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克敌法宝“虎衣藤牌兵”,一支装备、战法脱节时代的特种部队

 剧透历史 2019-10-06

虎衣藤牌兵,分“藤牌”与“虎衣”两个阶段,两者的组合并不是同一时期装备齐全地出现在战场上。

藤牌在战场上的应用记录,可以追溯到诸葛亮南平孟获战役。世代居住在深山老林里的蛮人就地取材,采集盘绕于悬崖峭壁上的坚韧老藤条,放入桐油中反复浸泡、晾晒,然后编织成藤牌、藤甲等作战用具。

用此方法制造出的藤牌、藤甲十分坚韧,寻常刀砍、箭射均不能将其穿透,而且相比于动不动就三四十斤的沉重铁制铠甲,藤甲的分量要轻便许多,在战场格斗与行军携带上极为便利。

时间到了明朝,擅于博采众长的抗倭名将戚继光,在编练对付东南沿海倭寇的鸳鸯阵时,由于考虑到戚家军时常要在相距遥远的各个战场长途奔袭,降低装备的重量对减轻士兵负担十分关键,于是专门加入了这一款携带轻便、防御性能突出的藤牌。

不过对藤牌的大规模使用,还要数明末抗清名将郑成功。

郑成功的军队,主要优势在于水军。以海洋贸易起家的郑氏军队,虽然从日本购买、装备了坚固的铁甲和锋利的腰刀,可日本武士集团配备的厚实木质铁箍盾牌,却不适合于常常打了就跑灵活作战的郑家军,因为转移起来实在太过消耗体力。

但轻便的藤牌就不同了,船上船下地搬来搬去十分便利。而且,这款装备很快在一场决定郑氏家族命运的战役中,显现出了它非同寻常的作用。

1661年,抗清多年的郑成功决定投入全部兵力,夺回被荷兰殖民者侵占长达38年之久的宝岛台湾,进而经营成反清复明的大后方根据地。而他们首要面对的,便是荷兰人威力强大的火枪。

对此,郑家军通过对荷兰人火枪战法的观察,针对性地让士兵手持藤牌和腰刀,在火枪射击时用躺地翻滚的战术动作躲避枪弹,趁荷兰人装填火药的间隙迅速接近敌人,用坚固的藤牌与锋利的腰刀展开白刃肉搏。

随着康熙收复台湾,这套战法经由郑氏降将林兴珠,进入了清朝的军队。

当时的清帝国,在关外大兴安岭以北一带,频繁面临沙皇俄国的军事挑衅。气焰嚣张的俄军所依仗的,无非是威力强大的火枪,为此康熙特意召见有过对战火枪经验的林兴珠

面对鸟枪实弹射击,林兴珠手持藤牌和腰刀,当场演示杀敌战法,并且毫发无损。

亲眼目睹藤牌、腰刀组合有效克制火枪射击的康熙,当即下令从福建绿营兵中抽调500人入京,迅速组建出一支头戴虎头套身着虎纹棉甲手持带有虎头花纹的藤牌,以及一把锋利腰刀的藤牌兵”。

由此,“藤牌”与“虎衣”最终组合完成,“虎衣藤牌兵”正式升格为清军里专克火枪的特种部队。

随后,这支劲旅出现在了康熙反击沙俄侵略的雅克萨战役上。装备骇人、身法灵活、白刃格斗凶悍的“虎衣藤牌兵”,着实让沙俄侵略者吃了大亏。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藤牌、腰刀组合之所以能够在对付荷兰人、俄国人的火枪上表现不俗,主要原因是在于17世纪的火枪,还是装填麻烦、射速较低的火绳枪,白刃格斗的战法得手的几率较大。

等到更先进的燧发枪技术出现,这套传统战法,就很难再接近敌人展开格斗了。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面对英军的洋枪洋炮道光皇帝祭出了祖先的克敌制胜法宝“虎衣藤牌军”。但这次,在先进的速射武器面前,这支特种部队沦为了英军射击的活靶,直至全军覆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