎每一句都用然后来开头,听起来都不太舒服。 还有表现“我”的代词,在很多约定俗成的词语,还要在前面加这个词,比如说我的妈妈,大家还是会认识到这个是作者的妈妈,我们并不需要特别强调。 还有其他人称代词,如你、他、他们、我们等等词语,或者是的、得、地等词语,都是可以删去。 建议尽量不使用连接的词语,如果使用了这些连接的词,反而容易给人拖泥带水的感觉。 如果用不用,都对你的文案没太大影响,意思还是一样连贯,读起来也非常自然、流畅、通顺,那建议就不要加。 删除了也不影响句子的意思,那就尽管删掉,文案反而更通顺了。 写文案对比普通的写作或者写作文,并不需要你的文章非常通顺,但是一定需求你的逻辑能完整。 那是不是就真的不能使用连接词呢?并不是这样。 举个例子:
比如文案里面有一些如只是、不过、不仅仅等之类的表示转折关系的词语,还是可以使用的,具体视乎你的文案使用。 用了这些词语,更容易挑起用户的情绪,也容易呈现文字的节奏感。通过这种转折关系的连接词,可以给予她前后对比的感觉,更容易增强对产品的记忆。 为了让你文案读起来更通畅,可以使用删减连词的方法,将连词、代词等词语尽量去掉,我们的文案将会显得更加有节奏感。 六、内容缩小法文案写得越长,读起来就越费劲。为了让你的文案读起来更顺畅,除了之前分享的方式,我们还要懂得作减法,让文案承担的功能更加简单,才能让用户读得更加轻松。 如果让读者读得更加轻松呢?可以使用内容删减法,主要有三个方式: 1. 标点缩小之前说过,如果一个段落从头到尾没有一句标点符号,是没有人愿意看的,为了让信息表达得更加的清晰,我们的文字要学会断句。 比如可以多敲几下空格,将文章多分几个段落,多用几个小标题,便能让文案更容易阅读了。 但是不是多加标点就是能增加节奏呢?并不是的。 举个例子:
此文来自《荆轲刺秦王》,古文并没有断句,这应为后来人断句。断句增加了无数个标点,内容是清晰了,但是紧迫感却削弱了。如果将当中改为“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是不是更显得紧张的氛围。 所以,建议写内文可长短句分隔,尽量在一句话中控制标点的出现,一行字3~4个标点即可。 文案例子:
而写广告语,比如以上的例子,建议一句话直接说完,中间不要加标点符号了,这样你的利益点更突出,意思也更完整性和有力度感。 2.字数缩小标题要越短越好,短到十个字以内。为什么呢?因为短句让人更容易理解,用户一眼看过去就大概知道你要表达的观点。 不过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创作短标题时,不能将你的内文内容提前剧透。假如你的标题已经将所有内容都说完了,用户当然不会继续点击你的文章。你要借助其他的方式吸引他继续阅读,这些方式包括悬念、恐吓等等。 从标题开始布局,以更少字数制造出文案的陷阱,吸引用户点击文章阅读。用户能阅读文章,你才能一步步引导他最终购买你的产品。 我们写文案,字数一定要少,但是并非你的文案越短越好,关键是要击中用户的核心需要。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我们要说的话,每一句确保只有一个概念。 3. 概念缩小为了让你的文案能更加有效,每写一个标题、写一句广告语、甚至是写一句话,都只写一个概念。这个概念也可理解为利益点。 用户普遍一次只能接受3个以下的信息点,超过3个就会让他脑容量接收有点困难。所以,我们每一次只说一点,这一点就是你的概念。 例子:万科城 系列标题
如果你一个标题不能传达你全部的概念,你可多写几个标题,比如以上的例子。借用多个标题,陈述你要表达的内容。 如果你一句话说完了一个概念,那么可以在下一句话中,表达另外一个概念。再在下一句话中,再表达另外一个概念。 就这样,一句接着一句,一个标题接着一个标题,如同波浪式一样推进你的观点,将用户引导先产品,让他更容易读懂你的销售重点。 本节关于文案的节奏感就分享这么多啦。
作者:冯公子 来源:微信公众号“金句文案(ID:fengshaoye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